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型利钠肽联合糖类抗原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健新 巫少荣 +1 位作者 陈广基 徐浩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12-2814,共3页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201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NP浓度,根据CA125和BNP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联合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201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NP浓度,根据CA125和BNP水平的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联合CA125和BNP水平分组,C1组:CA125〈35 U/m L且BNP〈350 pg/m L;C2组:CA125≥35 U/m L且BNP〈350 pg/m L;C3组:CA125〈35 U/m L且BNP≥350 pg/m L;C4组:CA125≥35 U/m L且BNP≥350 pg/m L,比较C1~C4组住院死亡率及无事件存活率。结果血清CA125和血浆BNP四分位数(P25、P50、P75)分组[P1组(≤P25)、P2组(〉P25并≤P50)、P3组(〉P50并≤P75)、P4组(〉P75)],各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3.9%、12.0%、18.0%(P=0.019)和2.0%、1.9%、10.2%、22.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125和BNP分别是死亡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2.257(P=0.030)和2.185(P=0.028);C1~C4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8%、0%、4.0%及22.6%(P=0.000),随访(12±6)个月C1~C4组无事件存活率分别为96.4%、75.0%、88.2%、53.2%(P=0.001),C4组住院死亡率最高,无事件存活率最低。结论 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BNP联合CA125测定有助于加强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后 糖类抗原125 B型利钠肽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健新 陈广基 徐浩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312-5313,共2页
目的探讨CA125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人院24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浓度并比较各组CA125、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别按100pg/ml、... 目的探讨CA125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2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组,人院24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浓度并比较各组CA125、BNP浓度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分别按100pg/ml、35U/ml标准,比较BNP、CA125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35U/ml)组和低CA125(〈35U/ml)组,比较两组住院死亡率;联合CA125和BNP水平分组,C1=CA125〈35U/ml和BNP〈350pg/ml,C2=CA125≥35U/ml和BNP〈350pg/ml,C3=CA125〈35U/ml和BNP≥350pg/ml。C4=CA125〉135U/ml和BNPI〉350pg/ml,比较各组住院死亡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CA125和BNP浓度随心功能分级增高而升高,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77和0.349,P=0.000);CA125和BNP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分别是36.3%和85.9%;高CA125组和低CA125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分别为20.O%和3.6%,C1~C4各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8%,0%,4.9%及22.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125和BNP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0R=2.354,P=0.025和DR=2.236,P=0.024)。结论血清CA125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不及BNP,但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BNP联合CA125测定有助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预后 CA125 B型利钠肽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健新 陈广基 徐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例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组(CA125≥35 U/m...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测定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201例心衰患者根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级、Ⅲ级、Ⅳ级,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CA125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将患者分为高CA125组(CA125≥35 U/m L)和正常CA125组(CA125<35 U/m L),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随访12±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再住院率;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NYHA分级、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B型尿钠肽(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别;高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20.0%,正常CA125组住院死亡率为3.1%,P=0.000;随访12±6个月,两组死亡率分别为22.9%和4.6%,再住院率分别为21.3%和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125是心衰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OR=2.257,P=0.030.结论:CA125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糖类抗原 125 预后评估
下载PDF
雪胆乙素通过抑制小鼠巨噬细胞中AMPK活性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广基 马雪枫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1-20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雪胆乙素对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第一信号(LPS)刺激巨噬细胞,再以第二信号(AT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GSDMD等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雪胆乙素对ATP诱导的炎症小体活化和细胞焦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第一信号(LPS)刺激巨噬细胞,再以第二信号(ATP)激活NLRP3炎症小体;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1、GSDMD等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的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雪胆乙素对LPS+ATP诱导的ASC斑点形成的影响;碘化丙锭(PI)染色法检测细胞死亡。结果我们发现雪胆乙素处理能够抑制ATP诱导的巨噬细胞中ASC斑点的形成,并抑制LPS+ATP刺激下巨噬细胞中caspase-1的切割及活化;进一步抑制成熟IL-1β释放至培养液上清中;同时,雪胆乙素也能够明显抑制巨噬细胞中GSDMD-NT的形成以及细胞焦亡。另外,雪胆乙素能够抑制AMPK的磷酸化,而AMPK的激动剂AICAR促进成熟IL-1β的释放,以及可以明显逆转雪胆乙素对ATP诱导的细胞焦亡的抑制作用。结论雪胆乙素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中AMPK的活性而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胆乙素 炎症小体 细胞焦亡 巨噬细胞 AMPK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