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15 mRNA表达特征的研究
1
作者 韦栋 陈咏妍 +2 位作者 时国朝 张欣欣 王颖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1年第2期94-102,共9页
通过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mRNA在感染状态下的特征性表达,探究ISG15与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及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可能联系,为探索特异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宿主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病毒性肺炎患者外周血干扰素刺激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 15,ISG15)mRNA在感染状态下的特征性表达,探究ISG15与病毒性肺炎发病机制及疾病活动性之间的可能联系,为探索特异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宿主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本研究共收集15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者(CAP组)及4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和临床数据。157例CAP患者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133例,细菌性感染患者24例。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RT-PCR)对不同病原体感染的CAP患者外周血ISG15 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同时通过体外病毒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观察病毒载量与ISG15 mRNA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ISG15 mRNA在部分呼吸道病毒感染组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同健康对照组或细菌感染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ISG15 mRNA用于区分CAP组患者呼吸道病毒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达73%(P=0.002);在全部入组的CAP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中用于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ROC曲线下面积达到77.5%(P=0.03)。体外分离的PBMC经病毒感染后,ISG15 mRNA表达基本与病毒RNA复制水平呈正相关变化。本研究证实外周血ISG15 mRNA高水平表达与呼吸道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提示外周血ISG15 mRNA可能在病毒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肺炎 呼吸道病毒 干扰素刺激基因15 社区获得性肺炎 宿主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轮状病毒感染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谈伟 陈咏妍 张欣欣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1年第4期285-290,共6页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急性脱水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胃肠炎与细菌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相似,须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不同的检测方法在临床适用的场景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形态学、免疫学检测方法正逐步被... 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急性脱水性胃肠炎的主要原因。病毒性胃肠炎与细菌性胃肠炎临床表现相似,须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不同的检测方法在临床适用的场景不同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形态学、免疫学检测方法正逐步被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分子诊断技术所替代。以经典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作为基础,分别发展出来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和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 time RT-PCR)已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GICA敏感性不足,无法检测出感染初期病毒表面的抗原;RT-PCR法耗时较长,无法提供及时的诊断。不断发展的基因检测技术拥有更广泛的使用前景,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loop 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基因芯片、二代测序等,可以在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的前提下更快速地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报告,与此同时亦可为病毒流行病学提供数据支持。此外,许多已经运用于其他病毒检测的新技术如肽核酸(peptide nucleic acid,PNA)、NASBA-CRISPR裂解法、适配子等可以特异性扩增病毒RNA序列,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可望改进后运用于轮状病毒实验室诊断。本文主要针对轮状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及检测的最新技术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病毒性胃肠炎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在城市上空谱写音乐——访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郑时龄院士
3
作者 范晓娟 马菲菲 +6 位作者 徐缘缘 何岸 陈咏妍 朱雪明 施佳丽 周淳俐 李柏奇 《少年科学》 2003年第Z1期68-73,共6页
如今的上海变化真快!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地变绿了,到处是现代化的建筑——壮观和美丽的建筑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改变了市民们的居住环境,给现代化的大都市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这要感谢建筑设计师的辛勤耕耘。此次我们有幸采访了同... 如今的上海变化真快!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地变绿了,到处是现代化的建筑——壮观和美丽的建筑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改变了市民们的居住环境,给现代化的大都市增添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这要感谢建筑设计师的辛勤耕耘。此次我们有幸采访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郑时龄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市 小学 教育学院 建筑与城市 建筑设计 同济大学 中学 中国建筑 现代化 世博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