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吕晓霞 张精勇 +4 位作者 陈帼玲 高培显 王茂华 吴学君 金星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下肢重度缺血患者79例,评定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及6个月时患肢疼痛评分...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9月至2012年9月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的下肢重度缺血患者79例,评定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前、移植后1个月及6个月时患肢疼痛评分、踝肱指数、间跛距离的改变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患肢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51±1.18缓解至术后4.03±1.12,3.38±1.3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个月与移植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跛距离由术前的(65±15)m,增加至术后的(165±105)m,(195±95)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个月与移植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22±0.10,提高至术后的0.31±0.05,0.34±0.0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后1个月与移植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缓解肢体疼痛,提高间跛距离,加快溃疡面愈合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自体 下肢 缺血 动脉闭塞
原文传递
自体CIK细胞治疗21例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肿瘤标志物变化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吕晓霞 陈帼玲 +2 位作者 王学群 李成芹 韩晓颖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5-24,共10页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初步对该疗法作出评价。方法取中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50ml,根据文献报道方法体外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约14d后,一... 目的观察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免疫疗法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肿瘤标志物变化,初步对该疗法作出评价。方法取中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50ml,根据文献报道方法体外诱导扩增CIK细胞。培养约14d后,一次性回输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CIK细胞回输前2周及回输后4周左右外周血免疫指标变化、肿瘤标志物变化、生活质量及Karnofsky评分变化,随访1年观察1年生存率。采用t检验及寿命表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1例接受CIK回输治疗的患者中,治疗前出现有代表意义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患者有14例,1次回输后有8名患者出现肿瘤标志物下降,其中1名患者降至正常范围;免疫指标在CIK细胞回输后4周较回输前2周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D3由70.81﹪±10.52﹪升至71.91﹪±11.09﹪,t=0.762,P=0.455;CD4由39.06﹪±11.03﹪升至39.21﹪±8.74﹪,t=0.093,P=0.927;CD8由28.75﹪±8.22﹪升至29.88﹪±10.13﹪,t=0.895,P=0.382;CD16+CD56+(即NK细胞)由15.73﹪±9.52﹪升至15.37﹪±6.66﹪,t=-0.173,P=0.865;EORTCQLQ-C30(vertion3.0)评分中总体健康状况(globalhealth)由(41.67±17.28)分上升至(46.43±17.19)分,P=0.076;以上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功能子量表中的躯体功能(physicalfunctioning)单项[由(62.94±17.48)分上升至(66.67±17.37)分,P=0.012]和症状子量表中的疲倦(fatigue)[由(51.33±20.03)分下降至(43.38±16.81)分,P=0.012]、疼痛(pain)[由44.44﹪±19.24﹪下降至(36.51±14.55)分,P=0.038]及食欲丧失(appetiteloss)[由(52.38±19.92)分下降至(38.09±21.82)分,P=0.016]单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氏评分由[(61.42±3.59)分上升至(62.38±4.36)分,t=1.000,P>0.05];随访1年内有3名患者死亡,生存率约85.7﹪。结论自体CIK细胞回输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有明显改变,同时对缓解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有帮助。其治疗仍有待规范和改进,远期疗效仍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杀伤细胞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抑素协同肿瘤特异性DC-T细胞抗肿瘤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晓霞 李星宇 +4 位作者 李岩 陈帼玲 殷蓓蓓 刘文兰 梁婧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38-149,共12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肿瘤特异性DC-T细胞对Lewis肺癌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建立Lewis肺癌C57BL/6鼠移植瘤模型,培养小鼠来源肿瘤抗原特异性DC-T细胞,设DC-T组、DC-T+Endostatin组及PBS对照组。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Weste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肿瘤特异性DC-T细胞对Lewis肺癌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建立Lewis肺癌C57BL/6鼠移植瘤模型,培养小鼠来源肿瘤抗原特异性DC-T细胞,设DC-T组、DC-T+Endostatin组及PBS对照组。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肿瘤组织内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肿瘤组织细胞悬液内CD8+T、m DC、TAM(M1/M2)和MDSC等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组织细胞悬液中IL-6、IL-10、IL-17、TGF-β及INF-γ等细胞因子表达。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率的比较用c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及DC-T组,肿瘤特异性DC-T细胞联合Endostatin(P=0.009)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强力抑制肿瘤血管新生,使HIF-1α(P=0.000)表达明显增加,加剧了肿瘤组织内的低氧状态;使促血管新生因子VEGF、IL-6、IL-17的表达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0,0.008,0.01),抗血管新生因子IFN-γ(P=0.009)表达增加;显著减少肿瘤组织内的免疫抑制性MDSC和M2型TAM细胞比例,上调免疫增强的M1型TAM比例,促进成熟DC和CD8+T细胞在肿瘤组织内浸润,逆转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显著下调了肿瘤组织内的免疫抑制性因子IL-6、IL-10、TGF-β和IL-17的表达,增加了参与溶瘤作用的IFN-γ表达。结论肿瘤特异性DC-T细胞联合Endostatin治疗强力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明显减缓肿瘤生长,加剧肿瘤组织内的低氧,有效逆转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从而发挥了协同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组织疗法 免疫疗法 血管生成 内皮 血管
原文传递
碱性成纤维细胞及角蛋白对丝素蛋白膜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刁小娟 赵东旭 +1 位作者 李珺山 陈帼玲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4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角蛋白对丝素蛋白膜改性后的生物相容性改变。方法还原法制备水溶性人发角蛋白,用共混法使人发角蛋白与丝素蛋白形成共混膜;化学交联法用bFGF对丝素膜进行表面修饰形成交联膜。通过MTT法及荧光...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角蛋白对丝素蛋白膜改性后的生物相容性改变。方法还原法制备水溶性人发角蛋白,用共混法使人发角蛋白与丝素蛋白形成共混膜;化学交联法用bFGF对丝素膜进行表面修饰形成交联膜。通过MTT法及荧光显微镜观察检测3T3细胞在三种丝素基材料上的增殖情况。通过接触角测定,对上述三种材料亲水性进行表征。不同的丝素基材料对细胞增殖的促进情况以及接触角的测定2组间SUV_(max)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制备的人发角蛋白分子量范围在44-66KDa之间,条带清晰。MTT法及显微镜观察表明,含角蛋白40﹪共混膜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0.718±0.03,P<0.05),交联膜次之(0.545±0.022,P<0.05),最后是丝素膜(0.463±0.027,P<0.01)。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共混膜的接触角(17.5±1.6,P<0.01)最小,交联膜(47±1.8,P<0.01)次之,丝素膜的接触角(61±1.5,P<0.05)最大,即共混膜黏附性最好。结论制备的40﹪共混膜具有最强生物相容性,b FGF修饰的丝素蛋白交联膜次之,最后是丝素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丝素蛋白 生长因子 角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