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向电集流出现率与大气准两年振荡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培仁 马骏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3,共6页
本文分析印度Trivandrum地磁台的约两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小时值.在部分地消除了太阳黑子周期及一年周期变化后,发现了反向电集流出现率的QBO调制现象:QBO东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增加;QBO西风相反向... 本文分析印度Trivandrum地磁台的约两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地磁场水平分量小时值.在部分地消除了太阳黑子周期及一年周期变化后,发现了反向电集流出现率的QBO调制现象:QBO东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增加;QBO西风相反向电集流出现率减小.据此讨论了反向电集流的形成机制,认为大气行星波在其上传过程中与太阳半日波或太阴半日波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导致两种半日波的放大和相位移动,并最终导致反向电集流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电集流 大气行星波 地磁场 空间物理学
下载PDF
大气温度剖面的行星波驻波结构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培仁 田剑华 罗毅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7-321,共5页
利用Nimbus—7卫星上角度扫描红外辐射计(SAMS)的资料,分析出大气温度剖面具有行星波垂直结构的驻波结构;讨论了波长、振幅随高度的分布,驻波结构随经度、纬度的变化,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 行星波 驻波
下载PDF
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505-511,共7页
本文利用冲绳、台北、广州、海南四个电离层垂测站的f_0F_2月报表资料,分析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得到北峰位置随季节、太阳活动不同周相的移动规律。并且发现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将引起北峰位置作相应的波动。
关键词 电离层 赤道 异常 移动规律 北峰
下载PDF
利用低纬赤道带垂测站台网测量西移两日行星波的纬向波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2-427,共6页
本文介绍一种利用低纬赤道带垂测站台网测量西移两日行星波纬向波数k的新方法.对IGY期间1958年的测量结果分析表明:西移两日行星波纬向波数k=2出现的次数,比k=3出现的次数要多得多.
关键词 大气 行量波 纬向波数 站台网
下载PDF
赤道异常的经度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7-153,共7页
比较赤道异常北峰北坡上磁纬靠近但经度不同台站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比较中国东部电离层垂测站链与日本垂测站链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可以研究东亚地区赤道异常随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赤道异常北峰在日本扇区的强度大于中国东... 比较赤道异常北峰北坡上磁纬靠近但经度不同台站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比较中国东部电离层垂测站链与日本垂测站链的f_0F_2月中值的差别,可以研究东亚地区赤道异常随经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赤道异常北峰在日本扇区的强度大于中国东部地区;反之,夏季赤道异常北峰在中国东部地区的强度大于日本扇区,并且两个扇区北峰结束的纬度冬天低于夏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赤道异常 经度效应
下载PDF
雷达研究E层不均匀结构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培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3-50,共8页
着眼于电离层E层是一个特殊等离子体空间环境,综述了VHF相干散射雷达研究E层不均匀结构在6个方面的最新进展,阐明了我国开展这种研究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 E层 不均匀结构 相干散射雷达 电离层
下载PDF
中性风与等离子体行星波的同步振荡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25-230,共6页
本文是“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的续篇。提供新的事实以说明:由于中层大气的行星波振荡会调制到潮汐风上面,潮汐风上升到E层发电机区域,通过发电机效应产生电场及S_q电流体系的行星波振荡。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_2层,通过“喷泉效应”引... 本文是“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的续篇。提供新的事实以说明:由于中层大气的行星波振荡会调制到潮汐风上面,潮汐风上升到E层发电机区域,通过发电机效应产生电场及S_q电流体系的行星波振荡。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_2层,通过“喷泉效应”引起电离层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所有这些振荡来源相同,所以是同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风 行星波振荡 等离子体 电场
下载PDF
赤道异常峰区电离层的某些特点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培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21-229,共9页
由于赤道异常北峰覆盖我国整个南部地带,因此对峰区电离层特征的研究就成为掌握中国电离层特点的关键之一。本文试图对以下六个问题作些介绍和评述:1.逐日起伏和子夜前极大;2.峰位置的移动;3.赤道异常的经度效应;4.不均匀结构引起的强... 由于赤道异常北峰覆盖我国整个南部地带,因此对峰区电离层特征的研究就成为掌握中国电离层特点的关键之一。本文试图对以下六个问题作些介绍和评述:1.逐日起伏和子夜前极大;2.峰位置的移动;3.赤道异常的经度效应;4.不均匀结构引起的强闪烁和快速法拉第衰落;5.顶部电离层的离化突起和中性赤道异常;6.粒子沉降的双峰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赤道异常 峰区
下载PDF
两日对称行星波发电机效应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陈培仁 周立群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72-679,共8页
本文从发电机理论出发,计算了一种波数为3、周期为两日的西行对称大气行星波风场所产生的电流及电场的全球分布以及随世界时的变化,并给出这种电场在不同经度随地方时的变化.这个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层后,将会对F层动力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 本文从发电机理论出发,计算了一种波数为3、周期为两日的西行对称大气行星波风场所产生的电流及电场的全球分布以及随世界时的变化,并给出这种电场在不同经度随地方时的变化.这个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层后,将会对F层动力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是导致赤道异常两日波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行星波 发电机效应 赤道 异常
下载PDF
两日对称行星波发电机效应的数值研究(摘要)
10
作者 陈培仁 周立群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315-315,共1页
七十年代以来根据流星余迹雷达测风的结果,部分反射的观测结果,卫星辐射计的测量结果以及火箭的探测结果,发现在中层大气及低热层大气中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大气两日波,并认为这是一种周期为两天纬向波数为3并具有全球尺度的西行行星波。... 七十年代以来根据流星余迹雷达测风的结果,部分反射的观测结果,卫星辐射计的测量结果以及火箭的探测结果,发现在中层大气及低热层大气中存在着比较稳定的大气两日波,并认为这是一种周期为两天纬向波数为3并具有全球尺度的西行行星波。其垂直波长往往超过100公里,进入到电离层发电机区域。这种两日波动将会调制潮汐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余迹 中层大气 全球尺度 雷达测风 日波 纬度变化 探测结果 热层 测量结果 西行
下载PDF
赤道电离层泡与大气准两年振荡
11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A02期9-14,共6页
研究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与赤道带低平流层大气准两年振荡(QBO)的关系.发现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受到QBO的调制.这种调制有很强的经度效应:在印度-东非扇区,QBO东风向,赤道电离层泡出现率高;QBO西风向,赤道电离... 研究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与赤道带低平流层大气准两年振荡(QBO)的关系.发现赤道电离层泡的出现率受到QBO的调制.这种调制有很强的经度效应:在印度-东非扇区,QBO东风向,赤道电离层泡出现率高;QBO西风向,赤道电离层泡出现率低;在美洲扇区情况则与此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电离层泡 大气 准两年振荡 大气动力学
下载PDF
大气准两年振荡的电离层效应
12
作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8-294,共7页
本文研究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程度的年变化规律,发现它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呈微弱的负相关,但却受到QBO的明显调制,QBO东风相起伏加大,QBO西风相起伏减小.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太阳爆发或磁暴不是产生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而上行行星... 本文研究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程度的年变化规律,发现它与太阳活动及地磁活动呈微弱的负相关,但却受到QBO的明显调制,QBO东风相起伏加大,QBO西风相起伏减小.这一事实似乎表明,太阳爆发或磁暴不是产生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而上行行星波的扰动有可能是引起赤道异常逐日起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BO 大气 准两年振荡 电离层效应
下载PDF
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
13
作者 陈培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0-289,共10页
本文给出了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四大特点;说明了磁暴、电离层暴引起的f0F2起伏波动与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区别;讨论了不同周期赤道异常长周期振荡的迭加;最后将这些结果用于东亚扇区,发现35°N以北的逐日起伏波动主要由电离层暴控制;3... 本文给出了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四大特点;说明了磁暴、电离层暴引起的f0F2起伏波动与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区别;讨论了不同周期赤道异常长周期振荡的迭加;最后将这些结果用于东亚扇区,发现35°N以北的逐日起伏波动主要由电离层暴控制;31°N以南f0F2的逐日起伏波动主要由赤道异常的长周期振荡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 振荡 赤道异常 电离层
下载PDF
QBO的电离层效应(摘要)
14
作者 陈培仁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4期314-314,共1页
近年来在大气温度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了QBO的调制作用,由于大气温度与太阳相关系数的高度剖面交替地呈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且其相间距离与行星波的垂直结构大体一致,致使人们提出大气加热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来源即太阳紫外幅... 近年来在大气温度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了QBO的调制作用,由于大气温度与太阳相关系数的高度剖面交替地呈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且其相间距离与行星波的垂直结构大体一致,致使人们提出大气加热存在两个相互竞争的来源即太阳紫外幅射加热与上行的行星波的动力学加热。上行的行星波不仅会加热大气也应该会调制潮汐风并通过电离层发电机效应导致电场与电流的行星波周期的振荡或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效应 QBO 太阳活动 大气温度 调制作用 相间距离 垂直结构 交替地 相关系数 赤道异常
下载PDF
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英文)
15
作者 陈培仁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S1期7-18,共12页
文章揭示出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四个特点,即: 1、两日振荡在一天之内的发展消亡过程与赤道异常同步; 2、赤道异常南北峰附近的振荡相位与磁赤道附近的振荡相位相反; 3、赤道异常南北峰附近开始同步振荡的时间比磁赤道附近晚3小时左右; 4... 文章揭示出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四个特点,即: 1、两日振荡在一天之内的发展消亡过程与赤道异常同步; 2、赤道异常南北峰附近的振荡相位与磁赤道附近的振荡相位相反; 3、赤道异常南北峰附近开始同步振荡的时间比磁赤道附近晚3小时左右; 4、振幅靠南北峰附近最强并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至最后消失。 文章论述可用不同周期赤道异常振荡的叠加来解释经常观测到的赤道异常的逐日起伏(day-to-day-Variability)。 文章还讨论了磁暴或电离层暴引起的起伏与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差别。 最后文章还给出了这种两日振荡的产生机制:即存在于中层及低热层中的大气行星波会调制潮信风并通过发电机过程导致电流及电场也具有相应行星波周期的振荡。当具有行星波周期振荡的电场沿磁力线传到F层并通过喷泉效应就会产生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初步完成的数值模拟计算已证实这种物理机制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异常 电离层暴 磁赤道 大气行星波 EQUATORIAL LATITUDE STORM 喷泉效应 消亡过程 波周期
下载PDF
极光区电离层Hall电导率的观测及其在E层电子加热情况下的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毅 陈培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73-279,共7页
本文利用欧洲的EISCAT雷达观测资料及与之配合的地磁观测数据,用电离层参数直接计算和地面磁场反演两种方法导出了极区电离层Hall电导率,特别显示出在强对流电场激发的E层等离子体不稳定波对电子加热情况下,电导率明显增高.
关键词 电导率 E层电子加热 电离层
下载PDF
大气准两年振荡对赤道行星波上传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骏 陈培仁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4-62,共9页
本文讨论了热带大气行星波在QBO风场中向上传播的规律,并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开尔文波和混合罗斯贝重力波在QBO不同相位下交替上传的结果.
关键词 行星波 调制 QBO 大气振荡
下载PDF
电离层赤道异常两日振荡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立群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22-23,共2页
近20年来,国外学者对电离层赤道异常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未考虑到大气行星波对潮汐发电机电场的调制效应,因而不能解释赤道异常峰值的逐日变化.本文结果表明二日波对F_2区电子浓度的输运有很大影响.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赤道异常各种长周... 近20年来,国外学者对电离层赤道异常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未考虑到大气行星波对潮汐发电机电场的调制效应,因而不能解释赤道异常峰值的逐日变化.本文结果表明二日波对F_2区电子浓度的输运有很大影响.这一方法可以推广到赤道异常各种长周期行星波振荡的数值研究. 本文从非定常等离子体连续方程出发,建立包含行星波振荡对E×B漂移的调制效应的方程,并给出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及可与实际观测进行比较的结果.文中取二日波漂移振幅为U_p=0 m/s、5m/s、10m/s,而初位相分别为φ=0°、90°共四种情形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二日波的调制可使赤道异常的时空分布以及异常峰值产生明显的逐日变化.在所选取的模型中,取U_p=5m/s,φ=0°所得到的f_0F_2t的二日分布特征与观测较吻合.而u_p约5m/s的变化能引起异常峰值f_0F_2约1—2MHz的起伏,而二天之内f_0F_2的二个峰值表现出约2—4MHz的起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道异常 行星波 二日振荡 电离层 数值模拟 调制效应 喷泉效应
下载PDF
纬向风与赤道异常的行星波同步振荡及其谱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毅 陈培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717-724,共8页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处理了电离层赤道异常北峰Okinawa站的f_0F_2行星波周期的振荡.比较同一期间相近经度链上的南北半球观测到的低热层中性大气运动,发现较短周期的2—5日波,尤其是在南北半球的夏季期间(北半球7—8月前后,南半球1...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处理了电离层赤道异常北峰Okinawa站的f_0F_2行星波周期的振荡.比较同一期间相近经度链上的南北半球观测到的低热层中性大气运动,发现较短周期的2—5日波,尤其是在南北半球的夏季期间(北半球7—8月前后,南半球1—2月前后),其纬向风与赤道异常振荡强弱及周期变化具有良好的同步对应性.对于较长周期的中性风振荡,只要其幅度相当大,也会在赤道异常的振荡中有所对应.从而提供证据说明中性风的行星波振荡是赤道异常的行星波振荡的驱动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波振荡 最大熵 谱分析 纬向风
下载PDF
数字测高仪研究Es动力学过程(英文)
20
作者 蔡恒进 徐楚孚 陈培仁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1990年第S1期164-170,共7页
1985年夏天,用数字测高仪对北京地区的Es进行了观测。 采用高分辩Doppler频移测量模式,观测到了Es的波状变化。其周期在白天大约是9分钟,在夜间大约是5分钟。这一结果显示了电离层中声重波对E_s的影响。测量到的周期对应于声重波理论所... 1985年夏天,用数字测高仪对北京地区的Es进行了观测。 采用高分辩Doppler频移测量模式,观测到了Es的波状变化。其周期在白天大约是9分钟,在夜间大约是5分钟。这一结果显示了电离层中声重波对E_s的影响。测量到的周期对应于声重波理论所预言的重力波分支周期的下限。另外还观测到Doppler的快速变化,其时间尺度小于3分钟。我们认为它们是由Es的水平漂移引起的,如果Es的不规则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尺度大约是10公里,水平漂移速度大约是80米/秒,那么其现在时间变化尺度大约是2分钟。 另外还研究了h'Es和f_0Es的反相关性。其原因可能是,Es因为快速下降会产生激波状结构,使得Es的下边缘变得很陡,因而使f_0Es变光对一个事例的研究表明,Es下降的速度大约是1米/秒,这一数值足以对Es下边缘的梯度产生影响。 数字测高仪作为一种简易的观测手段,可以用来研究Es的动力学过程,可得到以前只有VHF雷达等手段才能得的结果。因而,进一步开发数字测量高仪的功能并对Es作更深入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高仪 ES 波状结构 米/秒 变光 不规则结构 观测手段 测量模式 重力波 下边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