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志强 王海学 +3 位作者 赵政权 方庆 陈再贺 刘凤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 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证实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圈闭均是油气勘探的潜力区。以束鹿斜坡西曹固构造带为研究靶区,从断层变形机制出发,结合断层分段生长理论,系统探讨斜坡区同向和反向断层形成机制及控圈作用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断层差异活动和分段生长作用,反向断圈形成于下盘分段生长点之间,而同向断层圈闭形成于上盘分段生长点上;基于断圈面积和断距的关系分析,认为反向断层控圈面积和幅度明显大于同向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斜坡 同向断层 反向断层 圈闭形成机制 分段生长
下载PDF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束鹿凹陷束21井区馆陶组储层砂地比 被引量:2
2
作者 付君豪 陈再贺 +2 位作者 付宪 李云峰 胡慧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41,共8页
砂地比是表征储层侧向输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砂地比易受数据间非线性关系影响,且样本量较少,预测误差较大。以束鹿凹陷束21井区为例,研究了馆陶组砂地比平面分布趋势,通过细分层方法扩充数据样本规模及... 砂地比是表征储层侧向输导能力的重要参数,基于线性回归方法结合地震属性预测砂地比易受数据间非线性关系影响,且样本量较少,预测误差较大。以束鹿凹陷束21井区为例,研究了馆陶组砂地比平面分布趋势,通过细分层方法扩充数据样本规模及平滑因子滤波手段对地震属性进行“毛刺”平滑处理,采用皮尔逊相关性优选地震属性,结合多种地震属性和井点砂地比统计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砂地比。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可以有效处理非线性结构数据,与线性回归、神经网络(MLP)对比,模型误差明显降低,预测精度可达80%。该方法的预测结果已成功应用于实际钻井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地比 随机森林算法 储层输导能力 束鹿凹陷
下载PDF
冀中坳陷孙虎潜山带裂缝发育特征及定量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穆燕 曹兰柱 +5 位作者 高帅 李熹微 郑荣华 陈再贺 杨晓霄 郭柳汐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11期108-114,共7页
为了明确冀中坳陷孙虎潜山带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归纳裂缝类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分析裂缝主控因素并定量预测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南西向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 为了明确冀中坳陷孙虎潜山带裂缝发育特征,通过地震、岩心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归纳裂缝类型,对裂缝参数进行定量表征,分析裂缝主控因素并定量预测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主要发育北东—南西向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充填程度较弱有效性高。单井线密度分布在1.0~6.8条/m,裂缝高度主要分布在10~40 cm。构造变形强度大、断层发育程度高的部位裂缝的发育程度越高;白云岩中平均裂缝密度为0.68条/m,裂缝最为发育;埋藏深度越低,裂缝发育强度越大,厘定出风化壳控制优质储层厚度为50~160 m。通过建立分形生长模型预测孙虎潜山带裂缝分布规律,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虎潜山带 潜山储层 构造裂缝 优质储层厚度 定量预测
下载PDF
复杂断块滚动评价建产的做法与认识——以深南构造带北翼泽502北~泽10—100区块为例
4
作者 刘凤芸 赵政权 +4 位作者 范丽林 陈再贺 侯守探 郭利 赵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3X期175-177,共3页
泽502北~泽10—100区缺位于深南构造带北部,深南构造带为典型的第三系复杂断裂复式油气聚集带,具有断层多、构造破碎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等特点,针对制约深南构造带滚动评价建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应用三雏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新技术(... 泽502北~泽10—100区缺位于深南构造带北部,深南构造带为典型的第三系复杂断裂复式油气聚集带,具有断层多、构造破碎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等特点,针对制约深南构造带滚动评价建产的主要控制因素,应用三雏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新技术(相干数据体、时间切片、相位数据体等),油层精细对比技术、定向井钻探等相关技术,开展了以突破低勘探开发区评价为目的的滚动勘探开发实施研究。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滚动评价建产方法,应。用后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深南构造带滚动勘探开发成果不断扩大,对今后复杂构造带滚动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 滚动评价 构造解释 泽502北~泽10-100区块
下载PDF
油气成藏期断裂封闭部位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5
作者 付君豪 陈再贺 +4 位作者 刘萍 付宪 李云峰 赵政权 胡慧婷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第23期17-20,共4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期断裂垂向和侧向封闭油气机理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气成藏期泥岩盖层古断接厚度和断裂在泥岩盖层内分段生长上下连接所需的最大断接厚度,确定油气成藏期断裂垂向封闭部...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油气成藏期断裂垂向和侧向封闭油气机理及所需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油气成藏期泥岩盖层古断接厚度和断裂在泥岩盖层内分段生长上下连接所需的最大断接厚度,确定油气成藏期断裂垂向封闭部位;通过确定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和断裂封油气所需的最小填充物泥质含量,确定油气成藏期断裂侧向封闭部位,二者综合建立了一套油气成藏期断裂封闭部位确定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油气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南大港断裂在东三段内封闭部位的确定中,结果表明:油气成藏期——明化镇组沉积中晚期南大港断裂在东三段内封闭部位主要分布在其西部,少量分布在其中部和东部局部,有利于下伏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南大港断裂附近东三段内聚集与保存,与目前南大港断裂附近东三段已发现油气分布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确定油气成藏期断裂封闭部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期 断裂垂向封闭部位 断裂侧向封闭部位 确定方法
下载PDF
水平井提高断块油藏开发效果
6
作者 郝秀敏 陈再贺 +1 位作者 杨浩岭 乔珊 《内江科技》 2012年第10期161-161,163,共2页
方法台8断块馆陶组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地层产状陡,含油条带窄,常规直井开发边底水锥进现象严重,采取了应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措施。目的抑制了开采过程中含水上升快,有效地控制生产压差、防止水体突进。结果沿构造高部位部... 方法台8断块馆陶组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阶段,地层产状陡,含油条带窄,常规直井开发边底水锥进现象严重,采取了应用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措施。目的抑制了开采过程中含水上升快,有效地控制生产压差、防止水体突进。结果沿构造高部位部署的4口井已累计增油3.9613×10t,递减减缓20%,采收率提高10%,取得了明显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台8断块实施水平井的成功实践表明,在对断块油藏地质特征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相适应的配套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为提高同类小断块油藏开发效果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断块油藏 开发效果
下载PDF
束鹿西斜坡沉积相及区带成藏模式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丁宁 陈再贺 李兵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14期100-101,103,共3页
束鹿西斜坡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的西部,是束鹿凹陷重要的找油新领域,沉积相与有利储层分布的认识不清,以及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复杂性,是制约西斜坡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及难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钻井、测... 束鹿西斜坡位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束鹿凹陷的西部,是束鹿凹陷重要的找油新领域,沉积相与有利储层分布的认识不清,以及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复杂性,是制约西斜坡油气勘探、开发的关键及难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束鹿西斜坡的中南段沙河街组开展了详细的岩芯观察和地层发育研究,分析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特征,探讨油气藏成藏模式,优选有利成藏区带,以提高资源转化率,对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鹿西斜坡 沉积相 成藏模式 资源转化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