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茉莉花茶基底茶产品现状及发展对策
1
作者 张芬 马进森 +8 位作者 温立香 陈家献 赵媛 袁冬寅 张栩浩 欧淑琼 彭靖茹 黄寿辉 曹如心 《中国茶叶》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通过调研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横州市的茉莉花茶基底茶产品的茶坯产地、香气、外形、质量等级等现状,分析了当前茉莉花茶基底茶产业中存在的专门加工工艺缺乏、标准体系缺失、加工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 通过调研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加工基地——横州市的茉莉花茶基底茶产品的茶坯产地、香气、外形、质量等级等现状,分析了当前茉莉花茶基底茶产业中存在的专门加工工艺缺乏、标准体系缺失、加工粗放、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茉莉花茶基底茶及新式茶饮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式茶饮 茉莉花茶 基底茶 发展对策
下载PDF
不同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抗氧化作用效果比较
2
作者 袁冬寅 张芬 +6 位作者 陈家献 欧淑琼 彭靖茹 张栩浩 黄寿辉 温立香 林玲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10-319,共10页
目的比较研究酸枣叶虫茶、茶叶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酸枣叶、茶叶、酸枣叶虫茶及茶叶虫茶中多酚、总黄酮、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并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离... 目的比较研究酸枣叶虫茶、茶叶虫茶及其植物原料的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检测酸枣叶、茶叶、酸枣叶虫茶及茶叶虫茶中多酚、总黄酮、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并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力作为抗氧化能力的评价指标。结果茶叶中多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酸枣叶及两种虫茶(P<0.05);酸枣叶中总黄酮、咖啡碱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最高,均显著高于茶叶及两种虫茶(P<0.05),且酸枣叶虫茶不含咖啡碱;茶叶虫茶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酸枣叶虫茶及植物原料(P<0.05);在抗氧化能力测定中,茶叶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O_(2)^(-))、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还原能力最高,均显著高于酸枣叶及两种虫茶(P<0.05),而茶叶虫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弱。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4个样品的DPPH自由基、·OH、·O_(2)^(-)、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力及抗氧化效能综合指数均与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较高,其与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P<0.01,P<0.05),与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植物原料的抗氧化活性强于虫茶,且酸枣叶虫茶强于茶叶虫茶,多酚、可溶性糖是决定两种虫茶及其植物原料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植物原料 活性物质 抗氧化活性 相关性
下载PDF
广西杏仁香茶树种质资源试制不同茶类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彭靖茹 温立香 +3 位作者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欧淑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91-297,共7页
通过开展‘桂杏茶’不同适制性加工、理化检测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内含物、滋味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桂杏茶’是低咖啡碱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酚氨比为11.8,更适制红茶。加工过程中,白茶和红茶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含... 通过开展‘桂杏茶’不同适制性加工、理化检测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内含物、滋味及香气成分差异。结果表明,‘桂杏茶’是低咖啡碱含量的特异茶树种质资源,酚氨比为11.8,更适制红茶。加工过程中,白茶和红茶的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降为0,绿茶的儿茶素含量显著降低。感官审评结果显示,红茶和白茶杏仁香明显、浓郁,其他茶类无杏仁香。共检测出53种香气成分,可分为两种类型,每一类型的香气成分相同:第1类型包含原料、绿茶和乌龙茶,无杏仁香,有40种香气成分,香气主成分是β-芳樟醇、柠檬烯;第2类型包含白茶与红茶,杏仁香浓郁,有42种香气成分,香气主成分是苯甲醛。这些茶类共有香气成分28种,都含有苯甲醛,相对含量为红茶(61.97%)>白茶(31.73%)>乌龙茶(14.65%)>原料(4.24%)>绿茶(2.88%)。苯甲醛主要在萎凋、揉捻及发酵过程中产生,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苯甲醛含量升高。苯甲醛含量越高的茶叶杏仁香越浓郁,苯甲醛是杏仁香香气形成的关键香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杏仁香 香气成分 苯甲醛 适制性
下载PDF
3种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品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芬 陈家献 +2 位作者 袁冬寅 张栩浩 温立香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6-191,210,共7页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滋味、香气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3种基底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9.40%~51.40%,茶多酚含量为18.00%~23.20%,咖啡碱含量为3.20%~4.3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2%~3.50%。除游离氨基酸外,云南毛尖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比及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云南毛尖茶汤的涩味、咸味及丰富度响应值最大,但甜度响应值最低,茶汤浓厚;福建香毫涩味、咸味响应值最小,但水浸出物含量高,茶汤浓醇。香气组分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3种基底茶的香气品质由高到低为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均属于中等。结论:3种基底茶内含物质丰富,但香气质量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饮 基底茶 品质分析 滋味 香气
下载PDF
不同干燥温度对酸枣叶虫茶品质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袁冬寅 温立香 +6 位作者 张芬 欧淑琼 陈家献 彭靖茹 赵媛 黄寿辉 檀业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6-53,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5、90、105℃)对酸枣叶虫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0℃干燥的虫茶总黄酮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及氨基酸分析仪等方法,研究不同干燥温度(60、75、90、105℃)对酸枣叶虫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90℃干燥的虫茶总黄酮与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茶多酚及总氨基酸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05℃干燥的虫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60、75℃组(P<0.05);60℃干燥的虫茶蛋白质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75℃干燥的虫茶水浸出物、总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处理虫茶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范围分别为36.37%~37.93%、65.45%~69.20%,且必需氨基酸指数均高于0.95。此外,90℃干燥的虫茶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相对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38.77%)、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0.42)及血栓形成指数(0.94)最低。通过对酸枣叶虫茶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90℃干燥的虫茶综合得分最高。综上所述,干燥温度为60、75、90、105℃的酸枣叶虫茶均可作为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但90℃干燥能提高酸枣叶虫茶的甜度、鲜醇度及营养价值,更利于品质形成,是酸枣叶虫茶干燥的适宜温度,可为虫茶加工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叶虫茶 干燥温度 品质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六堡雪花酥的加工工艺及品质分析
6
作者 黄进达 林家威 +6 位作者 庾艳玲 袁冬寅 农寿华 陈家献 曹中环 温立香 何梅珍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23年第4期34-40,共7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研究六堡雪花酥加工工艺,发现六堡茶提香温度为120℃、棉花糖添加量为150 g及六堡茶粉添加量为总粉的40%时,雪花酥外形色泽黑褐均匀,甜度适宜,茶香明显且整体香味协调,不粘牙,感官审评的综合得分最高。
关键词 六堡茶 雪花酥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陈香六堡茶品质特征及香气质量评价方法建立 被引量:16
7
作者 温立香 张芬 +5 位作者 何梅珍 黄寿辉 彭靖茹 林家威 袁冬寅 陈家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6,共7页
为探究陈香型六堡茶品质特点,对典型样本进行品质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GC-MS分析香气成分,对26种共有芳香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不同主成分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为加权系数,结合主成分线性回归方程构建陈香六堡茶... 为探究陈香型六堡茶品质特点,对典型样本进行品质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GC-MS分析香气成分,对26种共有芳香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不同主成分特征值的方差贡献率为加权系数,结合主成分线性回归方程构建陈香六堡茶的香气质量综合评价函数,并利用所建函数计算样本得分排序进行香气质量评价。结果表明:陈香型六堡茶主要品质成分特征为:茶多酚含量13.05%±2.14%,氨基酸含量1.80%±0.13%,咖啡碱含量4.44%±0.36%,水浸出物含量38.00%±2.81%;"陈香"的主要特征性芳香物质为α-雪松醇、β-芳樟醇、二氢猕猴桃内酯、α-萜品醇和β-紫罗酮;对比感官与函数F=52.962F1+20.825F2+15.348F3+7.592F4的评价结果,两种方法对香气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利用该综合评价函数来进行六堡茶香气的质量评价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品质特征 香气 质量评价
下载PDF
广西虫茶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温立香 张芬 +3 位作者 袁冬寅 陈家献 彭靖茹 黄寿辉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102-107,共6页
为探讨广西虫茶的可食用安全性,为广西虫茶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按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对广西虫茶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细菌回复突变(Ames)、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对小... 为探讨广西虫茶的可食用安全性,为广西虫茶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按照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对广西虫茶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细菌回复突变(Ames)、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耐受剂量 > 20 g/kg BW,属无毒级;Ames试验中5 种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无论是否加入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酶(S-9)代谢活化系统,结果均为阴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与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10 000、5 000、2 500mg/kg BW 3 个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表明广西虫茶无致突变、致畸变作用,无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毒理试验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虫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7
9
作者 袁冬寅 陈家献 +3 位作者 张芬 黄寿辉 彭靖茹 温立香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8-204,共7页
虫茶是我国特有的,由特种昆虫蚕食特殊植物后的排泄物加工而成的非茶之茶,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丰富的保健药用功能。该文总结虫茶的加工方式、生物安全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今后虫... 虫茶是我国特有的,由特种昆虫蚕食特殊植物后的排泄物加工而成的非茶之茶,含有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丰富的保健药用功能。该文总结虫茶的加工方式、生物安全性、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功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讨论今后虫茶加工工艺的改进方向以及应用开发前景,旨在为虫茶产品的创新与品质的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加工工艺 品质特征 药理功能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六堡茶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石荣强 温立香 +6 位作者 曾玉凤 谢陆华 彭靖茹 袁冬寅 陈家献 黄寿辉 张芬 《中国茶叶加工》 2020年第2期43-47,共5页
六堡茶是广西地方历史名茶,属于黑茶,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纯,是著名的侨销茶。文章从六堡茶的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工艺、微生物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六堡茶品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六堡茶加工... 六堡茶是广西地方历史名茶,属于黑茶,色泽黑褐、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厚回甘、香气陈纯,是著名的侨销茶。文章从六堡茶的感官品质、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工艺、微生物对六堡茶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六堡茶品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六堡茶加工工艺创新及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堡茶 品质 加工工艺 微生物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基于叶片形态特征的金秀罗香乡茶树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檀业维 彭靖茹 +5 位作者 温立香 黄寿辉 李嫄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茶叶通讯》 2022年第1期35-41,共7页
本试验对收集的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6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6个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量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茶树种质的叶片性状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叶形、叶色、叶基、叶身、叶尖和叶面6个变量,这6个... 本试验对收集的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60份茶树种质资源的16个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量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茶树种质的叶片性状多样性主要集中在叶形、叶色、叶基、叶身、叶尖和叶面6个变量,这6个变量可解释总遗传多样性变量的72.621%,可作为基于茶树叶片进行分类鉴定和筛选资源的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60份种质资源分为4类,第一类1份,鉴别特征是叶形、叶基;第二类2份,鉴别特征是叶色;第三类32份,鉴别特征是叶面、叶身;第四大类25份,鉴别特征是叶尖。金秀瑶族自治县罗香乡的茶树种质资源间表现出较大的遗传变异性,其中叶形、叶色等决定茶树品种适制性的重要指标变异丰富,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本试验结果可为金秀罗香茶树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叶片 形态特征 罗香乡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广西三个产区虫茶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氨基酸营养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立香 袁冬寅 +5 位作者 欧淑琼 张芬 陈家献 黄寿辉 冯春梅 彭靖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329-336,共8页
对广西三个主产区虫茶的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氨基酸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内含物丰富且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的特性,不同产区虫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 对广西三个主产区虫茶的主要茶特征成分、挥发性成分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其氨基酸特性及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西虫茶内含物丰富且具有低咖啡碱高氨基酸的特性,不同产区虫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三个产区虫茶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成分,不同产区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融安以醇、酮类为主,龙胜以醛、酯类为主,三江以酸、酯类为主。此外,不同产区虫茶氨基酸各组分差异较大,其中组氨酸(His)、甘氨酸(Gly)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氨酸(Arg)、天门冬氨酸(Asp)等其他14类氨基酸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与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EAA/NEAA)达到了WHO/FAO提出的理想蛋白质人体必需氨基酸模式;三个产区虫茶均含有9种药用氨基酸(MAA),MAA/TAA均值高达62.26%。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定可知三个产区虫茶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Met)+胱氨酸(Cys),赖氨酸(Lys)为龙胜、三江两个产区的第二限制氨基酸,其他必需氨基酸均接近或高于模式蛋白;同时,三个产区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在71.33~77.96之间,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大于1,由此可见广西虫茶是一种优质蛋白质资源的选择,有作为保健饮料进行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茶 成分 氨基酸 评价
下载PDF
我这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3
作者 陈家献 《广西教育》 2006年第12A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自信心 学生 培养 自我认同 实现目标
下载PDF
香蕉种质资源基于rDNA ITS序列的谱系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冯慧敏 陈雪婷 +2 位作者 陈友 陈家献 武耀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0-835,共6页
本研究以10份M.acuminata不同亚种材料,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M.balbisiana材料及20份不同基因型的香蕉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r 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的测序分析。利用MEGA6.0软件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 本研究以10份M.acuminata不同亚种材料,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M.balbisiana材料及20份不同基因型的香蕉栽培品种为试材,进行r DNA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序列的测序分析。利用MEGA6.0软件计算不同序列间的碱基组成频率、简约信息位点数,以邻接法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ITS序列长度为583~594 bp,含有169个简约信息位点。基于ITS序列的聚类分析表明,M.acuminata和M.balbisiana的品种间能相互集中分布,形成明显的两支,且具有强的支持率。M.acuminata subsp.errans,M.acuminta var.chinensis和来自斯里兰卡的M.balbisiana具有明显的遗传差异,应加强对上述材料的收集、鉴定和保护,从而为加大香蕉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提高香蕉栽培品种的抗逆性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属 ITS 系统发育 遗传变异 种质收集
原文传递
芭蕉属植物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彦 陈雪婷 +2 位作者 陈家献 冯慧敏 武耀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2-449,共8页
利用基因序列对芭蕉属植物的组间及种间的系统发育进行研究可弥补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不足,从而为研究芭蕉属植物的进化与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66份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r DNA 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研究,... 利用基因序列对芭蕉属植物的组间及种间的系统发育进行研究可弥补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不足,从而为研究芭蕉属植物的进化与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本研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66份芭蕉属野生种质资源r DNA 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不同的基本染色体数,供试材料能明显地划分为两大类,其中Eumusa组和Rhodochlamys组材料聚到一组,Callimusa组、Australimusa组和Ingensmusa组的材料聚到一组;但是组间材料交叉聚类,具有紧密联系,无法区分。建议将芭蕉属下分类合并为Eumusa-Rhodochlamys组和Callimusa-Australimusa组,取消Ingensmusa组的分类。由于Rhodochlamys与M.acuminata和M.balbisiana的紧密联系,Rhodochlamys组材料可考虑作为香蕉遗传改良的材料,需进一步确定为栽培蕉提供独特S基因组的M.schizocarpa与M.balbisiana的联系以及M.balbisiana的种内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芭蕉属分子系统发育 IT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