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110 kV扩大内桥接线的电压切换回路
1
作者 陈哲军 林清源 肖丹丹 《电工技术》 2023年第8期138-141,共4页
扩大内桥接线方式已经在110 kV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并制定了典型设计方案,但相应的二次电压切换回路还未建立统一标准。对当前电压切换回路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压切换回路方案,并进行效果检查,结... 扩大内桥接线方式已经在110 kV变电站得到广泛应用,并制定了典型设计方案,但相应的二次电压切换回路还未建立统一标准。对当前电压切换回路存在的缺陷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总结出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压切换回路方案,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表明该方案能使二次电压切换情况与一次运行状况相符,并且可避免母线二次电压误并列的情况,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 kV 扩大内桥 电压切换 电压并列
下载PDF
两级隔离式微功率光伏并网系统仿真与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林燕云 陈哲军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10期40-45,共6页
交流模块式作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架构,具有抗阴影能力强、即插即用、可靠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架构之一。重点介绍了交流模块式发电架构的核心设备,即前级采用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后级采用全桥逆变器的两级电路结构的微... 交流模块式作为一种光伏发电系统架构,具有抗阴影能力强、即插即用、可靠性高等优点,已成为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架构之一。重点介绍了交流模块式发电架构的核心设备,即前级采用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后级采用全桥逆变器的两级电路结构的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PVMI)方案,建立了基于Psim包括并网电流控制、MPPT、孤岛保护在内的光伏并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所采用的光伏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为试验样机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功率光伏逆变器 最大功率跟踪 孤岛保护 交流模块式
下载PDF
基于dsPIC33F的数字控制车载逆变器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哲军 林健鹏 +1 位作者 谢永超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17期44-48,共5页
车载逆变器将汽车蓄电池的12 V直流电转化为工频220 V交流电,数控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电压特性好,适用于各类小功率车载电器设备。系统采用DC/DC推挽升压和DC/AC全桥逆变两级结构以及基于dsP IC33FJ16GS502单片机的数字控制策略,研制一台15... 车载逆变器将汽车蓄电池的12 V直流电转化为工频220 V交流电,数控正弦波逆变器输出电压特性好,适用于各类小功率车载电器设备。系统采用DC/DC推挽升压和DC/AC全桥逆变两级结构以及基于dsP IC33FJ16GS502单片机的数字控制策略,研制一台150 W正弦波车载逆变器。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工作稳定高效,正弦度好,谐波畸变率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逆变器 正弦波 数字控制
下载PDF
智能电网分布式不间断直流操作电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哲军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5期44-48,共5页
分布式不间断直流操作电源作为电网集中式供电电源的重要补充,不仅能提高供电稳定性,而且能满足小型用户终端需求。根据电网用电负载特性要求,提出一种能够承受瞬时功率的分布式不间断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方案。对系统进行分模块介绍,并给... 分布式不间断直流操作电源作为电网集中式供电电源的重要补充,不仅能提高供电稳定性,而且能满足小型用户终端需求。根据电网用电负载特性要求,提出一种能够承受瞬时功率的分布式不间断直流操作电源系统方案。对系统进行分模块介绍,并给出了设计结果。通过合理设计母线电压及工作模式,确保供电稳定性,降低高频功率变换器设计裕量,有效降低成本,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 不间断电源 直流操作电源 高频功率变换器
下载PDF
基于混合控制LLC谐振变换器的微功率光伏逆变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哲军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0年第11期70-76,84,共8页
针对微功率光伏逆变器输入电压范围宽以及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两级式高频功率变换的微功率光伏逆变器方案。其中前级LLC全桥谐振变换器在开关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同时采用变频PFM和移相PWM的混合控制策略,不仅满足了光伏电池板... 针对微功率光伏逆变器输入电压范围宽以及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两级式高频功率变换的微功率光伏逆变器方案。其中前级LLC全桥谐振变换器在开关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同时采用变频PFM和移相PWM的混合控制策略,不仅满足了光伏电池板电压范围宽的要求,而且实现了宽电压范围的高效率功率变换。后级采用功率扰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方法简单,避免了前级扰动时控制变量多的不足。最后,给出了谐振槽优化设计方法,实现变换器的效率优化设计。研制了一台250 W/220 V AC/50 Hz并网光伏逆变器,实验样机并网电流性能指标好、效率高,MPPT跟踪速度快和跟踪精度优,验证了提出的方案、设计和控制方法正确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功率光伏逆变器 LLC谐振变换器 变频控制 移相控制 MPPT
下载PDF
便携式多路输出直流电力试验电源的设计
6
作者 陈哲军 黄起升 +2 位作者 吴科 林健鹏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9期26-31,35,共7页
介绍一种小功率便携式多路输出直流电力试验电源设计方案,系统具有4路不同电压规格的输出以及承受短时间瞬时功率的功能,满足多种小型电力试验设备负载特性的要求。分析系统工作模式,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模块介绍并给出设计结果,最后通过... 介绍一种小功率便携式多路输出直流电力试验电源设计方案,系统具有4路不同电压规格的输出以及承受短时间瞬时功率的功能,满足多种小型电力试验设备负载特性的要求。分析系统工作模式,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模块介绍并给出设计结果,最后通过样机试验证明方案可行有效,具有良好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直流试验电源 多路输出 瞬时功率
下载PDF
全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许艺娟 林燕云 +1 位作者 陈哲军 毛行奎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5年第19期15-18,23,共5页
针对高压输出应用场合,分析了全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满足增益需求和一次侧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ZVS)的工作区域。用Matlab绘出其工作区域的曲面图并进行投影,从两个投影的交叠区域求得最优的k值和Q值。最后给出了380 V/250 W输出... 针对高压输出应用场合,分析了全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满足增益需求和一次侧开关管实现零电压开通(ZVS)的工作区域。用Matlab绘出其工作区域的曲面图并进行投影,从两个投影的交叠区域求得最优的k值和Q值。最后给出了380 V/250 W输出的全桥倍压整流LLC谐振变换器参数优化设计的具体步骤。Saber仿真和试验验证表明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桥 倍压整流 LLC谐振变换器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体育新闻语言的图式认知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仙丹 陈哲军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64-66,共3页
体育新闻语言具有不同于普通新闻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修辞特点。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图式对体育新闻语言进行了认知研究,分析了体育新闻语言的特点,指出了体育新闻语言的图式认知基础,然后从文化图式、语言图式及百科知识图式等方... 体育新闻语言具有不同于普通新闻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和修辞特点。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图式对体育新闻语言进行了认知研究,分析了体育新闻语言的特点,指出了体育新闻语言的图式认知基础,然后从文化图式、语言图式及百科知识图式等方面对体育新闻语言进行了认知分析,最后由图式理论得到了对于体育新闻语言作者和读者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体育新闻 认知 启示
下载PDF
便携式继电保护试验电源设计
9
作者 陈哲军 肖丹丹 《电气应用》 2019年第7期34-37,43,共5页
便携式继电保护试验电源,作为电网集中式供电试验电源的重要补充,不仅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直流电源,同时满足各类小型分散试验现场作业要求。根据继电保护装置负载特性要求,提出一种能够承受瞬时功率的试验电源系统方案,并进行分模块介... 便携式继电保护试验电源,作为电网集中式供电试验电源的重要补充,不仅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直流电源,同时满足各类小型分散试验现场作业要求。根据继电保护装置负载特性要求,提出一种能够承受瞬时功率的试验电源系统方案,并进行分模块介绍和数据测试,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携式 继电保护 试验电源 瞬时功率
下载PDF
基于无线通信的机械手末端位置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10
作者 刘伟 林清源 陈哲军 《移动信息》 2022年第10期34-36,共3页
由于传统机械手末端位置控制系统对信息指令协调不足、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因此,文章基于无线通信设计了一个机械手末端位置远程控制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在硬件设计上,增加了远程控制台与现场无线控制器,实现无线通信的... 由于传统机械手末端位置控制系统对信息指令协调不足、无法实现远程控制,因此,文章基于无线通信设计了一个机械手末端位置远程控制系统。文章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在硬件设计上,增加了远程控制台与现场无线控制器,实现无线通信的远程数据传输,在系统软件上,增加了动态信息采集功能,利用无线通信协议与中央数据库对机械手发布指令;利用运动学与笛卡尔空间理论分析机械手运行姿态并确定位置参数;通过控制机械手末端阻抗增加柔顺性与轨迹跟踪控制能力,实现对机械手末端位置的远程控制。测试结果表明:远程控制系统增加了无线通信后,系统平均响应时间为 19.754s,且准确度维持在 92 以上。通过测试可以看出,系统的设计满足了对机械手末端位置远程控制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机械手 末端位置 远程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