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策略选择研究
1
作者 刘春伟 张寒辉 陈向普 《新丝路》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口译工作是在消化理解源语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接受度形成的目标语再创作过程,也是打破源语的术语、句式、文化障碍的过程,以明示和显化的目标语表现形式传递源语思想内涵。文章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汉译英经典案例为例,探讨汉英口译... 口译工作是在消化理解源语的基础上,根据受众的接受度形成的目标语再创作过程,也是打破源语的术语、句式、文化障碍的过程,以明示和显化的目标语表现形式传递源语思想内涵。文章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汉译英经典案例为例,探讨汉英口译中显化策略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显化 源语 目标语
下载PDF
生存与铭记——塔纳西斯·科茨和他的《在世界与我之间》
2
作者 陈向普 《语文学刊》 2020年第2期89-95,共7页
塔纳西斯·科茨的作品《在世界与我之间》以书信体的形式向他的儿子讲述和分析了美国的种族主义。科茨以自己在巴尔的摩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诠释在美国身为黑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和从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到詹姆斯·鲍德温... 塔纳西斯·科茨的作品《在世界与我之间》以书信体的形式向他的儿子讲述和分析了美国的种族主义。科茨以自己在巴尔的摩的成长经历为切入点,诠释在美国身为黑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是和从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到詹姆斯·鲍德温一脉相承的种族话题。科茨对黑人体验的书写不是旨在呼吁黑人行动,更不是为了寻求希望,而是详尽阐释美国种族主义如何剥夺和摧毁黑人。科茨的书写不关乎救赎,而是关于仇恨和特权如何摧毁黑人肉体的叙事。科茨的初衷并不在于克服或是超越种族,进而从根本上消灭美国的种族主义。相反,科茨为全体黑人书写,目的是为了生存和铭记。科茨的动机并非拯救美国灵魂,而是敦促黑人要时刻保持清醒与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暴力 种族 种族主义
下载PDF
The Iceman Cometh:the tragedy of sober dreamers
3
作者 陈向普 《文理导航》 2013年第24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中学 英语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下载PDF
The Iceman Cometh:a host of complementary conflicts
4
作者 陈向普 《艺术科技》 2013年第7期139-139,142,共2页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英语翻译
下载PDF
失败的战争——对《我为什么住在邮局》中姐姐处境的解读
5
作者 陈向普 《戏剧之家》 2015年第13期292-292,共1页
韦尔蒂的短篇《我为什么住在邮局》是评论较少关注的作品,但它却是韦尔蒂最棒的短篇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独白式的喜剧,更是一个有关时尚、性别差异和权利的故事。
关键词 韦尔蒂 《我为什么住在邮局》 解读
下载PDF
奥尼尔逐渐上升的女性观
6
作者 陈向普 《艺术科技》 2014年第1期168-168,共1页
就像很多男性作家一样,奥尼尔创造了一个男性的世界。他作品里的女性都处于边缘,都是他者。他们要么是完全缺场,要么仅仅是处于客体而非主体的位置。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笔下的三个女性来论证奥尼尔在女性观方面的一个变化,从消极否定到... 就像很多男性作家一样,奥尼尔创造了一个男性的世界。他作品里的女性都处于边缘,都是他者。他们要么是完全缺场,要么仅仅是处于客体而非主体的位置。本文通过分析奥尼尔笔下的三个女性来论证奥尼尔在女性观方面的一个变化,从消极否定到积极肯定,从而让那些根深蒂固的关于奥尼尔作品中那种毁灭性的女性形象的评论不攻自破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家中的天使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误区
7
作者 陈向普 《海外英语》 2013年第20期23-24,共2页
从心理学角度列举了英语专业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误区,分析了产生这些误区的心理因素和动机;认为二语习得的过程也是对语言背后文化的认知过程;通过分析学习者的心理,探讨了如何提高他们的二语习得能力。
关键词 心理语言学 二语习得 语言输入 语言输出
下载PDF
直接引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楚涵 陈向普 姚香泓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4期75-77,共3页
直接引语是没有引入任何语法变化,直接阐述叙述者原句的一种写作方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为例,通过研究不同时代、背景、地域文学作品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方式,探究直接... 直接引语是没有引入任何语法变化,直接阐述叙述者原句的一种写作方式,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综合英语—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中的世界经典文学作品为例,通过研究不同时代、背景、地域文学作品中直接引语的使用方式,探究直接引语在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文学情感、提升艺术表达和深化作品主题等方面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引语 世界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 主题
下载PDF
母爱?母害?——评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和《晚安,妈妈》中的母女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向普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5-57,共3页
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是一出现代悲剧,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的南方中产阶级家庭的遭遇;而玛莎·诺曼的剧本《晚安,妈妈》则从女性的角度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父权制的背景下重构自己身份的困境和无奈。看似不... 威廉斯的成名作《玻璃动物园》是一出现代悲剧,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一个普通的南方中产阶级家庭的遭遇;而玛莎·诺曼的剧本《晚安,妈妈》则从女性的角度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父权制的背景下重构自己身份的困境和无奈。看似不同背景,不同主体的两个剧本却在母女关系上出现了很大程度的重叠。本文拟从社会、家庭的框架中解读这层层纠葛而又压抑扭曲的母女关系,从而理出两剧中母亲和女儿的悲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动物园》《晚安 妈妈》 缺失 父权
原文传递
从罪人到殉道者——《萨勒姆的女巫》中普罗科托的蜕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向普 《当代戏剧》 2019年第1期44-46,共3页
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是最令人费解同时也是最令人容易误解的一个剧本。剧本的走向呈阶梯递减的趋势,直到主人公普罗科托的层层保护全部被剥落,还原成最本质的、最净化的自我。本文拟从清教主义的角度切入,分析主人公由罪... 阿瑟·米勒的《萨勒姆的女巫》是最令人费解同时也是最令人容易误解的一个剧本。剧本的走向呈阶梯递减的趋势,直到主人公普罗科托的层层保护全部被剥落,还原成最本质的、最净化的自我。本文拟从清教主义的角度切入,分析主人公由罪人步步蜕变成殉道者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教主义 英雄主义 麦卡锡主义
原文传递
懦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朱莉小姐》对比研究
11
作者 陈向普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9-101,共3页
通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福克纳真实地反映了处于新旧更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命运;而19世纪的挪威戏剧家斯特林堡的名剧《朱莉小姐》继承了易卜生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探讨和关注女性的觉醒和抗争。尽管文体和内容... 通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福克纳真实地反映了处于新旧更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命运;而19世纪的挪威戏剧家斯特林堡的名剧《朱莉小姐》继承了易卜生对于女性问题的思考,进一步探讨和关注女性的觉醒和抗争。尽管文体和内容迥然不同,这两部作品在探讨女性悲剧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文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因素等方面来挖掘两个主人公共同的悲剧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权制 爱情悲剧 反抗精神 女性意识
原文传递
一叶寻找港湾的扁舟——罗伯特·海尔曼现代悲剧视角下《推销员之死》的悲剧性
12
作者 陈向普 《当代戏剧》 2019年第5期43-45,共3页
阿瑟·米勒1949年的《推销员之死》至今半个多世纪,评论界对于这个剧的体裁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它违背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本文基于罗伯特·海尔曼关于现代悲剧的界定,来解读这部作品中充斥的悲剧性。
关键词 悲剧 净化 情节剧 复合悲剧英雄
原文传递
喜剧?悲剧?——韦尔蒂《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的主题解读
13
作者 陈向普 《艺术品鉴》 2015年第5期330-330,共1页
《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是评论界关注最少的韦尔蒂作品,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它是个喜剧的,没人愿意来解读一个笑话。其实像大多好的喜剧一样,这个故事很复杂,在貌似笑话的背后隐藏着痛苦的呻吟。故事中的人物似乎纠结于琐碎无法解脱,让... 《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是评论界关注最少的韦尔蒂作品,最重要的原因不外乎它是个喜剧的,没人愿意来解读一个笑话。其实像大多好的喜剧一样,这个故事很复杂,在貌似笑话的背后隐藏着痛苦的呻吟。故事中的人物似乎纠结于琐碎无法解脱,让读者忍俊不禁;同时读者又因为人们会如此纠缠于琐事而感到绝望。故事中姐姐通过独白,努力使自己的处境合理化。笔者看来这个看似无法解读的故事取决于读者一点点地发现究竟为什么姐姐住在邮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尔蒂 《我为什么住在邮局》 解读
原文传递
英语词汇学习的误区和出路
14
作者 陈向普 《学周刊(上旬)》 2013年第12期27-27,共1页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中的各个环节。然而很多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认识错误,方法僵硬,以致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感到吃力无比。本文对这些错误的观点...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学习中的各个环节。然而很多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认识错误,方法僵硬,以致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感到吃力无比。本文对这些错误的观点一一指出并辅以正确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词法 前缀 后缀
原文传递
社会与时代的产物--从玛丽的视角审视莉莲·海尔曼的《儿童的时光》
15
作者 陈向普 《当代戏剧》 2020年第3期37-40,共4页
《儿童的时光》是莉莲·海尔曼的戏剧首秀,也是她的成名之作。大部分评论都聚焦于谣言的心理社会影响以及人们质疑和分析周围世界能力的丧失导致的可怕后果。本文拟从玛丽的视角,透过剧本,分析大萧条时期处于价值嬗变中的美国努力... 《儿童的时光》是莉莲·海尔曼的戏剧首秀,也是她的成名之作。大部分评论都聚焦于谣言的心理社会影响以及人们质疑和分析周围世界能力的丧失导致的可怕后果。本文拟从玛丽的视角,透过剧本,分析大萧条时期处于价值嬗变中的美国努力想要回归常态所呈现出来的社会焦虑。玛丽的邪恶行为表明她受困于性别角色的社会价值巨变中,想要利用邪恶来控制自己混乱的世界。作为青春期的孤儿,玛丽想要通过揭露和试图消除有关性别和性取向的文化焦虑、社会习俗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家庭的挑战和威胁,来获取自己在社会的地位。玛丽的恶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恶孩子 性别角色 文化焦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