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少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可铭 徐胜前 +6 位作者 徐月辰 李婉君 滕玉竹 潘美娟 纵何香 王欣荣 童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8-1022,1082,共6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83例RA患者和158名健康者,记录RA临床、实验室指标。摄脊柱(T5-L5) X线... 目的探讨肌少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383例RA患者和158名健康者,记录RA临床、实验室指标。摄脊柱(T5-L5) X线正侧位片并采用半定量法判断有无脊柱骨折发生,以生物电阻抗法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髋部和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383例RA患者根据其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和BMD分为4组:无肌少症且无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64例,有肌少症无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44例,无肌少症有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86例,有肌少症且有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组189例,分析肌少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在RA患者合并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意义。结果 RA组脊柱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1.1%vs 3.8%,χ^2=24.954,P<0.001),RA组较对照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71.8%vs 41.8%,χ^2=43.287;60.8%vs 9.0%,χ^2=120.093,P均<0.001),且4组RA间脊柱骨折发生率有明显差别(4.7%、11.4%、17.4%和30.7%,χ^2=23.947,P<0.001)。非参数检验显示4组RA间关节压痛、压痛指数、血沉、DAS28、糖皮质激素日剂量和疗程、HAQ及sharp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73,P<0.001,95%CI:1.041~1.107)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OR=3.221,P=0.001,95%CI:1.663~6.242)是RA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而腰椎BMD(OR=0.093,P=0.009,95%CI:0.015~0.555)和SMI (OR=0.716,P=0.032,95%CI:0.527~0.973)是RA患者发生脊柱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 RA患者肌少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均明显增高,肌少症、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与RA患者的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肌少症 骨量减少 骨质疏松 骨折
下载PDF
肌少症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
2
作者 童婉秋 徐胜前 +6 位作者 王系乐 王聪 陈可铭 马伶俐 王健雄 纵何香 储依然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纳入女性RA患者(RA组)402例和健康女性(对照组)98例。根据BMI将RA组患者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62例)、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OP)的影响。方法纳入女性RA患者(RA组)402例和健康女性(对照组)98例。根据BMI将RA组患者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62例)、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221例)及超重/肥胖组(BMI≥24.0 kg/m^(2),119例),再根据是否合并肌少症将RA组患者分为肌少症组(247例)和非肌少症组(155例),根据是否合并OP将RA组患者分为OP组(158例)和非OP组(244例)。采用直接节段多频率生物电阻断法测定四肢和躯干骨骼肌质量,计算骨骼肌质量指数(SMI);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疾病活动性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关节功能分期、X线分期及Sharp评分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影响因素。结果RA组患者除L1外各部位BMD及SMI均低于对照组,除L1外各部位OP及肌少症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消瘦组、正常组及超重/肥胖组患者SMI依次升高,而肌少症发生率依次降低(P<0.001)。肌少症组患者除L1外各部位BMD均低于非肌少症组,除L1外各部位OP患者比例均高于非肌少症组(P<0.001)。OP组患者年龄、病程、HAQ评分、Sharp评分均高于非OP组,晨僵时间低于非OP组;两组患者关节功能及X线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组患者各部位骨骼肌质量及SMI均低于非OP组,肌少症患者比例高于非OP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Sharp评分是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BMI和SMI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女性RA患者肌少症和OP的发生率显著增高,肌少症与女性RA患者发生OP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女性 肌少症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脂肪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可铭 徐胜前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573-576,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持续性滑膜炎,最终导致骨和关节的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骨侵蚀和全身骨丢失[1-2]。强直性脊柱炎(AS)也是一种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包括紙骼关节和脊...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慢性持续性滑膜炎,最终导致骨和关节的结构损伤,主要表现为局部骨侵蚀和全身骨丢失[1-2]。强直性脊柱炎(AS)也是一种慢性自身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包括紙骼关节和脊柱在内的中轴型关节的慢性附着点炎症,其导致的骨与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脊柱广泛的新骨形成,最终导致脊柱部分或全部强直[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 脂肪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可铭 徐胜前 +5 位作者 王聪 李婉君 滕玉竹 潘美娟 纵何香 王健雄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782例RA患者分为合并T2DM组(70例)和未合并T2DM组(7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RA患者T2DM的发病率,R...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782例RA患者分为合并T2DM组(70例)和未合并T2DM组(7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病程RA患者T2DM的发病率,RA患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RA患者合并T2DM的患病率为8.95%,且随年龄和病程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P<0.05)。合并T2DM组患者较不合并T2DM组年龄、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和使用糖皮质激素(GC)患者比例、GC日剂量、Sharp评分更高,病程和使用GC疗程更长(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8,P=0.017,95%CI 1.005~1.051)、使用GC(OR=1.911,P=0.023,95%CI 1.095~3.336)及合并原发性高血压(OR=1.985,P=0.014,95%CI 1.151~3.423)是RA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8.95%的RA患者合并T2DM,且随年龄和病程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高龄、使用GC及合并原发性高血压为RA患者合并T2D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肌少症性肥胖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婉君 徐月辰 +5 位作者 徐胜前 王聪 陈可铭 滕玉竹 李霂 蔡静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804-810,共7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性肥胖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18例RA患者和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并详细记录RA患者疾病相关性指标。以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 目的探讨肌少症性肥胖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418例RA患者和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并详细记录RA患者疾病相关性指标。以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生物电阻抗法测四肢骨骼肌质量和体脂百分率(PBF),并由PBF和肌少症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肥胖、肌少症、肌少症性肥胖组)。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RA患者PBF明显高于对照组(Z=1.993,P=0.046),2组间不同肌少症性肥胖分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75,P<0.01)。②不同疾病活动度(分为低疾病活动度、中疾病活动度和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组间肌少症性肥胖分组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557,P=0.144)。③不同肌少症性肥胖分组中,RA患者ESR、DAS28和HAQ水平明显不同(P<0.05),以肌少症和肌少症性肥胖组更高;RA患者的疾病活动性指标相比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肌少症性肥胖分组中,RA患者各部位骨密度明显不同(P<0.01),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骨质疏松发生率也明显不同(P<0.01),以肌少症及肌少症性肥胖组更高。⑤不同肌少症性肥胖组间RA患者X线分期:正常组[Ⅰ期(28.6%,24/84);Ⅱ期(23.8%,20/84);Ⅲ期(32.1%,27/84);Ⅳ期(15.5%,13/84)];肥胖组[Ⅰ期(27.2%,28/103);Ⅱ期(13.6%,14/103);Ⅲ期(35.0%,36/103);Ⅳ期(24.3%,25/103)];肌少症组[Ⅰ期(16.7%,12/72);Ⅱ期(15.3%,11/72);Ⅱ期(36.1%,26/72)Ⅳ期(31.9%,23/72)];肌少症性肥胖组[Ⅰ期(9.7%,14/144);Ⅱ期(21.5%,31/144);Ⅱ期(34.0%,49/144);Ⅳ期(34.7%,50/144)]。不同肌少症性肥胖组间RA患者X线分期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002,P=0.002)。不同肌少症性肥胖组间Sharp评分:正常组[10.00(2.00,47.00)];肥胖组[14.00(2.00,71.00)];肌少症组[48.00(12.00,111.00)];肌少症性肥胖组[55.00(7.00,130.00)]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29.240,P<0.01),且Sharp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⑥相关分析显示:PBF与RA患者关节功能(r=0.124,P=0.007)、X线分期(r=0.192,P<0.01)及Sharp评分(r=0.179,P<0.01)均呈正直线相关,与股骨颈和全髋部位骨密度均呈负直线相关(P<0.01)。⑦二元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女性、高龄和肌少症性肥胖是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RA患者中肌少症性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且与RA患者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骨质疏松 肌少症性肥胖 疾病活动性
原文传递
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协同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聪 徐胜前 +5 位作者 徐月辰 陈可铭 滕玉竹 李婉君 李霂 蔡静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P)对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的协同影响.方法选择389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 目的探讨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P)对RA患者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OPF)发生的协同影响.方法选择389例住院的RA患者和同期15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DEXA)法测定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BMD),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摄脊柱X线正侧位片并以半定量法进行脊柱骨折的判定.统计学方法:2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2项分类资料的多元回归分析采用Logistic回紧(backward LR法)分析.结果RA患者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RA组骨质疏松发生率(128/389,32.9%)高于对照组[(20/156,12.8%),χ^2=22.706,P<0.01];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为21.6%(84/389),高于对照组中[(3.8%,6/156),χ^2=25.439,P<0.01].RA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生率为54.8%,高于对照组[(9.6%,15/156),χ^2=93.241,P<0.01];RA组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28.5%)高于对照组[(5.8%),χ^2=118.110,P<0.01 ].不同骨量(骨量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分组间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3,P<0.01),且呈现出随着骨量逐渐降低,脊柱OPF发生率逐渐升高的趋势(χ^2=43.003,P<0.01).伴肌少症的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27.2%,58/213)高于无肌少症的RA患者[(14.8%,26/176),χ^2=8.833,P=0.003].根据骨质疏松和肌少症分组的3组间(1=无肌少症和骨质疏松;2=单纯肌少症或骨质疏松;3=肌少症合并骨质疏松)RA患者脊柱OPF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832,P<0.01),且从第1组到第3组脊柱OPF的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χ^2=37.164,P<0.01).与未服用糖皮质激素(GC)组相比,服用GC组的RA患者具有更高的肌少症发生率(χ^2=7.136,P=0.008)、OP发生率(CI=10.900,P=0.004)和脊柱OPF发生率(χ^2=20.67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95%CI)=1.069(1.038,1.101),P<0.01]、服用GC[OR(95%CI)=3.169(1.679,5.984),P<0.01]、肌少症和骨质疏松[OR(95%CI)=2.113(1.430,3.124),P<0.01]的同时存在为RA患者发生脊柱OPF的危险因素.结论RA患者肌少症、骨质疏松和脊柱OPF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且肌少症和骨质疏松对RA患者脊柱OPF的发生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肌少症 骨质疏松 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
原文传递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临床达标和影像学缓解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纵何香 徐胜前 +5 位作者 童辉 王欣荣 潘美娟 滕玉竹 陈可铭 程梦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592-596,共5页
目的调查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临床达标和影像学缓解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既往治疗方案、基于C反应蛋白(CRP)计算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分别对233例axSpA... 目的调查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SpA)患者临床达标和影像学缓解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既往治疗方案、基于C反应蛋白(CRP)计算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评分(ASDAScrp)及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SPARCC)评分,分别对233例axSpA患者进行分组并比较其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xSpA患者临床达标和影像学缓解的影响因素。结果axSpA患者临床达标率为25.3%,临床达标组影像学未缓解率(32.2%)低于临床未达标组(56.3%,P<0.05)。临床达标组CRP低于临床未达标组,接受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患者比例高于临床未达标组(P<0.05)。影像学缓解组ASDAScrp低于影像学未缓解组,接受抗TNF-α治疗患者比例高于影像学未缓解组(P<0.05)。未正规治疗组患者临床达标率和影像学缓解率均低于抗TNF-α治疗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升高是axSpA患者临床未达标的危险因素(P<0.001);ASDAScrp升高是axSpA患者影像学未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抗TNF-α治疗既是axSpA患者临床达标也是其影像学缓解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axSpA患者的治疗达标率仍偏低。CRP和ASDAScrp升高分别为axSpA临床未达标和影像未学缓解的危险因素,而抗TNF-α治疗可促进其临床达标和影像学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临床达标 影像学缓解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原文传递
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胃肠道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霂 徐胜前 +5 位作者 纵何香 滕玉竹 李婉君 陈可铭 王聪 王健雄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03-406,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胃肠道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936例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胃肠道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分别比较不同病种间各胃肠道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差异。结果936例患者中,类风... 目的调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胃肠道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通过问卷调查936例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胃肠道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分别比较不同病种间各胃肠道危险因素发生率的差异。结果936例患者中,类风湿关节炎(RA)268例(28.6%,RA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5例(21.9%,SLE组),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159例(17.0%),脊柱关节炎(SpA)122例(13.0%),骨关节炎(OA)101例(10.8%,OA组),痛风39例(4.2%),其他疾病42例(4.5%)。936例患者中各胃肠道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年龄≥60岁205例(21.9%),有消化性溃疡史99例(10.6%),曾使用抗凝药物9例(1.0%),曾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387例(41.3%),曾使用糖皮质激素(GC)527例(56.3%),曾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ASA)109例(11.6%),曾感染幽门螺杆菌4例(0.4%),吸烟51例(5.4%),酗酒10例(1.1%)。其中,低风险54例(5.8%);中风险795例(84.9%),其中存在1项胃肠道危险因素466例(49.8%),存在2项胃肠道危险因素329例(35.1%);高风险(存在至少3项胃肠道危险因素)87例(9.3%)。936例患者中曾使用抗凝药物、NSAIDs、GC或低剂量ASA任何1项644例(68.8%),曾使用其中两项及以上191例(20.4%),其中使用NSAIDs和GC联合治疗87例(9.3%),而未曾使用上述4种药物仅101例(10.8%)。RA组年龄≥60岁、曾使用NSAIDs、NSAIDs联合GC患者比例高于SLE组(P<0.001),曾使用抗凝药物、GC、低剂量ASA患者比例低于SLE组(P<0.01)。RA组使用GC、NSAIDs联合GC患者比例均高于OA组(P<0.001)。SpA组使用NSAIDs、吸烟及酗酒患者比例均高于RA组、OA组(P<0.05)。结论94.2%的风湿免疫科门诊患者存在中度以上胃肠道风险,单项胃肠道危险因素发生率最高者为GC使用(超过50%),其次为NSAIDs使用(约40%),不同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胃肠道危险构成比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性疾病 胃肠道危险因素 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