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冯秀 叶红 +1 位作者 王世彪 刘光华 《临床荟萃》 CAS 2020年第10期931-934,共4页
目的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腹型过敏性紫癜共168例,根据是否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分为病例组55例和对照组113例,病例组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对照组为皮疹先于腹痛出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 目的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腹型过敏性紫癜共168例,根据是否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分为病例组55例和对照组113例,病例组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对照组为皮疹先于腹痛出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168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占比高达32.7%(55/168),皮疹滞后于腹痛出现的时间范围为1~20天。两组间粪便隐血试验、入院体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腹痛合并D二聚体升高的儿童,需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D二聚体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腹痛 儿童
下载PDF
不同儿科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评分的住院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斌 林知微 陈冯秀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29-133,共5页
目的:观察住院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探讨其在住院患儿儿科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评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6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入院24 h内完成儿科评定营养... 目的:观察住院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变化,探讨其在住院患儿儿科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评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6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入院24 h内完成儿科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成低评分营养不良组及高评分营养不良组,同期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和问卷调查患儿性别、年龄、患病前后主要饮食类型等,并从临床病历中摘取患儿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高评分营养不良组463例(53.4%)、低评分营养不良组404例(46.6%);高评分营养不良组、低评分营养不良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浓度分别为(144.7±50.6) mg/L和(173.6±71.3)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95, P=0.000);协方差分析在控制患儿年龄、入院前病程、白细胞数、血白蛋白、谷草转氨酶、 C反应蛋白协变量后,两组住院患儿血清前白蛋白边缘估计均值及其95%CI分别为139.8(134.9~144.8) mg/L和157.9(151.9~163.8) mg/L,高评分营养不良组患儿血清前白蛋白含量仍然显著低于低评分营养不良组( F=20.433, P=0.000)。高评分营养不良并低血清前白蛋白、单纯高评分营养不良、单纯低血清前白蛋白及低评分营养不良且血清前白蛋白正常患儿临床治愈率分别为62.9%(95/151)、80.5%(251/312)、77.1%(27/35)及98.1%(362/369)(χ2=112.80, P=0.000),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9%(33/151)、8.7%(27/312)、22.9%(8/35)及1.9%(7/369)(χ2=63.55, P=0.000)。结论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不良评定筛查的同时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检测,能更客观反映住院患儿是否存在高营养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 儿科患者评定营养不良筛查工具 前白蛋白 儿童
原文传递
住院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冯秀 林知微 吴斌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患儿、指导临床营养于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进行营... 目的探讨住院治疗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患儿、指导临床营养于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STAMP)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并进行问卷调查及临床资料摘录。根据人院时STAMP评分结果分为高营养不良风险组和低营养不良风险组,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因素;再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的关联因素为自变量,STAMP评分结果分组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住院患儿STAMP评分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406例住院患儿纳入研究,其中738例存在高营养不良风险,668例为低营养不良风险。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前发热(χ^2=11.755,P:0.001)、病情(χ^2=14.068,P=0.000)、年龄(χ^2=5.813,P=0.017)、入院前发热时间(Z=-3.809,P=0.000)与住院患儿高营养不良风险相关联;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住院治疗的患儿病情(OR=1.557,95%CI:1.164~2.083,P=0.003)、入院前发热时间(OR=1.039,95%CI:1.011~1.068,P=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OR=1.032,95%CI:1.004~1.061,P=0.027)为住院患儿高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年龄(OR=0.942,95%CI:0.909~0.977,P=0.001)为保护因素。结论住院治疗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入院前发热时间、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早期识别患儿是否存在高营养不良风险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风险 营养不良评估筛查工具 住院患儿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