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标志物在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荣添 庄凤 +4 位作者 龙琦 蔡茵莎 陈卓曼 白玉新 陈光福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和... 目的:探讨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和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28~34周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B超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分为出血性脑损伤和无脑损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血清EPO、NSE、S100B、MBP浓度,比较两组血清EPO、NSE、S100B蛋白及MBP的水平,分析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出血性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血清EPO水平低于无脑损伤组,血清NSE、S100B、MBP水平高于无脑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性脑损伤组早产儿的血小板计数、收缩压均低于无脑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高浓度EPO、收缩压及血小板计数升高是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因素,而高浓度NSE和S100B蛋白及男性患儿是出血性脑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EPO、NSE、S100B、MBP水平与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密切相关,同时临床中需加强对男性早产儿血小板计数的监测及血压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损伤 早产儿 血清标志物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钟传飘 陈卓曼 任力杰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8期18-20,48,共4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机械取栓术治疗...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机械取栓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血管再通率[脑梗死溶栓分级系统(TICI)],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预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和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血管再通率、BI评分和GOS评分,降低NIHS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神经功能缺损 自理能力 预后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卓曼 蔡婧婧 +3 位作者 张在坤 胡先福 阙春梅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颈动脉蹼是一种起源动脉壁向腔内延伸的薄层内膜增生性组织,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一种特殊表现,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目前颈动脉蹼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激素水平、创伤、缺血、遗传及发育畸形有关。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表... 颈动脉蹼是一种起源动脉壁向腔内延伸的薄层内膜增生性组织,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一种特殊表现,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目前颈动脉蹼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激素水平、创伤、缺血、遗传及发育畸形有关。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表现为局部管腔内线样影和薄层腔内突出物,多普勒超声、CTA和MRA对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也较高。研究者尝试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蹼进行治疗,但目前治疗的证据尚不充分。临床上应重视颈动脉蹼的发生,对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进行监测,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对卒中风险的影响以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缺血性卒中 肌纤维发育不良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凤 姚钦元 +2 位作者 陈卓曼 周艳霞 任力杰 《医师在线》 2022年第7期54-56,共3页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急性起病,症状多于起病后2周左右达到高峰,以四肢瘫痪、腱反射消失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为主要特征,也可以各种变异形式出现。病程主要为单时相、自限性,目前治疗上以静... 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免疫介导的周围神经病,急性起病,症状多于起病后2周左右达到高峰,以四肢瘫痪、腱反射消失和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为主要特征,也可以各种变异形式出现。病程主要为单时相、自限性,目前治疗上以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血浆交换为主要治疗手段。本文对近年来GBS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病因 分型 治疗
下载PDF
以头痛为主要特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5
作者 郭凤 姚钦元 +4 位作者 陈卓曼 郭惠霞 邱红燕 任力杰 周艳霞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第5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以头痛为主要特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合并有头痛的GBS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 目的:分析以头痛为主要特征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合并有头痛的GBS患者4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主要为头痛伴全身乏力、四肢麻木;1例患者为头痛伴视物重影;4例患者行颅脑计算机断层扫描(CT)、颅脑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未见明确异常,腰穿脑脊液检查均提示蛋白–细胞分离,3例患者行肌电图检查提示多发周围神经运动传导功能受损;1例患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提示双侧中枢段损害(听神经颅内段至脑干中枢段),双眼视觉诱发电位(VEP)提示视觉传导通路传导功能受损。4例患者均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后头痛症状缓解。结论:头痛是GBS的少见合并症,容易误诊为偏头痛或颅内感染,针对GBS的治疗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头痛 脑脊液 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