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深度监测在日间门诊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太新 柳垂亮 +2 位作者 王美容 李志鹏 沈柏儒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日间门诊小儿七氟醚吸入全麻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7—12月门诊手术室行包皮环切术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七氟醚吸入全... 目的探讨麻醉深度监测在日间门诊小儿七氟醚吸入全麻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7—12月门诊手术室行包皮环切术的7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七氟醚吸入全麻加局部麻醉,研究组患儿术中接受麻醉深度监测,术中监测麻醉深度并及时调整吸入麻醉药浓度,对照组患儿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患儿体动反应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监测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苏醒时(T4)、离院(T5)时6个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麻醉深度监测值。记录苏醒时间及离院时间、七氟醚使用量、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哭闹、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两组患儿麻醉深度在D2~E1阶段的时间占总麻醉时间比值。结果两组患儿在T0和T5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T1、T2、T3和T4时间点心率及平均动脉压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七氟醚总用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麻醉深度在D2~E1阶段的时间占总麻醉时间比值及苏醒躁动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4例(4/35)患儿出现明显恶心、呕吐;5例(5/35)患儿出现哭闹,研究组未出现。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结论麻醉深度监测有助于减少吸入全麻中七氟醚的使用量,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患儿生命体征更平稳,为临床小儿门诊短小手术麻醉深度监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深度监测 七氟醚 小儿 日间门诊 心率 平均动脉压 呼吸抑制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在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太新 王美容 +2 位作者 彭旭导 柳垂亮 何妹仪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96-100,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置阻滞镇痛在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僵直的患者36例,年龄45~75岁,体质指数18~25 kg/m^(2),AS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由同一外...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置阻滞镇痛在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早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僵直的患者36例,年龄45~75岁,体质指数18~25 kg/m^(2),ASAⅡ~Ⅲ级。所有患者均在静脉麻醉下由同一外科医生行手法松解术,而后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置管持续阻滞镇痛,置管成功后连接电子自控性输注泵行术后镇痛。根据神经阻滞镇痛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组(A组)及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组),每组18例。记录两组术后72 h内不同的观察点持续主动及被动运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次数、术后12、24、36、48、72 h的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观察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导管阻塞、渗液、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72 h镇痛期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镇痛药物使用总次数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四头肌力测试评分高于F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F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F组(P<0.05),阻塞、渗液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超声引导下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均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持续收肌管阻滞镇痛可有效保持股四头肌肌力,有利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同时,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为膝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后康复治疗理想镇痛选择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僵直 手法松解 超声引导 收肌管阻滞 股神经阻滞
下载PDF
浅谈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太新 《科技资讯》 2007年第11期72-72,共1页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住宅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防治现浇板裂缝的措施。
关键词 裂缝 分析原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法国的医疗体系及医疗保险制度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太新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1998年第6期62-63,共2页
法国有公立医院1063家,床位33.7万多张,大多数为综合医院,设备先进;有私人医院2242家,床位18.6万多张,大多数为专科医院。法国实行的是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每所医科大学都附设有若干公立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 法国有公立医院1063家,床位33.7万多张,大多数为综合医院,设备先进;有私人医院2242家,床位18.6万多张,大多数为专科医院。法国实行的是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三位一体的模式,每所医科大学都附设有若干公立医院和医学科研机构。全国有医护人员(包括医院全时制和小时工作制工作人员)104万人,其中医生17万人,外科牙医4万人,药剂师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体系 法国 医疗保险制度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复合四种不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比较 被引量:22
5
作者 彭旭导 王美容 +3 位作者 陈太新 柳垂亮 何妹仪 邓轩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279-2284,共6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复合四种不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技术。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Ⅱ~Ⅲ级,年龄>65岁,体质指数在18~25 kg/m2之...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复合四种不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TKA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优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镇痛技术。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Ⅱ~Ⅲ级,年龄>65岁,体质指数在18~25 kg/m2之间,术后超声引导下行收肌管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根据坐骨神经阻滞入路不同,随机均分为四组(n=30):P组(臀下间隙后入路法);A组(大腿中部收肌管处前入路法);LG组(大转子下外侧入路法)和LP组(腘窝上外侧入路法)。记录每组操作完成的时间、坐骨神经阻滞穿刺针深度、超声成像时间、成像清晰度评分、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效果、感觉阻滞持续时间、穿刺及阻滞的成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记录四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时及主动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和助行器行走10米的完成率。结果A组在操作完成时间短于其他三组(P<0.05),超声成像时间A组及LP组短于P组及LG组(P<0.05),成像清晰度评分及穿刺成功率A组及LP组高于P组及LG组(P<0.05),穿刺针深度LP组小于其他三组(P<0.05),阻滞成功率LG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患者满意度A组及LP组高于P组及LG组(P<0.05)。四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助行器辅助行走10米完成率及膝关节活动度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TKA术后超声引导下收肌管复合四种不同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中,大腿中部收肌管前入路法及腘窝上外侧入路优于臀下间隙及大转子下入路,为TKA术后超声引导下收肌管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优化的穿刺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收肌管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对术后股神经旁置管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美容 李志鹏 +3 位作者 蒋群锰 龚文魁 陈太新 柳垂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5-114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股神经旁置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后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复合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股神经旁置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TKA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硬腰联合麻醉,术后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复合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根据坐骨神经阻滞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DEX+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镇痛药物用量、PCA按压的次数、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等。结果:D组患者术后8、12、24、36、48 h静息及活动时疼痛评分低于R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术后4、8、12 h高于R组(P<0.05),股四头肌肌力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镇痛药用量及PCA按压的次数减少,术后1 d、2 d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大于R组(P<0.05)。结论:在TKA术后股神经置管镇痛中,右美托咪定配伍罗哌卡因单次坐骨神经阻滞比单独使用罗哌卡因阻滞镇痛效果较好,持续时间长,且不增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阻滞
下载PDF
脉冲式自动泵注与持续性恒速输注方式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美容 柳垂亮 +3 位作者 蒋群锰 陈太新 何妹仪 蔡建历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636-3639,共4页
目的比较脉冲式与持续性自动泵注方式在开胸手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持续恒速输注组(C组)、高容量脉冲式泵注组(H组)及低容量脉冲式泵注组(L组)... 目的比较脉冲式与持续性自动泵注方式在开胸手术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持续恒速输注组(C组)、高容量脉冲式泵注组(H组)及低容量脉冲式泵注组(L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入室后10 min(T0)、予负荷剂量0.5%罗哌卡因10 m L后20 min(T1)、术后2 h(T2)、4 h(T3)、8 h(T4)、12 h(T5)、24 h(T6)和48 h(T7)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T2~T7时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镇痛药物的总用量,血气分析仪测定T0、T5~T7时的Pa CO2、Pa O2及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O2)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H组及L组T2~T7时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降低(P<0.05),H组T3~T7时静息和咳嗽时的VAS评分低于L组(P<0.05);3组各时间点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T6~T7 Pa O2高于C组及L组,PA-a O2小于C组(P<0.05),术后镇痛药物总用量小于C组及L组;3组均未见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置管持续阻滞镇痛中,脉冲式自动泵注优于持续性恒速输注方式,且高容量的脉冲式间断泵注方式能提供更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式泵注 持续性泵注 超声引导 胸椎旁阻滞 开胸手术
下载PDF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完全横断1例
8
作者 柳垂亮 丁瑞文 陈太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885-3885,共1页
患者,男,44岁,65 kg,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转移,8个月前经右锁骨下静脉行输液港植入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及化疗。于2014年8月1日入院行第7次化疗,复查胸片提示右侧静脉输液港断裂,折断处为右侧第三... 患者,男,44岁,65 kg,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转移,8个月前经右锁骨下静脉行输液港植入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TIVAP)及化疗。于2014年8月1日入院行第7次化疗,复查胸片提示右侧静脉输液港断裂,折断处为右侧第三肋腋段水平,断裂远端位于右心房-右心室区域(图1);体温36.8℃,血压128/78 mmH g,WBC 12.6×109·L-1,PT 15.3 s;患者无腹痛、胸闷等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全横断 导管 右锁骨下静脉 access 乙状结肠癌 腹腔转移 根治术后
下载PDF
探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罗哌卡因胸椎旁脉冲式神经阻滞镇痛的适宜浓度 被引量:5
9
作者 柳垂亮 王美容 +3 位作者 蒋群锰 陈太新 何妹仪 程仕宇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脉冲式泵注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0.2%罗哌卡因组(A组),0.35%罗哌卡因组(B组)与0.5%罗哌...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脉冲式泵注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ASA 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0.2%罗哌卡因组(A组),0.35%罗哌卡因组(B组)与0.5%罗哌卡因组(C组).记录3组患者术后2、4、8、12、24和48 h时MAP、HR、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rVAS、mVAS)及VAS≤3的例数,温度法测定感觉阻滞扩散的范围,并记录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呼吸抑制等不良事件.结果 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术后4、8、12、24、48 h时rVAS、mVAS评分较低(P<0.05),mVAS≤3的例数增加(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8、12、24、48 h时mVAS评分较低(P<0.05),mVAS≤3的例数增加(P<0.05)3组患者术后48 h均未见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情况;感觉阻滞扩散范围3组不同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A组>B组>C组(P<0.05).结论 在胸椎旁脉冲式神经阻滞镇痛中,0.35%及0.5%罗哌卡因均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考虑,0.35%罗哌卡因更适合术后胸椎旁阻滞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疗法 药物 酰胺类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肺叶切除术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