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万珊珊 刘金福 +6 位作者 陈宇炜 邹浩月 邓枫 刘宇天 谢志豪 李威 张晓亮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2-50,64,共10页
为研究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2016年夏季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共有浮游植物71种,分属6门:绿藻门36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 为研究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4—2016年夏季对鄱阳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鄱阳湖共有浮游植物71种,分属6门:绿藻门36种、硅藻门17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2种。2014—2016年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3.49 mg/L、3.89 mg/L、1.54 mg/L;年平均丰度分别为9.45×10^(6)cells/L、7.76×10^(6)cells/L、3.91×10^(6)cells/L。优势种主要集中在蓝藻门、绿藻门及硅藻门种类。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的解释率为25.32%,水位、透明度、电导率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基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的水质评价表明,鄱阳湖夏季水质处于寡污至中污染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研究及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 被引量:152
2
作者 陈宇炜 秦伯强 高锡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3-71,共9页
以太湖梅梁湾 1992 - 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 ,选择水温等 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 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多元... 以太湖梅梁湾 1992 - 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 ,选择水温等 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 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 ,预测梅梁湾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初步进行了梅梁湾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 .结果显示 ,水温和总磷为梅梁湾藻类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水温、硝态氮和总氮为微囊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元逐步回归 微囊藻 水温 叶绿素A 富营养化 蓝藻
下载PDF
太湖微囊藻的生长特征及其分离纯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宇炜 高锡云 +1 位作者 陈伟民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51-356,共6页
从西太湖梅梁湾分离出野生水华微囊藻,得到水华微囊藻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纯藻株研究太湖水华微囊藻在室内不同氮、磷浓度下的生长特征,发现在氮浓度为 17mg,L^(-1),磷浓度为17mg·L^(-1)左右时,微囊藻日增... 从西太湖梅梁湾分离出野生水华微囊藻,得到水华微囊藻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纯藻株研究太湖水华微囊藻在室内不同氮、磷浓度下的生长特征,发现在氮浓度为 17mg,L^(-1),磷浓度为17mg·L^(-1)左右时,微囊藻日增长率最大比较自然状态和室内培养条件下微囊藻的生长情况,可知野生微囊藻一般能形成较大的群体,室内液体培养基的营养盐浓度远高于野外,却难以得到大群体微囊藻,从此实验结果来看,营养盐浓度与微囊藻大群体的形成似乎无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微囊藻 分离 生长特性 纯培养
下载PDF
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的“热乙醇法”及其测定误差的探讨 被引量:234
4
作者 陈宇炜 陈开宁 胡耀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0-552,共3页
详细介绍了一种国际上通用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测定方法-热乙醇萃取法,并根据文献记载和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这种测定方法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全面的探讨,为国内水环境研究人员尽快掌握这种方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热乙醇萃取法 误差
下载PDF
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种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宇炜 高锡云 秦伯强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5-40,共6页
利用1991年至1997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定点监测资料和1997年8月对西太湖北部的三次水化学和藻类布点监测资料,初步探讨了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分布和种间关系.结果显示,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主要由蓝藻、隐藻、硅藻、绿藻、裸藻和甲藻六大... 利用1991年至1997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定点监测资料和1997年8月对西太湖北部的三次水化学和藻类布点监测资料,初步探讨了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分布和种间关系.结果显示,西太湖北部夏季藻类主要由蓝藻、隐藻、硅藻、绿藻、裸藻和甲藻六大门类组成,以微囊藻为优势种的蓝藻水华主要在夏秋季暴发,夏季梅梁湾内藻类光合效率较高是该地区蓝藻暴发的原因之一;自梅梁湾河口湖区向外太湖,藻类总生物量递减,且种类组成也发生变化;藻类种间关系主要体现在同属种类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藻类 种间关系 湖泊
下载PDF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测定 被引量:169
6
作者 陈宇炜 高锡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本文比较研究了浮游植物叶绿素α含量测定的 2种常用方法——国内常用的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和国际上较通用的热乙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实验结果显示 ,热乙醇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 ,萃取完全 ,低毒害等优点 .两种方法有显著统计差异及很好... 本文比较研究了浮游植物叶绿素α含量测定的 2种常用方法——国内常用的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和国际上较通用的热乙醇萃取分光光度法 .实验结果显示 ,热乙醇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 ,萃取完全 ,低毒害等优点 .两种方法有显著统计差异及很好的相关性 ,其回归方程为 :Chla乙醇 =1 .2 61 Chla丙酮 -3 .5( R=0 .9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丙酮萃取法 热乙醇萃取法
下载PDF
浮游藻类三个常见属(颤藻属、直链硅藻属和针杆藻属)学名变更的解释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宇炜 李朋富 Martin DOKULIL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94,共10页
根据近年来国外文献所涉及的藻类分类学研究进展着重解释了蓝藻门的颤藻属和硅藻门的直链硅藻属和针杆藻属的一些浮游种类的学名变更情况同时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蓝藻门颤藻目和硅藻门的分类概况. 根据Anagnostidis和Komrek 的分类原颤... 根据近年来国外文献所涉及的藻类分类学研究进展着重解释了蓝藻门的颤藻属和硅藻门的直链硅藻属和针杆藻属的一些浮游种类的学名变更情况同时介绍了国际上最新的蓝藻门颤藻目和硅藻门的分类概况. 根据Anagnostidis和Komrek 的分类原颤藻属的大部分浮游种类进入了新属[浮游蓝丝藻属]Planktothrix其他种类则分别属于[湖生蓝丝藻属]Limnothrix胶鞘藻属Phormidium和现在的颤藻属Oscillatoria等多个颤藻目的类别. 根据Krammer和Lange-Bertalot的分类原直链硅藻属的浮游种类进入了新属[浮生直链藻属]Aulacoseira另外的种类归属于OrthoseiraEllerbeckia和现在的直链硅藻属Melosira等硅藻类别中原针杆藻属的浮游种类并入脆杆藻属Fragilaria其他种类进入菱形藻属Nitzschia双尖菱板藻属Hantzschia和现在的针杆藻属Synedr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属 蓝藻门 学名 新属 分类学研究 浮游藻类 种类 颤藻 菱形 文献
下载PDF
一种底栖蓝藻(Tolypothrix sp.)的光合效率测定(英文)
8
作者 陈宇炜 MartinDokulil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底栖蓝藻(Tolypothrix sp.)是一些底栖动物如介形虫的良好食物,在自然状态下 呈丝状,但经室内培养后会形成很大的且难以分开的球形群体本研究着眼于这种蓝藻在室内培 养条件下的光合效率的测定,运用同位素_14 C... 底栖蓝藻(Tolypothrix sp.)是一些底栖动物如介形虫的良好食物,在自然状态下 呈丝状,但经室内培养后会形成很大的且难以分开的球形群体本研究着眼于这种蓝藻在室内培 养条件下的光合效率的测定,运用同位素_14 C方法和黑白瓶测氧法对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下它的 光合效率和呼吸率进行对比测定.结果表明,底栖蓝藻的光合效率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呼吸的 变化与温度没有明显的关系.此蓝藻在光照强度低于 400μEm^(-2) s^(-1)时光合效率几乎不随光强的变 化而变化,说明此底栖藻类对低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比较同位素_14 C方法和黑白瓶测氧法的结果, 此蓝藻的光合效率比率为1.11本研究在对此类藻类的研究方法上有新的探索,为此类底栖蓝藻 的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可行的实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蓝藻 光合效率 温度 光照强度 蓝藻
下载PDF
太湖地区的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原因与管理 被引量:119
9
作者 秦伯强 吴庆农 +5 位作者 高俊峰 范成新 许刚 陈伟民 毛锐 陈宇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8,共8页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环境问题 养殖 原因 水环境管理 水资源 沼泽化 富营养化 洪涝灾害
下载PDF
太湖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2
10
作者 胡志新 胡维平 +2 位作者 谷孝鸿 陈宇炜 季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6-262,共7页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获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对于湖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太湖的野外调查,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和湖泊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获知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区域分异特征,对于湖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太湖的野外调查,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系统能结构、生态缓冲容量和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存在一定差异,东部湖区较好,西部湖区较差,呈现由东南部湖区向西北部湖区递减的趋势.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阈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评价 指标 空间分异 太湖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湖泊生态系统 营养状态指数 健康状况 人类社会
下载PDF
悬浮物浓度对水下光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79
11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高光 陈宇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5-620,共6页
采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生态实验室的模拟生态槽进行水动力模拟实验研究(1999年5月8日~6月24日),探讨了水动力的扰动引起悬浮物的增加、改变水下光强的分布,并由此造成了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止还是小水流、大水流... 采用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生态实验室的模拟生态槽进行水动力模拟实验研究(1999年5月8日~6月24日),探讨了水动力的扰动引起悬浮物的增加、改变水下光强的分布,并由此造成了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是静止还是小水流、大水流状态,水下光强随深度都是按指数规律衰减;在静止状态下,槽水清澈见底,光衰减系数为1m-1左右,到小水流和大水流时,由于动力的扰动、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光学衰减系数增加到2m-1和4m-1左右,真光层深度也由最初的4m降到2m、1m;对光学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与悬浮物浓度进行线性和幂函数回归,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好,反映了风浪扰动引起水中悬浮物增加是改变水下光照分布的主要原因;在静止状态下,由于槽水清澈,强光作用下表面存在光抑制现象,最大初级生产力出现在0 4~0 6m,其他情形光抑制很弱或基本上不存在,最大初级生产力出现在0~0 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光学衰减系数 真光层深度 悬浮物浓度 水下光照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与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比较 被引量:66
12
作者 宋晓兰 刘正文 +2 位作者 潘宏凯 杨桂军 陈宇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3-651,共9页
富营养化和风浪是影响大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本文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理化环境因子(水温、透明度值、悬浮质浓度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逐月监测,通过对两个湖区理化因子和浮... 富营养化和风浪是影响大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重要因素,本文于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理化环境因子(水温、透明度值、悬浮质浓度和氮、磷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逐月监测,通过对两个湖区理化因子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在周年内季节变化的比较研究,探讨富营养化程度以及风浪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为:(1)梅梁湾由于受风浪影响悬浮物含量较高,五里湖则富营养化水平更高.(2)周年内五里湖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6.85 mg/L)高于梅梁湾的平均生物量(4.99 mg/L),两个湖区都呈现夏秋高峰、冬季低谷的变化特征.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演替的模式基本为:冬季硅藻(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p.)和隐藻(隐藻属Cryptomonas spp.)-春季绿藻(细丝藻属Planctonema sp.)-夏季绿藻(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种类)和蓝藻(微囊藻属Microcystis spp.和浮游蓝丝藻属Planktothrix spp.)-初秋蓝藻(微囊藻属)和硅藻(浮游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p.)-秋季隐藻(隐藻属).五里湖的季节演替模式没有梅梁湾明显,全年隐藻(隐藻属)都占优势,在此基础上,秋冬季硅藻(小环藻属和浮游直链硅藻属)占优势,裸藻(裸藻属Euglena spp.)在冬春季占优势,绿藻(绿球藻目种类和团藻目衣藻属Chlamydomonas spp.)在整个春季和初夏的优势地位在夏季被蓝藻(微囊藻属和浮游蓝丝藻属)所取代.群落构成的差异是浮游植物对两个湖区不同风浪条件和富营养化水平的响应结果.(3)通过与PEG(Plankton Ecology Group)模式的比较,梅梁湾和五里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演替主要受水温、光照、营养盐(氮、磷)浓度和浮游动物牧食等因子的影响,因此,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风浪作用 富营养化 梅梁湾 五里湖 太湖
下载PDF
西太湖水生植物时空变化 被引量:66
13
作者 刘伟龙 胡维平 +4 位作者 陈永根 谷孝鸿 胡志新 陈宇炜 季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9-170,共12页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 水生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89年以来的常规监测资料,将西太湖(除东太湖以外的湖区)划分为9个区,采用点截法(point intercept method),于2002~2005年对各区水生植物的种类、生物量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6次调查。结果表明:西太湖现有水生植物16种,分属于11科12属;水生植物总面积约10220hm^2,其中沉水植物分布面积约占64.58%;挺水植物约占0.29%;漂浮植物约占38.16%。各个种之间生物量差异显著,马来眼子菜、荇菜、芦苇的生物量在所有水生植物中居前3位。多样性分析表明,水生植物种类4a来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类和生物量季节性差异较大。水生植物呈环状分布在距湖岸5km以内的水域和部分岛屿周围,东岸和南岸为水生植物的主要集中分布区域,分布区连续性好,且水草种类齐全。挺水植物种类单一,仅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一种,分布区域多限于水深小于1.6m的湖岸;沉水植物共有8种,为水生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的分布频度最高,在西山岛周围水域逐年扩张,成为该区域的先锋种;漂浮植物3种,主要以荇菜(Nymphoides peltata)为主,在七都水域有逐渐扩张的趋势。马来眼子菜、芦苇、荇菜表现出对水环境较强的适应能力,目前为西太湖的3个优势种。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太湖水生植物种类减少了50种,其中水质下降是导致水生植物种类不断减少甚至消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围网养殖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也对局部水域的植物造成极大的破坏。水生植物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种群单一化趋势日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优势种 分布特征 时空变化 影响因素 西太湖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水动力及相关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87
14
作者 秦伯强 胡维平 +11 位作者 陈伟民 季江 范成新 陈宇炜 高锡芸 杨龙元 高光 黄文钰 姜家虎 张琛 刘元波 周子元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27-334,共8页
太湖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 .水动力过程和要素对浅水湖泊的环境演化有着复杂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基于 1998年开展的有关太湖梅梁湾的水动力过程的野外调查结果 ,总结了梅梁湾在夏季盛行风向条件下的湖流特征 .发现了梅梁湾... 太湖是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大型浅水湖泊 .水动力过程和要素对浅水湖泊的环境演化有着复杂和深远的影响 .本文基于 1998年开展的有关太湖梅梁湾的水动力过程的野外调查结果 ,总结了梅梁湾在夏季盛行风向条件下的湖流特征 .发现了梅梁湾在夏季偏南风条件下 ,表层湖流以顺时针环流为主要特征 .但在湾内靠近梁溪河口地区 ,流场受地形影响而有所不同 .反映在叶绿素浓度和总磷、总氮浓度分布上 ,因受湖流影响较大而富集在梁溪河口周围 ,即偏于梅梁湾的东部 .较少受湖流影响的总溶解磷和总溶解氮则仍以西部的闾江口为浓度最高地区 .利用 1998年夏季湖流调查结果 ,计算发现梅梁湾与太湖的水量交换以梅梁湾流入太湖为主要特征 ,交换量为2 80m3·s- 1.受动力作用影响较大的悬浮物浓度 ,在冬季偏北风作用下 ,湾口的浓度远高于湾内 .当风速达 5m·s- 1以上时 ,悬浮物浓度将显著增加 ,特别是底部泥沙悬浮增加 ,但在小风速条件下 ,悬浮物浓度的垂直变化不显著 .指示着有机物颗粒在水表层悬浮物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上述这些结论对梅梁湾水源地的保护 ,对进一步认识水动力作用与悬浮物浓度分布 ,进而影响透明度和初级生产力 ,影响底泥内源污染释放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太湖生态环境管理模型非常重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动力过程 夏季风 波浪观测 物质迁移
下载PDF
太湖藻类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46
15
作者 许秋瑾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高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藻类生长模型及其新颖的计算机模拟算法 .该模型不但考虑了水温、总氮、总磷、浮游动物和辐射等因素对藻类生长率的影响 ,而且根据水温、总磷和藻类浓度等因素对藻类死亡率进行了修正 ,从而能更加精确地描述藻类生... 本文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藻类生长模型及其新颖的计算机模拟算法 .该模型不但考虑了水温、总氮、总磷、浮游动物和辐射等因素对藻类生长率的影响 ,而且根据水温、总磷和藻类浓度等因素对藻类死亡率进行了修正 ,从而能更加精确地描述藻类生长的过程 .在藻类生长模型计算机模拟中 ,稳定性和计算精度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本文建立了具有绝对稳定性和二阶精度的数值算法求解藻类生长模型中的偏微分方程组 .此外 ,为了进一步验证该藻类生长模型的性能 ,本文采用了 1998年度太湖中有关采样点总氮、总磷、水温及日辐射量等的实测值进行模拟 .由于实测值为每个月中某一天的测量值 ,为了模拟过程能正确进行 ,本文采用样条插值的方法估计出每一天的总氮、水温及辐射量等数值 .由于在藻类生长模型中 ,藻类与总磷有直接的耦合 ,不能简单地用插值等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广义拟合的方法 ,使得总磷既符合藻类生长模型要求的变化规律 ,又较好地逼近实测值 .计算机模拟结果与测量数值基本符合 ,而在有明显差异的地方 ,文中作出了相应的解释 .结果表明 ,本文提出的藻类生长模型及其算法是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生长模型 生态模型 藻类 水温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58
16
作者 蔡永久 姜加虎 +2 位作者 张路 陈宇炜 龚志军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1-819,共9页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四种不同类型(草型、天然养殖、施肥养殖以及城市湖泊)的10个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泊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 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四种不同类型(草型、天然养殖、施肥养殖以及城市湖泊)的10个湖泊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与水体营养状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湖泊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及特征种类均存在显著差异.草型湖泊具有最高的生物量和多样性,但密度最低,其特征种类为腹足纲动物.天然养殖湖泊生物量也较高,物种多样性处于中间水平,特征种类为河蚬、寡鳃齿吻沙蚕及苏氏尾鳃蚓.施肥养殖湖泊和城市湖泊底栖动物密度较高,并呈现出最低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种类主要是耐污能力较强的颤蚓类和摇蚊科幼虫.相关性分析表明湖泊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营养水平的增加,底栖动物群落逐渐被小个体的耐污种类所主导.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与营养状态指数亦呈显著负相关,反映目前长江中下游湖泊随营养水平增加底栖动物群落趋于简单化的演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浅水湖泊 底栖动物 富营养化 相似性分析
下载PDF
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4
17
作者 邓建明 蔡永久 +1 位作者 陈宇炜 张路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8,共9页
为研究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月(枯水期)及7月(丰水期)在洪湖进行采样分析.两次采样共鉴定有浮游植物6门46属95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00×10^5-284×10^5eells/L.硅藻为两个季节绝对... 为研究洪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08年3月(枯水期)及7月(丰水期)在洪湖进行采样分析.两次采样共鉴定有浮游植物6门46属95种,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00×10^5-284×10^5eells/L.硅藻为两个季节绝对优势门类,其次为绿藻及蓝藻;主要种属为直链藻、脆杆藻、栅藻等.丰水期与枯水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较大;在枯水期由于硅藻对水温和光照较好的适应能力使其处于优势门类;丰水期由于其他藻类对营养盐的竞争及水体中硅含量充足使得绿藻等生长同时硅藻能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洪湖富营养化水平及水体中离子类型、水体中物质组成和污染程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三类主要因素;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温、溶解氧及悬浮物浓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主成分分析 典范对应分析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氮磷形态与释放风险关系 被引量:41
18
作者 张路 范成新 +2 位作者 王建军 陈宇炜 姜加虎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270,共8页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矩阵的统计分析手段,对长江中下游湖群共18个湖泊的沉积物氮磷释放风险以及湖泊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氮磷形态以及其他相关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分析.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环境差异是造成氮磷释放风险的主要... 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矩阵的统计分析手段,对长江中下游湖群共18个湖泊的沉积物氮磷释放风险以及湖泊沉积物、间隙水和上覆水中氮磷形态以及其他相关地球化学参数进行分析.草型和藻型湖泊的环境差异是造成氮磷释放风险的主要原因.氮磷释放风险与铁磷、藻类可利用磷、总氮、总磷、上覆水氮磷含量、间隙水氮含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决定磷酸盐释放风险的主要形态磷是藻类可利用磷和铁磷,其他形态磷或者含量较低或者不易被转化释放,对磷酸盐释放风险影响较小.有机磷含量对磷的释放风险没有直接决定作用,但它与有机质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氮磷 营养盐形态 释放风险 湖泊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高光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6,共6页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 用黑白瓶测氧法对梅梁湾春季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初级生产力的日变化、垂直变化、区域分布、浮游植物现存量与初级生产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曝光时间对P-I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梁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最大值出现在10:00-14:00;初级生产力在梅梁湾分布呈现为从湾内向湾口逐渐递减的趋势;除表层水受光抑制影响使其生产力相对较低外,初级生产力随水深的增加而降低;初级生产力与叶绿素a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用水柱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初级生产力比用表层叶绿素a浓度来估算要更为精确;短的曝光时间往往带来高的初级生产力和同化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春季 日变化 浮游植物 区域分布 垂直变化 光抑制 梅梁湾 太湖 叶绿素A浓度
下载PDF
模拟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的实验 被引量:56
20
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4 位作者 秦伯强 高锡芸 高光 季江 许秋瑾 《湖泊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3-352,共10页
从静止状况到小水流、大水流的模拟水动力实验表明 ,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起重要作用 .藻类种类数以小水流时最高 ,其生物量也最高 ,这与NO- 3 /TDN比值相一致 .由静止状态到大水流状态 ,藻类数量呈现递增趋势 ,这与相应的TDN/TN、T... 从静止状况到小水流、大水流的模拟水动力实验表明 ,水动力对湖泊生物群落演替起重要作用 .藻类种类数以小水流时最高 ,其生物量也最高 ,这与NO- 3 /TDN比值相一致 .由静止状态到大水流状态 ,藻类数量呈现递增趋势 ,这与相应的TDN/TN、TDP/TP呈递减趋势相呼应 .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的变化较之浮游植物更明显 ,尤其是枝角类的变化更大 .动力作用通过增加水体中悬浮质、降低透明度、改变水下光照条件及理化与生物过程释放营养物质 ,致使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水动力 湖泊 演替 太湖 生物群落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