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毒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1
作者 黄秀丽 沈圣 +6 位作者 朱文娟 陈佳平 陈国培 赵智锋 黄永德 陈嘉聪 温晓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探索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机制,采用数据依赖型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该菌产毒培养前后蛋白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毒培养后,产毒株中显著性上调表达蛋白25个...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探索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机制,采用数据依赖型采集(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DDA)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该菌产毒培养前后蛋白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产毒培养后,产毒株中显著性上调表达蛋白25个,显著性下调表达蛋白31个,其中显著性上调表达的蛋白中有与细菌趋化性信号转导相关的ABC转运蛋白、反应调节受体蛋白、甲基受体趋化性蛋白Ⅱ,以及与细菌运动相关的鞭毛蛋白如鞭毛P环蛋白、鞭毛M环蛋白、鞭毛钩蛋白FlgE等,推测趋化性运动可能在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机制研究,可为人们更好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DA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椰毒假单胞菌 米酵菌酸 产毒机制 食物中毒
下载PDF
基于FPGA的ARM与绝对式编码器的通信接口实现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国培 艾武 +2 位作者 张静波 李抢 肖毅 《微电机》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8-31,80,共5页
针对绝对式编码器与ARM之间的通信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的ARM与绝对式编码器的硬件接口电路。根据ARM和编码器之间的通信流程,利用有限状态机和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软件编程。结果表明,该设计接口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ARM和编码器之间的... 针对绝对式编码器与ARM之间的通信问题,设计了基于FPGA的ARM与绝对式编码器的硬件接口电路。根据ARM和编码器之间的通信流程,利用有限状态机和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软件编程。结果表明,该设计接口能够快速、准确地实现ARM和编码器之间的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PGA ARM 绝对式编码器 接口 多摩川
下载PDF
羊毛及羊绒制品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国培 赖心田 +5 位作者 唐复润 林霖 杨友红 董晶泊 杨志敏 杨国武 《纺织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8-91,共4页
羊毛及羊绒制品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产品。市面上以次充好的掺假现象时常发生,建立客观、稳定、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当前的迫切之需。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羊毛及羊绒制品进行鉴定,开发了适用于羊毛及羊绒制品的DNA提取方法,并建立... 羊毛及羊绒制品是我国重要的纺织产品。市面上以次充好的掺假现象时常发生,建立客观、稳定、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是当前的迫切之需。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羊毛及羊绒制品进行鉴定,开发了适用于羊毛及羊绒制品的DNA提取方法,并建立了荧光PCR检测体系,同时进行方法特异性、检出限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好,检出限为10ngDNA(含担体DNA)。采用建立的方法体系对16个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本方法与传统鉴定方法具有一致性,灵敏度比传统方法更优,具有应用于羊毛及羊绒制品日常检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羊绒 PCR鉴定方法 DNA提取方法
下载PDF
基于混合观测器的混合反馈控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国培 李俊民 +1 位作者 陈为胜 杨莹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5-580,共6页
对于一类混合动态系统,研究基于混合观测器的混合反馈控制问题.通过系统线性部分和离散事件部分的Lyapunov函数构造了整个混合系统的Lyapunov函数.据此设计了使整个系统稳定的混合反馈控制且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实例说明该... 对于一类混合动态系统,研究基于混合观测器的混合反馈控制问题.通过系统线性部分和离散事件部分的Lyapunov函数构造了整个混合系统的Lyapunov函数.据此设计了使整个系统稳定的混合反馈控制且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仿真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观测器 混合反馈控制 混合Lyapunov函数 稳定化
下载PDF
一类不确定脉冲混合系统的非脆弱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国培 李俊民 杨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70,共6页
针对离散部分为有限状态自动机的脉冲混合系统,在控制器增益出现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给出一种非脆弱的控制方法.同时考虑系统两部分的稳定性,提出了整个系统渐近稳定的概念.然后,基于最优路径的思想,通过控制事件的触发,使离散状态沿... 针对离散部分为有限状态自动机的脉冲混合系统,在控制器增益出现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给出一种非脆弱的控制方法.同时考虑系统两部分的稳定性,提出了整个系统渐近稳定的概念.然后,基于最优路径的思想,通过控制事件的触发,使离散状态沿着最优路径无限次进入期望集,达到渐近稳定.同时,利用多Lyapunov函数方法,在连续子系统的加性摄动有界的情况下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确定控制器的增益,使其也达到渐近稳定,从而使整个混合系统达到渐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脉冲混合系统 非脆弱控制 多LYAPUNOV函数
下载PDF
一类脉冲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国培 刘晓芬 杨莹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8-220,共3页
针对一类具有脉冲现象的非线性切换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稳定lyapunov函数技术和多Lyapunov函数技术相结合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的概念推广到所考虑的脉冲切换系统。然后,利用有限... 针对一类具有脉冲现象的非线性切换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时间稳定lyapunov函数技术和多Lyapunov函数技术相结合的有限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将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的概念推广到所考虑的脉冲切换系统。然后,利用有限时间Lyapunov函数技术,确保各个子系统达到有限时间稳定。进一步,给出一个有限时间稳定的非线性比较系统。通过多Lyapunov函数技术,保证原系统的Lyapunov函数值不超过比较系统的状态值,由此得到原脉冲非线性切换系统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一个数值例子说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所得的研究结果能应用于生产线控制,交通管理,网络控制等实际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稳定性 有限时间稳定化 脉冲切换系统
下载PDF
一类混合时滞系统的观测器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培 李俊民 张隆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1-894,共4页
对于一类具有状态和有限自动机输出时滞的离散混合系统,给出了混合观测器的设计方法。观测器由一个位置观测器和一个离散状态观测器组成。前者应用自动机观测器来确定混合系统的当前位置,后者应用龙伯格观测器对系统离散状态的演化进行... 对于一类具有状态和有限自动机输出时滞的离散混合系统,给出了混合观测器的设计方法。观测器由一个位置观测器和一个离散状态观测器组成。前者应用自动机观测器来确定混合系统的当前位置,后者应用龙伯格观测器对系统离散状态的演化进行估计。对于每一个独立的观测器,系统的信息往往不完全,为了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应用混合观测器对系统进行观测,在两类独立观测器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新的信号产生器,将两类观测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给出了信号产生器中决策函数的充分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整个混合观测器指数收敛的充分条件。保证该混合观测器能在有限步内判断出系统的当前位置,同时指数收敛于真实离散时间状态。最后,给出了仿真例子说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混合系统 混合观测器 时滞 指数收敛性
下载PDF
具有异维数子系统的切换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培 刘晓芬 杨莹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8-920,共3页
研究一类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该类切换系统包含2个不同维数的线性子系统。首先根据原系统的结构,构造出它的比较切换系统;然后设计出比较系统的切换率,在保证每个线性子系统的被激活时间均大于某一数值τ(>0)的情况下,构造出... 研究一类线性切换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该类切换系统包含2个不同维数的线性子系统。首先根据原系统的结构,构造出它的比较切换系统;然后设计出比较系统的切换率,在保证每个线性子系统的被激活时间均大于某一数值τ(>0)的情况下,构造出2个子系统的Lyapunov函数;随后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方法给出每个子系统渐近稳定的条件。进一步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方法,保证整个比较系统的渐进稳定性,进而给出了原切换系统达到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最后,一个数值例子说明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系统 稳定性 LYAPUNOV函数
下载PDF
微分Petri网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国培 李俊民 杨莹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18-1222,1227,共6页
针对混合系统的特点,建立其微分Petri网(DPN)的模型.首先,给出一类DPN的稳定性概念和稳定性引理;然后通过引入两类函数,利用关联矩阵的信息对DPN的稳定性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构造新的复合能量函数,得到DPN的稳定性定理;最后通过仿真例子... 针对混合系统的特点,建立其微分Petri网(DPN)的模型.首先,给出一类DPN的稳定性概念和稳定性引理;然后通过引入两类函数,利用关联矩阵的信息对DPN的稳定性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构造新的复合能量函数,得到DPN的稳定性定理;最后通过仿真例子说明定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Petri网 混合系统 复合能量函数 稳定性
下载PDF
鸭绒及鹅绒制品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国培 赖心田 +4 位作者 唐复润 林霖 杨友红 杨志敏 杨国武 《中国纤检》 2013年第23期60-62,共3页
本研究使用SDS-异硫氢酸胍-β-巯基乙醇DNA提取法提取鸭绒及鹅绒制品DNA,并建立鸭绒及鹅绒荧光PCR鉴定方法,通过对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分析,表明方法检出限为10ng DNA(含鲑精DNA),且特异性好。通过样品检测试验表明方法稳定,所建立的... 本研究使用SDS-异硫氢酸胍-β-巯基乙醇DNA提取法提取鸭绒及鹅绒制品DNA,并建立鸭绒及鹅绒荧光PCR鉴定方法,通过对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分析,表明方法检出限为10ng DNA(含鲑精DNA),且特异性好。通过样品检测试验表明方法稳定,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羽绒制品传统鉴定方法(显微镜法)的有力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羽绒 鸭绒 鹅绒 DNA 荧光PCR
下载PDF
非线性时滞切换系统的有限时间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国培 杨莹 李俊民 《惠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针对一类时滞切换系统,研究其有限时间稳定性问题。通过多Lyapunov函数和有限时间Lyapunov函数相结合的技术,给出系统有限时间稳定的充分条件。仿真例子说明定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有限时间稳定性 时滞系统 切换系统
下载PDF
ISSR技术用于三种大米的鉴定
12
作者 陈国培 赖心田 +1 位作者 林霖 杨国武 《检验检疫学刊》 2011年第5期33-37,63,共6页
使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通过构建ISSR分子标记图谱,对地理标志产品增城丝苗米7个品种、马坝油粘米3个品种、盘锦大米5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完全区分实验所分析的15个品种。
关键词 ISSR 增城丝苗米 马坝油粘米 盘锦大米
下载PDF
孑遗植物桫椤种群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3 位作者 李雪雁 郑博 陈国培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00-1205,共6页
应用 RAPD标记分析了桫椤分布在海南尖峰岭及霸王岭 ,广东塘朗山、黑石顶及大西山孑遗种群的遗传变异。 2 8个引物共检测到 1 1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33个 ,多态位点比率 2 7.97%。Shannon多样性、Nei遗传分化和分子方差分析 ( AMOVA... 应用 RAPD标记分析了桫椤分布在海南尖峰岭及霸王岭 ,广东塘朗山、黑石顶及大西山孑遗种群的遗传变异。 2 8个引物共检测到 1 1 8个位点 ,其中多态位点 33个 ,多态位点比率 2 7.97%。Shannon多样性、Nei遗传分化和分子方差分析 ( AMOVA)结果一致显示尖峰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大 ,霸王岭种群次之、塘郎山种群第三 ,黑石顶种群第四 ,而大西山种群最小。种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间 ;Shannon指数测出的种群间遗传多样性所占比率为 79.1 0 % (基于表型频率 )和 77.85 % (基于基因频率 ) ,Nei基因分化系数 ( Gst)达 80 .69% ,分子方差分析也表明种群分化极为显著 ( Φst=0 .82 86,P<0 .0 0 1 )。桫椤的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很低 ,种内 Shannon多样性仅为 0 .0 641 (基于表型频率 )和 0 .1 1 2 4 (基于基因频率 ) ,总基因多样性只有 0 .0 770。另外 ,Jaccard相似性系数的 UPGMA分析结果显示 5个种群分为两个分支 :尖峰岭种群和霸王岭种群组成一分支 ;黑石顶、塘郎山和大西山种群组成另一分支 ,并且三者中前两者的遗传关系更为密切。聚类分析结果还得到主成分分析的支持。根据桫椤种群的遗传变异特点 ,初步探讨了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遗传 RAPD标记 遗传变异 孑遗植物
下载PDF
基于cpDNA trnL-F序列数据分析海南陆均松种群的冰期后扩张 被引量:11
14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4 位作者 陈国培 孙宇飞 江宇 邓锋 王伯荪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74,共5页
针对热带树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de Laubenfels分布在海南的12个天然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cpDNA)trnL-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868—876 bp.显示出长度多态性。碱基组成A+T含量较高,百分比值为64.17%-64.95%。通过... 针对热带树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de Laubenfels分布在海南的12个天然种群进行取样,测定了叶绿体DNA(cpDNA)trnL-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868—876 bp.显示出长度多态性。碱基组成A+T含量较高,百分比值为64.17%-64.95%。通过统计简约算法共鉴定出30个单倍型。根据种群间分化度FST(=0.00)、基因流Nm(介于1.92—2.50)、AMOVA(24.17%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群间,P>0.05)以及邻接树中单倍型的分支式样,发现海南的陆均松种群尚未发生遗传分化。另一方面,依统计简约算法构建的单倍型网图具“星状”特征,而且邻接树中多数单倍型合并于树的顶端。这些基因谱系结果提示海南陆均松种群在近期历史上发生过种群扩张。Tajima的D检验和错配分析结果也支持这种推测。结合地质和古孢粉学证据,认为残存于“避难所”的陆均松种群在全新世时,伴随全球气候转暖,在海南岛内可能实行了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de Laubenfels CPDNA trnL-F非编码序列 单倍型 遗传分化 种群扩张
下载PDF
根据cpDNA trnL-F非编码区序列变异分析黑桫椤海南和广东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系统地理 被引量:9
15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4 位作者 郑博 江宇 欧阳蒲月 陈国培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14-919,共6页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 以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 9个种群为材料 ,通过 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再测序的方法测定了叶绿体 DNA(cp DNA) trn L- F非编码区序列。序列长度介于 10 17bp至 10 2 1bp;碱基组成 A+T含量较高 ,百分比值为 6 0 .4 3%~ 6 2 .2 6 %。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鉴定出 15个单倍型。黑桫椤具高水平单倍型多样性 (h=0 .880 )和较高水平核苷酸多样性 (Dij=0 .0 0 342 ) ,其悠长的进化历史可能增加了遗传变异在谱系内的积累。单倍型最小生成网图和邻接树、种群间分化度 (FST=0 .12 6 4 5 )和基因流 (N m=3.4 9)、AMOVA分析 (地区间遗传变异占 11.91% ,p>0 .0 5 )以及 DNA歧义度结果一致显示 ,黑桫椤分布在海南和广东的种群彼此间不存在遗传分化。黑桫椤单倍型的系统发育地理式样具“星状”特征 ,提示种群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扩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桫椤 CPDNA trnL—F非编码区 单倍型 遗传结构 地理分化
下载PDF
中国桫椤科植物叶绿体trnL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3 位作者 郑博 李雪雁 陈国培 曾庆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42,共6页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蚌壳蕨科1种和桫椤科11种(其中桫椤分别测定19株,小羽桫椤测定2株)植物的叶绿体trnL基因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12种植物相应的长度介于1004-1082之间,A+T平均含量60.9%,G+C... 运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和克隆后测序的方法测定了蚌壳蕨科1种和桫椤科11种(其中桫椤分别测定19株,小羽桫椤测定2株)植物的叶绿体trnL基因内含子和trnL-trnF基因间隔区序列。12种植物相应的长度介于1004-1082之间,A+T平均含量60.9%,G+C平均含量39.1%。计算了不同种间以及种内不同个体间序列的碱基差别(转换值/颠换值)和Kimura遗传距离。序列数据经排列后分别进行最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分析,结果显示:(1)白桫椤、海南白桫椤和大羽桫椤构成的分支最早和该科内其余植物组成的另一分支分歧,而后者又进一步分为两个亚分支,分别和桫椤亚属、黑桫椤亚属对应,支持夏群的分类处理;(2)大桫椤—狭羽桫椤—毛轴桫椤—篦齿桫椤、大羽桫椤—白桫椤—海南白桫椤以及小羽桫椤—桫椤各自构成独立、自然的末端分支,再参照分支内植物间的遗传距离取值,建议将此3个末端分支依次归并为3种:大桫椤、白桫椤和桫椤;(3)白桫椤属在科内处于基部位置,桫椤属的桫椤亚属和黑桫椤亚属为衍生分支,赞同Tryon关于桫椤科进化和囊群盖起源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科 TRNL内含子 trnL-trnF基因间隔区 系统发育
下载PDF
中国特有极度濒危植物猪血木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艇 苏应娟 +6 位作者 叶华谷 欧阳蒲月 江宇 孙宇飞 陈国培 邓锋 张宏达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广东阳春八甲镇猪血木EuryodendronexcelsumH T Chang种群全部14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23个引物共检测到15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率60 90%。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为1 6090、有效等...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广东阳春八甲镇猪血木EuryodendronexcelsumH T Chang种群全部14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23个引物共检测到156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率60 90%。根据所得数据求出的观察等位基因数为1 6090、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 3471、Nei基因多样性为0 1993、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 1534。猪血木还保留有比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表明,猪血木个体明显地分为2个亚群,其中2号个体同其他成员的遗传关系疏远。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这些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 H.T.Chang 种群变异 RAPD标记 保护策略
下载PDF
RPA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小青 严琼英 +4 位作者 陈国培 王远洋 肖承荣 张永鑫 陈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RPA-exo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以irgB为靶基因设计副溶血性弧菌的RPA-exo引物探针,对引物探针进行组合筛选,建立RPA-exo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模拟污染... 目的: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RPA-exo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以irgB为靶基因设计副溶血性弧菌的RPA-exo引物探针,对引物探针进行组合筛选,建立RPA-exo荧光探针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模拟污染实验及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测试。结果:建立的方法15 min可获得结果,具有高特异性,无交叉反应;灵敏度为1.0×10^3 CFU/m L,DNA检测限为0.35 pg/μL,质粒检测限为1×10^3 copies/μL;模拟污染实验中加入终浓度为1.36×10^3 CFU/m L时,无需增菌即可被检出;实际样品检测中,10份水产品,有3份样品被检出,检测结果与国标GB 4789.7-2013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副溶血性弧菌的RPA-exo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irgB 等温扩增 RPA-exo
下载PDF
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的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4 位作者 李雪雁 陈国培 江宇 欧阳蒲月 郑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72,共4页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 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 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 0094,表... 应用RAPD标记分析了深圳塘朗山桫椤孑遗种群全部57个个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50个引物共检测到171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个,多态位点比率5 85%。基于基因频率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 0165,Nei基因多样度指数平均值为0 0094,表明该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极低。对Jaccard相似性系数矩阵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显示,57个个体可分为4个亚群。RAPD谱带表型的主成分分析(PCA)支持聚类分析结果。根据研究结果讨论了种群的管理和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桫椤 种群 RAPD标记 遗传变异 孑遗种群 进化 遗传分化 基因
下载PDF
皮革制品DNA属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赖心田 陈国培 +7 位作者 洪晓明 何永盛 林霖 杨志敏 胡科新 赖晓芳 王云发 杨国武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2,共4页
研究开发适用于牛革、绵羊革、山羊革、马革的荧光PCR鉴定方法,优化了皮革DNA提取方法。该方法对皮革制品的DNA检出限为1ng DN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样品检测试验表明:方法稳定性强,优于已有检测方法,适用于动物性皮革制品的鉴别,对于甄... 研究开发适用于牛革、绵羊革、山羊革、马革的荧光PCR鉴定方法,优化了皮革DNA提取方法。该方法对皮革制品的DNA检出限为1ng DNA,具有很好的特异性。样品检测试验表明:方法稳定性强,优于已有检测方法,适用于动物性皮革制品的鉴别,对于甄别市面上动物性纤维制品的制假造假现象,规范动物性纤维制品产品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DNA鉴定 DNA提取 荧光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