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厚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5-131,共7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引进中国。在经过了最初阶段的情绪化反应后, 对这一理论的评介和认识在1994 年以后逐步深入, 在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误读和在具体运用中脱离中... 后殖民主义理论于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引进中国。在经过了最初阶段的情绪化反应后, 对这一理论的评介和认识在1994 年以后逐步深入, 在理论研究和批评实践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误读和在具体运用中脱离中国实际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 东方主义 后殖民批评 赛义德 斯皮瓦克 现代主义 第三世界文学 参照结构 反本质主义
下载PDF
学衡派文学批评与新人文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厚诚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本文不同意过去长期将学衡派视为“复古派”的定论,认为学衡派主要成员是一批服膺新人文主义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道德救国论者。基于此,他们特别重视文学在道德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视文学为表现道德要求的工具,把文学批评定性为对文艺和... 本文不同意过去长期将学衡派视为“复古派”的定论,认为学衡派主要成员是一批服膺新人文主义的爱国知识分子和道德救国论者。基于此,他们特别重视文学在道德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视文学为表现道德要求的工具,把文学批评定性为对文艺和人生的一种道德判断和选择,从而开创了中国新文学中的道德批评模式。这一模式对道德和传统的呼唤,在当时不失为对新文学反传统倾向的某种必要的反思,在今天也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学衡派不理解文学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全面否定新文学,也表现出明显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文学批评 新人文主义 《学衡》 白璧德 文学艺术 浪漫主义 吴宓 以理制欲 梅光迪
下载PDF
简论弗洛伊德学说对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厚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57-64,共8页
弗洛伊德的名字就象一个幽灵,它的怪影渗透了我们时代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本世纪初叶,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这个幽灵也出现在中国。他的惊世骇俗的精神分析理论,引起了当时正在向旧传统作战的新文学作家们的注意,对我国现代文学观念、... 弗洛伊德的名字就象一个幽灵,它的怪影渗透了我们时代精神文化的许多领域。本世纪初叶,随着欧风美雨的东渐,这个幽灵也出现在中国。他的惊世骇俗的精神分析理论,引起了当时正在向旧传统作战的新文学作家们的注意,对我国现代文学观念、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刻复杂的影响。本文拟就文学观念方面所受影响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弗洛伊德学说 文学观念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时代精神 旧传统 精神分析理论 幽灵 新文学作家
下载PDF
四川比较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厚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0-61,共2页
四川比较文学,是与整个中国比较文学同命运、共沉浮的。在本世纪前半叶,四川学者如郭沫若、陈铨等,曾与全国其他先驱人物一道在比较文学这块园地里辛苦耕耘,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做了重要的开拓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 四川比较文学,是与整个中国比较文学同命运、共沉浮的。在本世纪前半叶,四川学者如郭沫若、陈铨等,曾与全国其他先驱人物一道在比较文学这块园地里辛苦耕耘,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做了重要的开拓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比较文学被视为“资产阶级世界主义反动学科”,于是这门在中国刚刚兴起的学科不得不一下子沉寂了30年,四川当然也不例外。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比较文学才开始在中国得到复兴,而四川比较文学也同时焕发出勃勃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四川 钱学 述评 总体文学 郭沫若 席勒 中西比较诗学 美学
下载PDF
邵子南与《白毛女》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厚诚 《当代文坛》 1985年第6期9-10,共2页
邵子南与《白毛女》有什么关系?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然而,邵子南与《白毛女》的关系却是非常密切的——他是歌剧《白毛女》剧本创作的第一个执笔者,也是后来叙事长诗《白毛女》的作者。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四年间,邵子南随西北... 邵子南与《白毛女》有什么关系?这恐怕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然而,邵子南与《白毛女》的关系却是非常密切的——他是歌剧《白毛女》剧本创作的第一个执笔者,也是后来叙事长诗《白毛女》的作者。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四年间,邵子南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在晋察冀边区工作。当时,在阜平、唐县、平山一带广泛流传着一个“白毛仙姑”的故事。作为一位对民间传说有着浓厚兴趣的作家,邵子南搜集了有关“白毛仙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剧本创作 叙事长诗 仙姑 欧阳山 叙事诗 初稿 序诗 晋察冀边区 阜平
下载PDF
“现代派”中的波德莱尔声调──李金发三十年代诗歌创作简论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厚诚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李金发 现代派 波德莱尔 诗歌创作 三十年代 法国象征派诗 周作人 《微雨》 《食客与凶年》 象征主义
下载PDF
中国20世纪文学与现代主义思潮论纲
7
作者 陈厚诚 尹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4-110,共17页
一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它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很快得到中国作家的认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五四”新文学的主流。
关键词 中国作家 新感觉派 象征主义 “现代派” 诗歌界 戴望舒 中国传统诗歌 李金发 精神分析 青年诗人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国际盛会——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侧记
8
作者 陈厚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65,共1页
1994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特大学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得以与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好几百位学者共聚一堂,见到了荷兰的佛克玛、捷克的高利克、美国的吉列斯比、加拿大的狄米齐、日本的芳贺彻... 1994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在加拿大埃德蒙顿市阿尔伯特大学举行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14届年会,得以与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好几百位学者共聚一堂,见到了荷兰的佛克玛、捷克的高利克、美国的吉列斯比、加拿大的狄米齐、日本的芳贺彻、香港的周英雄和中国的乐黛云等国际知名的比较文学学者,赢得了一次开阔眼界、向国内外比较文学学者学习的难得机会。 这次年会的主题是“多语种和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文学与其多样性”,具体议题涉及到文学与个性,“异域”与“本土”的交流,文学的类型、语言和文化,文学与文化表现的其他形式,区域研究,以及比较文学的方法和范式与文化的多样性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大会与小会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国际比较 文学学 比较文学研究 病态描写 多元文化 国内外比较 乐黛云 文化的多样性 欧洲中心
下载PDF
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
9
作者 陈厚诚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系作者与唐正序教授共同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一书的序言,该书即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文中提出不少新颖见解,我们特刊于此,以飨读者。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历史命运 西方文学 现代主义影响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作家 20世纪中国文学 现代派 中国新文学 反理性
下载PDF
“九五”系列住宅设计方案
10
作者 陈厚诚 《住宅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5,共3页
随着“九五”计划实施,国家对城镇居民住宅质量日益重视,作者提出了“九五”系列住宅概念,并在“七五”、“八五”期间的优秀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九五”系列住宅方案。
关键词 住宅 建筑设计 平面功能 设计方案
下载PDF
青岛东方花园智能住宅区的设计
11
作者 陈厚诚 《住宅科技》 2000年第3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智能住宅区 设计 总体规划 平面布局 配套设计
下载PDF
李金发传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厚诚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22,共12页
关键词 李金发 林风眠 赴法勤工俭学 诗歌创作 《食客与凶年》 《微雨》 波德莱尔 法国象征派 蔡元培 象征派诗歌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在四川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厚诚 《中国比较文学》 1995年第1期180-191,共12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研究 四川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西比较 跨学科研究 中国文学 中外文学关系
原文传递
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的重要成果──喜读朱徽新著《中英比较诗艺》
14
作者 陈厚诚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1期137-139,共3页
关键词 比较研究 中英比较 中英诗歌 中西诗歌 重要成果 比较文学 诗艺 英美诗歌 语言特色 英语诗歌
原文传递
“诗怪”李金发婚姻“三部曲”
15
作者 陈厚诚 《工会信息》 2015年第17期34-36,共3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诗怪"李金发是一位具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不仅他的诗神秘幽深,而且,他的家世生平也长期鲜为人知,其婚姻生活就更少有人知晓了。然而他的婚姻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诗歌创作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李金发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部曲” 诗歌创作 为幸福而歌 梁智 朱亚 就这样 化敌为友 不谙世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