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宜昌樟村坪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硅磷质结核中的微体化石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寿铭 尹崇玉 +3 位作者 刘鹏举 高林志 唐烽 王自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7,共8页
本文报道的微体化石产于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第10层的硅磷质结核中,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ppendisphaera grandis、Ericiasphaera spjeldnaesii、Knollisphaeridium maxi mum、Leiosphaeridia tenuissi ma、Meghys... 本文报道的微体化石产于湖北宜昌樟村坪万家沟剖面埃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第10层的硅磷质结核中,化石组合包括疑源类Appendisphaera grandis、Ericiasphaera spjeldnaesii、Knollisphaeridium maxi mum、Leiosphaeridia tenuissi ma、Meghystrichosphaeridium perfectum、Tianzhushania polysiphonia、T.spinosa、T.ornata;丝状蓝藻Oscillatoriopsis obtusa、Polytrichoides induviatus、P.lineatus、Salome hubeiensis、Siphonophycustypicum;多细胞藻类Sarcinophycus palilloformis、Wengania minuta。该微体化石组合面貌与黄陵背斜东、南翼陡山沱组二段硅质结核中以大型具刺疑源类Tianzhushania为特征的组合相同,与贵州瓮安地区陡山沱组上磷块岩下部保存的微体化石组合面貌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昌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微体化石
下载PDF
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特征研究进展与国内外对比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寿铭 尹崇玉 +3 位作者 刘鹏举 高林志 唐烽 王自强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本文重点通过研究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的变化规律,来探讨其全球地层对比意义。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经历了三次比较显著的碳同位素负漂移(EN1~EN3)和两次正漂移(EP1、EP2)。第一次碳同位素负漂移(EN1)发生在南沱... 本文重点通过研究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碳同位素的变化规律,来探讨其全球地层对比意义。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经历了三次比较显著的碳同位素负漂移(EN1~EN3)和两次正漂移(EP1、EP2)。第一次碳同位素负漂移(EN1)发生在南沱冰期之后陡山沱组底部"盖帽碳酸盐岩"层位及其上部的白云岩,与世界其他地区Marinoan冰期之后"盖帽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负漂移可进行对比;第二次碳同位素负漂移(EN2)发生在陡山沱组中部;第三次负漂移(EN3)发生在陡山沱组顶部,是该地质历史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期碳同位素负漂移,同澳大利亚、阿曼、纳米比亚、加里福尼亚、西伯利亚、苏格兰等地碳同位素异常均可进行对比。两次正漂移(EP1、EP2)分别位于第二段中部和第三段的下部,分别与陡山沱组所含的两个疑源类组合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EN3则与陡山沱组上部所含的宏体化石组合(庙河生物群)相对应;表明碳同位素的变化与生物演化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利用碳同位素变化特征进行埃迪卡拉纪地层洲际对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碳同位素 峡东地区
下载PDF
西藏羌塘北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寿铭 程立人 张以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4,共4页
西藏羌塘北部晚二叠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热觉茶卡一带,称为“热觉茶卡组”,其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竹蜓类、腕足类等化石;上部为黄灰色砂岩夹炭质粉砂岩、泥岩和多层煤层,含植物化石... 西藏羌塘北部晚二叠世地层,主要分布在双湖办事处-热觉茶卡一带,称为“热觉茶卡组”,其下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粉细砂岩、粉砂质页岩、夹生物碎屑灰岩、含竹蜓类、腕足类等化石;上部为黄灰色砂岩夹炭质粉砂岩、泥岩和多层煤层,含植物化石。上、下两部分之间为断层接触。根据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的最新资料,其上部产大羽羊齿植物化石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与下部产竹蜓类动物化石的海相沉积,二者为连续沉积。通过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与岩石地层学分析,将原热觉茶卡组拆分为两个组,保留下部含有竹蜓类等化石海相沉积为主的热觉茶卡组,将上部含植物化石的地层建立一新的岩石地层单位—黑土沟组,代号P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羌北 晚二叠世 热觉茶卡组 黑土沟组
下载PDF
湖北峡东地区牛坪剖面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寿铭 尹崇玉 +1 位作者 刘鹏举 李猛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41-651,共11页
对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牛坪剖面碳酸盐岩进行了高精度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测定。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牛坪剖面陡山沱组与灯影组下部存在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碳同位素正漂移。负漂移分别位于陡山沱组底部(EN1)和... 对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牛坪剖面碳酸盐岩进行了高精度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测定。碳同位素演化趋势研究表明,牛坪剖面陡山沱组与灯影组下部存在2次碳同位素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碳同位素正漂移。负漂移分别位于陡山沱组底部(EN1)和陡山沱组中部(EN2),δ13C值分别降低到-3.6‰、-2‰。正漂移分别位于陡山沱组下部(EP1)、上部(EP2)以及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界线处(EP3),δ13C分别上升到6.7‰、7.1‰、8.2‰。牛坪剖面埃迪卡拉系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黄陵背斜周缘埃迪卡拉系碳同位素演化趋势对比,表明至少区域上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在埃迪卡拉系划分和对比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东地区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碳同位素
下载PDF
西藏羌塘北部上二叠统热觉茶卡组类动物群的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寿铭 程立人 +1 位作者 吴水忠 朱永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5-1729,共5页
西藏羌塘北部热觉茶卡组的类动物群共3属11种(不含未定种),包括:Palaeofusulina sinensis Sheng,P.fusiformis Sheng,P.nana Likharev,P.laxa Sheng,P.wangi Sheng,P.minima Sheng et Chang,P.simplex Sheng et Chang,Parananlingella... 西藏羌塘北部热觉茶卡组的类动物群共3属11种(不含未定种),包括:Palaeofusulina sinensis Sheng,P.fusiformis Sheng,P.nana Likharev,P.laxa Sheng,P.wangi Sheng,P.minima Sheng et Chang,P.simplex Sheng et Chang,Parananlingella ac-ervula(Sheng et Rui),Reichelina changhsingensis Sheng et Chang,R.pulchra K.M.-Maclay,R.gaqoiensis Wang,Sheng etZhang。根据类沿剖面的分布,建立了Palaeofusulina带,由下至上划分为2个亚带:Palaeofusulina minima亚带和Palaeo-fusulina sinensis亚带。该类化石带属种丰度高,所含的类动物群属华夏特提斯型分子,为晚二叠世的代表分子和典型分子,与中国华南长兴阶类化石带可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羌塘地区 热觉茶卡组 类动物群
下载PDF
辽东半岛细河群沉积岩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9
6
作者 高林志 张传恒 +5 位作者 陈寿铭 刘鹏举 丁孝忠 刘燕学 董春燕 宋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3-1122,共10页
对辽东半岛青白口系骆驼岭组和钓鱼台组沉积岩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根据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模式探讨了两地的沉积物源和沉积时代的上限。辽东半岛青白口系细河群钓鱼台组碎屑锆石分布模式中年龄主峰值为1.6Ga,最小年龄为1075Ma,说明... 对辽东半岛青白口系骆驼岭组和钓鱼台组沉积岩碎屑锆石进行了测试,根据沉积岩碎屑锆石年龄分布模式探讨了两地的沉积物源和沉积时代的上限。辽东半岛青白口系细河群钓鱼台组碎屑锆石分布模式中年龄主峰值为1.6Ga,最小年龄为1075Ma,说明钓鱼台组的沉积时代要晚于1000Ma,沉积岩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模式说明该组与华北古陆为不同物源,其时代有可能不一致。同时,根据2009年11月24日全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分会扩大会议上形成的一个共识和最新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对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年表进行重新标定:即长城系(Ch,Pt21)限定为1.8~1.6Ga,蓟县系(Jx,Pt22)限定为1.6~1.4Ga,待建系(Pt23-4)限定为1.4~1.0Ga,青白口系(Qb,Pt31)限定为1000~780Ma,南华系(Nh,Pt32)限定为780~635Ma和震旦系(Z,Pt33)限定为635~542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白口系 骆驼岭组 细河群 钓鱼台组 碎屑锆石SHRIMP U-PB年龄 辽东半岛
下载PDF
华南峡东地区埃迪卡拉(震旦)纪年代地层划分初探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鹏举 尹崇玉 +3 位作者 陈寿铭 李猛 高林志 唐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9-866,共18页
华南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地层连续,出露完整,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是世界上同时代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序列之一,也是解决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划分、竞争相关界线层型剖面的最理想地区之一。根据近年来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的同位素年代学... 华南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地层连续,出露完整,化石丰富,顶、底界线清楚,是世界上同时代地层最具代表性的序列之一,也是解决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划分、竞争相关界线层型剖面的最理想地区之一。根据近年来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生物地层学和化学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积累,本文以生物地层序列(生物演化阶段)为基础标志,以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变化界面为辅助标志,对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纪地层进行年代地层的划分,提出2统5阶方案。下统名称建议用峡东统,下分九龙湾阶和陈家园子阶;上统名称建议用扬子统,下分吊崖坡阶、第四阶和第五阶。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地层和碳稳定同位素地层学的特征,初步探讨了与其他地区埃迪卡拉系的对比关系。这一划分和对比方案只是目前研究的阶段性认识,更完整的划分对比意见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峡东地区 埃迪卡拉纪 震旦纪 年代地层
下载PDF
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瓮安生物群中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新材料及其问题讨论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鹏举 尹崇玉 +2 位作者 陈寿铭 唐烽 高林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7-464,共8页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的主要化石类型。研究初期其生物属性被归于绿藻;随后,由于发现一些球状化石标本保存有类似后生动物卵裂的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等细胞分裂特征及分裂球规则有序的排列方式,并...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的主要化石类型。研究初期其生物属性被归于绿藻;随后,由于发现一些球状化石标本保存有类似后生动物卵裂的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等细胞分裂特征及分裂球规则有序的排列方式,并且不同分裂阶段的球体大小基本保持一致等特征,一些学者将其解释为动物的胚胎化石,并由此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近年来,又有学者将其解释为巨大的氧化硫细菌。本文在系统介绍这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报道了一些新的球状化石材料,包括一些具有出芽现象的球状化石以及Parapandorina和Megaclonophycus之间的过渡分子。新材料的发现显示,尽管休眠卵和胚胎假说是迄今为止对瓮安生物群中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最佳解释,但仍有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这些球状化石确切亲缘关系的确定还有待于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 陡山沱组 瓮安生物群 球状化石 休眠卵 胚胎
下载PDF
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疑源类生物地层序列 被引量:25
9
作者 尹崇玉 刘鹏举 +3 位作者 陈寿铭 唐烽 高林志 王自强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4,共9页
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自下而上可分4个岩性段:第1段为1.5—5m具帐篷和板裂构造的"盖帽白云岩";第2段是90—120m白云质灰岩夹黑色页岩,富含燧石结核;第3段为40—70m的白云岩夹燧石层和燧石结核;第4段10—20m为黑色碳质... 峡东地区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自下而上可分4个岩性段:第1段为1.5—5m具帐篷和板裂构造的"盖帽白云岩";第2段是90—120m白云质灰岩夹黑色页岩,富含燧石结核;第3段为40—70m的白云岩夹燧石层和燧石结核;第4段10—20m为黑色碳质页岩夹碳酸盐岩透镜体。根据对该区九龙湾、王丰岗、田家园子、九曲脑、晓峰河、樟村坪等多条陡山沱组剖面的重新调查,确认第2和第3段分别含有不同的疑源类组合,二者被之间出现的δ13C负漂移(EN2)所分隔。下组合以Tianzhushania和高分异的具刺疑源类出现为特征。上组合与下组合的区别是:(1)Tianzhushania绝迹;(2)出现大量表面光滑,介于90—150μm的球状膜壳;(3)高分异的具刺疑源类既包括下伏上延的种类,又含有首次出现的新类型;(4)还出现可能为单细胞原生动物的微化石;(5)管状化石震旦圆圆茎(Sinocyclocylicus guizhouensis)首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源类 生物地层 陡山沱期 埃迪卡拉系 峡东地区
下载PDF
华南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尹崇玉 唐烽 +3 位作者 刘鹏举 高林志 王自强 陈寿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1-432,F0004,共13页
本文重点介绍华南地区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1)贵州江口陡山沱组上部黑色页岩中发现保存完美的八辐射螺旋结构的埃迪卡拉型动物化石——八臂仙母虫,首次确立陡山沱组上部庙河生物群层位有埃迪卡拉型动物化... 本文重点介绍华南地区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生物地层学研究的新进展:(1)贵州江口陡山沱组上部黑色页岩中发现保存完美的八辐射螺旋结构的埃迪卡拉型动物化石——八臂仙母虫,首次确立陡山沱组上部庙河生物群层位有埃迪卡拉型动物化石的存在,为该层位与澳大利亚典型埃迪卡拉动物群层位对比提供了重要证据。(2)陡山沱组第二段首次发现有饰天柱山藻,确立了陡山沱组中下部出现的以Tianzhushania属为特征的具刺疑源类下组合带,为同期地层的对比提供了新依据。(3)在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三段发现以Tanarium属为特征的具刺疑源类上组合带,它们与断面呈圆形和方形的管状化石共生,层位稳定,分布广泛。这些新古生物的发现,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埃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的生物地层序列,而且为解决全球埃迪卡拉系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靠的古生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生物地层学
下载PDF
最早的栉水母动物化石——华南伊迪卡拉纪的“八臂仙母虫” 被引量:10
11
作者 唐烽 尹崇玉 +4 位作者 Stefan Bengtson 刘鹏举 王自强 陈寿铭 高林志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3-553,共11页
华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保存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中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最早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但由于缺乏成年或幼年过渡期的化石证据,对这些最早微化石的动物属性还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贵州江口县翁会地区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 华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保存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中有一部分被认为是最早的后生动物胚胎化石,但由于缺乏成年或幼年过渡期的化石证据,对这些最早微化石的动物属性还一直存在争议。最近在贵州江口县翁会地区伊迪卡拉(震旦)系陡山沱组的页岩中发现一个与"庙河生物群"相似的宏体碳质压膜化石群,其中包含一个盘状的宏体化石新类型——八臂仙母虫(Eoandromeda octobrachiata,Tang et al.2008),具有八条螺旋状辐射的旋臂,封闭在一个包膜内。这种八辐射结构在八射珊瑚和栉水母动物中都可见到,但同时具有的螺旋特性与现生的所有类群都无法对比。在贵州陡山沱组的"瓮安生物群"中发现的球状胚胎化石同样具有螺旋性状,尽管还没有直接的个体发育证据,但我们认为新属种可能代表这些螺旋状胚胎化石的成年实体化石。最新报道的南澳大利亚Rawnsley石英岩层中也发现相似的印痕化石,被归为同一类别,表明华南的"庙河生物群"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生物群"时代相当。翁会化石库中少量出露的三辐射化石与俄罗斯"白海生物群"的典型分子—Albumares和Anfesta可以对比。新发现的倾斜保存的八臂仙母虫化石和碳质条带呈子午线状排列的核桃状化石,可能是该类化石归属栉水母类的有力证据,这一发现推测可将栉水母类的最早化石记录从"澄江生物群"的早寒武世推前大约3千万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山沱组 庙河生物群 八臂仙母虫 伊迪卡拉生物群 栉水母类
下载PDF
湖北峡东地区“盖帽碳酸盐岩”中燧石条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古月 范昌福 +2 位作者 万德芳 李延河 陈寿铭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69-1476,共8页
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代陡山沱组一段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保存良好,与白云岩界线截然,顺层产出的燧石条带。利用硅酸盐的BrF5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燧石条带进行测试,得到较高的硅同位素(δ^(30)Si_(NBS-28)为0.4‰~1.7‰)... 湖北峡东地区新元古代陡山沱组一段的"盖帽碳酸盐岩"中发育有保存良好,与白云岩界线截然,顺层产出的燧石条带。利用硅酸盐的BrF5硅氧同位素分析方法对燧石条带进行测试,得到较高的硅同位素(δ^(30)Si_(NBS-28)为0.4‰~1.7‰)和氧同位素(δ~18O_(V-SMOW)为24.0‰~26.6‰)组成。燧石条带可能为温暖的滨海相化学沉积产物,氧同位素测温得到的沉积海水温度为35.4~47.7℃。燧石条带的Al/(Fe+Mn+Al)为0.43~0.50,Si/Al比值为257~269,表明燧石条带形成过程中有少量的陆源物质参与,而较低的∑REE(2.19×10^(-6)~3.59×10^(-6)),Ce正异常(1.20~1.24)和U/Th比值(3.75~14.45)上则明显带有热水沉积的特征。燧石条带的硅质可能主要来自远源火山热液活动,在温暖的滨海环境达到硅质饱和而形成的化学沉积,同时验证了早期研究者认为的"雪球事件"冰后期环境温度曾一度极为温暖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氧同位素 燧石条带 化学沉积 盖帽碳酸盐岩 三峡地区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新元古代宏体化石生物地层序列 被引量:9
13
作者 唐烽 尹崇玉 +3 位作者 高林志 刘鹏举 王自强 陈寿铭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17,共13页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出露最为完整、连续的地区,特别是华北克拉通东缘连续出露了新元古代自老至新的全部地层,是对比和衔接中国南、北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关键地区。在该地区所发现和建立的宏体化石群——"龙凤山生... 华北克拉通东部是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出露最为完整、连续的地区,特别是华北克拉通东缘连续出露了新元古代自老至新的全部地层,是对比和衔接中国南、北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关键地区。在该地区所发现和建立的宏体化石群——"龙凤山生物群"、"辽南生物群"和"淮南生物群"可能是新元古代"南华大冰期"前后较为独特的生物群落,其中相当部分可能归属于多细胞后生动物和多细胞藻类,是地球早期生命景观的重要代表。因此,对这些新元古代早期生物群的研究将可能揭示比陡山沱期更早的多细胞后生动植物的演化面貌,在演化生物学上意义重大。近年来,在地调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的新元古代年代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本文综合现有资料,详细记述了华北克拉通东部(燕山地区和辽南、徐淮地区)含宏体化石的新元古代地层及其宏体化石特征、组合面貌和生物地层序列。同时,依据宏体化石记录,探讨了中国新元古代地层的对比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东部 新元古代 宏体化石 生物地层序列 地层对比
下载PDF
藏北羌塘南部发现早古生代地层及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张以春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藏北羌塘南部地区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侧发育大面积的变质岩系,此前统称为阿木岗群.由于没有发现古生物化石,时代归属争议很大.有人依缝合带以北查桑地区有未变质的含古生物化石泥盆系出露为据,将该套变质岩系时代归属前泥盆纪,多数... 藏北羌塘南部地区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侧发育大面积的变质岩系,此前统称为阿木岗群.由于没有发现古生物化石,时代归属争议很大.有人依缝合带以北查桑地区有未变质的含古生物化石泥盆系出露为据,将该套变质岩系时代归属前泥盆纪,多数人是根据所测同位素年龄值,确定其时代为前震旦系.2003—2004年我们在玛依岗日一带变质岩系上部采获大量鹦鹉螺类和笔石类化石,经研究确定时代属中、晚奥陶世-志留纪.在羌塘南部地区发现有可靠化石依据的早古生代地层存在尚属首次.为该岩系的时代归属、地层划分及与邻区对比提供了古生物证据,也为研究该区岩相古地理、大地构造格局提供了可靠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羌塘南部 早古生代地层 鹦鹉螺 笔石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发现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0-243,共4页
西藏羌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在西藏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侏罗系分布区内,发现了一套厚度大于298·05m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Eostaffella、Pseudoendothyra、Mi... 西藏羌北地区从未发现过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在西藏1∶25万玛依岗日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侏罗系分布区内,发现了一套厚度大于298·05m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碎屑岩地层。碳酸盐岩中含丰富的Eostaffella、Pseudoendothyra、Milleralla、Ozawainella、Pseudostaffella、Profusulinella、Fusulina、Fusulinella、Triticites、Protricites等,属于典型的石炭纪分子。虽未见顶、底,但它是羌北地层分区的唯一一处有可靠化石依据的石炭纪地层,故建立瓦垄山组(C1-2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地层 西藏羌北地区 筵类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及其分带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lla带,(3)Pseudostaf fella-Eostaf 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蜓]类动物群 石炭系 羌北地区 瓦垄山组
下载PDF
西藏北部申扎地区的海相白垩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维忠 陈寿铭 +1 位作者 曲洪晔 赵淼 《吉林地质》 2008年第2期5-7,21,共4页
在藏北申扎地区塔尔玛-新吉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北缘发现一套厚1 000 m灰岩夹碎屑岩岩段。岩层呈近东西向展布,南部两侧均被断层所切割,未见顶底。其内含较丰富的早白垩世海相动物化石,在这个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确定了1∶25万申扎县幅内及... 在藏北申扎地区塔尔玛-新吉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北缘发现一套厚1 000 m灰岩夹碎屑岩岩段。岩层呈近东西向展布,南部两侧均被断层所切割,未见顶底。其内含较丰富的早白垩世海相动物化石,在这个地区尚属首次发现,确定了1∶25万申扎县幅内及周边地区有早白垩世的海相地层的存在,为研究班戈—怒江缝合带和雅江缝合带构造格局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北部 申扎地区 白垩系 海相动物化石
下载PDF
浅谈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原理分析
18
作者 陈寿铭 《辽宁广播电视技术》 2020年第4期51-52,共2页
中波发射天线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基础设施,对广播电视台的职能发挥有着重要保障作用。中波发射天线的发射质量是需要值得广播电视台特别关注的,其主要靠电波运行,白天依靠地波,晚上依靠地波和天波。中波广播电视节目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 中波发射天线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基础设施,对广播电视台的职能发挥有着重要保障作用。中波发射天线的发射质量是需要值得广播电视台特别关注的,其主要靠电波运行,白天依靠地波,晚上依靠地波和天波。中波广播电视节目在我国得到广泛运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五险广播形式。本文对中波广播发射天线的原理进行分析,以期透过原理了解广播电视发射平台的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 广播天线发射 原理
下载PDF
湖北宜昌樟村坪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微体化石新材料及锆石SHRIMP U-Pb年龄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鹏举 尹崇玉 +2 位作者 高林志 唐烽 陈寿铭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4-780,共7页
湖北宜昌樟村坪位于峡东黄陵背斜北翼,区内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沉积序列与贵州瓮安地区相似.在其上部硅磷质结核中发现大量以具刺疑源类为主的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组合面貌显示出与瓮安磷酸盐化生物群和峡东硅化生物群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表... 湖北宜昌樟村坪位于峡东黄陵背斜北翼,区内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沉积序列与贵州瓮安地区相似.在其上部硅磷质结核中发现大量以具刺疑源类为主的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组合面貌显示出与瓮安磷酸盐化生物群和峡东硅化生物群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表明樟村坪地区陡山沱组可以作为贵州瓮安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地层对比的桥梁.同时,还报道了在该区陡山沱组中部暴露间断面之下火山岩夹层中所获得的锆石SHRIMPⅡU-Pb年龄(614.0±7.6)Ma.这是首次在陡山沱组中部获得锆石年龄,这一结果不但丰富了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同位素测年数据,也为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的精确划分提供了一个新的数据;该数据也将扬子板块陡山沱组中部普遍发育的暴露间断面的地质时代均限定在晚于(614.0±7.6)Ma,同时,这一数据将黔中地区陡山沱组中部暴露间断面之上出现的磷酸盐化生物群的地质时代也限定在晚于(614.0±7.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东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微体化石 锆石 SHRIMP U-PB年龄
原文传递
华南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管状微体化石分布、生物属性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鹏举 尹崇玉 +2 位作者 陈寿铭 唐烽 高林志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24,共17页
文中详细介绍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的管状微体化石Ramitubus increscens,R.de-crescens,Crassitubus costatus,Sinocylocyclicus guizhouensis,Quadratitubus orbigoniatus和Yangtzitubus semiteres等5属6种。以往,虽... 文中详细介绍发现于我国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的管状微体化石Ramitubus increscens,R.de-crescens,Crassitubus costatus,Sinocylocyclicus guizhouensis,Quadratitubus orbigoniatus和Yangtzitubus semiteres等5属6种。以往,虽然对这些化石的亲缘关系有不同的认识,但大部分学者均认为这是一类后生动物化石;特别是刺丝胞动物床板珊瑚类的学术观点,更是得到多数学者的支持。文中根据管状微体化石的形态特征、分枝特点及其内部构造,对此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生物属性和地层学意义进行详细讨论。指出具有分枝特征的Ramitubus确为底栖固着生活类型,目前将其亲缘关系解释为床板珊瑚类是合适的;但不具分枝特征的Crassitubus,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的古生态特征尚不清楚,虽然它们与Ramitubus大小相近,形态相似,但现有的形态学特征似乎更支持将此类化石可与丝状蓝菌联系起来。此外,Sinocylocyclicus和Quadratitubus在贵州瓮安和峡东地区均有稳定的产出层位,似乎显示出这两个属具有生物地层对比的潜力,但两地的产出层位中所共生的化石内容相差较大,因此,两属的地层学意义尚需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微体化石 古生态 亲缘关系 陡山沱组 埃迪卡拉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