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21世纪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38
1
作者 陈其荣 殷南根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1年第3期44-48,共5页
通过科学技术发展的交叉学科趋势的考察 ,联系国内外著名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实际 ,揭示交叉学科研究与教育的必然性 ,探讨大学如何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和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 科学研究 交叉学科 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教育
下载PDF
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理解与解释”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其荣 曹志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30,共8页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论关系表现了人类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的不同特征,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表征着人类科学活动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人的... 理解与解释的关系是人类科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次。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论关系表现了人类从事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活动的不同特征,理解与解释的认识论表征着人类科学活动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的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关系,则构成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活动的共同根基。“理解与解释”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致和辩证统一,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思想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与解释 自然科学方法论 人文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跨学科研究 被引量:99
3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62,共15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奖项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或者说主要从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紧...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世界上最具权威、最负盛名的科学奖项。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奖项的研究方兴未艾,从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角度对其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或者说主要从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丰富的思想资料,阐释至关重要的"跨学科"概念,追溯跨学科理念确立的简要历程,指出跨学科研究本质上是突破学科之间的限制、跨越不同"范式"之间的边界或"范式"之间转换,确立跨学科的理念,打破狭隘的学科偏见是从事跨学科研究的先决前提;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精彩纷呈的跨学科研究成果的统计分析,凸显了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学科交叉的发展态势,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与发明,大多是学科交叉的成果,科学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生长点和新学科的产生,往往是在不同学科彼此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形成的,从而彰显了跨学科研究的重大意义;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知识背景的考察,发现绝大多数获奖者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既专深又渊博的科学知识,论述了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是科学家激发丰富的想像力、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取得原创性成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合作奖项及其人数在不同时段所占比例的统计分析,展示了荣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研究工作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合作的趋势,阐明了"协作产生生产力"这一著名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原理同样适用于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奖研究工作;从事跨学科研究,不仅需要研究者具备多学科汇通交叉的知识背景,而且还要依靠众多科学家在各项研究工作中的通力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跨学科 跨学科研究 知识背景 合作研究
下载PDF
技术创新的哲学视野 被引量:38
4
作者 陈其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20,75,共8页
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管理学、法学、工程技术学等学科的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从哲学的视角考察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揭示了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创新主体 创新客体 创新环境 中介
下载PDF
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其荣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9,共5页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惟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 ,它能够推广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并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主义不仅推进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 ,而且造成了其他研究领域移植、借鉴自然科学方... 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是真正的科学知识 ,惟有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富有成效地用来获取知识 ,它能够推广用于一切研究领域并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科学主义不仅推进了自然科学自身的进步 ,而且造成了其他研究领域移植、借鉴自然科学方法 ,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的迅速发展。它的“统一科学”的思想 ,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汇流发展的趋势。但它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 ,把自然科学的观念、方法不加限制地外推搬用并规范人文、社会科学 ,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用人文文化对科学文化加以补充和调节 ,实现两种文化的并协共进 ,是对科学主义的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人文文化 科学主义 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 科学文化 科学精神 违背 迅速发展 局限性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基础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104,共25页
文章主要提出并探讨了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一是基础研究的类型问题。基础研究是一个随着科学研究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范畴,通过对现代科学从"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的历史考析,得出基础研究的范畴已从只是... 文章主要提出并探讨了三个具有内在关联的问题:一是基础研究的类型问题。基础研究是一个随着科学研究实践的发展而演进的范畴,通过对现代科学从"学院科学"向"后学院科学"转变的历史考析,得出基础研究的范畴已从只是"纯基础研究"的一种类型拓展为包括"纯基础研究"和"定向基础研究"两种类型的结论,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的实际案例,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基础研究范畴做出了新的阐释。二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的比重究竟有多大。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基础研究(分为"纯基础研究"与"定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获奖工作的人数与比例的统计分析,发现高达90%左右的科学家是由于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而被授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彰显了权威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基础研究的"偏爱",从而显示出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三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从事基础研究的。依据真实、丰富而鲜活的思想资料,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和揭示了他们作为科学精英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基础研究 纯基础研究 定向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统计分析 案例分析法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世界一流大学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38,共22页
拥有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象征。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学历的追溯,凸显了这些科学精英获奖前所受的高等教育,包括攻读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拥有众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象征。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学历的追溯,凸显了这些科学精英获奖前所受的高等教育,包括攻读与取得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位,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从事其获奖研究工作的地点,表明他们也都高度集中于世界一流大学;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所具有的通识教育、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拥有世界一流学术水平的优势学科和雄厚的师资队伍等基本特征,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造就和培养创新人才的独特模式与机制,描述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在世界一流大学中是如何一步步被酝酿、塑造出来的;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就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缘由、面临的主要问题、存在的差距和实现的基本途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地讨论。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中国的名牌大学或重点大学所存在的差距并不仅仅体现在一些国际通行的可比性指标上,如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年均发表的论文数、论文被引用数、科研经费数、师生比例等,还表现在教师中享誉国际的一流学者和学术大师稀缺、特色和优势学科不鲜明、鲜有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以及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更突出地反映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机制和管理模式上,如办学理念的缺失或失守、角色定位的单一化(一味搞"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导致同质化现象,使学校失去各自的特色)、管理模式的行政化及办学自主权的缺乏等。通过改革创新,在办学理念、办学机制、管理体制诸方面突破原有的范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世界一流大学 通识教育 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培养一体化
下载PDF
“广义科学划界”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其荣 曹志平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0-16,共7页
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一比较宽泛的开放式的定义出发 ,提出了广义科学划界的“质的标准” ,将它对外运用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伪科学 ,对内运用于区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 从“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一比较宽泛的开放式的定义出发 ,提出了广义科学划界的“质的标准” ,将它对外运用于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与伪科学 ,对内运用于区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对象之间的区别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科学划界 科学 非科学 伪科学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创新型国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1,共21页
拥有较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获奖成果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获奖者做出获奖研究工作的所在国家"为标准,通过统计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高度集中于美、英、德、... 拥有较多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和获奖成果是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以"获奖者做出获奖研究工作的所在国家"为标准,通过统计世界各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人数,发现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高度集中于美、英、德、法等主要创新型国家;分析这些创新型国家所具有的以原始性科技创新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独特而富有活力的国家创新体系,拥有培养和造就科学精英的世界一流大学、强大的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开放、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等基本内涵,揭示了作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科学精英进行获奖研究工作的创新机制、社会支持系统;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向创造型国家迈进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分析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巨大差距;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这一问题作了独到的解析,深入揭示了造成中国与国际上创新型国家之差距的主要原因。正视现实,不急于求成,踏实、切实地解决好每一个问题,中国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将不会是一个梦,中国也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创新型国家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创新型国家 国家创新体系 当代李约瑟难题 基础研究
下载PDF
论科学合理性与科学进步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其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4,18,共4页
与科学在当今世界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和璀璨成就相比 ,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何以是合理的和进步的之解读 ,似乎显得异常地滞后和相形见绌。本文通过澄清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进步的概念 ,从合理性的多元性、科学进步合理性模式的社会历史性和不完... 与科学在当今世界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和璀璨成就相比 ,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何以是合理的和进步的之解读 ,似乎显得异常地滞后和相形见绌。本文通过澄清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进步的概念 ,从合理性的多元性、科学进步合理性模式的社会历史性和不完备性等方面对此作出了试探性的阐释 ,并指明只有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补充科学哲学以及把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令人满意”地解读科学是何以合理的和进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性 进步 多元性 社会历史性 不完备性 科学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当代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3,共9页
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 当代科学实践哲学的新趋向和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突破了表象主义、理论优位的科学观,为人们提供了崭新的实践的科学观和技术观,为科学与技术认识论、方法论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前提和条件,使得科学与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的沟通、统一成为必要和可能;是科学实践与技术实践都涉及关于实在、形而上学信念、主体与客体、目的与方法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逻辑化,即形成科学技术认识的动态过程和发展;以虚拟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导致了人的实践形态由现实实践向虚拟实践的拓展,把人类的科学技术认识活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技术认识论与方法论 科学实践 技术实践 虚拟实践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的造就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其荣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19,共10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科学界的杰出精英;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而鲜活的思想资料,阐释了作为科学精英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精英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科学界的杰出精英;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紧密联系和结合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所提供的翔实而鲜活的思想资料,阐释了作为科学精英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是如何造就出来的这一极具魅力的主题;旨在为我国培养和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个可资借鉴与比较的范例,唤起国人对培养和造就此类人才的理念、模式与机制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科学精英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造就 培养模式与机制 社会确认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与科学发现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其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122,共18页
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科学发现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探讨三个基本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这一问题阐释了广义的科学发现思想,科学发现的本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无论... 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科学发现作为研究对象,可以探讨三个基本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是发现的还是发明的?这一问题阐释了广义的科学发现思想,科学发现的本质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无论是科学事实的发现,还是科学理论的发现,都是包含了发明在内的发现。二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科学发现具有怎样的“发现期”?这一问题提出并阐明了“发现期”的概念,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揭示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科学发现的“发现期”的主要性质与特征,在统计学的意义上实证了科学发现的十年磨一剑的“十年法则”。三是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中的科学发现是怎样生产的?这里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获奖人从事获奖研究的具体过程的考析,提出并诠释了科学发现的逻辑超逻辑模式,阐发了科学发现始于问题的提出和终于问题的解答,以及科学发现富含意外的机遇性发现的观点,彰显了获奖人做出重大发现所具有的特质与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科学发现 “十年法则” 逻辑超逻辑模式 机遇性发现 统计分析 案例分析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5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其荣 沈卫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383-383,共1页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内固定 治疗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的交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其荣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5,24,共6页
自然哲学早在古代就已产生,但究竟什么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性质、特征何在?其内容、任务和意义又是什么?人们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给自然哲学定位。本文通过自然哲学史的反思,揭示了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和自然... 自然哲学早在古代就已产生,但究竟什么是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的性质、特征何在?其内容、任务和意义又是什么?人们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给自然哲学定位。本文通过自然哲学史的反思,揭示了自然哲学与形而上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应当把自然哲学理解为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互相渗透的交叉学科,是追思自然的哲学理论。根据这一定位来审视当代自然哲学或建构新的自然哲学,就会发现它与以往自然哲学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特点。并论述了自然哲学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及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 形而上学
下载PDF
启蒙的先导,报晓的雄鸡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其荣 许良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共1页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学术研究急需从政治冲击一切的大批判时代复归正途.伴随着"科学的春天"的来临,一场以复兴和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的新的启蒙运动正待展开.<自然辩证法通讯>踏着时代的脚步,顺乎时代的要求应运而生.
关键词 科学 哲学 《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探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其荣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7-15,共9页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 提出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概念,将它界定为科学家从取得获奖成果到获得诺贝尔奖所经过的一段间隔期;通过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的检验期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获奖成果具有较长的检验期的基本特征,揭示了造成这一基本特征的实践检验因素和所连带的社会心理因素;指出较长的"检验期",反映了诺贝尔奖的评定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同行评议对科学家所做出的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确认,这种确认并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社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研究成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升而得以彰显出来;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科学研究成果,是需要有足够的甚至是超常的耐心,等待它接受长期的实践检验与社会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 同行评议 社会确认 检验期 平均检验期 实践检验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现代哲学的转向: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关于环境伦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其荣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7,共7页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 ,呈现出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转向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态势。本文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新颖独到的构思 ,论述了环境伦理学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自然价值论的基本思... 20世纪 70年代以来 ,伦理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门类 ,呈现出从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转向探讨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的态势。本文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新颖独到的构思 ,论述了环境伦理学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和自然价值论的基本思想 ,阐明了这一转向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共同体 环境伦理学 内在价值 人类中心论 事实与价值
下载PDF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峰值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其荣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科学上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了1901年至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性成果与其作出获奖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的"最...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是科学上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运用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考察了1901年至2008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性成果与其作出获奖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科学创造的"最佳年龄区"和"最佳峰值年龄",阐发了中青年科学家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的思想及其对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取得获奖成果年龄 最佳年龄区 最佳峰值年龄 中青年科学家
下载PDF
论技术哲思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其荣 李永红 《河池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10,共6页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哲思 无思之思 有思之思 反思之思 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