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陈司莹 陈颖颖 +1 位作者 郭传贤 钟琼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5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试验组,术后不加戴绷...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5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试验组,术后不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wk,1mo试验组患者BUT延长,OSDI、CFS分值降低(均 P <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wk两组患者BUT均缩短,OSDI、CFS分值均增高( P <0.05);术后1mo试验组患者BUT、OSDI和CFS分值与术前均无差异( P >0.05),而对照组患者BUT较术前仍缩短,OSDI、CFS分值仍增高(均 P <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加戴角膜绷带镜在术后早期是一种促进角膜愈合、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术后不适的安全方法,利于眼表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角膜绷带镜 泪膜破裂时间 眼表疾病指数 角膜荧光素染色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眼部病变的眼底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罗静 曾静 +5 位作者 张慧明 陈司莹 杨叶蓁 魏为 邓静 唐罗生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1-584,共4页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眼部病变眼底特征。方法1041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82例,占88.70%;女性159例,占11.30%;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l岁。发现HIV感染时间为1... 目的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的眼部病变眼底特征。方法1041例HIV/AIDS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82例,占88.70%;女性159例,占11.30%;年龄12~73岁,平均年龄4l岁。发现HIV感染时间为1个月~10年,平均HIV感染时间为12个月。传播方式为性传播475例,占45.63%;针头注射传播508例,占48.80%;输血传播44例,占4.25%;母婴传播14例,占1.34%。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发现眼底异常改变时行眼压、眼底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观察不同眼部病变的眼底特征。结果1041例HIV/AIDS患者中,发现眼部病变247例,占23.73%。其中,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最为常见的眼部病变,共132例,占眼部病变患者的53.44%;其次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CMVR),共70例,占眼部病变患者的28.34%。眼底检查发现,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微动脉瘤,沿血管走行的灶状出血、棉绒斑;CMVR眼底表现为不规则干燥外观,颗粒状边沿,有的累积视神经。FFA检查发现,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表现为出血斑呈遮蔽荧光,出血中心轻度强荧光,无荧光渗漏;CMVR表现为大片出血遮蔽荧光,血管荧光渗漏和(或)脉络膜透见荧光,视盘及病变区域荧光着染。结论HIV/AIDS可发生多种眼部病变,以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CMVR最为常见。HIV视网膜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灶状出血和(或)棉绒斑,CMVR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干燥外观病变,有时合并大片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并发症 HIV感染 并发症 视网膜变性 诊断 疾病特征
原文传递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陈司莹 陈颖颖 钟琼蕾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4年第7期605-610,共6页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5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眼...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5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感染性眼内炎分为感染性眼内炎组50例与非感染组45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预测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列线图模型,校正及决策曲线进行内部验证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与非感染性眼内炎组相比,感染性眼内炎组患者年龄较大[(70.44±9.46)岁比(64.54±6.02)岁],住院时间[(3.34±0.92)d比(2.53±0.78)d]、手术时间[(62.58±6.78)min比(56.69±4.31)min]较长;高血压[72.00%(36/50)比48.89%(220/450)]、糖尿病[66.00%(33/50)比33.33%(150/450)]、玻璃体溢出[78.00%(39/50)比48.89%(220/450)]、晶状体后囊破裂比例[82.00%(41/50)比53.33%(240/4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9、0.744、0.757;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岁、3.27 d、62.75 min。年龄(>69岁)、糖尿病(是)、手术切口位置(透明角膜)、手术时间(>62.75 min)、玻璃体溢出(是)、晶状体后囊破裂(是)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感染性眼内炎的C-index为0.675(95%CI 0.653~0.724),阈值>0.18,列线图模型提供临床净收益且列线图模型临床净收益均高于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基于年龄、糖尿病、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时间、玻璃体溢出、晶状体后囊破裂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早期识别临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热带地区螨虫相关性眼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钟琼蕾 张开颜 +2 位作者 陈颖颖 王少立 陈司莹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912-916,共5页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螨虫相关性眼病的治疗方法,旨在寻找一种有效清除睑缘蠕形螨,减轻睑缘炎症,提升眼表舒适度的治疗方式。方法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螨虫相关性睑缘炎患者56例(112只...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螨虫相关性眼病的治疗方法,旨在寻找一种有效清除睑缘蠕形螨,减轻睑缘炎症,提升眼表舒适度的治疗方式。方法采用重复测量设计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螨虫相关性睑缘炎患者56例(112只眼),随机分为试验组(28例56只眼)、对照组(28例56只眼)。试验组行热敷、睑板腺按摩后采用茶树精油进行睑缘清洁,对照组行热敷、睑板腺按摩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睑缘清洁,两组患者均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分别对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的OSDI评分、睑缘评分、BUT进行评估,同时评估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螨虫镜检阳性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四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两组OS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睑缘评分比对照组低,BUT比对照组延长;治疗1个月、2个月时两组对比,试验组OSDI评分、睑缘评分比对照组低,BUT比对照组延长。治疗2周时,试验组OSDI评分较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睑缘评分比入组时低,BUT比入组时延长;治疗1个月、2个月时,试验组OSDI评分、睑缘评分均比入组时低,而BUT比入组时延长;对照组在治疗后三个研究时间段,睑缘评分均比入组时低,OSDI评分、BUT这两个指标在各研究时间段与入组时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螨虫镜检阳性率为21.4%,对照组为8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热敷、按摩后采用茶树精油清洁睑缘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有效缓解螨虫相关性睑缘炎的干眼症状、睑缘炎症,有效清除睑缘蠕形螨,促进泪膜功能恢复,提升眼部舒适度,尤为适用于热带地区的螨虫相关性眼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螨虫 睑缘炎 干眼 热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