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抗菌丝绸的制备及其抗菌作用分析
1
作者 杜泰 陈学情 杜华茂 《蚕学通讯》 2016年第4期1-4,共4页
桑蚕丝是一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极好的天然蛋白纤维,抗菌蚕丝在医疗卫生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探索了直接在丝绸上嫁接纳米银的方法。用红外光谱仪分析自制的纳米银样品,发现在1 651cm^(-1),1 584cm^(-1),1 379cm^(-1),1 033cm^(-1... 桑蚕丝是一种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极好的天然蛋白纤维,抗菌蚕丝在医疗卫生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探索了直接在丝绸上嫁接纳米银的方法。用红外光谱仪分析自制的纳米银样品,发现在1 651cm^(-1),1 584cm^(-1),1 379cm^(-1),1 033cm^(-1)有特征峰,表明纳米银结合蛋白质。用戊二醛处理丝绸后加入纳米银胶体溶液,室温下处理10h,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丝绸上纳米银的结合状态,并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测定处理后丝绸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性能。结果显示丝绸上的纳米银以分散状、成簇存在;在20min内,2cm×3cm大小丝绸对104 CFU/ml细菌的杀菌率达到90%。研究表明,用戊二醛将结合了蛋白质分子的纳米银嫁接到蚕丝蛋白上可制备抗菌丝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 纳米银 抗菌
下载PDF
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及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0
2
作者 陈学情 蒋家璇 +4 位作者 任志鸿 李娟 张红英 徐建国 杜华茂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9-549,共11页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 【目的】利用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真菌的模式菌株分析纳米银的抗菌特性,并评价纳米银对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生物法合成的纳米银,以微量肉汤法测定3种标准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用系列浓度的纳米银处理3株标准菌株后经平板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了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最后在生物安全II级实验室测定纳米银对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的抗菌作用。【结果】用生物法合成了粒径5–30 nm的纳米银,zeta电位为–19.5 m V。该纳米银制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均表现为时间依赖型抗菌作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抗生素后效应"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抗生素后效应"。纳米银对3种标准菌株的MIC值和MBC值均在1.00–4.00μg/m L之间;对3株人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6.00–26.00μg/m L之间,MBC值在1.00–32.00μg/m L之间;对14株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MIC值在4.00–10.00μg/m L之间,MBC值在8.00–16.00μg/m L之间。纳米银对所有测试菌株的MBC/MIC值均小于2。【结论】纳米银是一种时间依赖型的抗菌剂,有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对人源和动物源性多重耐药菌有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 最小抑菌浓度(MIC) 最小杀菌浓度(MBC) 时间-杀菌曲线 抗生素后效应
原文传递
超高含量的α-酮戊二酸和谷胱甘肽促成HeLa细胞耐受纳米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鹤鸣 何雨婧 +4 位作者 陈学情 邓富昌 鲁志松 刘英帅 杜华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89-4203,共15页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兼有优良的抗菌和抗癌作用,但病原体或癌细胞对其的耐受作用将影响其临床应用,前者耐受纳米银已见报道。本研究以HeLa细胞为模型,探讨癌细胞耐受纳米银的可能性及耐受机制。将HeLa细胞代谢物与纳米... 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兼有优良的抗菌和抗癌作用,但病原体或癌细胞对其的耐受作用将影响其临床应用,前者耐受纳米银已见报道。本研究以HeLa细胞为模型,探讨癌细胞耐受纳米银的可能性及耐受机制。将HeLa细胞代谢物与纳米银混合后测定其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变化,并用紫外-可见(ultraviolet visible,UV-Vis)分光光度计、粒度仪和透射电镜等检测混合体系中纳米银的理化特征。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纳米银结合的代谢物种类,经腹腔注射HeLa细胞建立荷瘤小鼠,并分析血清对纳米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eLa细胞代谢物可抑制纳米银的抗癌和抗菌作用,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剂量依赖性,对纳米银生物学活性产生抑制作用的效应代谢物耐热、不溶于氯仿、含硫元素,分子量小于1 kDa。抑制作用的实质是使纳米银发生了聚集,筛选得到有115种代谢物能结合纳米银。进一步探究发现仅当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AKG)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浓度共同达到一定阈值才导致纳米银聚集,而HeLa细胞代谢物中两者的浓度分别是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的10倍和6倍,达到了该阈值。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荷瘤小鼠血清导致纳米银聚集率显著高于健康鼠血清(P<0.05)。本研究揭示HeLa细胞中具有超常含量的α-酮戊二酸和谷胱甘肽,两者协同破坏纳米银的胶体稳定性,从而实现逃逸纳米银的抗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癌细胞 耐药性 代谢组学 胶体稳定性
原文传递
鸭疫里默杆菌表型相关基因在重庆、四川分离株中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高继业 黎容红 +3 位作者 黄伟 李德龙 陈思怀 陈学情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11-1318,共8页
为研究鸭疫里默杆菌(R.anatipestifer)表型相关基因在四川、重庆地区分离株中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探讨其致病力发生差异的分子基础及可能机制,以分离自鸭、鹅的22株鸭疫里默杆菌为对象,采用PCR方法检测细胞壁相关水解酶(CWAH)、转录调节... 为研究鸭疫里默杆菌(R.anatipestifer)表型相关基因在四川、重庆地区分离株中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探讨其致病力发生差异的分子基础及可能机制,以分离自鸭、鹅的22株鸭疫里默杆菌为对象,采用PCR方法检测细胞壁相关水解酶(CWAH)、转录调节子(TR)、类脂A生物合成酰基转移酶(Lipid A)、插入元素蛋白IS1转座(IS1)、双组份转录调控因子(TCTR)、转录调控因子(LuxR1、LuxR2)、酰基-CoA还原酶(LuxC)、嗜好模块毒素(AMT)、协同溶血素(CAMP)、血凝素(Hema)、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外膜蛋白A(OmpA)、热休克蛋白类似物(GroEL)、Ton依赖识别受体(TbdR1、TbdR2)、滑动性运动蛋白J(GldJ)、铁限制性依赖受体(DtxR)共计18个蛋白编码基因在分离菌株中的分布,并对阳性扩增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使用CLC Genomics Workbench 6.5进行二代数据的基因组测序和拼接,将获得的血清Ⅰ型菌株RS、RC和血清Ⅱ型菌株RA的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登录序列进行比对分析。PCR检测结果显示,22个菌株均检测到OmpA、Lipid A、Hema、CAMP、TbdR1、TbdR2、DtxR的编码基因,鹅源分离株中未能检测到CWAH、AMT基因,而非致病性菌株DX1、YC1、YC2未能检测到LuxR1、LuxR2、GroEL、AMT、GAPDH基因。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RA、RC、RS菌株的基因组大小分别为2129862,2172619,2067830 bp,G+C含量分别为35.03%,35.09%,34.96%,蛋白编码基因数量分别为2022,2057,1923。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扩增基因序列与标准菌株ATCC1848相对应的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3%以上,其中TCTR、GroEL、LuxR1、IS1、DtxR、TR、TbdR1、TbdR2基因在阳性菌株中的同源性均在96%以上,而CAMP、Hema基因则存在较强的遗传多样性;3株非致病菌株DX1、YC1、YC2的OmpA、LipidA、Hema、CAMP、TbdR1、TbdR2、DtxR基因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均在95%以上。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血清Ⅰ型菌株RC与CH3、RA-CH-1处于同一分支,血清Ⅱ型菌株RA、RS与RA-GD、RA-SG、RA-YM、ATCC11845菌株属于同一分支,同为血清Ⅱ型的RA、RS RA-CH-2菌株处于不同的遗传节点上。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杆菌基因组存在遗传学多样性,OmpA、CAMP为鸭疫里默杆菌的非必需毒力因子,且某些优势血清型表型基因在鸭疫里默杆菌群体中发生了缺失,推测鸭疫里默杆菌的毒力因子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和网络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杆菌 基因组 生物表型 遗传学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