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游地区楚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及锈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宗玉 潘春旭 +1 位作者 倪婉 陈官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8年第4期16-25,I0001,I0002,共12页
青铜箭镞是古代制造量最大、一次性使用的兵器,与要求甚高的青铜剑和青铜礼乐器等相比,在选材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锈蚀过程最能反映材料在经过数千年后所产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潮湿,埋藏条件复杂,本研究利用扫描电... 青铜箭镞是古代制造量最大、一次性使用的兵器,与要求甚高的青铜剑和青铜礼乐器等相比,在选材和表面处理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锈蚀过程最能反映材料在经过数千年后所产生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环境潮湿,埋藏条件复杂,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地区战国晚期古墓中出土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和锈蚀机理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古代青铜器的保护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和资料。结果表明,青铜箭镞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完全矿化层、过渡层和心部原始材料等三个特征层,不同特征层具有不同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致密性,以及显微硬度等;并沿横截面观察和分析了锈蚀层中的微裂纹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即,平行于表面的裂纹是由矿化层氧化物膨胀引起的剥离开裂,其进一步发展将形成"粉状锈",而垂直于表面呈放射状的裂纹是当圆柱形箭镞杆膨胀时,矿化层的塑性差,抗变形能力低而产生的开裂;锈蚀机理研究认为青铜器的锈蚀过程是环境中杂质元素通过过渡层沿界面能较高的α固溶体和(α+δ)共析体晶界或孔隙等缺陷逐步向内部扩散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箭镞 锈蚀 显微组织 电镜 X-射线衍射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战国青铜箭镞的锈蚀形态 被引量:2
2
作者 潘春旭 黄宗玉 +1 位作者 倪婉 陈官涛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7-330,共4页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地区战国晚期古楚墓中出土地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由于锈蚀程度不同,青铜箭镞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完全...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等分析测试技术从材料科学和物理学的角度对长江中游地区战国晚期古楚墓中出土地的青铜箭镞的锈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由于锈蚀程度不同,青铜箭镞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完全矿化层、过渡层和心部原始材料等3个特征层,其中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的完全矿化层的结构最疏松,硬度最低;另外,由于埋藏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锈蚀分层又有差异.实验还对两种类型的开裂裂纹进行了分析,认为一种裂纹是由矿化层氧化物膨胀引起的剥离开裂,进一步发展形成所谓的“粉状锈”;另一种裂纹是当圆柱形箭镞杆膨胀时,矿化层的塑性差,抗变形能力低而产生的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青铜箭镞 锈蚀 显微组织结构 电镜
下载PDF
春秋战国楚青铜箭镞的锈蚀机理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宗玉 潘春旭 +1 位作者 倪婉 陈官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锈蚀机理 青铜器 Sn-Pb合金 一次性使用 考古发掘 装饰处理 铜材料
下载PDF
湖北省京山县青树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
4
作者 冯少龙 倪婉 陈官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30,共8页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树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 青树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屈家岭文化早期遗存,主要遗迹有房子、灰坑和灶。主要遗物有鼎、罐、有领罐、盆、豆、瓮等。青树岭遗址的发掘,为进一步弄清屈家岭文化早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对于解决屈家岭文化来源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树岭遗址 新石器时期 屈家岭文化
下载PDF
EBSD在古代遗存分析和器物制作技术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廖成伟 吴涛涛 +3 位作者 李洋 张浪 陈官涛 潘春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23,共10页
随着现代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材料表征手段已经用于考古发现,以及文物的保护和鉴定领域,大大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科的发展。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材料晶粒尺寸大小、... 随着现代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越来越多的材料表征手段已经用于考古发现,以及文物的保护和鉴定领域,大大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科的发展。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作为一种研究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材料晶粒尺寸大小、取向分布、晶界信息、应变和物相鉴定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和介绍了近年来利用EBSD技术在研究历史文物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例如,通过对意大利古代彩色玻璃和彩陶中微小颜料残留物的物相鉴别,可获得原材料产地、制作工艺和制作时间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晶粒取向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推断古代青铜器的制作和冷热加工工艺,为展示我国灿烂的青铜文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SD 古代器物 晶粒取向 物相鉴定 原材料 制作工艺
下载PDF
田野考古编号记录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官涛 王红星 黄义军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0,共4页
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规范。田野考古与考古出版物的学术规范是考古学学科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10月,由考古杂志社主办,云集全国20多家文物考古刊物、出版社、考古研究单位和高校考古系的“考古出版物与学科规范化研讨会”... 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规范。田野考古与考古出版物的学术规范是考古学学科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10月,由考古杂志社主办,云集全国20多家文物考古刊物、出版社、考古研究单位和高校考古系的“考古出版物与学科规范化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共识(见本刊2001年第4期)。本期组织的“考古学学科规范化讨论”发表了曹兵武和陈官涛两位先生的文章,两文仅代表作者自己的观点,读者可见仁见智。希望本次讨论引起大家对学科规范化发展的重视,并欢迎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讨论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考古学 田野考古工作 年代 学理 兴起
下载PDF
江陵八岭山明王妃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官涛 《江汉考古》 1988年第4期67-68,150,共3页
明王妃墓位于江陵县城(荆州城)西南10公里的八宝茶场周家湾村。一九八六年九月底,当地农民在山坡上耕地时发现墓室的券顶,立即报知荆州地区博物馆。随即,荆州地区博物馆和江陵县文物局组织文物考古人员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 明王妃墓位于江陵县城(荆州城)西南10公里的八宝茶场周家湾村。一九八六年九月底,当地农民在山坡上耕地时发现墓室的券顶,立即报知荆州地区博物馆。随即,荆州地区博物馆和江陵县文物局组织文物考古人员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清理。现将清理情况作简要的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理简报 博物馆 文物考古 江陵 荆州 墓葬结构 县城 墓志 莲花纹 白瓷
下载PDF
湖北石首市走马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官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6-38,101-104,共27页
走马岭遗址是1989年夏石首市空心砖厂取土时发现的。遗址位于石首市焦山河乡走马岭村与滑家垱镇屯子山村的交界处(图一),呈不规则长方形,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的东南部因砖厂取土遭到破坏。这里北距长江约4公里,东南有桃花山。
关键词 泥质 灰陶 屈家岭文化 石家河文化 石首市 红陶 新石器时代遗址 口径 黑陶 陶器
原文传递
湖北枣阳市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材料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廖灵敏 黄宗玉 +2 位作者 潘春旭 陈官涛 胡雅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8-75,共8页
湖北省随州、枣阳一带古称“随枣走廊”,是联系我国中原、西北与南方的交通要道,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曾因云梦睡虎地秦简、随州曾侯乙墓编钟等重大考古发现而闻名于世。九连墩古墓群位于湖北枣阳市东赵湖村,距市区约21公里,由9座南... 湖北省随州、枣阳一带古称“随枣走廊”,是联系我国中原、西北与南方的交通要道,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曾因云梦睡虎地秦简、随州曾侯乙墓编钟等重大考古发现而闻名于世。九连墩古墓群位于湖北枣阳市东赵湖村,距市区约21公里,由9座南北走向的带封土的大中型墓葬组成,绵延约3000米。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孝襄高速公路施工范围内的九连墩墓地1号、2号墓及附属车马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这两座墓是湖北省已发掘规模最大的楚墓之一,保存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连墩楚墓 青铜器 显微组织 材料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