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国仙主任中医师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经验
1
作者 冉茂艳 陈国仙 《光明中医》 2011年第4期662-663,共2页
吾师——陈国仙主任医师为第二批云南省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她从医41年,临证经验丰富,倡导“辨证论治贯穿中医临证全程”。对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不明确病因的瘙痒性皮肤病实证者,运用自拟“清... 吾师——陈国仙主任医师为第二批云南省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她从医41年,临证经验丰富,倡导“辨证论治贯穿中医临证全程”。对瘙痒性皮肤病的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不明确病因的瘙痒性皮肤病实证者,运用自拟“清热除湿止痒汤”为主加减治疗,屡见成效。本人为第二批云南省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跟师学习,现将陈国仙主任中医师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医经验 中医药疗法 瘙痒性皮肤病 陈国仙
下载PDF
关节镜微骨折技术结合腓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洪祖聪 许斌 +1 位作者 陈国仙 许国松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骨折技术结合腓骨高位截骨手术与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技术结合...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骨折技术结合腓骨高位截骨手术与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12月我院收治的3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6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技术结合腓骨高位截骨手术,对照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术后2年采用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术后2年的膝关节HSS功能评分和VAS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骨折技术结合腓骨高位截骨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早中期效果与膝关节置换术相同,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优于膝关节置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微骨折 腓骨高位截骨
下载PDF
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及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国仙 陈建庭 +4 位作者 黄文华 郑帅 王国荣 林宗锦 李国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其特异性基因及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过程中,其特异性基因及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分别为B、C、D、E、F组,未进行振动干预组为A组,振动应变加载3天和6天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TRAP、MMP-9和CATK)与OPG/RANKL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振动频率组破骨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同时B、C、D组逐渐上调OPG基因表达,而RANKL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均抑制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增殖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应力 RAW264 7细胞 分化 破骨细胞 骨保护素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低强度全身振动与阿仑膦酸钠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国仙 林宗锦 +3 位作者 李国山 曾清东 陈伟义 林卫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0-1066,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低强度全身振动与阿仑膦酸钠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效果。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卵巢摘除术+注射生理盐水组(OVX+VEH组)、卵巢摘除术+全身振动组(OVX+WBV组)和卵巢摘除术+阿仑膦酸钠组(OVX+ALE)。OVX+VE... 目的:对比分析低强度全身振动与阿仑膦酸钠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效果。方法: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卵巢摘除术+注射生理盐水组(OVX+VEH组)、卵巢摘除术+全身振动组(OVX+WBV组)和卵巢摘除术+阿仑膦酸钠组(OVX+ALE)。OVX+VEH组是单纯卵巢切除后给予生理盐水(1mg/kg,每周灌胃1次);OVX+WBV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全身振动(振动强度为0.3g,频率为45—55Hz,每次振动20min,每天1次,每周5次,休息间隔不大于2d,共12周);OVX+ALE组是切除卵巢后给予阿仑膦酸钠(1mg/kg,每周灌胃1次);定期收集标本,测定血清中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CTX)水平,micro-CT检查分析和三点弯曲生物力学检测。结果:血清中OC和CTX在卵巢切除后均增加显著(P<0.001),WBV和ALE治疗组对OC影响不大,但ALE能够显著抑制血清CTX的增加。在实验12周时,与WBV治疗组比,ALE治疗组更能够显著提高胫骨近端松质骨的骨微结构参数[BV/TV(+25.3%,P=0.004),TV apparent(+60.3%,P<0.001),BV material(+28.4%,P=0.044),Tb.N(+15.6%,P=0.001),and Tb.Th(+16.9%,P=0.037)]。在实验12周时,与OVX+WBV治疗组对比时,OVX+ALE治疗组能够提高胫骨的最大载荷、骨的刚度参数和骨的吸收能量,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相对于低强度全身振动,阿仑膦酸钠能够更好的防治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和改善骨的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症 预防
下载PDF
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体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国仙 陈建庭 +6 位作者 郑帅 王国荣 林宗锦 李国山 林群贤 黄益平 郭春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振动应变加载6d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对RAW264.7细胞诱导分化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复合振动仪将不同频段3—10Hz、15—35Hz、35—45Hz、50—70Hz和70—90Hz振动应变分别作用于体外诱导分化的RAW264.7细胞,振动应变加载6d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及鬼笔环肽染色检查破骨细胞形成情况,通过骨吸收陷窝分析比较各组破骨细胞活性的差异。结果:不同振动频率组形成TRAP染色阳性多核细胞数量均低于对照组,骨吸收陷窝计数亦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频率振动应力均抑制RAW264.7细胞向成熟破骨细胞分化,且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加抑制能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应力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国仙 叶道明 王万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74-178,共5页
关键词 椎间盘 病理过程 综述文献
下载PDF
骨盆肿瘤切除同种异体半骨盆人工全髋置换2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国仙 王万明 +4 位作者 张志宏 陈庆泉 林智军 刘航涛 陈冠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关键词 半骨盆切除 文献复习 肿瘤切除 全髋置换 同种异体 髋关节重建术 人工 骨科技术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国仙 肖长义 +1 位作者 孙伟 郑可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068-2071,共4页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源于上皮组织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非黑素瘤皮肤癌(non melanoma skin cancer,NMSC)中仅次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位居第二,其转移和恶性程度较低,如发展... 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是源于上皮组织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非黑素瘤皮肤癌(non melanoma skin cancer,NMSC)中仅次于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位居第二,其转移和恶性程度较低,如发展较快其预后较差.皮肤SCC的发生率在世界范围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PV)在皮肤SCC中不断被检出,HPV与皮肤SCC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HPV与皮肤SCC 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相关性 CARCINOMA 角质形成细胞 cell 基底细胞癌 SCC
下载PDF
虚拟仿真系统在腹腔镜外科教学改革应用与研究
9
作者 刘洁 段光琦 +1 位作者 张阳 陈国仙 《科技风》 2023年第33期109-111,共3页
腹腔镜手术无法直接感观和接触实体的组织和器官,同时由于腔镜本身的“手眼分离”特点,导致腹腔镜外科手术学成为目前外科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研究探讨目前腹腔镜外科教学的模式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发展现状,阐述虚拟仿... 腹腔镜手术无法直接感观和接触实体的组织和器官,同时由于腔镜本身的“手眼分离”特点,导致腹腔镜外科手术学成为目前外科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研究探讨目前腹腔镜外科教学的模式以及虚拟仿真技术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发展现状,阐述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优势,对腹腔镜外科手术学的数字化模拟教学提供初步的教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腹腔镜 医学 教学 应用
下载PDF
非生殖器部位脂溢性角化病组织中HPV L1蛋白及HPV16、18 DNA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国仙 肖长义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8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非生殖器部位脂溢性角化病(SK)组织中HPV L1蛋白及HPV16、18 D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法检测43例SK组织、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HPV L1蛋白(HPV1、6、11、16、18、31)及HPV16、18 DNA。结果... 目的观察非生殖器部位脂溢性角化病(SK)组织中HPV L1蛋白及HPV16、18 D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CR法检测43例SK组织、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HPV L1蛋白(HPV1、6、11、16、18、31)及HPV16、18 DNA。结果 SK组织中HPV L1蛋白阳性20例(46.51%),正常皮肤组织中HPV L1蛋白阳性4例(26.67%);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5。SK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均未检测到HPV16、18 DNA。结论非生殖器部位SK组织中并不存在HPV16、18 DNA,其发病与高危型HPV无关;但是非生殖器部位SK组织中有HPV1、6、11、31中某一型或者某几型L1蛋白的存在,属于非特异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免疫荧光化学法 聚合酶链反应 脂溢性角化病
下载PDF
应用破骨细胞-颅骨联合培养体系研究先天性成骨不全的骨再建过程
11
作者 张浩 钟招明 +3 位作者 袁凯 陈国仙 李郅涵 陈建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采用先天性成骨不全(OI)小鼠,oim/oim为动物模型,应用破骨细胞-颅骨联合培养体系研究OB和OC两种细胞在OI骨再建过程中的功能改变和相互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小鼠颅骨(CAL)组织培养,实验设两组:WTCAL-WTOC组:联合培养对照组颅(WTCAL)... 目的采用先天性成骨不全(OI)小鼠,oim/oim为动物模型,应用破骨细胞-颅骨联合培养体系研究OB和OC两种细胞在OI骨再建过程中的功能改变和相互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小鼠颅骨(CAL)组织培养,实验设两组:WTCAL-WTOC组:联合培养对照组颅(WTCAL)与对照破骨细胞(WTOC);OICAL-OIOC组:联合培养OI颅骨(OICAL)与OI破骨细胞(OIOC)。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TRAP识别破骨细胞,AL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识别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为骨吸收陷窝占颅骨表面百分比。单位OC吸收面积为总骨吸收陷窝除以破骨细胞数。结果于7d,OICAL-OIOC组破骨细胞数低于WTCAL-WTOC组;OICAL-OIOC组的OC/OB比例低WTCAL-WTOC组;OICAL-OIOC组单位破骨细胞吸收能力高于WTCAL-WTOC组。结论 OI的小鼠模型骨再建中骨量丢失一方面由于其成骨细胞功能异常,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其破骨细胞的代偿性功能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骨再建 先天性成骨不良 破骨细胞-颅骨联合培养模型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与3D打印技术在关节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鑫 游丰源 +1 位作者 陈伟义 陈国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31-34,39,共5页
数字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正在日益改变关节外科的手术方式,包括3D打印和人工智能(AI)等众多前沿技术。这些技术不断为外科医生赋能,使关节外科手术更加接近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的目标,成为了当前关节外科重要的发展方向。3D打印技术在... 数字化领域的技术进步正在日益改变关节外科的手术方式,包括3D打印和人工智能(AI)等众多前沿技术。这些技术不断为外科医生赋能,使关节外科手术更加接近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的目标,成为了当前关节外科重要的发展方向。3D打印技术在术前定制个体三维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效率,并在术前宣教、人工假体、骨关节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AI技术在辅助临床诊断、提高手术精确度方面展现出了巨大优势,并且在此基础上结合3D打印技术,提高了患者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选择。本文总结近年AI技术和3D打印技术在关节领域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今后这些技术在关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人工智能 骨科关节 关节置换
下载PDF
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其社会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永达 罗元标 +2 位作者 林卫挺 林宗锦 陈国仙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7期13-16,25,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其社会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诊断为L_(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壮年并接受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治疗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其社会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莆田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诊断为L_(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壮年并接受经皮脊柱内镜手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其中30例接受日间手术治疗为研究组,另接受常规住院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药费、治疗费及住院总费用,并评价满意度,比较随访期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药费、治疗费及住院总费用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6、12.623、15.096、8.936,P<0.001)。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随访复发率分别为10.00%、3.33%,与对照组的6.67%、3.3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0.000,P>0.05)。结论在青壮年L_(4~5)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实施经皮脊柱内镜日间手术治疗,安全性较高。且可以明显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药费、治疗费及住院总费用,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 日间手术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安全性 社会意义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影像组学预测直肠癌T2与T3分期
14
作者 吴树剑 俞咏梅 +4 位作者 范莉芳 张虎 陈国仙 徐静雅 亚胜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4-89,10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MRI轴位高分辨T2WI图像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直肠癌T2与T3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36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2与T3期直肠... 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MRI轴位高分辨T2WI图像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直肠癌T2与T3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36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T2与T3期直肠癌患者的完整资料,其中T2期100例,T3期261例,按7∶3采用分层抽样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n=262)与测试集(n=99)。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临床影像特征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esNet-18模型作为DL特征提取的基础模型,分别基于轴位高分辨T2WI图像提取手工影像组学(hand-crafted radiomic,HCR)特征及DL影像组学特征,分别基于临床影像特征、HCR特征、DL特征及三者组合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极端梯度增强机(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三种算法构建12个机器学习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各模型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优模型作为输出模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影像特征中碳水化合物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50-1.820,P=0.002]及肿瘤长径(longest diameter,LD)(95%CI:1.159-22.584,P=0.031)为预测T2与T3期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所有模型中组合特征模型效能均高于单独特征模型,训练集XGBoost分类器模型效能最高,AUC为0.998(95%CI:0.995-1.000),作为本研究输出模型。结论基于MRI轴位高分辨T2WI图像的DL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直肠癌T2与T3期,其中训练集组合特征的XGBoost分类器模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直肠癌
下载PDF
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黄亚纬 熊莉 +3 位作者 宋默涵 余弘 钱大青 陈国仙 《科技风》 2023年第2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效果。方法:以皖南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3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23人和实验组30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实施效果。方法:以皖南医学院2019级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63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323人和实验组307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在课程结束后分析比较两组学生期末总评成绩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期末总评成绩分析显示,在低分数段学生比例中,实验组(26.35%)明显低于对照组(45.82%),而在高分数段学生比例中,实验组(73.62%)显著高于对照组(54.18%),同时,实验组平均分及最低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普遍认同该模式能帮助提高学习效果。结论:在诊断学教学中实施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学 教学 形成性评价 雨课堂
下载PDF
Peri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超 陈国仙 +2 位作者 赵刘阳 李曙 洪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Peri 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指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6)、PSI监测组(n=34)和传统方法组(n=30)。参照改良ZeaLonga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 目的:研究Peri 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指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构建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n=6)、PSI监测组(n=34)和传统方法组(n=30)。参照改良ZeaLonga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建模后,手术对照组和PSI监测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用PSI对脑部血流进行实时监测,记录观察结果。恢复再灌24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结果:PSI监测组大鼠的存活率和建模成功率均高于传统方法组(均P<0.05)。手术对照组大鼠脑血流灌注图像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脑部血流灌注情况和血管分布,各项数据正常。PSI监测组缺血2 h,右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出现中断,中动脉供血区血流灌注量较手术对照组下降(P<0.05);恢复再灌注24 h,右侧大脑中动脉恢复血流灌注,但是仍然有部分区域的血流灌注量下降,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TTC染色结果显示,PSI监测组大鼠右侧脑组织存在明显的梗死灶,且脑梗死区域较传统方法组稳定。HE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手术对照组脑组织结构正常,神经细胞形态规则,无明显异常;PSI监测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可见皮质区和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纤维崩解、液化,缺血中心区淡染、呈筛网状,部分区域呈灶性坏死。结论:Peri Cam PSI血流灌注成像系统可以指导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构建,提高建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Sprague-Dawley 梗死 大脑中动脉/病理学 再灌注损伤/病理学 激光 信号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流动力学 方案评价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构建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国仙 王万明 +4 位作者 张志宏 陈庆泉 林宗锦 林智军 刘航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433-5437,共5页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 背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经典方法,但存在较高的复发率。目的:验证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进行后外侧穿刺抽吸髓核,建立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对照实验,于2006-10/2007-02在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日本大耳白兔20只,行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用持针器夹持21G穿刺针,行L1~2及L3~4椎间盘右后外侧穿刺髓核抽吸法摘除部分髓核组织,术后2,4,8,12周分别对造模后椎间盘行组织学观察,并将L2~3椎间盘作为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对照椎间盘大多髓核完整,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清晰,纤维环结构接近正常,髓核组织中有大量髓核细胞。造模后第4周髓核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第12周时髓核中主要为纤维组织,伴有极少量髓核细胞。结论:模拟人后路髓核摘除术建立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动物模型成功建立,可为应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退行性变椎间盘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变 动物模型 针刺抽吸法
下载PDF
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祖高 陈宣煌 +4 位作者 陈国仙 吴长福 郑锋 陈旭 高小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0期11-15,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手术精确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80例(90膝)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数字化组(数字化设计及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指导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手术精确性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 80例(90膝)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数字化组(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组)和传统组。数字化组40例(46膝),应用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指导手术;传统组40例(44膝),按传统经验进行手术。分别记录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中假体与术前设计的匹配度,评价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复查影像学比较术后下肢力线变化。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随访对比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定标准评分(KSS)和髌股关节Feller评分。结果数字化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较传统组有优势,假体匹配度、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纠正和VAS、KSS、Feller评分方面与传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技术能良好指导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有助于提高手术精确性及短期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数字化设计 3D打印 下肢力线
下载PDF
成骨蛋白-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航涛 林国叶 +4 位作者 李平生 林智军 黄云梅 陈国仙 王万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1/2、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3/4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 25μl作为实验椎间盘(OP-1...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用21号针头行L1/2、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L3/4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 25μl作为实验椎间盘(OP-1组),L1/2注射25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椎间盘(Saline组),L2/3作为正常对照椎间盘(正常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分别随机处死8只兔,每只取L1/2、L2/3和L3/4椎间盘,切片,行Masson染色,观察椎间盘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髓核组织胶原稀疏、排列有序,细胞可呈岛状分布,纤维环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无扭曲及无分层现象,术后2周、4周、8周、12周椎间盘组织病理变化不明显。Saline组椎间盘术后2周时髓核部分缺失,胶原排列紊乱,出现大量分布不均匀的无定型颗粒;术后4周髓核组织裂隙形成,出现较多的类软骨细胞,胶原纤维扭曲严重;术后8周髓核组织广泛裂隙,胶原排列极其紊乱,出现介于类软骨细胞及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较明显的分层裂隙,胶原纤维极度扭曲,部分断裂;术后12周凝胶状髓核组织呈现明显纤维化,髓核内出现较多纤维样细胞,类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纤维环出现巨大分层裂隙,伴有部分纤维环断裂。OP-1组椎间盘术后2周髓核胶原排列尚有序,髓核细胞仍较多,纤维环形态接近正常;术后4周髓核组织轻微裂隙,胶原排列紊乱,髓核细胞减少,出现类软骨细胞,内层纤维环胶原纤维轻度扭曲;术后8周髓核组织较多裂隙,胶原扭曲,类软骨细胞增多,内层纤维环胶原纤维明显扭曲,排列紊乱;术后12周时类软骨细胞仍较多,出现少量介于类软骨细胞与纤维细胞之间的细胞,全层纤维环胶原纤维扭曲,排列紊乱,但外层纤维环仍完整,纤维环无巨大裂隙出现。结论:OP-1能延缓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及纤维环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蛋白-1 纤维环 髓核 组织病理 髓核抽吸术
下载PDF
成骨蛋白-1对髓核抽吸术后兔腰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航涛 王万明 +5 位作者 庄颜峰 林智军 陈国仙 陈冠宏 林国叶 李平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8-502,共5页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周、4周、8周、12周4组,所有兔子用21号针头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2... 目的:观察成骨蛋白-1(osteogenic protein-1,OP-1)对髓核抽吸术后椎间盘影像学改变的影响。方法: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2周、4周、8周、12周4组,所有兔子用21号针头行L3/4椎间盘后外侧穿刺,抽吸出部分髓核组织,用微量注射器注射OP-125μl作为实验组(OP-1组),行L1/2椎间盘穿刺抽吸部分髓核组织并注射25μ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Saline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时按照分组取8只兔子行腰椎侧位X线摄片检查,测量施术椎间隙高度并计算椎间盘高度指数(DHI),行正中矢状位MRI检查,观察T2加权信号强度改变。结果:X线检查结果表明,OP-1组及Saline组术后2周、4周、8周、12周椎间盘高度呈降低趋势,但OP-1组较Saline组高度降低缓慢,各时间点两组DHI差异显著(P<0.05);MRI检查结果表明,OP-1组椎间盘术后2周、4周、8周、12周的髓核信号强度均较同期的Saline组椎间盘髓核信号强度高,二者Thompson评分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OP-1能延缓后外侧纤维环穿刺髓核抽吸术后兔椎间盘X线高度的降低和MRI T2加权信号强度的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退变 成骨蛋白-1 影像学 髓核抽吸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