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和二维、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加源 曹杰 +3 位作者 许卫国 程光森 李记华 彭秀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9-170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疑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52例,按瘤体大小分两组:A组,瘤体>3 mm,B组,瘤体... 目的探讨双能量CT血管造影(DE-CTA)与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疑诊为脑动脉瘤的患者52例,按瘤体大小分两组:A组,瘤体>3 mm,B组,瘤体≤3 mm;对比分析DE-CTA与2D-DSA、3D-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差异。结果 (1)对脑动脉瘤检出情况,DE-CTA与2D-DSA对两组诊断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检出动脉瘤瘤颈与邻近载瘤动脉空间结构的显示情况,DE-CTA与2D-DSA对A组诊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组患者,3D-CTA与2D-DSA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两组患者,3D-DSA与DE-CTA及2D-DSA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动脉瘤瘤体长径及短径测量上,DE-CTA与2D-DSA测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D-DSA分别与DE-CTA、3DDSA在动脉瘤瘤颈横径测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瘤颈与邻近载瘤动脉空间结构显示方面,3D-DSA要明显优于DE-CTA及2D-DSA;DE-CTA对于瘤体较大患者要优于2D-DSA;在瘤颈横径的测量上3D-DSA及DE-CTA要优于2D-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 CT 血管造影 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脑动脉瘤
下载PDF
MSCT一键去骨法对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加源 王建明 +2 位作者 彭秀斌 陈海东 毛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75-77,8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一键去骨后处理血管成像技术对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脾动脉瘤患者MSCT常规腹部增强扫描,按是否行一键去骨后处理血管成像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轴位图像;B组为常规轴位图像加一键去骨后处理图像...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一键去骨后处理血管成像技术对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脾动脉瘤患者MSCT常规腹部增强扫描,按是否行一键去骨后处理血管成像分成两组:A组为常规轴位图像;B组为常规轴位图像加一键去骨后处理图像。通过盲法采用?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动脉瘤的检出情况。测量所有动脉瘤瘤体横径及瘤颈宽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16例脾动脉瘤患者中单发10例,多发6例(共23个瘤体),18个呈囊袋状,5个呈梭形,其中6个瘤壁钙化,1个合并血栓形成。脾动脉瘤体横径与瘤颈宽度相关(r=0.731,P<0.001)。A组检出率为(34.78%,8/23),B组为(91.30%,21/2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SCT辅以一键去骨血管成像能显著提高脾动脉瘤的检出,对其筛查、治疗及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脉瘤
下载PDF
水凝胶弹簧圈联合铂金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加源 邓志锋 +3 位作者 程光森 许卫国 李记华 彭秀斌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8期33-35,共3页
目的评价Hydrocoil联合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51例。其中Hyclrocoil组25例:使用水凝胶弹簧圈(Hydrocoil)联合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 目的评价Hydrocoil联合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51例。其中Hyclrocoil组25例:使用水凝胶弹簧圈(Hydrocoil)联合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铂金弹簧圈组26例:仅使用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1)HydrocoiI组与铂金弹簧圈组动脉瘤致密栓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ydrocoil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铂金弹簧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0%~15.3%,P〉0.05);(3)HydrocoiI组的动脉瘤复发率67%低于铂金弹簧圈组的复发率21.4%,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ydrocoif联合铂金弹簧圈治疗脑动脉瘤安全、有效,其并发症发生率与铂金弹簧圈组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水凝胶弹簧圈 铂金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及其对手术治疗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加源 杨向进 张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56-856,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逆行造影 外科手术
下载PDF
急诊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加源 许卫国 +1 位作者 程光森 彭秀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对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价值。方法对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实施急诊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出血部位,超选择性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结果 DSA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表现为对比剂在宫腔内呈弥漫性、局灶性分布。2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介入治疗应用于晚期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产后大出血 随访
下载PDF
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加源 程光森 彭秀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后再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巨大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5F猎人头导管或sp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甲状腺上动脉,做患侧甲状腺选择性动脉造影,然后注入下1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介入后再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巨大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5F猎人头导管或sp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甲状腺上动脉,做患侧甲状腺选择性动脉造影,然后注入下1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介入治疗,1周后行手术切除。结果介入治疗后,4例肿块体积缩小≥40%,3例肿块体积缩小≥30%,增粗的血管已扁平或闭塞,甲状腺组织切面苍白、质韧,术中出血极少。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一例患者出现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损伤、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介入栓塞 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腹部外伤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加源 周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评价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腹部外伤42例CT表现。结果本组腹部外伤中肝脏损伤8例,肾脏损伤10例,脾脏损伤12例,胰腺损伤2例,小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1例,复合性损伤8例。结论CT对腹部实... 目的评价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腹部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腹部外伤42例CT表现。结果本组腹部外伤中肝脏损伤8例,肾脏损伤10例,脾脏损伤12例,胰腺损伤2例,小肠损伤1例,膀胱损伤1例,复合性损伤8例。结论CT对腹部实质性脏器的外伤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外伤 脏器损伤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观察
8
作者 陈加源 杨向进 张天 《四川医学》 CAS 2002年第3期264-264,共1页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6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表现。结果 纵裂池出血 88例、侧裂池及脑沟出血 3 3例、天幕区出血 5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 98例。
关键词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诊断 治疗 颅脑损伤
下载PDF
颅内病变X-刀治疗效果的CT观察
9
作者 陈加源 付凯 谢坪 《四川医学》 CAS 2000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 观察颅内病变X 刀治疗后的CT表现 ,评价疗效。方法  5 1例 5 5个颅内病变X 刀治疗后 ,直接增强CT扫描。结果 病灶消失 11例 ( 15个病灶 ) ,病灶缩小 2 9例 ,病灶失增强 6例 ,病灶无变化 5例。结论 :颅内病变X 刀治疗后CT表现能... 目的 观察颅内病变X 刀治疗后的CT表现 ,评价疗效。方法  5 1例 5 5个颅内病变X 刀治疗后 ,直接增强CT扫描。结果 病灶消失 11例 ( 15个病灶 ) ,病灶缩小 2 9例 ,病灶失增强 6例 ,病灶无变化 5例。结论 :颅内病变X 刀治疗后CT表现能直接反映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病变 X-刀 脑肿瘤 治疗效果 CT 观察
下载PDF
脊柱损伤的CT诊断
10
作者 陈加源 陶客言 赵世煜 《四川医学》 CAS 1996年第3期178-179,共2页
脊柱损伤的CT诊断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陈加源,陶客言,赵世煜临床实践证明CT检查比常规X线检查在评价脊柱方面具有重要地作用。我们将我院近1年来行CT检查的21例脊柱损伤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脊柱损伤的分类及C... 脊柱损伤的CT诊断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陈加源,陶客言,赵世煜临床实践证明CT检查比常规X线检查在评价脊柱方面具有重要地作用。我们将我院近1年来行CT检查的21例脊柱损伤病例进行了分析,并对脊柱损伤的分类及CT检查的价值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CT 分类 诊断
下载PDF
外伤性脑干损伤的CT诊断
11
作者 陈加源 杨向进 赵世煜 《医学科技》 1996年第2期41-42,共2页
外伤性脑干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确诊困难。CT检查具有较高的价值。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我们将我院近年来脑干损伤20例的CT表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外伤性 脑干损伤 CT 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探讨
12
作者 陈加源 孙放 陈海东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8年第2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脑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138例脑血管造影(CTA)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38例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图像质量理想,均符合诊断要求,阳性检出率为2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脑动脉造影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使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对138例脑血管造影(CTA)病例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138例脑血管造影检查中,图像质量理想,均符合诊断要求,阳性检出率为29%。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检查结果可靠,能够全方位显示颅内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它安全、无创、简便、快速,为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脑血管造影 时间分辨率
下载PDF
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血管造影诊断
13
作者 陈加源 赵世煜 《医学科技》 1994年第28期47-49,共3页
作者对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检出病例包括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血管瘤性息肉1例.乳头状腺瘤1例、小肠及结肠血管发育异常共3例,美克耳氏憩室炎伴溃疡大出血和结肠炎各1例,本文讨论了血管造... 作者对2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了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检出病例包括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血管瘤性息肉1例.乳头状腺瘤1例、小肠及结肠血管发育异常共3例,美克耳氏憩室炎伴溃疡大出血和结肠炎各1例,本文讨论了血管造影对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了检查结果阴性可能的原因,提出了提高阳性 检出率的对策,同时对肠道出血性病变的血管造影征像亦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出血 血管造影 造影 诊断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 被引量:48
14
作者 印隆林 杨志刚 +1 位作者 陈加源 蒋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73-1375,共3页
MSCT已成为主动脉夹层诊断及随访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本文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病理学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晚期肝癌肝外供血分析及临床介入治疗 被引量:22
15
作者 许卫国 彭秀斌 +3 位作者 李鹤平 王于 程光森 陈加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方法92例肝癌患者发现肝外供血动脉105条,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3.33%)、右膈下动脉(17.14%)、胃十二指肠动脉(14.29%)、左膈下... 目的探讨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规律及介入治疗。方法92例肝癌患者发现肝外供血动脉105条,分别超选择插管行化疗栓塞。结果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来源类型分别源于肠系膜上动脉(33.33%)、右膈下动脉(17.14%)、胃十二指肠动脉(14.29%)、左膈下动脉(7.62%)、胃左动脉(6.67%)、右肋间动脉(6.67%)、右肾上腺动脉(4.76%)、脾动脉(4.76%)、右腰动脉(2.86%)和右胸廓内动脉(1.90%)。形成肝外动脉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化疗栓塞的次数、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肿瘤的直径和操作方法。结论肝癌有丰富的肝外动脉供血,对肝外动脉供血支超选择性栓塞治疗,对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外供血 临床分析
下载PDF
3.0T薄层动态增强MRI与多层螺旋CT对肝细胞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迎春 宋彬 +1 位作者 陈加源 印隆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38-541,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拢相位梯度回波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为HCC的患者,... 目的探讨3.0T MR拢相位梯度回波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临床怀疑为HCC的患者,分别行CT及MRI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增强扫描检查。MRI序列包括常规T2 W和T1 W平扫、增强LAVA动态扫描和2D梯度回波T1 W扫描。结果 30例患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共有45个HCC结节(15个直径<1 cm)。3.0T-LAVA及MSCT诊断HCC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0%、90.0%、95.6%及89.0%、70.0%、85.5%。MSCT对于HCC"快进快出"的特征样强化显示率为67.0%(30/45),而3.0T-LAVA序列达89%(40/45),但强化峰值时间点不同,动脉早期5个,动脉中期25个,动脉晚期10个。同时,3.0T-LAVA清晰显示了病灶供血动脉(20个)、引流静脉(10个)及病灶对邻近血管的推压(10个)和侵犯(3个)。结论 3.0T-LAVA更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强化特征和细微形态特点,对于HCC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栓塞材料在急性内脏出血介入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光森 彭秀斌 +1 位作者 陈加源 刘一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内脏出血中介入诊疗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5月到2006年1月对2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急性内脏出血病例,经选择性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行栓塞治疗。结果27例患者全部止血成功... 目的探讨急性内脏出血中介入诊疗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5月到2006年1月对2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急性内脏出血病例,经选择性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行栓塞治疗。结果27例患者全部止血成功,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其中3例晚期肝癌患者,半年内相继死于非内脏出血原因。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内脏出血的部位和原因,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和栓塞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止血,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出血 栓塞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卫国 李家平 +3 位作者 彭秀斌 李鹤平 程光森 陈加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观察经导管精索内静脉钢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经导管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阴囊内容物缩小,阴囊坠胀感及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精液质量明显提高,未出... 目的观察经导管精索内静脉钢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对16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经导管栓塞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16例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阴囊内容物缩小,阴囊坠胀感及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精液质量明显提高,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导管法钢圈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简单、经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精索静脉曲张 临床体会
下载PDF
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影像解剖学的MRI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家川 刘英 +3 位作者 陈加源 印隆林 吴筱芸 李迎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的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坐骨间距宽度等的变化范围,并分析与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4月行髋关节MRI检查志愿者资料共计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测量并记录156个髋关节的IFS、... 目的:探讨无症状人群的坐骨股骨间隙(IFS)、股方肌间隙、坐骨间距宽度等的变化范围,并分析与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4月行髋关节MRI检查志愿者资料共计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测量并记录156个髋关节的IFS、股方肌间隙、坐骨间距宽度等数据。结果:IFS宽度、股方肌间隙宽度及股方肌厚度平均值分别为(23.53±6.58)mm、(18.04±5.67)mm、(13.99±4.56)mm,女性组平均值均小于男性(P<0.05)。坐骨间距平均值为(104.76±11.80)mm,女性组的平均值大于男性(P<0.05)。股骨头颈轴长及股骨颈干角的平均值分别为(86.29±7.51)mm、132.01°±3.05°,女性组平均值均小于男性(P<0.05)。IFS宽度、股方肌间隙宽度与坐骨间距、股骨颈干角有负相关性,与股骨头颈轴长有正相关性。结论:MRI能应用于坐骨股骨撞击相关影像测量;女性骨盆及股骨上段解剖与男性有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女性IFI较多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坐骨股骨撞击 性别 测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2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彭秀斌 许卫国 +3 位作者 李鹤平 程光森 陈加源 张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26-182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肝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栓塞化疗术及常规TAC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肝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栓塞化疗术及常规TAC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实验组在治疗效果及肝功能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大致相同。结论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基因 原发性肝癌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