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发酵对柑橘黄酮的生物转化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嘉序 潘兆平 +3 位作者 王雪 郝丹丹 李涛 付复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6-356,共11页
柑橘黄酮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柑橘属植物果实外皮中的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预防和改善与氧化应激、炎症、癌细胞增殖和脂质积累等造成的健康问题。然而,柑橘黄酮普遍存在溶解性不高、稳定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通过体外... 柑橘黄酮是一类主要存在于柑橘属植物果实外皮中的次生代谢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可预防和改善与氧化应激、炎症、癌细胞增殖和脂质积累等造成的健康问题。然而,柑橘黄酮普遍存在溶解性不高、稳定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通过体外发酵技术对柑橘黄酮的特定结构进行修饰,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生物利用度并增强功能活性。该文从柑橘黄酮的结构与分类、参与体外发酵的微生物及酶种类、柑橘黄酮的体外转化过程及代谢产物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生物催化剂对柑橘黄酮的定向结构修饰作用,并总结了生物转化对柑橘黄酮产物抗氧化、抗炎、抑制癌细胞增殖、抗病毒、降脂等多种功能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柑橘黄酮的生物转化研究及新型功能食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发酵 柑橘黄酮 生物转化 功能活性
下载PDF
柑橘类黄酮的主要包封方法及应用
2
作者 张馨懿 付复华 +5 位作者 李绮丽 吴思思 郝丹丹 陈嘉序 李涛 苏东林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8-431,共14页
柑橘是世界和我国第一大水果,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柑橘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抗癌、抑菌和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然而,柑橘类黄酮存在溶解性不好、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在工业... 柑橘是世界和我国第一大水果,其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类黄酮。柑橘类黄酮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脂、抗癌、抑菌和神经保护等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然而,柑橘类黄酮存在溶解性不好、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严重限制其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建立稳态化包封体系是克服以上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柑橘类黄酮的结构、种类,以及主要包封方法研究进展,并对比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归纳包封对柑橘类黄酮生理活性的影响,总结柑橘中主要类黄酮(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等)的包封效果与应用,为柑橘类黄酮在功能食品、化妆品、制药等行业中的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类黄酮 包封方法 应用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转化及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3
作者 陈嘉序 陈如扬 +4 位作者 连媛 姚欣硕 黄钰昕 高瑶 肖愈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6-182,共7页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又称植物雌激素,是大豆等蝶形花亚科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其在抗癌、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制备具有更高更广活性的不同次级代谢...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又称植物雌激素,是大豆等蝶形花亚科植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表明,其在抗癌、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制备具有更高更广活性的不同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提高食品基质的健康效益。针对不同微生物体系对大豆异黄酮主要单体的代谢、转换过程及对代谢产物生物活性的影响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深入研究大豆异黄酮的微生物转换及新型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发酵用菌 肠道菌群 生物转化 功能活性
下载PDF
固态生物转化对植物性食品加工副产物生物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嘉序 傅亚平 +1 位作者 高瑶 肖愈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9-227,共9页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详细阐述了固态生物转化对植物性食品加工副产物的产酶效率及应用价值,综述了固态发酵对副产物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多酚、黄酮、植物多糖等)及其功能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固态发酵 生物转化 加工副产物 生物活性物质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的黄酮类化合物抗抑郁作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郝丹丹 申丹 +6 位作者 付复华 苏东林 李绮丽 张馨懿 陈嘉序 李涛 李高阳 《食品科学》 EI CAS 2024年第12期368-377,共10页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长期治疗时会伴随许多副作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项研究发现植物中广泛分布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抑郁症的... 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在长期治疗时会伴随许多副作用。抑郁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多项研究发现植物中广泛分布的黄酮类化合物对抑郁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近年来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及代谢产物,进而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影响人体的情绪和行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基于肠道菌群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等从而改善抑郁症的潜在机制,为后续探索抑郁症发病机制与预防、改善抑郁症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肠-脑轴 黄酮类化合物 抑郁症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