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辑杨升庵著述评选书目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廷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5-28,共4页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川新都人。他官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因议朝政,流放云南,从三十七岁到七十二岁的三十多年间,几乎都在云南度过,最后死于戍所。杨升庵是学者,是诗人、文学家、戏曲...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生于明弘治元年(1488),卒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川新都人。他官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因议朝政,流放云南,从三十七岁到七十二岁的三十多年间,几乎都在云南度过,最后死于戍所。杨升庵是学者,是诗人、文学家、戏曲家、书法家,是多方面卓有成就的历史文化名人。他的著作,涉及面广,不仅经、史、诗、文、音韵、词曲有高深的造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升庵 云南 书目 历史文化名人 文化遗产 新都 著作 四川 古音 翰林院
下载PDF
汉王涣墓与稚子阙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廷乐 《四川文物》 1988年第3期10-12,共3页
汉王涣墓与稚子阙,在新都城北4.5公里、川陕公路左侧、桂湖乡督桥河村。《蜀中广记》、《四川通志》、《新都县志》有“汉王涣墓”、“石阙”、“二石阙”的记载;源于《华阳国志》、《后汉书》,散见于宋、明、清人的著作与诗文。 据《... 汉王涣墓与稚子阙,在新都城北4.5公里、川陕公路左侧、桂湖乡督桥河村。《蜀中广记》、《四川通志》、《新都县志》有“汉王涣墓”、“石阙”、“二石阙”的记载;源于《华阳国志》、《后汉书》,散见于宋、明、清人的著作与诗文。 据《后汉书·循吏例传》载:“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王涣少年时,尚武好侠,后来改节读书,“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他开始政治生涯,仅作了一名功曹,这是太守之下的一个小官。但他刚正不避豪强,荐贤举能,因此已有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王 《华阳国志》 《四川通志》 《后汉书》 新都 循吏 儒学 政治生涯 《尚书》 县志
下载PDF
新都龙藏寺碑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廷乐 《四川文物》 1986年第3期16-18,共3页
新都桂湖园内,现陈列着原贮立于新都龙藏寺的苏轼、黄庭坚、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破山明、张鹏翮、刘墉、何绍基、顾复初以及明、清其他书法家和朝鲜使者等数十人的墨迹碑刻。其中大部分皆为据墨迹原刻,原件的笔意笔法及其神韵,都... 新都桂湖园内,现陈列着原贮立于新都龙藏寺的苏轼、黄庭坚、文征明、王守仁、董其昌、破山明、张鹏翮、刘墉、何绍基、顾复初以及明、清其他书法家和朝鲜使者等数十人的墨迹碑刻。其中大部分皆为据墨迹原刻,原件的笔意笔法及其神韵,都真实地再现于碑上:有的雄浑、遒劲,有的刚健,有的隽秀,真是龙飞凤舞以成趣,千姿百态而生辉。这各体碑文,既展示了名书法家的精湛艺术,又体现出名匠的神工,是书法和镌刻溶为一体的艺术瑰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刻 新都桂湖 墨迹 破山 书法家 意笔 刘墉 何绍基 文人 董其昌
下载PDF
新都王铭章墓
4
作者 陈廷乐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5-76,共2页
新都王铭章墓陈廷乐王铭章烈士墓,在新都县城西北半华里.川陕公路南边.座南向北。墓于1938年建,墓园竣工于1942年,面积10840平方米。现为某部驻地。原建砖柱钢筋混凝土墓道牌坊两座,东西相对耸立,横跨于川陕公路上... 新都王铭章墓陈廷乐王铭章烈士墓,在新都县城西北半华里.川陕公路南边.座南向北。墓于1938年建,墓园竣工于1942年,面积10840平方米。现为某部驻地。原建砖柱钢筋混凝土墓道牌坊两座,东西相对耸立,横跨于川陕公路上,于右任题额:王上将之钟墓道。墓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都县 党中央委员会 烈士墓 纪念堂 罗炳辉 墓园 国民政府 革命烈士 董必武 琉璃瓦
下载PDF
明代女诗人黄峨
5
作者 陈廷乐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69-72,共4页
四川新都桂湖,是明代诗人杨升庵(1488-1559)的祠堂所在地。正殿塑有升庵像,与之相隔半湖的沉霞榭,则塑升庵夫人黄峨(1498-1569)像。塑像不在一起,而是东西相对,可望而不可即。这似乎象征他们夫妇一生分离,却心心相印;天涯咫尺,又咫尺天涯.
关键词 黄峨 升庵 明代诗 女诗人 桂湖 杨夫人乐府 翰林院 妾薄命 离情别绪 永昌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