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黄汤有效组分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及与药动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光玮 田彦芳 +2 位作者 万海同 陈建真 何昱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5-663,共9页
研究麻黄汤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与麻黄汤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制备干酵母致热的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正交配伍的麻黄汤有效组分组方,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体温,眼底静脉丛取血,试剂盒测定大鼠血... 研究麻黄汤有效组分配伍给药对发热大鼠的解热作用,并探讨其与麻黄汤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之间的相关性。制备干酵母致热的模型大鼠,灌胃给予正交配伍的麻黄汤有效组分组方,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体温,眼底静脉丛取血,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合麻黄汤中7种有效成分药动学数据采用非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进行PK-PD数据拟合,计算药效学参数并建立最佳结合模型。结果显示麻黄汤有效组分可抑制发热大鼠致热因子IL-6,IL-1β,TNF-α的释放,降低体温升高幅度。其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之间存在明显滞后现象,符合Sigmoid-Emax模型。模型拟合值与实测数据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价和预测麻黄汤PK与PD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应用于其他中药复方多指标多效应的PK-PD结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有效组分 解热作用 PK-PD相关性 发热模型大鼠
原文传递
球面对称设计结合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光玮 金伟锋 +3 位作者 许守超 张玲 王玉 何昱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7-2266,共10页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将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的含... 目的采用球面对称设计及遗传神经网络优选黄芪-红花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将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赋权,以计算得到的综合得分作为水提工艺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依据球面对称设计进行实验,并结合遗传神经网络模型进一步优选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结果球面对称设计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0∶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其综合评分为4.877;以遗传神经网络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2.7∶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87℃、提取次数2次,经验证该条件下的综合得分为5.004。实验结果显示,遗传神经网络能够提高水提工艺条件的综合评分。结论球面对称设计和遗传神经网络能够优化黄芪-红花药对水提工艺参数,可为中药及其制剂中多种有效成分提取的工艺优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红花药对 球面对称设计 遗传神经网络 工艺优化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紫丁香苷 毛蕊异黄酮苷 脱水红花黄色素B 山柰酚-3-O-芸香糖苷 芒柄花苷 毛蕊异黄酮 黄芪甲苷
原文传递
HPLC-DAD定量分析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
3
作者 陈光玮 万海同 +2 位作者 杨洁红 李畅 何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697-4701,共5页
目的:建立HPLC-DAD法以定量分析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8种有效成分。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Alltima C18(250 mm×... 目的:建立HPLC-DAD法以定量分析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紫丁香苷、毛蕊异黄酮苷、脱水红花黄色素B、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甲苷8种有效成分。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Alltima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三氟乙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毛蕊异黄酮苷、黄芪甲苷)、260 nm(紫丁香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403 nm(羟基红花黄色素A、脱水红花黄色素B)。结果:8种成分的浓度与峰面积间均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97),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27%~101.31%,RSD为0.74%~2.79%。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中8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可用于黄芪-红花药对水提液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红花 药对 含量测定 水提液 HPLC-DAD
原文传递
Bacillus cereus CC-1的亚碲酸盐还原特性及产物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光玮 张雷 +1 位作者 杨重 周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51-3160,共10页
【背景】含Te(IV)的工业废水对于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可将Te(IV)还原为Te0的微生物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探索亚硒酸盐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CC-1对Te(IV)的还原能力、还原酶位点以及还原产物的特性。【方法】利用前... 【背景】含Te(IV)的工业废水对于生物体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可将Te(IV)还原为Te0的微生物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的】探索亚硒酸盐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CC-1对Te(IV)的还原能力、还原酶位点以及还原产物的特性。【方法】利用前期筛选的亚硒酸盐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CC-1还原Te(IV),根据48h内还原率大小确定最适Te(IV)浓度及pH;考察不同阴阳离子对Te(IV)还原率的影响与Te(IV)还原酶位点;利用表征分析确定还原产物的组成、结晶性与形貌。【结果】菌株CC-1能够将Te(IV)还原,Te(IV)初始浓度为0.5 mmol/L,体系pH为7.0时还原率最高。体系中外加阴阳离子对Te(IV)的还原有一定影响,其中磷酸根、硫酸根、醋酸根、钼酸盐对Te(IV)的去除无明显影响;低浓度的硝酸根抑制Te(IV)的去除,随着硝酸根浓度增加,其对Te(IV)的去除的抑制作用减弱;铅离子和铋离子对Te(IV)的还原有抑制作用;铜离子能够提高Te(IV)的去除率。在胞外、细胞膜组分以及细胞内均检测到Te(IV)还原酶的活性,且细胞外的酶活高于细胞内和细胞膜上。菌株CC-1可将Te(IV)部分还原为碲单质,还原产物包裹在细胞内部;胞内酶对Te(IV)的还原产物为成簇的碲纳米片。【结论】菌株CC-1具有一定的Te(IV)耐受能力和还原能力,并体现了一定的pH依赖性。菌株CC-1对Te(IV)的还原涉及到多种转运过程,硝酸盐还原酶在Te(IV)还原的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菌株CC-1的胞内碲还原酶对Te(IV)的还原产物为胶体Te0,回收和利用较为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碲酸盐 芽孢杆菌 碲还原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