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源性猝死与冠状动脉畸形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宝锦 于鑫鑫 +2 位作者 李媛媛 黄书苑 王锡明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5期473-478,共6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外表健康或其疾病没有严重到可以预测突发死亡的人群,在出现症状后1h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的自然死亡^([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SCD,一项基于中国内地部分地区的调...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外表健康或其疾病没有严重到可以预测突发死亡的人群,在出现症状后1h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的自然死亡^([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SCD,一项基于中国内地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估计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冠状动脉畸形 影像学评估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郭全 方邦江 +3 位作者 陈浩 田雨 张英兰 陈宝锦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92-93,共2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衰临床疗效。方法:70例AMI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心衰临床疗效。方法:70例AMI合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有溶栓指征者进行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2组疗效比较,心排血量(CO)和射血分数(EF)比较,治疗前后血浆B型钠尿肽(BN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2.8%,死亡率2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6%,死亡率3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CO及EF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MI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可能对改善AMI后心室重构程度及远期预后也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 急性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中医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双源CT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对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媛媛 王龙 +4 位作者 段艳华 程召平 刘燕萍 陈宝锦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在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De Bakey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A组(非换瓣组)19例,行"孙氏"手...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在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残余管腔重塑效果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De BakeyⅠ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两组,A组(非换瓣组)19例,行"孙氏"手术;B组(换瓣组)11例,行"孙氏"手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6个月均行双源CT低剂量回顾性心电门控CTA检查,测量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主动脉真腔及相应水平腹主动脉直径,比较术前及术后换瓣组与非换瓣组在各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有无差异,间接评价主动脉夹层术后残余管腔的重塑效果。结果非换瓣组患者年龄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率高于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23);换瓣组合并马凡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非换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非换瓣组与换瓣组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双肾动脉根部水平真腔与腹主动脉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换瓣组P值分别为0.09、0.122、0.287;换瓣组P值分别为0.608、0.435、0.806)。结论术前是否累及主动脉瓣对主动脉夹层术后以远残余管腔的重塑无明显影响;双源CT主动脉CTA检查是一种可靠的诊断主动脉夹层瓣膜置换术后残余管腔重塑效果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DE BakeyⅠ型 主动脉夹层 残余管腔
下载PDF
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茂波 王锡明 +1 位作者 程召平 陈宝锦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2期2038-2041,共4页
目的探讨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多层螺旋CT“双低”扫描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连续入组的方式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CT肺动脉造影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肺动脉CTA扫描参数,阈值... 目的探讨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多层螺旋CT“双低”扫描在肺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连续入组的方式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行CT肺动脉造影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肺动脉CTA扫描参数,阈值触发监测点选择在肺动脉干;B组采用双低扫描,监测点选择右心房上腔静脉注入处。分别测量两组的右上肺静脉(RUPV)、右下肺静脉(RLPV)CT值,并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ED)进行评分。数据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2/秩和检验。结果1)B组RUPV、RLPV的CT值分别为(116.92±29.85)HU、(132.74±55.72)HU,显著低于A组的(294.32±39.87)HU、(284.61±42.87)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图像质量平均(4.60±0.58)分,B组平均(4.40±0.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肺动脉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分别为(10.81±1.42)分、(9.95±1.79)分,B组分别为(9.22±1.92)分、(8.26±1.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B组ED为(2.09±0.26)mSv,显著低于A组的(3.35±0.36)m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静呼吸下右心房触发“双低”扫描肺动脉CTA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对比剂 肺动脉 右心房监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元淑巧 张璐 +3 位作者 姚立琼 陈宝锦 朱海平 张立文 《甘肃医药》 2014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为临床感染的防治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自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包括伤口分泌物、痰、尿等)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 目的:通过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分析,为临床感染的防治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自我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包括伤口分泌物、痰、尿等)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科室及对11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用Vitek32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纸片法检测耐药性。结果: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干部病房、呼吸科感染患者,11种抗生素中仅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28.7%。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尤其在重症监护室,且耐药性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院内感染
下载PDF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MSCT鉴别诊断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光锟 季景田 +3 位作者 程召平 段艳华 陈宝锦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并以同期98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嫌色细胞... 目的探讨MSCT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并以同期98例肾细胞癌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8例,肾乳头状细胞癌17例,肾嫌色细胞癌13例)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图像作为对照,比较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MSCT多期扫描影像学特点,并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强化呈"快进慢出"型,肾透明细胞癌增强扫描呈"快进快出"型(P<0.05);嗜酸细胞腺瘤在各期的强化程度均大于肾乳头状细胞癌及嫌色细胞癌(P<0.05);肾乳头状细胞癌强化程度又明显低于嫌色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囊变坏死几率最高,嗜酸细胞腺瘤星芒状瘢痕的发生率高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嫌色细胞癌钙化的发生率高于肾嗜酸细胞腺瘤、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鉴别诊断有一定特异性,结合瘢痕、钙化、坏死囊变等特点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常见肾细胞癌亚型的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腺瘤 肾癌 亚型 强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状况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文波 刘琼 +4 位作者 金凤玲 张笠 卢青云 冯莉 陈宝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改良三维试验、协同法分别对细菌ESBLs酶、AmpC酶、... 目的了解本地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酶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改良三维试验、协同法分别对细菌ESBLs酶、AmpC酶、金属酶进行检测,根据CLSI标准进行判读。结果临床标本主要以痰标本为主,分离率为71.1%,其次是伤口分泌物和脓汁,97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47株(48.5%),单产ESBLs酶菌株21株(21.6%),同时产ESBLs酶和AmpC酶菌株16株(16.4%),产金属酶的菌株9株(9.28%),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讨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产AmpC酶为主,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检测
下载PDF
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洋 桂振朝 +6 位作者 王锡明 段艳华 齐耀东 杨佳 陈宝锦 顾慧 赵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997-1000,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 目的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客观评价图像的CT值、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78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5例,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18例,开窗畸形5例,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和/或闭塞23例,颈动脉体瘤3例,无异常9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3±0.41)、(3.78±0.40),所有图像的CT值均高于300HU,满足临床诊断需要,CNR分别为(32.1±8.1)、(35.9±10.7)、(25.5±10.0)、(18.2±8.5)分。结论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探测器双源CT 头颈部CTA 对比剂
下载PDF
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朱兰荣 顾慧 +3 位作者 赵硕 陈宝锦 王锡明 连庆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4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CT扫描的主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分析CT相关资料,如区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部位,CT测量相关指标,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等。图像均由... 目的探讨CT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行CT扫描的主动脉瘤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分析CT相关资料,如区分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瘤部位,CT测量相关指标,主动脉瘤附壁血栓情况等。图像均由两名影像诊断医师行单独分析,若有不同意见则行讨论而达成一致。结果本组中真性动脉瘤82例,假性动脉瘤13例。瘤体形态以囊状动脉瘤常见(50.5%),其次为混合型动脉瘤(25.3%)及梭型动脉瘤(24.2%)。瘤体内可见钙化者为61.1%,溃疡者为55.8%。累及范围为(104.3±71.0)mm,瘤径长度(0~30)mm,瘤体直径(53.2±16.9)mm。95例患者中,56例(58.9%)患者伴有附壁血栓形成。血栓形态依次为弧形(46.4%)、不规则型(26.8%)、环形(16.1%)、双凹形(10.7%)。血栓位置依次为前壁(33.9%)、左侧壁(26.8%)、右侧壁(19.6%)、后壁(14.3%)、双侧壁(5.4%)。血栓厚度为7.7(0~18.0)mm,血栓长度35(0~87.0)mm。结论 CT在主动脉瘤的诊断中不仅能够获取瘤体本身相关改变特征,更能发现附壁血栓形成情况,对临床风险评估及指导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附壁血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基于CT特征追踪技术的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宏涛 陈宝锦 +1 位作者 顾慧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7期1181-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CT特征追踪(CT-FT)技术评估的左心室心肌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患者共17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分析,获得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CT特征追踪(CT-FT)技术评估的左心室心肌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疑诊冠心病行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的患者共174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分析,获得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环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以及射血分数(EF)。测量所有患者的CACS并分组。比较各组之间心肌应变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左心室GLS在不同钙化组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绝对值随CACS的增加而减小。结论CACS增加与左心室功能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特征追踪 心肌应变 钙化积分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媛媛 王龙 +6 位作者 杨世锋 纪淙山 顾慧 陈宝锦 赵硕 张传臣 王锡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9期1577-1580,共4页
扩散成像作为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的一种,通过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反映生物组织活体状态下的微观结构特征。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为代表的扩散成像技术已经在脑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随... 扩散成像作为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的一种,通过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来反映生物组织活体状态下的微观结构特征。以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为代表的扩散成像技术已经在脑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尺度活体检测技术的进步,脑细胞外间隙及其内类淋巴组织液的引流途径得以解密,诸如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及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等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都因此面临重大突破的可能性。本文回顾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发展历史的同时,介绍最新发展的脑细胞外间隙检测技术方法及新的科学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对扩散成像在脑病诊治新方法和脑病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扩散峰度成像 基于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下载PDF
三期增强CT对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宇 王鹤翔 +3 位作者 刘松 李杰 陈宝锦 郝大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5期842-845,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患者的三期增强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IVL患者的三期增强CT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延伸路径、病变与血管壁关系、病变的增强程度和模式。结果15例病灶均侵犯下腔静...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患者的三期增强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IVL患者的三期增强CT表现。观察病灶的形态、延伸路径、病变与血管壁关系、病变的增强程度和模式。结果15例病灶均侵犯下腔静脉,13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子宫增大,不均匀强化。14个病灶通过髂静脉伸入下腔静脉,1个病灶通过双侧髂静脉伸入下腔静脉。6例病灶累及右心。增强CT发现全部IVL均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病灶,与静脉系统的强化血液相比密度相对较低,病变与血管壁间有清晰间隙。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中病变是连续的,呈“丝瓜瓤”样改变。当右心受累时,病变显示出特征性的“拐杖头”或“蛇头”样改变。病变在轴位增强CT图像呈“筛孔”样改变。结论三期增强CT在显示IVL“丝瓜瓤”和“筛孔”样外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三期增强CT能显示病灶全方位的延伸路径,在手术计划制定和肿瘤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下腔静脉
下载PDF
葡萄球菌属对大环内脂类药物及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研究
13
作者 李文波 温志震 +5 位作者 张文杰 刘琼 邹宇丽 陈宝锦 王辉 李阳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08-209,共2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感染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克林霉素不同耐药表型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克林霉...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感染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克林霉素不同耐药表型及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方法采用K-B琼脂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D-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型耐药表型。结果所有308株葡萄球菌中,162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均耐药,即为结构型耐药,占葡萄球菌的44.16%;109株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阳性,即为诱导型耐药,占葡萄球菌27.92%;49株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但D-试验阴性,即MS型。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表型在MRSA、MSSA、MRCNS、MSCNS中分别占24.41%、10.46%、41.86%、23.26%。结论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株对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出现诱导型耐药,对于这些菌株应加做D-试验,以免盲目将药敏结果报告给临床,造成临床治疗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属 克林霉素 红霉素 抗药性 细菌
下载PDF
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斑块定量分析及其与心肌缺血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高艳 顾慧 +4 位作者 杨世锋 赵硕 于鑫鑫 陈宝锦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使用第三代双源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及斑块定量技术分析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探讨其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并评价各项定量特征在评估心肌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立医院行CCTA和冠状动脉造影(ICA)检查的742例初诊冠心病患者,纳入ICA证实存在单支病变局限性狭窄的患者109例。将患者根据心肌酶升高伴心脏室壁运动不良和心肌酶及心脏室壁运动正常分为心肌缺血性损伤组(n=75)和心肌无缺血损伤组(n=34)。测量斑块的特征参数,包括斑块长度、斑块总体积、钙化斑块体积、脂质斑块体积、纤维斑块体积、斑块负荷、最小管腔面积、最大面积狭窄率(MAS%)、重塑指数、偏心指数、"餐巾纸环"征、斑点状钙化。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DeLong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MAS%为85.00%(80.00%,92.00%),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MAS%为63.00%(60.00%,65.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2,P=0.001)。在斑块成分定量指标方面,心肌缺血损伤组的斑块总体积(TPV)、斑块负荷(TPB)、纤维成分斑块体积(FPV)、脂质成分斑块体积(LPV)、脂质成分斑块占比(LPR)分别为150.13(104.44,202.20)mm^3、75.67%±9.90%、95.73(66.57,134.23)mm^3、32.18(18.93,54.55)mm^3、25.13%±13.71%,心肌无缺血损伤组的相应指标分别为109.94(79.39,121.67)mm^3、65.37%±6.94%、67.35(57.67,90.11)mm^3、16.64(13.26,24.73)mm^3、18.44%±7.09%,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9,P=0.010;t=3.11,P=0.003;Z=-2.16,P=0.031;Z=-2.18,P=0.029;t=2.19,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AS%(OR=1.55,P=0.021)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MAS%、LPV、LPR、TPV、TPB、FPV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82、0.77、0.72、0.74、0.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CTA斑块定量分析中,MAS%、TPV、TPB、FPV、LPV、LPR是影响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因素;MAS%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且MAS%及LPV诊断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源CT基于自动管电压技术定制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瑞秋 杨世锋 +4 位作者 顾慧 刘洪武 于鑫鑫 陈宝锦 王锡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53-85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管电压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在第3代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9年3月至12月山东省立医院临床可疑冠心病,并行CCTA检查的220例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13例)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根据CT给出的自动管电压设定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0 s;对照组(107例)依据指南推荐基于患者体质量选择管电压及对比剂用量,注射时间为12 s。两组受试者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方式。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比较两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对比剂用量的差异,t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客观图像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两名医师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主动脉根部的噪声值分别为(27±4)、(26±5)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7,P=0.284);两组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5±0.10)、(1.18±0.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1,P=0.818);两名医师评分组内一致性尚可,测量值ICC均大于0.50;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为(2.2±0.6)mSv,较对照组[(4.6±1.8)mSv]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07,P<0.001);试验组的对比剂用量为(35±7)ml,较对照组[(46±6)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99,P<0.001)。结论基于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制定对比剂注射方案,不仅计算简单,还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与对比剂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