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劳志 赵子田 《思想理论教育》 1999年第7期26-29,共4页
“法律基础”课从其一开始设立就已经明确了它的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既不是一般知识课,也不是法律专业课。因此,“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配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 “法律基础”课从其一开始设立就已经明确了它的性质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既不是一般知识课,也不是法律专业课。因此,“法律基础”课是一门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相配合,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宪法和有关专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因此,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基础 教学质量 大学生 法律意识 马克思主义法学 基本精神 社会主义 培养学生 法制观念 学校法制教育
下载PDF
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几点做法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劳志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6-67,共2页
探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高校要抓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应注意抓好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科研相长与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这三个主要... 探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新方案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当前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高校要抓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应注意抓好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科研相长与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这三个主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 做法
下载PDF
社会公德是道德的基础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劳志 《新长征》 1997年第1期11-12,共2页
社会公德是道德的基础□陈劳志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这项重要举措是适... 社会公德是道德的基础□陈劳志最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这项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基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明建设 公德意识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公德规范 伦理学 社会公共生活 社会主义社会公德
下载PDF
试论毛泽东同志早期伦理思想的形成及特点
4
作者 陈劳志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3期16-19,共4页
加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培育一代新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 加强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社会正气,培育一代新人,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位值得敬仰的伦理学家,他一贯重视伦理思想的研究和注意发挥道德的社会作用,同时他身体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德 伦理思想 社会作用 伦理学家 伦理道德建设 思想解放 世界历史发展 革命建设 中国伦理学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下载PDF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调适 被引量:8
5
作者 赵惠君 陈劳志 《思想教育研究》 2004年第8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大学生 学习心理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法律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构想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兆华 陈劳志 《思想教育研究》 1995年第5期38-39,共2页
《法律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构想长春师范学院张兆华,陈劳志国家教委1986年决定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在1987年进一步规定《法律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 《法律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构想长春师范学院张兆华,陈劳志国家教委1986年决定在高等学校开设《法律基础》课,并在1987年进一步规定《法律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正式列入高等学校教学计划。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家对这门课的性质、任务的认识在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意识 《法律基础》 教学内容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法律基础课 法律条文 法制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
原文传递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程的探讨
7
作者 陈劳志 《东北史地》 1996年第4期55-57,共3页
一、道德建设目标在于民族精神的解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为尺度来衡量社会的道德现象,也就是道德进步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要首先明确的问题。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论进步与落后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又都是作... 一、道德建设目标在于民族精神的解放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以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为尺度来衡量社会的道德现象,也就是道德进步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要首先明确的问题。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论进步与落后都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产生,又都是作用于社会的。探索道德进步问题,不能离开社会及其条件作任意的解释。正因如此,所以,道德进步与否的衡量尺度就只能落在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个标准上。凡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这种道德就是进步的道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建设工程 道德教育 道德进步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发展 民族精神 价值观念 道德建设目标 历史进步 衡量尺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