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家明 龙新华 +5 位作者 周扬 陈宣银 杨东 段满生 黄山虎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1岁,合并神经功能损害者8例。术前CT和MRI提示腰椎病灶以单侧为主,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2~3周。术中椎体间植骨采用局部骨颗粒和自体髂后松质骨颗粒。术后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CT,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和腰椎生理弧度变化。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3±4.2个月。2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7±39min,手术失血量为470±143ml。术后椎体间植骨融合率为95.2%,融合时间6.1±2.5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腰椎前凸Cobb角分别为21.4°±5.7°、33.6°±3.1°,末次随访时为31.3°±2.7°。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8±2.6、2.4±1.7,末次随访时为0.9±0.7。术后3个月ESR、C反应蛋白均明显下降,术后6个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一期后路经椎间孔入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入路 结核 脊柱 腰椎 植骨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林军明 刘家明 +3 位作者 周扬 童未来 陈宣银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6年6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首次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化验检查结果及病理切片Gleason评分,分析各临床因素与骨转移发生的关系,明确骨转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85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发生骨转移228例,无骨转移357例。在骨转移患者中,骨盆转移发生率最高,占81.58%,其次是脊柱转移(63.16%)和肋骨转移(58.33%),锁骨转移最少(14.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1.5岁、碱性磷酸酶(ALP)>85.5U/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9.88μg/L和Gleason评分>7.5分是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因素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56.1%、66.7%、68.4%、56.1%,特异度分别为56.6%、81.8%、70.0%、65.3%。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以骨盆转移最为多见,年龄、ALP、PSA及Gleason评分是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靶向调控FASN的miRNAs在不同侵袭力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龙新华 刘志礼 +4 位作者 刘家明 陈宣银 王恒 周扬 张志宏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13,共4页
目的检测可能调控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表达的miRNAs分子在不同侵袭力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筛选出靶向调控FASN基因的miRNAs分子,为研究骨肉瘤转移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miRNA和microrna.org在线软件,预测可能靶向调控FASN基因(NM... 目的检测可能调控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表达的miRNAs分子在不同侵袭力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筛选出靶向调控FASN基因的miRNAs分子,为研究骨肉瘤转移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miRNA和microrna.org在线软件,预测可能靶向调控FASN基因(NM_004104)表达的miRNAs分子;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所预测到的miRNAs在骨肉瘤细胞HOS和U2-OS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HOS和U2-OS细胞中FASN蛋白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OS和U2-OS细胞侵袭力。结果 2种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预测结果均显示,FASN基因可能是miR-195/15a/15b/16/424/497分子的靶基因;RT-PCR结果显示,miR-424在HOS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U2-OS细胞中的表达水平;FASN在U2-OS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OS细胞中的表达水平;U2-OS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高于HOS细胞的侵袭力。结论 miR-424在骨肉瘤细胞中表达水平与细胞侵袭力呈负相关,miR-424很可能通过靶向调控FASN基因影响骨肉瘤细胞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微小RNAS 转染 脂肪酸合成酶 靶向调控
下载PDF
脊柱感染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研究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宁 曾献军 +5 位作者 何来昌 刘志礼 刘家明 张志宏 陈宣银 舒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但由于起病隐匿、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确诊前常常存在很长的延迟期,导致该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磁共振成像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该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脊柱感染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提高对其MRI表... 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增高,但由于起病隐匿、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确诊前常常存在很长的延迟期,导致该病致残致死率较高。磁共振成像在脊柱感染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该文的目的是通过介绍脊柱感染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提高对其MRI表现的理解并进行鉴别诊断,以期实现早期诊断、改善长期预后及预防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疾病 椎间盘炎 细菌感染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MRI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宁 曾献军 +6 位作者 何来昌 胡梅东 刘志礼 刘家明 张志宏 陈宣银 舒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0-744,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资料,根据累及脊柱部位及表现进行MRI分型。结果根据MRI表现分为Ⅰ~Ⅴ型:Ⅰ型化脓性脊椎炎2例,椎体终板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水肿... 目的分析成人非特异性化脓性脊柱炎的MRI表现并进行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4例化脓性脊柱炎患者资料,根据累及脊柱部位及表现进行MRI分型。结果根据MRI表现分为Ⅰ~Ⅴ型:Ⅰ型化脓性脊椎炎2例,椎体终板出现骨质侵蚀/破坏/水肿,相应椎间盘正常;Ⅱ型化脓性椎间盘炎2例,椎间盘信号异常而邻近椎体未见骨质破坏;Ⅲ型化脓性脊椎-间盘炎27例,同时出现椎体骨质破坏和相邻椎间盘信号异常,其中21例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Ⅳ型化脓性小关节炎2例,均继发硬膜外间隙炎症及脊膜炎;Ⅴ型复合型1例,同时跨节段发生Ⅲ型和Ⅳ型。结论 MRI可准确显示化脓性脊柱炎受累部位、范围,分型有利于提高对化脓性脊柱炎病理机制的理解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骨髓炎 椎间盘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颈椎椎板作为椎体间植骨材料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6 位作者 陈宣银 姜建 龙新华 舒勇 黄山虎 尹庆水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颈椎 矫形外科手术 骨移植
下载PDF
Let-7a/g/i在骨肉瘤细胞中靶向调控Aurora-B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云飞 刘家明 +5 位作者 陈宣银 朱粮博 龙新华 周扬 张志宏 刘志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66-971,共6页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探讨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中调控Aurora-B激酶表达的miRNA,并为进一步探讨Aurora-B在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研究探讨可能在骨肉瘤细胞中调控Aurora-B激酶表达的miRNA,并为进一步探讨Aurora-B在骨肉瘤细胞恶性表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http://www.targetscan.org)以及荧光海肾素实验探讨可能靶向调控Aurora-B的miRNA;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骨肉瘤细胞系U2-OS和HOS细胞中调控Aurora-B表达的mi RNA。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和荧光海肾素实验显示,Aurora-B基因可能是let-7a/b/c/d/e/f/g/i的靶基因;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上调let-7a/g/i的U2-OS和HOS细胞中Auror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阴性质粒转染细胞);但是上调let-7b/c/d/e/f的U2-OS和HOS细胞中Aurora-B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和阴性质粒转染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t-7a/g/i可能负向调控Aurora-B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LET-7 AURORA-B
下载PDF
miR-129-5p靶向调控VCP抑制骨肉瘤细胞体外迁徙侵袭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云飞 龙新华 +4 位作者 张志宏 陈宣银 刘家明 黄山虎 刘志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探讨miR-129-5p是否靶向调控VCP基因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侵袭。方法构建miR-129-5p过表达及低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调及下调miR-129-5p的U2-OS细胞中miR-129-5p的表达量;采用RT-PCR和West... 目的探讨miR-129-5p是否靶向调控VCP基因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侵袭。方法构建miR-129-5p过表达及低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骨肉瘤细胞U2-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调及下调miR-129-5p的U2-OS细胞中miR-129-5p的表达量;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CP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徙、侵袭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U2-OS细胞中miR-129-5p表达被明显上调或下调;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R-129-5p上调U2-OS细胞组中VC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组(阴性慢病毒转染);miR-129-5p下调U2-OS细胞组中VC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组;miR-129-5p上调U2-OS细胞迁徙和侵袭力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细胞,miR-129-5p下调的U2-OS细胞迁徙和侵袭力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细胞。结论 miR-129-5p靶向调控VCP的表达而抑制骨肉瘤细胞迁徙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迁移 侵袭 miR-129-5p VCP
下载PDF
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手术椎间植骨材料的解剖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熊绪 刘家明 +5 位作者 周云飞 陈宣银 舒勇 周扬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6-399,共4页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后路取自体颈椎椎板作为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行颈椎CT扫描(平扫+矢状位重建)。其中,男、女各30例,年龄25~40岁。测量C3-7两侧椎板与椎弓根交界点的连线长度、两侧椎板交汇点到此连线的距离,并计算两侧椎板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颈椎椎间融合器(PEEKcage)进行比较。测量并比较C3-7各椎板高度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果C3-7两侧椎板所围成三角形面积均大于临床常用颈椎椎间融合器的理论融合面积,C3-7椎板高度均大于对应的椎间隙高度。结论从解剖学角度,颈椎椎板作为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椎板 解剖学测量 植骨融合 颈椎前路融合术
下载PDF
老年人Pilon骨折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奇学 邱波 陈宣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5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时机。方法选择Pilon骨折的老年患者25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方法,并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治疗效果优5例,良15例,可3例,差2...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时机。方法选择Pilon骨折的老年患者25例,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方法,并进行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0~36个月,平均24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治疗效果优5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 Pilon骨折应做详细的术前准备,对预后与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损伤应做正确评估,选择正确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骨质疏松 软组织损伤
下载PDF
膀胱癌骨转移的相关预测及诊断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兰敏 刘家明 +5 位作者 徐佳佳 刘明军 陈文昭 陈宣银 黄山虎 刘志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对膀胱癌骨转移的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诊断为膀胱癌且后期有骨转移的患者35例(骨转移组),并按1:3比例纳入同期105例性别、年龄和随访时间匹配的膀胱癌无骨转移患者(无... 目的探讨血钙、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及血红蛋白(Hb)水平对膀胱癌骨转移的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经病理诊断为膀胱癌且后期有骨转移的患者35例(骨转移组),并按1:3比例纳入同期105例性别、年龄和随访时间匹配的膀胱癌无骨转移患者(无骨转移组),比较分析两组血钙、ALP及Hb的差异,探讨其在膀胱癌骨转移中的预测及诊断价值。结果初诊和随访时骨转移组患者的血钙、ALP及Hb水平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诊膀胱癌时血钙、ALP、Hb水平是预测患者后期发生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时血钙、ALP、Hb水平是判断患者是否合并骨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钙、ALP、Hb水平可较准确预测初诊膀胱癌是否会发生后期骨转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5、0.704、0.692,截断值分别为2.55mmol/L、97.0U/L、101.5g/L)及诊断随访时膀胱癌的骨转移(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6、0.776、0.829,截断值分别为2.46mmol/L、112.5U/L、103.5g/L)。结论血钙、ALP、Hb水平可用于预测初次诊断膀胱癌发生骨转移的风险及判断后期随访患者是否合并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骨转移 危险因素 诊断
下载PDF
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浩 张宁 +4 位作者 陈宣银 周扬 王恒 黄山虎 刘家明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6期97-100,106,共5页
青少年脊柱侧弯是一种青少年生长期发病率较高的脊柱畸形,不仅会影响骨骼的发育生长,严重时还会压迫脊髓,造成肢体瘫痪。目前其筛查工作缺少一种公认的高效便捷且成本低廉的方法,世界各地开展筛查工作的进展不同,对于是否应该开展筛查... 青少年脊柱侧弯是一种青少年生长期发病率较高的脊柱畸形,不仅会影响骨骼的发育生长,严重时还会压迫脊髓,造成肢体瘫痪。目前其筛查工作缺少一种公认的高效便捷且成本低廉的方法,世界各地开展筛查工作的进展不同,对于是否应该开展筛查工作也持有不同的态度。文章对近期各地脊柱侧弯筛查方法和筛查工作进展进行综述,为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筛查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脊柱侧弯 筛查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脂肪酸合成酶介导骨肉瘤细胞体外“失巢凋亡”抵抗的研究
13
作者 艾超 龙新华 +4 位作者 周云飞 刘家明 陈宣银 钟俊桥 刘志礼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比较具有"失巢凋亡"抵抗的骨肉瘤细胞与其亲本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和细胞恶型表型的差异。方法 poly-HEMA包被法悬浮培养人骨肉瘤细胞建立人抗失巢凋亡骨肉瘤细胞模型,Western blot、qRT-PCR检测贴壁培养和悬浮... 目的比较具有"失巢凋亡"抵抗的骨肉瘤细胞与其亲本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表达和细胞恶型表型的差异。方法 poly-HEMA包被法悬浮培养人骨肉瘤细胞建立人抗失巢凋亡骨肉瘤细胞模型,Western blot、qRT-PCR检测贴壁培养和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骨肉瘤细胞(U2-OS和143B)中FASN表达水平的差异;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CCK8、Wound healing和Transwell Invasion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增殖、迁徙及侵袭能力的差异。结果常规贴壁培养的U2-OS、143B细胞的增殖、抗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U2-OS、143B细胞;FASN蛋白及mRNA在常规贴壁培养的骨肉瘤细胞(U2-OS和143B)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地低于其在悬浮培养14 d重贴壁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论 FASN高表达可能通过介导细胞抗"失巢凋亡"促进骨肉瘤细胞的迁徙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酶 失巢凋亡 骨肉瘤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经伤椎单侧与双侧置钉治疗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中期疗效对比
14
作者 曾会龙 刘家明 +5 位作者 陈宣银 龙新华 杨东 段满生 黄山虎 刘志礼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57-60,8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将88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患者按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46例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B组42例采用经伤椎双侧置钉治疗,术后随访24~3... 目的对比分析单节段胸腰段椎体骨折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治疗的中期疗效。方法将88例单节段胸腰段椎体(T11-L2)骨折患者按术中置钉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46例采用经伤椎单侧置钉治疗,B组42例采用经伤椎双侧置钉治疗,术后随访24~36个月。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与末次随访的伤椎前高比(伤椎前缘高度与邻近上下椎体平均高度的比值)、伤椎相邻椎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6.4个月。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即刻伤椎前高比与伤椎相邻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与术后即刻伤椎前高比差值、伤椎相邻椎Cobb角差值均较B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伤椎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末次随访时单侧置钉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相邻椎Cobb角丢失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椎弓根螺钉 单侧 双侧
下载PDF
远端桡骨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3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宣银 邱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2期5506-5506,共1页
目的探讨远端桡骨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对3例远端桡骨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患者回顾性研究,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术中观察加以确诊并给予适当处理,获得一定的治疗经验。结果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结... 目的探讨远端桡骨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对3例远端桡骨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患者回顾性研究,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术中观察加以确诊并给予适当处理,获得一定的治疗经验。结果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并发尺神经损伤的治疗,先行骨折复位固定,并临床观察一段时间,再根据神经恢复的程度决定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骨折/并发症/外科学 尺神经/损伤 病例报告 人类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家明 邓辉林 +5 位作者 周扬 陈宣银 陈文昭 黄山虎 戴闽 刘志礼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腰椎疾病行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3例及发生椎管内血肿的25例患者资料。33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椎管内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腰椎疾病行腰椎后路手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33例及发生椎管内血肿的25例患者资料。33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8-79岁,平均(58.85±8.76)岁;原始疾病为间盘突出症5例,滑脱9例,椎管狭窄15例,骨折4例。25例发生椎管内血肿患者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8-77岁,平均(60.96±11.37)岁;原始疾病为间盘突出症18例,滑脱3例,椎管狭窄4例。按患者年龄、性别、原始疾病等进行匹配,从同期行腰椎后路手术患者的数据库中按3:1比例选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钙离子浓度,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植入cage,术后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浓度与无切口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OR=3.716,P=0.032)、术前血清钙降低(OR〈0.001,P=0.001)、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02,P=0.014)、术后血红蛋白减少(OR=0.923,P=0.018)和术后血小板升高(OR=1.007,P=0.017)是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患者中,术前总蛋白、白蛋白、血小板、钙离子浓度;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和术后总蛋白与无血肿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前血清钙降低(OR〈0.001,P=0.001)、术前总蛋白减少(OR=1.298,P=0.043)、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03,P=0.021)和术后总蛋白减少(OR=1.080,P=0.028)是手术后椎管内血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血清钙下降、术中出血量增加、术后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升高是腰椎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术前血清钙降低、术前总蛋白减少、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术后总蛋白减少是椎管内血肿形成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外科伤口感染 血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家明 陈宣银 +5 位作者 杨东 龙新华 段满生 黄山虎 戴闽 刘志礼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24-629,共6页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因单节段胸椎结核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术的患者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40.3岁.合并脊髓功能障碍者22例,ASIA分级B级2例,C级8例,D级12例.术前CT和MRI提示胸椎病灶均存在明显的骨质破坏.术前给予规范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治疗2~3周.术中于后路清除病灶,椎体间植入局部减压获取的骨颗粒和自体髂后上棘松质骨颗粒,以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胸椎X线片及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胸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21.7±2.3)个月.手术时间110~190 min,平均(167±35) min;术中出血量350~700 ml,平均(490±160) ml.椎体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6.5±2.4)个月.神经功能均改善,改善1级19例、2级3例.术前、术后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47°±11°、41°±9°,末次随访时43°±10°.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坚强固定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非结构性植骨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椎结核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结核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MRI在成人化脓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宁 曾献军 +5 位作者 何来昌 刘志礼 刘家明 张志宏 陈宣银 舒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化脓性脊柱炎(PS)与结核性脊柱炎(T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70例脊柱感染患者资料(PS 32例、TS 38例),由2名具有7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分析所有病例的MRI特征。结果70例脊柱感染患者中,... 目的探讨MRI在化脓性脊柱炎(PS)与结核性脊柱炎(T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70例脊柱感染患者资料(PS 32例、TS 38例),由2名具有7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共同分析所有病例的MRI特征。结果70例脊柱感染患者中,平均年龄54.5岁,男43例,女27例,共累及脊柱节段192个(含20个附件节段),胸、腰段占90%。PS骨质破坏轻、椎间盘破坏重,较易形成边界不清的椎旁肉芽肿,韧带下蔓延范围局限,受累椎体呈弥漫均匀强化;TS骨质破坏重,椎间盘保留多,易造成椎体塌陷后突,易形成椎体内脓肿及边界清晰的椎旁蔓延性脓肿,韧带下蔓延范围广泛。结论两者MRI征象具有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扫描特点突出,对PS和TS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骨髓炎 结核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椎弓根螺钉钉道对椎体强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钰 刘家明 +4 位作者 周扬 陈文昭 陈宣银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椎弓根螺钉取出术后钉道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置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椎弓根钉取出术后1年患者,分别测量带钉道椎体的皮质骨、松质骨及钉道壁的CT值。比较不同骨质之间的CT值差...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评价椎弓根螺钉取出术后钉道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置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例椎弓根钉取出术后1年患者,分别测量带钉道椎体的皮质骨、松质骨及钉道壁的CT值。比较不同骨质之间的CT值差异。随后选择1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对腰椎节段进行薄层扫描(层厚0.75 mm),利用Mimics 16.0及hypermesh 13.0软件建立正常胸腰椎三维四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建立单个正常、单侧和双侧有钉道椎体模型,进行边界约束后施加不同大小的垂直压力载荷。比较各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受力情况。[结果]钉道壁的CT值为(375.08±51.87),与皮质骨的CT值(403.31±52.7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建立的正常腰椎三维四面体网格有限元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经验证有效。各个椎体模型中,椎体本身的皮质骨最先达到极限应力值。当皮质骨达到最大应力时,双钉道、单钉道、正常椎体模型所能承受的载荷分别为:3.97 MPa、3.83 MPa和3.78 MPa,而松质骨趋势则相反。在钉道壁达到极限应力时,单、双侧钉道椎体模型所能承受载荷分别为:22.83 MPa和23.02 MPa。单双侧椎弓根螺钉钉道所受应力主要集中在螺钉钉道的中后部。随着钉道孔径的逐渐增大,椎体模型皮质骨达到最大应力时,椎体所能承载的载荷逐渐增大,而松质骨和钉道则相反。[结论]椎弓根螺钉钉道能增加椎体的抗载荷能力,且随着钉道直径的增加,椎体所承载的载荷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钉 钉道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贾奇学 邱波 +1 位作者 陈宣银 程邦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乳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4组,每组加入不同处理因素进行干预,A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B组:10μg/LVEGF...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SD乳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4组,每组加入不同处理因素进行干预,A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B组:10μg/LVEGF;C组:10μg/L白细胞介素(IL)-1B;D组:10μg/LVEGF+10μg/L IL-1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MP-13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B组(0.88±0.47)、C组(3.69±0.45)及D组(3.85±0.48)的MMP-13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0.73±0.56),D组软骨细胞MMP-13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及c组(P〈0.05)。与A组(0.36±0.17)比较,B组(0.63±0.21)、c组(0.76±0.24)及D组(0.99±0.26)的MMP-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D组MMP-13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及c组(P〈0.05)。结论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VEGF可能通过上调软骨细胞MMP-13的表达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