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层错能的中锰Q&P钢变形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吝章国 陈家泳 +2 位作者 唐荻 江海涛 段晓鸽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0-146,共7页
首先利用层错能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Mn含量分别为5%、7%的中锰Q&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层错能,并分析了热处理过程中碳配分对层错能的影响;然后通过XRD、SEM及TEM分析等研究了中锰Q&P钢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机制;最后将层错能与实测... 首先利用层错能的热力学模型计算了Mn含量分别为5%、7%的中锰Q&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层错能,并分析了热处理过程中碳配分对层错能的影响;然后通过XRD、SEM及TEM分析等研究了中锰Q&P钢拉伸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机制;最后将层错能与实测变形机制相结合分析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锰Q&P钢残余奥氏体的层错能计算必须考虑碳的配分;7Mn-1.5Si-0.2C试样的层错能为4.55 m J/m^2,5Mn-1.5Si-0.2C试样的层错能为17.8 m J/m^2;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对数与变形量成线性关系;中锰Q&P钢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TRIP效应,这与通过层错能判别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钢 层错能 变形机制 残余奥氏体 热处理 碳配分
下载PDF
中锰Q&P钢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其TRIP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辉 陈家泳 +1 位作者 段晓鸽 江海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1-615,共5页
通过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实验研究了Mn含量为7%的中锰淬火-配分(Q&P)钢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观察试验钢的拉伸曲线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照片,分析变形前后的微观组... 通过单向拉伸及平面应变实验研究了Mn含量为7%的中锰淬火-配分(Q&P)钢残余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试验钢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观察试验钢的拉伸曲线及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照片,分析变形前后的微观组织,研究中锰Q&P钢的变形机制。结果表明:应力状态对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平面应变更有利于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的发挥;中锰Q&P钢的拉伸变形特征是由超细晶硬化机制和TRIP效应相互作用产生的,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中锰Q&P钢的塑性变形主要是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其中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淬火-配分钢 残余奥氏体 稳定性 相变诱导塑性效应
下载PDF
合金化时间对热镀锌IF钢板镀层相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守华 卢淋 +1 位作者 江海涛 陈家泳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6-140,共5页
通过模拟合金化镀锌试验,研究了IF钢合金化镀层结构随着合金化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520℃合金化时,随着合金化时间的延长,镀层中铁含量快速增加,而当铁含量超过12%时,增长缓慢。合金化7 s时,镀层从表面到基板依次是纯锌η相、柱... 通过模拟合金化镀锌试验,研究了IF钢合金化镀层结构随着合金化时间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520℃合金化时,随着合金化时间的延长,镀层中铁含量快速增加,而当铁含量超过12%时,增长缓慢。合金化7 s时,镀层从表面到基板依次是纯锌η相、柱状ζ相(Fe Zn13)以及栅状δ1P相;随着时间增加,基体Fe继续向镀层扩散,纯锌η相、柱状ζ相消失,栅状δ1P相逐渐转变为致密的δ1k相,同时在基板处生产了齿状的Γ相,在合金化17 s后,镀层相结构最终稳定为δ1k相和基板处少量的Γ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钢 合金化时间 镀层 相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