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音通假浅说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壬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9-106,共8页
一、什么是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又称文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因为通假字同本字在读音上必须相同或相近,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是凭借语音这... 一、什么是古音通假? 古音通假又称文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因为通假字同本字在读音上必须相同或相近,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语言中的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是凭借语音这个物质外壳来理解对方思想的。古人在记录语言里某一个词的时候,有时用本字,有时不用本字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用来代替本字的音同或音近字就叫通假字。例如早晨的“早”,本应写作“早”,但是在下列句子里却写作“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假字 通假义 古音通假 古今字 假借字 破读 语音 古字 王念孙 异体字
原文传递
谈声训
2
作者 陈壬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91-96,共6页
一、什么是声训?“ 声训亦称“音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是训释词义的方式之一。例如: ①《易·序卦》:“晋者,进也。” ②《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 ③《尔雅·释言... 一、什么是声训?“ 声训亦称“音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是训释词义的方式之一。例如: ①《易·序卦》:“晋者,进也。” ②《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 ③《尔雅·释言》:“颠,顶也。” ④《说文·衣部》;“衣,依也。” ⑤《释名·释天》:“风,放也,气放散也。” 例①“晋”“进”同音,例④“衣”“依”同音,均以同音字为训。例②“庠”“养”叠韵,“校”“教”叠韵,均以叠韵字为训。例③“颠”“顶”双声,例⑤“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训 因声求义 训释词 叠韵 “校” 同音字 词义 孟子 释名 滕文公
原文传递
“都”有无“试”和“大指”义?
3
作者 陈壬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5-16,共2页
《中华大字典》、日本出版的《大汉和辞典》、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均在“都”字头下列了“试也”、“大指也”两个义项。列“试也”义的根据是《汉书·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都,试也。”列“... 《中华大字典》、日本出版的《大汉和辞典》、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均在“都”字头下列了“试也”、“大指也”两个义项。列“试也”义的根据是《汉书·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都,试也。”列“大指”义的根据是《文选·扬雄【长杨赋】》:“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李善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字 羽林 颜师古注 汉和辞典 霍光 扬雄 孟康 《中华大字典》 汉书 李善
原文传递
建立义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编写《汉语大字典》贝部送审稿札记
4
作者 陈壬秋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2-45,共4页
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在字义方面不仅要求释义准确,还要力求义项完备,反映字义的源流演变。这就要编者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占有大量可靠的资料,对旧字书所列义项一一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中大量正确、有用的东西,必须广泛吸收,慎重... 一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在字义方面不仅要求释义准确,还要力求义项完备,反映字义的源流演变。这就要编者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占有大量可靠的资料,对旧字书所列义项一一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中大量正确、有用的东西,必须广泛吸收,慎重对待。对错误之处必须仔细辨析,一一订正,不能以讹传讹。凡是舍弃或合并旧字书的义项,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概括确立新的义项,也必须有书面或口头的语言材料为依据,不能主观臆测。下面结合《汉语大字典》贝部送审稿的编写实际,对建立义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看法和初步的处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大字典》 蜾赢 送审稿 螟蛉 札记 《中华大字典》 几个问题 字书 铸币 简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