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防细菌2016NX1对病原真菌的抑制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咪云 孙孟龙 +3 位作者 阮楚晋 陈寿昆 刘裕华 陆祖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带毒平板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2016NX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贡柑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水稻胡麻...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带毒平板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2016NX1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甘蔗凤梨病菌Ceratocystis paradoxa、贡柑链格孢菌Alternaria citri、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水稻胡麻叶斑病菌Cochliobolus miyabeanus等9种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2016NX1及其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供试病原真菌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铜绿假单胞菌2016NX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为2%,摇床转速为100r/min,发酵温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防细菌 抑菌作用 发酵条件 优化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一株产天然蓝色素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咪云 阮楚晋 +2 位作者 陈寿昆 刘裕华 陆祖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138,共8页
为了分离鉴定一株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本文以表面消毒法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植物根中分离可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以通用引物27F/1492R对目标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对比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目标细菌进... 为了分离鉴定一株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本文以表面消毒法从牛大力Millettia specisoa Champ植物根中分离可产天然蓝色素的细菌,以通用引物27F/1492R对目标细菌的16SrDNA序列进行PCR扩增、序列对比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对目标细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采用GEN III MicroStation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目标细菌进行Biolog鉴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目标细菌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相近,相似率为99%;系统发育树显示,其与菌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在同一条分支上;形态学鉴定为杆状革兰氏阴性;Biolog鉴定目标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综合形态学、分子、Biolog鉴定结果,鉴定该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命名为2016NX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蓝色素 16SrDNA Biolog鉴定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蜡状芽孢杆菌ZW1去除电镀废水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裕华 戴江汇 +5 位作者 陈寿昆 陈玉华 黄静 马思鹏 尚常花 陆祖军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5期9-12,25,共5页
本文以六价铬电镀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稀释度(蒸馏水和电镀废水的体积比)、pH、培养时间三因素对蜡状芽孢杆菌ZW1去除有机物效率的影响,先优化去除条件再对二次回归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优化结果预测稀释度为1︰1,pH值... 本文以六价铬电镀废水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稀释度(蒸馏水和电镀废水的体积比)、pH、培养时间三因素对蜡状芽孢杆菌ZW1去除有机物效率的影响,先优化去除条件再对二次回归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优化结果预测稀释度为1︰1,pH值为9,培养时间为96h,ZW1菌株去除含六价铬电镀废水CODcr的效果最佳。实测该条件下CODcr平均去除率为73.41%,与模型预测值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状芽孢杆菌 响应曲面法 电镀废水 有机物
下载PDF
强力霉素抗性基因目标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寿昆 尚常花 陆祖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目标供体菌强力霉素抗性基因(Dox)水平传播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强力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指标,通过药敏试验从7个菌株中筛选出遗传型分别为Dox^RX^S的候选供体菌和Dox^SX^R的候选受体菌(X代表不是强力...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目标供体菌强力霉素抗性基因(Dox)水平传播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强力霉素抗性基因为筛选指标,通过药敏试验从7个菌株中筛选出遗传型分别为Dox^RX^S的候选供体菌和Dox^SX^R的候选受体菌(X代表不是强力霉素的抗生素),将供、受体菌共培养后筛选出遗传型为Dox^RX^R的接合子。分别测定X对目标供体菌、Dox对目标受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对目标供、受体菌从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BIOLOG方面进行鉴定。结果研究的7个病原菌均为多重耐药,最多能耐受15种抗生素,对链霉素、萘啶酮酸和磺胺二甲嘧啶的耐药率最高(100%),对庆大霉素、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低(0%)。目标供体菌、受体菌和接合子Con-Ⅱ基因型分别为Dox^RKan^S、Dox^SKan^R和Dox^RKan^R。Kan对目标供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310 0μg/mL,Dox对目标受体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048 8μg/mL。目标供体菌(Dox^RKan^S)鉴定为Escherichia coli O157:H7(E.coli O157:H7),目标受体菌TR-M30-1(Dox^SKan^R)鉴定为产酸克雷伯菌。结论目标供体菌为E.coli O157:H7(Dox^RKan^S),目标受体菌为TR-M30-1(Dox^SKan^R),接合子为Con-Ⅱ(Dox^RKa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抗性基因 供体菌 受体菌 接合子 BIOLOG鉴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