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夜雨 项歆妮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5年第12期84-89,共6页
文章利用密歇根大学高水平学生论文语料库(MICUSP),在计算机检索软件Ant Conc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章分析了语料库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介绍了MICUSP,并把它用于学术写作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论文体裁结... 文章利用密歇根大学高水平学生论文语料库(MICUSP),在计算机检索软件Ant Conc的技术支持下,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研究。文章分析了语料库在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优势,介绍了MICUSP,并把它用于学术写作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论文体裁结构、语篇结构和规范使用学术词汇的能力,目的就是表明语料库对学术英语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英语写作 基于语料库的方法 MICUSP语料库 写作教学
下载PDF
美国文学史:建构民族身份的文化史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夜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27,31,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 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定,通过不同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这三部文学史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格,强化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表现美利坚民族不断变化的整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史 民族身份建构 文化史
下载PDF
《淑女本色》中阿切尔的最后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夜雨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76,共2页
电影《淑女本色》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小说体现了作者早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但在小说的结尾,一向追求个人自由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选择回归原先那桩不幸的婚姻让读者和评论家顿感困惑。本文拟从社会传统对伊... 电影《淑女本色》改编自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同名小说,小说体现了作者早期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但在小说的结尾,一向追求个人自由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选择回归原先那桩不幸的婚姻让读者和评论家顿感困惑。本文拟从社会传统对伊莎贝尔的影响来解释她最后做出那样抉择的原因,认为詹姆斯希望塑造一个传统价值同个性自由相结合的美国新女性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淑女本色》 抉择 个人自由 社会传统
下载PDF
镜与灯——论科马克·麦卡锡的墨西哥文化书写
4
作者 陈夜雨 项歆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101,共5页
科马克·麦卡锡的《边界三部曲》在沿袭"地狱天堂"这一文学传统来书写墨西哥文化的同时,对其背后的基本设想和价值观进行了质疑。他将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相结合,辨证看待墨西哥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同质性与他异性。一方面,... 科马克·麦卡锡的《边界三部曲》在沿袭"地狱天堂"这一文学传统来书写墨西哥文化的同时,对其背后的基本设想和价值观进行了质疑。他将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相结合,辨证看待墨西哥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同质性与他异性。一方面,墨西哥文化成为一面镜子,反射出美国文化中各种形式的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另一方面,墨西哥内部的民族主义和墨西哥性同样具有破坏性和排外性。然而,麦卡锡试图借助民族间的对话与交流,在更大程度上建构一种超越种族边界、文化边界和民族边界的人类秩序和跨民族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边界三部曲》 墨西哥文化书写 外在视角 跨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论《夜幕下的大军》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效果
5
作者 陈夜雨 项歆妮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6-160,共5页
诺曼·梅勒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历为基础,娴熟运用小说创作技巧,生动叙述和分析事件。这种融合历史学家视野和小说家叙事技巧的创作手法消除文学创作中经验与想象之间的界限,构建一种全新的后现代文学形式——非虚构小说。《夜幕下... 诺曼·梅勒以历史事实和个人经历为基础,娴熟运用小说创作技巧,生动叙述和分析事件。这种融合历史学家视野和小说家叙事技巧的创作手法消除文学创作中经验与想象之间的界限,构建一种全新的后现代文学形式——非虚构小说。《夜幕下的大军》是这一体例的重要代表,有特殊的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方式、人物话语和独特的叙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曼·梅勒 《夜幕下的大军》 叙事策略 叙事效果
下载PDF
《本杰明翻译丛书》对我国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6
作者 陈夜雨 项歆妮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107,共2页
《本杰明翻译丛书》是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出版的关于国际知名学者翻译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批著作。丛书涵盖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领域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国际翻译人才培养有现实指导作用。本文结合该丛书中的几部... 《本杰明翻译丛书》是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出版的关于国际知名学者翻译研究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一批著作。丛书涵盖了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领域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对国际翻译人才培养有现实指导作用。本文结合该丛书中的几部主要著作,探讨其对我国学术研究型和应用职业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杰明翻译丛书》 翻译人才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
7
作者 项歆妮 陈夜雨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写作中"主流身份"与"他者"相互关系的因素,就是文化差异.重视差异,才能认同文化身份.<从文本批评向历史主义的回归>一文,用宏观的视野勾画出20世纪西方文论的走向.自足的"文学性"并不是文学的惟一属性,文本分析离不开社会历史内涵.文本批评的"文学性"只有与文化批评的"历史性"融合,才能正确地揭示文学的本质.<后殖民主义批评在中国的讨论热点追踪及其探析>一文指出了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双重性特点.后殖民理论是在西方学术体制内部形成的话语体系,与第三世界的声音迥然不同.尽管他们也批判西方的意识形态传统,但这种批判又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限定和包容.后殖民批评理论就其实质而言,是在第一世界内部争夺话语主导权的批评策略,与真正的后殖民地批评相去甚远,因而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全球化 悖论 文学理论 精神文化 先进文化 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的“真实瞬间”--以马丁·艾米斯的小说《时光之箭》为例
8
作者 项歆妮 陈夜雨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3,共5页
本文综合研究了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的论述,并以马丁·艾米斯的作品《时光之箭》为例,来论证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反映作用。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一,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 本文综合研究了詹姆逊对后现代主义的论述,并以马丁·艾米斯的作品《时光之箭》为例,来论证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社会意识形态属性和审美反映作用。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现象之一,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文学不仅仅是后期资本主义的寄生物,它还真实表达了跨国资本主义的社会转变和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尤其是个体和集体所遭遇的主体分裂和瓦解的危机,这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真实瞬间"。并且,后现代主义小说家在艺术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地运用"反面呈现"法,使其作品更好地反映后期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期资本主义 马丁·艾米斯 《时光之箭》
下载PDF
汉英习语的文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夜雨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2-163,共2页
习语承载的文化语义,是反映使用该语言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一面镜子。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汉英习语表现出的共性及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汉英习语背后的深层文化底蕴。
关键词 汉语习语 英语习语 文化研究 汉英对比
原文传递
论艾略特文学批评思想的一贯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夜雨 《作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2-154,共3页
T.S.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思想前后虽有变化,但却是一贯的:他一直都在努力寻求维护秩序、实现统一的外部权威,不管它是古典文学或是基督教信仰。他在早期学说中把欧洲文学传统视为外部的权威。在他后期的论文中,他把基督教信仰作为制约个人... T.S.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思想前后虽有变化,但却是一贯的:他一直都在努力寻求维护秩序、实现统一的外部权威,不管它是古典文学或是基督教信仰。他在早期学说中把欧洲文学传统视为外部的权威。在他后期的论文中,他把基督教信仰作为制约个人意志的外部权威,最后,他认为古典文学与基督教信仰一起构成欧洲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权威 古典文学 基督教信仰
原文传递
麦卡锡的《路》:一部反面乌托邦小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夜雨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7-38,共2页
麦卡锡的小说《路》采用反面乌托邦的写作模式,为读者描绘了一个恐怖的未来世界——整个大地变成一个严酷的荒原。作者通过改写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寓言,在质疑乌托邦基本思想荒谬的同时,对人类提出告诫,使《路》成为一个警世寓言。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路》 反面乌托邦小说
原文传递
论美国文学西部神话的建构与解构
12
作者 项歆妮 陈夜雨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97,共5页
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20世纪中叶神话研究的兴起,学者们日益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美利坚帝国的扩张、美国西部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以及美国西部文学是美国西部神话产生的重要因素。美国大众媒体以及西部... 神话与文学的关系十分密切。随着20世纪中叶神话研究的兴起,学者们日益从神话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美利坚帝国的扩张、美国西部史学家特纳的"边疆学说"以及美国西部文学是美国西部神话产生的重要因素。美国大众媒体以及西部通俗文学促进了美国西部神话的传播。20世纪工业文明的发展、越战的失利以及西部城市化是美国西部神话解体的社会历史语境。美国后西部文学加速了西部神话的颠覆与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西部神话 建构 解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