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损耗的后效述评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咏媛 许燕 +1 位作者 杨浩铿 郭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0,共7页
自我损耗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研究自我损耗的后效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心理学的分析框架看,自我损耗的后效作用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 自我损耗会消耗人们有限的自我控制资源,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因此,研究自我损耗的后效对于社会适应不良的预防和干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心理学的分析框架看,自我损耗的后效作用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和社会性认知,个体对情绪的知觉和调节,以及个体的意志力、选择决策、亲社会性和攻击性等行为,都会受自我损耗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自我损耗还会通过个体差异产生间接影响,即在自我损耗条件下,人格对某些行为表现的预测力可能会被放大或被削弱。在由自我损耗导致的诸多后效中,有些是短暂并可逆的,有些则会是长期和稳定的,其影响的持续时间往往由自我损耗的强度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损耗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资源 后效
下载PDF
解释水平在社会距离影响具身模拟中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咏媛 许燕 +1 位作者 王芳 潘益中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2年第3期208-214,共7页
具身认知理论及相关的脑研究显示,个体在推断他人心理时具身模拟的强度可能会受到社会距离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通过两项实验室实验探讨社会距离的外部线索—人格相似性和内外群关系对具身模拟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具身认知理论及相关的脑研究显示,个体在推断他人心理时具身模拟的强度可能会受到社会距离的影响。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通过两项实验室实验探讨社会距离的外部线索—人格相似性和内外群关系对具身模拟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社会距离越近,个体的解释水平越低,具身模拟强度越高;解释水平可以部分中介人格相似性对具身模拟的影响,中介效应占总效应量的38.4%;解释水平可以完全中介内外群线索对具身模拟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验结果讨论了个体推断他人心理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具身模拟 社会距离 解释水平
下载PDF
中学生同伴关系与其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咏媛 《医学与社会》 2006年第8期42-43,共2页
用问卷法对武汉市173名中学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总体幸福感;男生仅在生命活力这一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幸福感的其它各维度上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异;年级对中学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综... 用问卷法对武汉市173名中学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和幸福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高的总体幸福感;男生仅在生命活力这一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在幸福感的其它各维度上与女生没有显著差异;年级对中学生的同伴接纳、友谊质量、综合幸福感均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友谊质量)对中学生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同伴接纳 友谊质量 综合幸福感
下载PDF
中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咏媛 夏沁 《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第8期258-,255,共2页
用防御方式问卷对439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面对挫折和应激情境时,中学生主要采用成熟型和中间型的防御方式,首选期望、升华、解除、压抑等防御方式;(2)高中生对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的使用显著多于初中生,对成熟型防御方... 用防御方式问卷对439名中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1)面对挫折和应激情境时,中学生主要采用成熟型和中间型的防御方式,首选期望、升华、解除、压抑等防御方式;(2)高中生对不成熟型和中间型防御方式的使用显著多于初中生,对成熟型防御方式的使用显著低于初中生;(3)男女生在防御方式的类型的选择上基本相同,但所采取的具体的防御策略则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防御方式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返回抑制——一个不断扩展的领域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咏媛 《文教资料》 2006年第12期217-218,共2页
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者位置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滞后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返回抑制的机制及其特性以及个体发展与返回抑制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 返回抑制(IOR)是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者位置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滞后的现象,一直以来都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返回抑制的机制及其特性以及个体发展与返回抑制的关系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抑制 机制 特性 个体发展
下载PDF
职务犯罪的心理分析与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咏媛 《甘肃农业》 2006年第9X期119-119,共1页
杜绝职务犯罪现象是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一大要务。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职务犯罪行为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几种预防职务犯罪的心理调适方法,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职务犯罪现象,从而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 职务犯罪 社会心理学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西方有关人格影响婚姻满意度的最新进展——大五人格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咏媛 《科教文汇》 2006年第7X期157-158,共2页
本文回顾了西方有关人格影响婚姻满意度的近期文献,尝试从影响途径、影响过程、影响内容等方面对有关不同的人格对婚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了目前研究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的本土化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大五人格 消极夫妻互动 婚姻满意度
下载PDF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介评
8
作者 陈咏媛 许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是指群体比个体更富竞争性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们整合了现实冲突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从群际互动和人际互动的差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这些理论认为,相较于人际互动,群际互动中的博弈双方更为贪婪,...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是指群体比个体更富竞争性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研究者们整合了现实冲突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从群际互动和人际互动的差异角度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这些理论认为,相较于人际互动,群际互动中的博弈双方更为贪婪,且对彼此更不信任,其决策更为理性。从该理论出发,研究者们提出了减少群际冲突的几条重要途径,分别是:关注长期利益,委任强硬的领导,诱发对外群体的同情和设置超级目标。在未来的研究中,还需进一步研究这些策略如何彼此补充,以期能对建构现实社会中的群际和谐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群际非连续性效应 人际冲突 群际冲突 群际和谐 矩阵博弈
下载PDF
浅谈家庭教育中惩罚的正确运用
9
作者 陈咏媛 唐燕 《黑河学刊》 2006年第4期88-89,共2页
长期以来,惩罚教育在教育学界、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地争论和探讨。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个体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家庭教育正确实施惩罚的策略,对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家庭教育 惩罚 父母 儿童
下载PDF
临床中的返回抑制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咏媛 刘思耘 《华中医学杂志》 2006年第4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研究 抑制研究进展 返回 VISUAL 抑制过程 时间间隔 心理机制 认知领域 实验设计 反应时
下载PDF
文化因素对腐败行为的影响机制述评
11
作者 陈咏媛 《青年与社会》 2015年第5期214-215,共2页
腐败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挑战。对腐败成因的探讨对于打击和干预腐败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的研究大多关注某一特定文化下的腐败现象,解释力十分有限。文章尝试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分别综述了几个重要的... 腐败是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挑战。对腐败成因的探讨对于打击和干预腐败有重要的意义。早期的研究大多关注某一特定文化下的腐败现象,解释力十分有限。文章尝试从跨文化的视角切入,分别综述了几个重要的文化指标(包括集体主义一个体主义、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规避)对腐败的影响机制,以期从文化视角揭示腐败的深层次成因,为制定打击腐败的实践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 集体主义一个体主义 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 权力距离
下载PDF
英国与早期欧洲一体化
12
作者 陈咏媛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年第10期16-17,共2页
观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就会发现,作为二战的三大战胜国之一,英国在欧洲事务的表现极有特点。
关键词 英国 战后 欧洲一体化 国家性质
下载PDF
文化自信在国风二次元中的表征建构——以国产动漫《灵笼》为个案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咏媛 周懿瑾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13,38,共11页
近年来,国风二次元作品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趋势,承载并体现着青少年群体建立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和认知需求。本文基于哔哩哔哩平台上播出的国产动漫作品《灵笼》,从社会表征理论的过程视角探讨了文化自信在青年群体中的生成... 近年来,国风二次元作品成为一种新的潮流趋势,承载并体现着青少年群体建立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的价值观念和认知需求。本文基于哔哩哔哩平台上播出的国产动漫作品《灵笼》,从社会表征理论的过程视角探讨了文化自信在青年群体中的生成机制和表征建构内涵。研究发现,国风二次元经由拼贴和同构的过程,逐渐突破了传统二次元的亚文化框架,成为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自信的社会表征过程中,青年群体通过锚定、具体化和沟通强化等手段,最终形成了四类文化自信的表征建构集合,分别是发展性的文化自信、继承性的文化自信、输出性的文化自信和吸收性的文化自信。这些结果表明,当代青年正以他们的文化实践诠释着自身的文化自觉,对树立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灵笼》 社会表征 亚文化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流动性社会下文化自信的心理建设进路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咏媛 韦庆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7-132,共16页
文化自信是指一定的文化主体对利用从自身文化中习得的知识和惯例成功处理各种社会情境的积极评估和预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价值的自豪感和肯定。在人口迁移、文化迁移和文化变迁三条脉络下,当代社会的“流动性”转向凸显了对文化自... 文化自信是指一定的文化主体对利用从自身文化中习得的知识和惯例成功处理各种社会情境的积极评估和预期,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价值的自豪感和肯定。在人口迁移、文化迁移和文化变迁三条脉络下,当代社会的“流动性”转向凸显了对文化自信的主体、客体和主客体关系的新认识。基于对这些新认识的综合性分析,从心理学视角提出文化自信包含认知、情感和动机三种成分,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心理路径应从认知、情绪和动机三方面入手,具体包括建立共通、共融、共享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培育与生命哲学相呼应的文化情感、提升文化创新动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社会 文化自信 人口迁移 文化迁移 文化变迁 心理建设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咏媛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18-28,共11页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依据时间脉络,回顾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二是从劳动力转移的... 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为研究对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依据时间脉络,回顾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各阶段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规模和主要特征;二是从劳动力转移的外部驱力入手,梳理了政府在人口流动相关政策上的设置和转变;三是从劳动力转移的内部驱力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在社会心态上的变迁趋势。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未来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趋势和方向,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劳动力人口管理上需要关注的几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年 劳动力非农化转移 农民工 社会心态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社会资本,心理资本和收入:一个社会心理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咏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6-201,共6页
社会资本能否提升收入是关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研究基于CLDS(2014)的面板数据,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收入的因果机制。具体来说,普通线性模型和倾向值匹配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 社会资本能否提升收入是关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研究基于CLDS(2014)的面板数据,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社会资本影响收入的因果机制。具体来说,普通线性模型和倾向值匹配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资本的两个维度——社会联结和普遍信任都可以正向地预测收入;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对收入的影响可以部分通过提升个体的心理资本达成。以上发现对于理解劳动力市场中的收入分配机制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均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心理资本 收入 社会心理学
下载PDF
流动性与当代中国社会: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代卷首语)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天 周珏 陈咏媛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13,共13页
社会流动包括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人际关系的流动、工作和职业的流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教育的流动等,作为一个宏观问题,一直是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重点。近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家开始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 社会流动包括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人际关系的流动、工作和职业的流动、社会阶层的流动、教育的流动等,作为一个宏观问题,一直是社会学、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重点。近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家开始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索流动性问题,将这一宏观问题置于社会心理学的视野中。这既能拓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边界,又可以在社会心理学擅长的微观层面印证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加深对社会流动的理解,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此同时,社会流动还是反映中国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这既体现在宏观层面的流动形态上,也反映于个体的心理及社会行为,即社会心理层面的“流动性”。但在既往研究中,这类问题并未被充分挖掘。本辑共刊发9篇经验研究论文,涉及社会流动对文化及社会适应、自我概念、生活满意度、价值观和信念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研究聚焦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现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揭示了一系列凸显的现实问题,既深化了社会流动领域的研究,也对解读当代中国社会极具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社会变迁 学科融合
下载PDF
流动社会的流动之心: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流动性研究(代卷首语)
18
作者 陈咏媛 谢天 杨宜音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21年第1期1-24,I0005,I0006,267,共27页
在心理学的学科范畴中,“流动性”是指人们在各类社会流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称“心理流动性”,可反映在个体、群体、组织、社会系统和文化等多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上。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都不乏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但由于... 在心理学的学科范畴中,“流动性”是指人们在各类社会流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称“心理流动性”,可反映在个体、群体、组织、社会系统和文化等多个层次及其相互关系上。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都不乏对“流动性”问题的关注,但由于这些研究散落在不同的研究脉络之下,因而“流动性”研究并未成为一个专门化的领域。然而,社会流动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许多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随之不断涌现,这亟待从心理学擅长的微观层面予以检视,进而推进流动性各个层面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总结了“流动性”研究在主题、理论和研究范式上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应通过不断拓展边界,实现社会心理学对“流动性”问题的学科关切;其次,介绍了本辑收录的11篇论文,分析这些研究之于社会心理建设的意义,并就如何将心理学研究与社会治理的场景进行衔接进行了讨论;最后,结合近年来一些突出的社会现象,对未来的“流动性”研究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 社会治理 社会心理建设
下载PDF
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个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胜涛 王平丽 陈咏媛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9年第2期204-214,224-225,共13页
亲社会正义感是对他人不公遭遇的情感、态度与反应能力或行为倾向,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体现。考虑到不同阶层的文化和心理差异,本研究探讨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以及个体主义对这一阶层差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高阶层,低阶层... 亲社会正义感是对他人不公遭遇的情感、态度与反应能力或行为倾向,是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体现。考虑到不同阶层的文化和心理差异,本研究探讨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以及个体主义对这一阶层差异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相对于高阶层,低阶层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亲社会正义感(主要是得利者正义感、过错者正义感);同时,个体主义对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起调节作用,当个体主义较低(VS较高)时,亲社会正义感有更大的阶层差异。研究揭示了亲社会正义感的阶层差异及其文化价值基础。当资源匮乏的低阶层不执着于个人目标时,则会在道德上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正义感 他人取向 社会阶层 个体主义
下载PDF
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志愿动能
20
作者 陈咏媛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2024年第1期21-26,共6页
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政策引领与实践探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凸显,生态文明成为21世纪的核心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垃圾分类作为生态... 一、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政策引领与实践探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凸显,生态文明成为21世纪的核心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垃圾分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分类 生态文明建设 志愿服务 生态文明理念 核心议题 实践探索 全球气候变化 政策引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