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A、CA50、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15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肿瘤组(74例)和良性疾病组(77例)。结果:CEA和CA125检测值在肿...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和CA125联合检测在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我科2004年1月-2011年1月15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资料分为肿瘤组(74例)和良性疾病组(77例)。结果:CEA和CA125检测值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CEA、CA50、CA19-9和CA125在肿瘤组的敏感性分别为:27.40%、62.86%、59.46%和21.43%,与良性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A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的敏感性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13.70%和2.60%(P<0.05)。CEA、CA50、CA19-9 3项联合检测同时2项以上异常的敏感性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57.97%和40.54%(P<0.05),特异性59.46%,准确性58.74%,阳性预测值57.14%,阳性似然比1.43。CEA、CA50、CA19-9和CA125 4项联合检测同时3项以上异常的敏感性在肿瘤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分别为34.14%和5.88%(P<0.05),特异性94.12%,准确性61.33%,阳性预测值87.5%,阳性似然比5.81。CEA、CA50、CA19-9和CA125的ROC曲线A值分别为:0.597、0.575、0.573和0.646。结论:CEA、CA50、CA19-9和CA125对肿瘤性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较低。CEA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以上或CEA、CA50和CA19-9 3项联合检测出现2项以上异常或CEA、CA50、CA19-9和CA125 4项联合检测出现3项以上异常提示肿瘤可能性大。且在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方面,以上"4项"联合检测出现3项以上异常优于以上"3项"联合检测出现2项以上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CEA CA50 CA19-9 CA125 梗阻性黄疸 诊断
下载PDF
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余结石55例报道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李映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2459-2461,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对该院1997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术前无肝内胆管结石而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55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急诊19例(34.5%),择期手术36例(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方法对该院1997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术前无肝内胆管结石而胆囊切除术后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55例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急诊19例(34.5%),择期手术36例(65.5%);OC 20例(36.4%),OC加作胆道探查30例(54.5%),LC 5例(9.1%);术中造影14例(25.5%),术中未造影41例(74.5%)。结果残余结石在急诊与平诊的各种胆囊切除方式中均可发生,有术前术中缺乏高质量影像学检查或检查有缺陷、局部解剖不清、手术操作困难、术者经验不足或盲目自信以及多因素重叠等原因,但绝大多数可预防。55例残余结石分别经B超、T管造影、ERCP或MRCP检查确诊,并分别经EST拉网取石、胆道镜取石、再次开腹手术治愈。结论针对残余结石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将残余结石发生率降到低位,且根据残余结石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治疗方式,均能获得良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 残余结石 防治
下载PDF
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 被引量:18
3
作者 陈圣开 王济明 郑明友 《内分泌外科杂志》 2008年第5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ERCP后胰腺炎的多种可能危险因素,便于更好地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胆管扩张、黄疸、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年龄... 目的探讨ERCP后胰腺炎的多种可能危险因素,便于更好地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行ERCP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探讨术中静脉麻醉、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胆管扩张、黄疸、胰腺炎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疸、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均使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升高(p〈0.01),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均未明显影响行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p〉0.05)。结论行ERCP后胰腺炎危险因素众多。其中,胰管显影、胆管插管失败、EST、ERCP操作时间延长、无黄胆、胰腺炎病史、中青年龄等均为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而术中静脉麻醉、胆管扩张、高血压、糖尿病、性别等不是ERCP后胰腺炎的高危因素。通过各种预防措施,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可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CP 胰腺炎 危险因素 预防
下载PDF
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早期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92-795,共4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至2009年9月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关临床资料。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0例,Ⅳ型2例,Ⅴ型0例。治疗措施:胆管空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至2009年9月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关临床资料。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0例,Ⅳ型2例,Ⅴ型0例。治疗措施:胆管空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支撑引流6例,胆管缝合未置T管内支撑引流2例,胆管缝合置T管内支撑引流3例,用脐静脉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1例,用胆囊管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2例,单纯腹腔引流2例。结果:随访3月~12年。效果优良11例,占68.8%(11/16);效果差5例,占31.2%(5/16)。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效果较好,延迟发现和治疗不当效果较差。胆管缝合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和胆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支撑引流是疗效较好的早期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胆管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诊断性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罕见并发症死亡1例报告
5
作者 陈圣开 何世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78-1279,共2页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分为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诊断性ERCP的并发症主要为急性胰腺炎(0.66%),其次为化脓性胆管炎(0.33%)[1]。治疗性ERCP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化...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分为诊断性ERCP和治疗性ER-CP。诊断性ERCP的并发症主要为急性胰腺炎(0.66%),其次为化脓性胆管炎(0.33%)[1]。治疗性ERCP并发症主要为出血、穿孔和化脓性胆管炎[1]。本例为诊断性ER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 诊断性ERCP 罕见并发症 治疗性ERCP 死亡 化脓性胆管炎
下载PDF
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ERCP后胰腺炎的影响
6
作者 陈圣开 张双菊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4期8-9,共2页
目的探讨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366例接受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183例)和对照组(183例)。静脉麻醉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 目的探讨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366例接受ERCP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183例)和对照组(183例)。静脉麻醉组在ERCP操作过程中予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进行复合静脉麻醉,对照组未予静脉麻醉。结果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为16.9%,对照组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为9.3%,P<0.05,有统计学差异;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1.6%,对照组重症胰腺炎发生率0.5%,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发生ERCP后胰腺炎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静脉麻醉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巨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黄书明 陈圣开 +1 位作者 张涛 李剑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6期5149-515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巨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的疗效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无手术指征的巨大肝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术前基线...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巨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的疗效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无手术指征的巨大肝癌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术前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先行TACE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于TACE治疗后残存病灶给予微波消融。试验组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共计接受61次微波消融治疗,每例患者1-4次,平均(1.27±0.89)次。治疗后,试验组1年、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位生存月数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检测主要并发症,其中,试验组右肩酸痛及包膜下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Log-rank法检验可能对患者生存预后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发现,Child-pugh分级为A级、无门脉栓子以及初次TACE术后4d清蛋白下降水平小于或等于4g/L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均分别显著高于Child-pugh分级为B级、有门脉栓子以及初次TACE术后4d清蛋白下降水平大于4g/L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ox比例风险分析法对预后因素实施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为B级和有门脉栓子,以及初次TACE术后4d清蛋白下降水平大于4g/L均是影响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巨大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联合给予微波消融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应关注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TACE 肝动脉栓塞化疗 手术后并发症 残存病灶 微波消融 疗效分析
下载PDF
保留幽门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范炜 薛强 +1 位作者 陈圣开 吴晓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8,共3页
目的对比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两种手术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分析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 目的对比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两种手术的术中和术后情况,分析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4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PPD组20例,PD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PPPD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低于PD组(P<0.05);PPP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PD组(P<0.05),其中胰漏、胆漏、胃肠漏、术后出血与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死率、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PD术式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有助于迅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在治疗胰头癌及壶腹部周围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保留幽门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TACE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黄书明 陈圣开 张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6期160-164,共5页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23... 目的研究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本院收治的123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联合组(55例)及对照组(68例)。联合组患者行肝癌切除术联合术后TACE,对照组患者仅行肝癌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疗效及术后生存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肿瘤总控制率及术后第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肝静脉癌栓、癌栓类型、肿瘤个数、肿瘤直径及术后TACE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静脉癌栓、癌栓类型及术后TACE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实施肝癌切除术及术后TACE,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患者预后受肝静脉癌栓及癌栓类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经动脉化疗栓塞 肝癌切除术
下载PDF
生长抑素对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炜 吴晓春 +1 位作者 陈圣开 薛强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088-3089,3092,共3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处理组)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使用生长抑素2mg/8h,连续使用72h;另22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食道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处理组)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术后使用生长抑素2mg/8h,连续使用72h;另22例(对照组)术后未使用生长抑素,术后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清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丙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死亡病例,处理组Alb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ALT、AST分别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TA及TBIL亦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不仅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控制出血,亦能明显减轻患者肝损害,促进肝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素 脾切除术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硬化 肝功能
下载PDF
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和预防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书明 陈圣开 《贵州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38-739,共2页
目的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220例接受ERCP的患者,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单... 目的对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PEP)的高危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进行分析讨论。方法 220例接受ERCP的患者,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earson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P术后并发PEP与多次胰管插管、胆总管直径大小、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乳头括约肌预切开、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球囊扩张无相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胰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mm、有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是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患者胰管插管>3次、胆总管直径<10mm、有SOD、既往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史以及胰腺炎病史是ERCP术后并发PEP的高危因素,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干扰能够有效避免ERCP术后并发PEP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胰腺炎 高危因素
下载PDF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术后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书明 陈圣开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9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的病案,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98例术后患者为治疗组;抽取采用了相同手术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术后的感染情况,住... 目的:评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患者采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的病案,根据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98例术后患者为治疗组;抽取采用了相同手术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评价两组术后的感染情况,住院情况,伤口愈合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对血清免疫细胞水平评价。结果:免疫调节剂治疗组的总感染率、呼吸道感染率、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1.8%vs 33.6%、7.1%vs 16.3%、3.1%vs 15.3%。泌尿系统感染率无差异(2.0%vs 2.0%)。免疫调节剂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6.5d vs 8.2d、4.1d vs 5.2d。另外免疫调剂组甲级愈合远高于空白组。免疫细胞检测显示,免疫调节组CD4+,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聚糖肽可明确降低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病程。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机体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剂 术后感染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下载PDF
索拉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预防肝细胞癌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微血管侵犯阳性病人早期复发的效果
13
作者 黎经何 邹孟达 +1 位作者 张涛 陈圣开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55-1658,共4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病人予索拉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D-1)辅助治疗预防肝癌早期复发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市人民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HCC根... 目的探索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病人予索拉非尼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PD-1)辅助治疗预防肝癌早期复发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市人民医院和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收治的HCC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MVI阳性的病人94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予索拉非尼联合PD-1辅助治疗,对照组未予索拉非尼和PD-1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无瘤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结果两组临床特征相似。观察组6个月、1年、2年DFS率分别为97.9%、70.2%和38.3%,对照组分别为74.5%、48.9%和25.5%;观察组6个月、1年、2年OS率分别为100%、93.6%、46.8%,对照组分别为97.9%、78.7%、36.2%;观察组OS及DF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部分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如高血压、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但大部分为1级或2级,临床可控制及可治疗,安全性高。结论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诊断MVI阳性病人予索拉非尼联合PD-1治疗可减少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率,提高病人生存时间,治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索拉非尼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复发
下载PDF
细菌性肝脓肿与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比较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圣开 吴晓春 刘永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981-985,共5页
目的了解当前细菌性肝脓肿和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差异,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细菌性肝脓肿和269例胆道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结... 目的了解当前细菌性肝脓肿和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差异,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细菌性肝脓肿和269例胆道感染病人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细菌性肝脓肿检出细菌52株(7种),包括肺炎克雷伯菌31株(59.6%)、链球菌8株(15.4%)、铜绿假单胞菌7株(13.5%)、其他6株(11.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8%,革兰阳性菌占21.2%。胆道感染检出细菌123株(13种),包括大肠埃希菌47株(38.2%)、肺炎克雷伯菌30株(24.4%)、阴沟肠杆菌13株(10.6%)、其他33株(26.8%),其中革兰阴性菌占81.3%,革兰阳性菌占18.7%。细菌性肝脓肿的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0.0%)、厄他培南(0.0%)、亚胺培南(2.2%)、头孢他啶(4.4%)、头孢吡肟(4.4%)、氨曲南(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9%)、头孢替坦(8.9%)、左氧氟沙星(8.9%)、妥布霉素(11.1%)等,胆道感染革兰阴性菌耐药率较低的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0.0%)、厄他培南(0.0%)、亚胺培南(4.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3%)、妥布霉素(6.3%)等。两种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38.5%、30.9%(P>0.05)。结论两种感染的致病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常见,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对两种感染的革兰阴性菌均较敏感的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不同之处在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替坦、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对引起细菌性肝脓肿的革兰阴性菌较敏感,但对引起胆道感染的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化脓性 胆管疾病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集落计数 微生物 胆道感染
下载PDF
151例术中胆汁标本厌氧培养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圣开 郑明友 +3 位作者 张涛 商阳阳 王淑玲 王云英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4期2014-201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胆汁厌氧培养的结果及厌氧菌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急性胆道感染患者89例(A组)和非急性胆道感染患者62例(B组)。所有胆汁标本均在术中无菌空针抽取,采集标本后迅速用无菌... 目的探讨临床胆汁厌氧培养的结果及厌氧菌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重庆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急性胆道感染患者89例(A组)和非急性胆道感染患者62例(B组)。所有胆汁标本均在术中无菌空针抽取,采集标本后迅速用无菌橡皮塞封闭无菌针头,1h内迅速送实验室做厌氧培养。结果 A组急性胆囊炎标本54例,阳性2例,阳性率3.7%;胆管炎标本35例,阳性1例,阳性率2.9%。B组慢性胆囊炎标本54例,阳性1例,阳性率1.9%;胆管胆汁标本8例,阳性0例。2组胆汁厌氧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4%和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疾病无论有无胆道感染表现,均可能在胆道存在厌氧菌。目前胆汁厌氧菌培养较困难,阳性率较低,需进一步改善有关技术和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胆汁标本 培养 厌氧菌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圣开 黄书明 李剑波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34-2637,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的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肝胆外科对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所得146株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及患者... 目的了解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细菌多重耐药的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便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收集从2014年4月至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肝胆外科对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患者进行胆汁细菌培养所得146株细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及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年龄、体质指数、是否患糖尿病、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高脂血症、是否患恶性肿瘤、是否曾经住院、是否胆道感染反复发作3次以上、胆道感染部位、是否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是否低蛋白血症、感染细菌种类、入院前90 d内是否使用抗生素、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是否使用抗生素、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是否长时间使用抗生素7 d以上),并对可能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共发现多重耐药菌株43株,其构成如下:大肠埃希菌72.1%、肺炎克雷伯菌4.7%、阴沟肠杆菌4.7%、其他18.6%。多重耐药总发生率为29.4%(43/146),其中大肠埃希菌60.8%、肺炎克雷伯菌7.1%、阴沟肠杆菌11.8%、其他16.0%。多重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率从高到低依次如下:阿米卡星100.0%、亚胺培南90.3%、厄他培南90.3%、头孢替坦8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7.4%。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胆道感染部位(胆管)、胆囊肿大/胆总管扩张、低蛋白血症、胆道感染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本次胆道感染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与胆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P<0.05)。多因数分析发现年龄(≥60岁)、胆道感染细菌种类(大肠埃希菌)、本次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与胆道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有关(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多重耐药情况较严重,主要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龄(≥60岁)、感染细菌种类和本次发作后长时间(≥7 d)使用抗生素是胆道细菌多重耐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细菌 胆道感染 多重耐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胆道产ESBLs细菌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圣开 李剑波 +1 位作者 张涛 王淑玲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8期2650-2653,共4页
目的了解胆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肝胆外科胆汁细菌培养所得101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及相应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 目的了解胆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现状及有关危险因素,便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肝胆外科胆汁细菌培养所得101株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资料及相应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数分析。结果 101株胆道细菌产ESBLs发生率为34.7%(35/101),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发生率为54.2%(32/59)。产ESBLs胆道细菌在总体上较敏感的抗生素包括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敏感率100.0%、妥布霉素敏感率82.9%、庆大霉素敏感率80.0%)和碳青霉烯类(厄他培南敏感率94.3%、亚胺培南敏感率88.6%),另外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也较高(88.6%、77.1%)。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高脂血症、入院前100 d内曾经使用抗生素、本次感染发作后使用抗生素≥7 d和胆道感染细菌种类与胆道细菌产ESBLs有关(P<0.05)。多因数分析发现年龄(≥60岁)、入院前100 d内曾经使用抗生素、本次感染发作后使用抗生素≥7 d和胆道感染细菌种类与胆道细菌ESBLs有关(P<0.05)。结论胆道细菌产ESBLs发生率较高,对胆道产ESBLs细菌较敏感的抗生素包括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胆道产ESBLs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入院前100 d内曾经使用抗生素、本次发作后使用抗生素≥7 d、胆道感染细菌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胆道感染 药敏试验 ESBLS 危险因素
下载PDF
2014~2016年重庆地区社区获得性急性胆囊炎与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圣开 黄书明 王淑玲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56-460,共5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社区获得性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社区获得性急性胆囊炎患者169例,急性胆管炎97例,术中抽取胆汁并立即送需氧培养及药敏试验,胆囊胆汁为A组,胆管胆汁为B组。结果 A组和B组胆汁...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社区获得性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社区获得性急性胆囊炎患者169例,急性胆管炎97例,术中抽取胆汁并立即送需氧培养及药敏试验,胆囊胆汁为A组,胆管胆汁为B组。结果 A组和B组胆汁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4.9%和64.9%(P<0.05)。16例同时抽取胆囊胆汁和胆总管胆汁的患者中,4例(25.0%,4/16)结果不一致。A组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28.0%)、肺炎克雷伯菌(24.0%)和阴沟肠杆菌(16.0%);B组主要细菌为大肠埃希菌(39.7%)、肺炎克雷伯菌(19.2%)和屎肠球菌(12.3%)。A、B两组革兰氏阴性菌耐药率最低抗生素为阿米卡星(0%、0%)、厄他培南(0%、0%)、亚胺培南(0%、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7.0%)。A、B两组革兰阳性菌耐药率最低抗生素为替加环素(0、0)、利柰唑胺(0、0)。两组多重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24.0%和35.6%(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急性胆囊炎与社区获得性急性胆管炎患者胆汁培养存在差异,但当前主要细菌均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两组细菌耐药情况均较严重,革兰氏阴性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革兰阳性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替加环素、利柰唑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感染 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管炎 胆汁培养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金茵利胆胶囊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PPARγ/NF-κB通路相关肝损伤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蒋歆 张涛 陈圣开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714-717,共4页
目的:探究金茵利胆胶囊对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茵利胆胶囊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金茵利胆胶囊(0... 目的:探究金茵利胆胶囊对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金茵利胆胶囊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金茵利胆胶囊(0.54 g/kg)组、阳性药(0.1 g/kg熊去氧胆酸)组大鼠采用ANIT灌胃复制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金茵利胆胶囊组大鼠给予0.54 g/kg金茵利胆胶囊灌胃,阳性药组大鼠给予0.1 g/kg熊去氧胆酸灌胃,7 d后采集标本进行指标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PPARγ、NF-κB p65亚基、胆酸代谢相关蛋白胆盐出口泵(Bsep)、牛磺胆酸钠协同转运蛋白(Ntc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肝细胞坏死,血清TBil、TBA、AST、ALT、TNF-α和IL-1β水平均明显升高,肝组织PPARγ、Bsep、Ntcp和Mrp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金茵利胆胶囊组和阳性药组大鼠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肝细胞形态基本正常,血清TBil、TBA、AST、ALT、TNF-α和IL-1β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PPARγ、Bsep、Ntcp和Mrp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金茵利胆胶囊可通过调控PPARγ/NF-κB通路,减轻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肝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茵利胆胶囊 肝内胆汁淤积 肝损伤 PPARγ/NF-κB通路 炎症反应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病人康复及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涛 郑明友 +3 位作者 黄书明 陈圣开 李剑波 商阳阳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7期669-672,共4页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病人康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0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康复方式分为ERAS组(30例),对照组(3...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对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病人康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重庆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60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康复方式分为ERAS组(30例),对照组(30例),ERAS组采用ERAS理念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法管理。对比两组间病人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前和术后第1、3、5天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等。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ERAS组术后下床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7%比50%)低于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3、5天,ERAS组IL-6和CRP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0.05±27.84)μg/L比(191.47±118.26)μg/L、(52.78±33.28)μg/L比(112.98±63.89)μg/L、(18.11±8.20)μg/L比(55.80±38.62)μg/L,以及(30.46±16.37)mg/L比(56.38±38.12)mg/L、(80.05±27.84)mg/L比(113.88±68.44)mg/L、(43.60±22.49)mg/L比(66.59±35.7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病人,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病人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手术 一期缝合 应激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