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法的PC 箱梁桥病害成因敏感性分析
1
作者 陈富琨 李岩 +2 位作者 罗锦鸿 张文学 何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5,共6页
基于响应面法通过抽样计算有限元模拟结果,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箱梁桥典型病害的函数关系,研究PC连续箱梁桥开裂和下挠的病害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权重。响应面方程包含7个结构参数和4个结构响应,从敏感因子和... 基于响应面法通过抽样计算有限元模拟结果,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Prestressed Concrete,PC)连续箱梁桥典型病害的函数关系,研究PC连续箱梁桥开裂和下挠的病害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权重。响应面方程包含7个结构参数和4个结构响应,从敏感因子和敏感百分比分析病害成因和影响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悬臂顶板束、中跨合龙束和腹板束预应力损失是造成箱梁挠度过大的主要原因,三者的敏感百分比分别为35.0%、21.7%和19.9%。中跨合龙束和悬臂顶板束预应力损失是造成跨中箱梁底板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二者敏感百分比分别为46.1%和36.1%。悬臂顶板束预应力损失是造成墩顶箱梁顶板横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敏感百分比达到67.8%。腹板束、悬臂顶板束、中跨合龙束和竖向预应力束的预应力损失是造成腹板斜裂缝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箱梁桥 病害成因 响应面法 敏感性分析 预应力损失
下载PDF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加固研究进展
2
作者 覃清玥 李岩 +1 位作者 张文学 陈富琨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3期49-57,共9页
基于我国危旧桥改造需求多、病害情况复杂给桥梁加固提出的挑战,需把握桥梁加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未来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结合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要加固手段的基本原理,对各加固手段的优点、局限性及适用对象进... 基于我国危旧桥改造需求多、病害情况复杂给桥梁加固提出的挑战,需把握桥梁加固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未来深入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结合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主要加固手段的基本原理,对各加固手段的优点、局限性及适用对象进行分析,系统梳理近两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加固 大跨径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下载PDF
矮塔斜拉加固连续梁桥拉索张拉方案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武兆夏 赵如 +1 位作者 陈富琨 张文学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年第6期24-29,14,共7页
针对连续梁桥传统加固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矮塔斜拉体系加固连续梁桥的方法。为研究拉索张拉方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影响,以某座跨径为(60+96+60)m的三跨受损连续梁桥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原桥进行预应力损伤敏感性分析;并根据最不... 针对连续梁桥传统加固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矮塔斜拉体系加固连续梁桥的方法。为研究拉索张拉方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影响,以某座跨径为(60+96+60)m的三跨受损连续梁桥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原桥进行预应力损伤敏感性分析;并根据最不利损伤状态,采用矮塔斜拉体系方法对损伤桥梁进行加固,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拉索张拉顺序对加固过程中主梁挠度和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固过程中,两种张拉顺序下的主梁应力均未超过规范限值;从短索向长索张拉顺序下的主梁挠度变化更平缓,且截面应力变化更均匀;从长索向短索张拉顺序下的边跨跨中截面下缘压应力储备减小,接近拉应力限值,墩顶截面和跨中截面应力变化幅值较大,对结构受力不利。实际工程中应优先考虑从短索向长索的张拉顺序,可提高加固过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塔斜拉体系 连续梁桥 拉索张拉 损伤敏感度 主动加固
下载PDF
基于体能消耗模型的立体过街设施评价指标研究
4
作者 张孟琦 陈富琨 +1 位作者 陈盈 柳美玉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年第3期33-36,共4页
大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行人与机动车之间冲突越来越多,而部分立体过街设施利用率却不高。以北京市典型街区为例,从设置位置、结构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立体过街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为更科学地评价立体过街设施设置位置的合理性... 大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行人与机动车之间冲突越来越多,而部分立体过街设施利用率却不高。以北京市典型街区为例,从设置位置、结构形式等方面分析了立体过街基础设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为更科学地评价立体过街设施设置位置的合理性,建立了平地步行和上下天桥体能消耗计算模型,提出以行人利用天桥过街和平地绕行过街的能耗比作为过街天桥设置位置合理性量化评价指标,得出人行天桥距离路口或斑马线的最小合理距离。提出的量化指标能为立体过街设施设置的合理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过街设施 人行天桥 地下通道 设置位置 合理性评价指标 能耗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