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感应中的三类重要问题及其求解策略
1
作者 陈宝友 王立民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4年第5期37-42,共6页
《电磁感应》一章在物理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里不但有电磁感应过程中感应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判定及计算,更有力学知识在电磁感应中的综合应用问题.而在这些综合问题中,往往需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 《电磁感应》一章在物理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里不但有电磁感应过程中感应电流大小和方向的判定及计算,更有力学知识在电磁感应中的综合应用问题.而在这些综合问题中,往往需要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功能关系、动能定理及能量守恒定律,并结合闭合电路的计算等物理规律及基本方法进行,而上述规律及方法又都是中学物理学的重点所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重点.在2023年高考中,湖南省物理试题及新课标理科综合卷均考查了这一知识,故考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动能定理 物理规律 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 力学知识
下载PDF
牛顿第二定律中的瞬时加速度问题
2
作者 陈宝友 张旭 《广东教育(高中版)》 2024年第2期66-69,共4页
我们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的规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这就是所谓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 我们知道,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力的瞬时作用效果的规律,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故加速度与力同时存在、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这就是所谓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分析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分析瞬时前后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求解瞬时加速度问题,必须应注意两种不同的物理模型:1.刚性绳(不可伸长)或接触面:这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或仍接触但可以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物理模型 瞬时性 弹力 接触面 物体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1 位作者 刘爱 周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50-1751,共2页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NO)、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9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经体检证实为健康的成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中NO、IGF-1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I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和不同预后患者血清中NO、IGF-1和MI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IGF-1和MIF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中NO、IGF-1低表达,MIF高表达,IGF-1和MIF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促进病变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一氧化氮(NO)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MIF)
下载PDF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程度脑积水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1 位作者 刘爱彬 周星 《疑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85-1186,1189,共3页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6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扫描脑室径直径的大小,将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病... 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V-P分流手术)治疗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6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扫描脑室径直径的大小,将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比较3组患者进行V-P分流手术后疗效、脑室径与双顶径比值(V/BP)、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脑室周围水肿、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及并发症等各项疗效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V-P分流手术治疗后,轻度和中度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组患者V/BP、GOS评分、脑室周围水肿带直径、GC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而重度组患者与术前相比,并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轻、中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在病情发展严重之前,及时采用V-P分流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和S-100B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1 位作者 刘爱 周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31-932,共2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104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经体检证实为无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1和S-100B蛋白(S-100B)的表达,分析其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104例P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经体检证实为无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6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DNF、sTNFR1和S-100B的表达。结果观察组血清BDN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TNFR1和S-100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病变程度患者血清BDNF、sTNFR1和S-100B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TNFR1和S-100B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PD患者血清中BDNF低表达、sTNFR1和S-100B高表达是病变发生和进展中重要的促进因素,BDNF、sTNFR1和S-100B均与病变程度相关,sTNFR1和S-100B可能具有协同正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S-100B蛋白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背外侧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刘爱彬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帕金森病患者15例进行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并根据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评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患者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 目的观察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方法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帕金森病患者15例进行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并根据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与评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患者UPDRSⅢ评分和UPDRSⅡ评分,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用药量、起效时间、药效持续时间等药效学指标都有显著提高(P<0.05);Schwab、Hoehn-yahr评分显示,与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在"开"期和"关"期都有显著改善显著(P<0.05,P<0.01);与术前比较,术后运动功能评分均改善显著(P<0.05,P<0.01);治疗后有相关不良反应出现,如睁眼困难、短暂语言障碍等,通过调节刺激参数都得到了改善。结论丘脑底核背外侧部电刺激治疗方法对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帕金森病 电刺激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刘爱彬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99-300,303,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1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微创组(A组)和开颅组(B组)各55例,A组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ADL分级、SS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费用... 目的探讨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基底节脑出血患者110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微创组(A组)和开颅组(B组)各55例,A组采用立体定向微创技术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对2组患者ADL分级、SSS评分、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ADL分级A组患者Ⅳ型4例(7.3%),B组17例(3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SSS评分A、B组分别为(13.1±7.9)分、(20.5±9.2)分,2组均低于治疗前(A组t=3.842,B组t=1.742,P均<0.05),且A组低于B组(t=4.723,P<0.01);A组患者血肿大小、水肿体积、手术时间及费用等均优于B组(t=7.629、6.931、32.752、51.293,P均<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41.82%vs.65.45%,X^2=6.17,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疗效好、并发症少,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状况的改善,且住院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脑出血 基底节
下载PDF
不规则抗体鉴定、Rh血型分型与输血安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宝友 吴光远 王登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3期150-151,共2页
目的:医院输血科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方法:选择我院3例住院患者,对其常规检测ABO血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后交叉配血不合,通过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找到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结果:患者与同型或配... 目的:医院输血科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方法:选择我院3例住院患者,对其常规检测ABO血型、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后交叉配血不合,通过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找到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结果:患者与同型或配合型供者血液交叉配血相合,输注后无不良输血反应,Hb升至应有水平,改善了贫血症状,输血效果理想。结论:医院输血科除检测常规项目外,需要开展不规则抗体鉴定和Rh血型分型,选择与患者同型或配合型的供者血液,达到及时输血和安全输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鉴定 Rh血型分型 输血 安全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宝友 侯志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24-25,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在大脑皮层的表达。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GDNF、GFRα-1、Ret的表达。结果正常组、手术对照组皮层中可见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皮层中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d,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时达到高峰,于伤后24h降至正常。结论大鼠闭合性创伤性脑损伤后皮层中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 大鼠
下载PDF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宝友 李建国 +1 位作者 李强 祝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84-85,共2页
目的探研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例肌张力障碍患者,均接受双侧STN-DBS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1、3、6月BFMDRS评分改善率。结果 7例患者接受双侧STNDBS治疗后,术后1个月BFMDRS评分... 目的探研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肌张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例肌张力障碍患者,均接受双侧STN-DBS治疗。比较术前和术后1、3、6月BFMDRS评分改善率。结果 7例患者接受双侧STNDBS治疗后,术后1个月BFMDRS评分改善率均值为47.3%,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改善率为70.14%,显著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9.71%,显著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STN-DBS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底核 脑深部点刺激术 肌张力障碍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宝友 侯志勇 王志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8-849,共2页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复制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海马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海马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海马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共同参与创伤性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 受体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宝友 商崇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56-1057,共2页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同意手术分成2组:手术组132例,保守组28例;手术组行立体定向手术治疗,保守组常规治疗;入院时、第2周、第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手术组及保守组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33.90±3.54)、(33.61±3.82)(P>0.05);第2周、第4周评分分别为(20.89±3.10)、(26.18±3.61),(10.28±2.01)、(15.68±3.28)(均P<0.01);两组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1%、10.7%(P(0.05)。结论立体定向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术 脑出血 基底节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宝友 李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6期526-52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对大鼠脑干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其受体(GFRα-1、Ret)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5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每组5只。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干GDNF、GFRα-1、Ret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脑干中可见到GDNF及其受体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脑干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损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GFRα-1和Ret的表达在损伤后4h达到高峰,于伤后48h降至正常。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干GDNF及其受体在早期即明显表达,两者在脑损伤后表达的时序性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 脑干
下载PDF
联合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宝友 《中国医药导刊》 2009年第8期1396-1396,1395,共2页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临床特征。许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和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临床特征。许多患者由于血小板减少轻微而不需要特殊治疗,急性ITP起病急骤,出血严重,出血部位多、则要进行紧急治疗.我们采用亚标准剂量静脉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亚标准剂量丙种球蛋白
下载PDF
脑损伤对大鼠脑组织G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宝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0期916-91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 目的探讨大鼠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表达情况。方法制备Marmarou's大鼠落体打击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手术对照组及损伤后1h组、2h组、4h组、8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和5d组。制备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手术对照组中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可见到GDNF低水平表达,损伤后2h,皮层GDNF的表达达到高峰,并且大量表达可持续至伤后5d;损伤后2h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的表达亦达到高峰,72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大鼠大脑皮层、海马以及脑干中GDNF在早期即明显表达,皮层中GDNF大量表达更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脑组织
下载PDF
GDNF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宝友 冯凯琳 +1 位作者 陈彦亭 宋立新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GDNF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神经保护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血小板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宝友 张孟尚 王登峰 《中外医疗》 2009年第26期65-65,共1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型解决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方法对8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采用固相凝集法筛查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一步对有免疫性抗体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找到配合型或适合型的供者血小板输给患者... 目的探讨血小板交叉配型解决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作用。方法对80例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采用固相凝集法筛查血清中的血小板抗体,进一步对有免疫性抗体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找到配合型或适合型的供者血小板输给患者。结果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血小板抗体的总检出率为45%(36/80),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36例患者与供者做血小板配型,并输注配合型血小板悬液后,有效率为89%(32/36)。1例脾肿大、2例发烧、1例原因不明的PTR患者,输用配合型或适合型血小板后,而再次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无效率为11%(4/36)。结论血小板交叉配型在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中的作用明显,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开展血小板交叉配型,但对有脾肿大、DIC、发烧情况下的血小板输注无效(免疫性引起的PTR患者)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交叉配型 无效输注 作用
下载PDF
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和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宝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101-102,共2页
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对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观... 目的对大量输血前后血清钾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对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48例非挤压性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外伤无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2 h的血钾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两组患者的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术后p H值相对危险值与术前血钾水平。结论对非挤压伤患者进行大量输血不是导致发生高钾血症的直接原因,但要对输血前后患者的血钾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挤压性损伤 输血 血清钾 高钾血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宝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6期258-259,共2页
目的分析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76例输血感染患者,分析患者的输血感染因素及疾病分布。结果 76例输血感染患者中有乙型肝炎55例(72.37%),丙型肝炎13例(17.11%),乙型肝炎+丙型肝炎5例(6.58%),梅毒3例(3.95%);不同危... 目的分析输血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防范措施。方法 76例输血感染患者,分析患者的输血感染因素及疾病分布。结果 76例输血感染患者中有乙型肝炎55例(72.37%),丙型肝炎13例(17.11%),乙型肝炎+丙型肝炎5例(6.58%),梅毒3例(3.95%);不同危险因素所引发输血感染疾病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窗口期为61例(80.26%),与其他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导致输血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可以应用合理防范措施,合理应用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感染 危险因素 防范
下载PDF
受血者输血前5项检查的作用
20
作者 陈宝友 张孟尚 张振周 《职业与健康》 CAS 2006年第15期1220-1221,共2页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5项检查(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5项检查的作用和影响。方法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R,ELISA法测定HBsAg和抗-HCV,胶体金法测抗-HIV,TRUST法测梅毒。结果2 206例受血者输血... 目的了解受血者输血前5项检查(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现状,并进一步探讨5项检查的作用和影响。方法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R,ELISA法测定HBsAg和抗-HCV,胶体金法测抗-HIV,TRUST法测梅毒。结果2 206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的阳性率分别为28.86%、27.24%、2.22%、0.05%和0.18%。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5项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并对人民健康和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血者 5项检查 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