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别山腹地燕山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7
1
作者 陈廷愚 牛宝贵 +2 位作者 刘志刚 富云莲 任纪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9-336,共8页
本文通过对大别山腹地的花岗岩、混合岩和变质岩的实地观察,并利用钾-氩,氩-氩和铷-锶等不同方法所进行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明大别山区于133—117Ma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在这一构造岩浆热事件中,伴随着深度可达下... 本文通过对大别山腹地的花岗岩、混合岩和变质岩的实地观察,并利用钾-氩,氩-氩和铷-锶等不同方法所进行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明大别山区于133—117Ma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在这一构造岩浆热事件中,伴随着深度可达下地壳或更深层的多层次由北东向南西的逆冲型韧性剪切变形,表明当时大别山区仍处于强烈的深层陆-陆叠覆造山作用之下。经这一构造热事件产生的具角闪岩相的变质岩、混合岩及代表深层次的构造变形,现已出露地表,证明由大别群所组成的地块,绝不是长期边受剥蚀的隆起陆块或地盾,大别山现今的面貌,是近100Ma以来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同位素 年龄
下载PDF
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探讨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廷愚 耿树方 陈炳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30-1140,共11页
本文强调,区域成矿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虽然应当以大地构造为基础,但却更应考虑成矿作用本身。成矿作用本身是确定成矿单元及其边界的首要因素。笔者在文中仍采用了成矿省这一概念。但与前人的用法不同,在这里,成矿省不仅具有空间概念,... 本文强调,区域成矿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虽然应当以大地构造为基础,但却更应考虑成矿作用本身。成矿作用本身是确定成矿单元及其边界的首要因素。笔者在文中仍采用了成矿省这一概念。但与前人的用法不同,在这里,成矿省不仅具有空间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时间属性。本文所说的成矿省是指在一定大地构造基础上,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背景中,在相同或相近的成矿时代,经相同或相关的成矿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或彼此相关的几种矿床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成矿区(带)、成矿潜力区和成矿远景区。成矿区(带)是指根据所存在的矿床分布情况和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划分出的成矿单元。成矿潜力区是根据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划分出的成矿单元;潜力区内有时会存在有关矿床的矿化显示。成矿远景区是根据成矿有利地质条件推测(预测)出的成矿单元。根据这一思路,笔者提出了成矿单元的划分步骤以及在大地构造基础上划分成矿单元的原则框架,将克拉通地区的成矿单元按克拉通基底发展阶段、克拉通盖层发展阶段和后克拉通发展阶段划分成矿省;将造山带地区的成矿单元按造山带发展早期阶段、造山带发展晚期阶段和后造山带发展阶段划分成矿省;与基性-超基性岩带有关的矿床按其发育的断裂带、裂谷带和蛇绿岩带划分成矿单元。在克拉通和造山带晚期特别是后期发育的成矿单元,其界线可能与大地构造界线不尽一致甚至可能穿越构造界线。笔者结合中国情况对成矿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例如华北克拉通东端的胶—辽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省、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燕—辽铁-金成矿省、西秦岭华力西造山带的西秦岭铅锌成矿省和大兴安岭华力西造山带的大兴安岭多金属-铁成矿省以及这些成矿省中的成矿潜力区和远景区等等。这样的划分,实际上已经预示了找矿范围和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单元 划分 原则 方法 克拉通 造山带
下载PDF
地球旋转膨胀与冈瓦纳古陆裂解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廷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5-202,共8页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说明地球在旋转的同时其体积在膨胀。这与红移现象等说明的宇宙膨胀是一致的。地球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能导致软流圈及塑性地核外核的形成。地球自转的惯性与地球塑性层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球的层间滑动。地球外圈应相对... 地球自转速度变慢说明地球在旋转的同时其体积在膨胀。这与红移现象等说明的宇宙膨胀是一致的。地球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能导致软流圈及塑性地核外核的形成。地球自转的惯性与地球塑性层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地球的层间滑动。地球外圈应相对于内圈转动较慢。转动较快的内层层圈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或左旋剪切。即,软流圈之下的下地幔应相对于岩石圈自西向东转动较快;塑性地核外核之下的内核应相对于外核自西向东转动较快。在地球层圈之间的剪切力和地球放射性能所引起的热能的共同作用下,在软流圈产生物质的对流,形成地幔物质对流。推测地核的外核也可能会产生塑性物质的对流。地轴倾角ε的变化以及潮汐转矩和岁差转矩是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因素。地球的旋转膨胀是板块运动的地球动力学基础,也是冈瓦纳古陆裂解的运动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瓦纳古陆 地球旋转 裂解 地球自转速度 共同作用 放射性物质 地球动力学 软流圈 宇宙膨胀 红移现象 层间滑动 运动方向 地幔物质 力学基础 板块运动 外核 转动 地核 塑性层 岩石圈 下地幔 剪切力 对流 生物质 运动学
下载PDF
亚洲中部及邻区成矿元素的演化趋势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廷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62-1174,共13页
亚洲中部及邻区的成矿作用,在地球演化早期即前寒武纪,以碳、硼、磷、镁、金、铁、铜等为主,在晚期即显生宙后期,以铝、铅锌、钨锡、钼、汞锑等为主。前寒武纪碳(C,石墨矿)的集中发育可能与地球早期地壳和大气圈中氧丰度不高有关,碳不... 亚洲中部及邻区的成矿作用,在地球演化早期即前寒武纪,以碳、硼、磷、镁、金、铁、铜等为主,在晚期即显生宙后期,以铝、铅锌、钨锡、钼、汞锑等为主。前寒武纪碳(C,石墨矿)的集中发育可能与地球早期地壳和大气圈中氧丰度不高有关,碳不易氧化;硼(B)、磷(P)说明在地球演化早期,地壳中相对富含挥发分元素;镁(Mg)、铁(Fe)、金(Au)说明在地球演化早期,地壳中镁铁质成分占据主导地位。铜(Cu)系多期成矿的元素,其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元古宙、古生代和中生代。在经济上有意义的铝(Al)即铝土矿的成矿高峰期,以中国为例,主要出现在石炭—二叠纪。铅(Pb)、锌(Zn)、钨(W)、锡(Sn)、钼(Mo)主要成矿于中生代。汞(Hg)、锑(Sb)初步沉积在古生代,但成矿则主要在中生代,一般说来,比铅、锌、钨、锡、钼更晚。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B、P、Mg、Al属第2~3周期,其成矿主要出现在地球演化早期;Fe、Au、Cu、Pb、Zn、W、Sn、Mo、Hg、Sb属第4~6周期,其成矿主要出现在地球演化晚期。铀(U)为第7周期,成矿更晚;中国铀矿的成矿主要在钨(W)、锡(Sn)、钼(Mo)、铋(Bi)、铁(Fe)、铜(Cu)、锌(Zn)、铌(Nb)、钽(Ta)、稀土(REE)等所有矿化之后。换言之,在地球的演化历史中,成矿元素的原子结构由简单逐渐趋于复杂,其外层电子层数由2~3层(C,B,P等)发展到多达7层(U)。由此可见,在普查找矿中,寻找周期表前部的元素的矿床,应当主要在古老地壳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地区)进行;寻找周期表中部的元素的矿床,在古老地壳地区和年青地壳地区都应注意;而寻找周期表后部的元素的矿床,则主要应在年青地壳发育地区,即年青的地质、构造、岩浆及热液活动发育的地区进行。显生宙以来,特别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以来,地球上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进一步发育,使成矿元素的演化趋势进一步复杂化;这一阶段外生矿床主要是沉积矿床的形成,以及特别是碳、氢和氧的再循环,导致了大量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中部 成矿元素 演化趋势 地球历史 元素周期表
下载PDF
南极洲主要矿产资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廷愚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6年第1期65-77,共13页
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但目前还研究得很不够。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南极南查尔斯王子山脉和恩德比地前寒武纪铁矿、毛德王后地不同时代的脉状铁矿及云母、石墨、绿柱石、水晶等非金属矿产。横贯南极山脉的U矿化、彭萨科拉山的杜费克杂... 南极洲蕴藏着丰富的矿产,但目前还研究得很不够。本文主要介绍了东南极南查尔斯王子山脉和恩德比地前寒武纪铁矿、毛德王后地不同时代的脉状铁矿及云母、石墨、绿柱石、水晶等非金属矿产。横贯南极山脉的U矿化、彭萨科拉山的杜费克杂岩体的Fe,Ti,铂族金属及CU,Ni等矿化、西南极包括南极半岛地区在内中─新生代的Cu矿化都是有潜力的矿产资源。横贯南极山脉地区的二叠纪煤系分布很广。南极洲的石油与天然气以威德尔海及罗斯海最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洲 矿产资源 金属矿床 非金属矿床
下载PDF
大陆地壳演化中岩浆作用的富碱趋势
6
作者 陈廷愚 任纪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5-28,共4页
长期以来,在岩浆岩的研究领域中,许多地质学家有一个传统的概念,即岩浆作用,特别是花岗质岩浆作用总是朝着酸性方向发展。也许在某些阶段,比如说在构造演化的早期及中期是如此。但是,就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一概念却值... 长期以来,在岩浆岩的研究领域中,许多地质学家有一个传统的概念,即岩浆作用,特别是花岗质岩浆作用总是朝着酸性方向发展。也许在某些阶段,比如说在构造演化的早期及中期是如此。但是,就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一概念却值得商榷。许多事实表明,岩浆作用在酸性演化趋势之后,还在继续朝着富碱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构造运动及岩浆作用的后期便发育了碱性花岗岩甚至碱性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作用 地壳演化 花岗质岩浆 花岗岩类 构造演化 花岗闪长斑岩 构造环境 晚元古代 加里东期 燕山期花岗岩
下载PDF
南极地质演化及其与冈瓦纳古陆裂解有有关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廷愚 赵越 +1 位作者 任留东 沈炎彬 《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4年第1期3-20,共18页
南极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地层自太主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浆活动各个时代亦均有发育。南极基底是由前寒武系和寒武-奥陶系构成的双构造层基底;盖层由泥盆系三叠系组成,其中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的冰碛层对研究冈瓦纳古陆的演化具有极... 南极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地层自太主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岩浆活动各个时代亦均有发育。南极基底是由前寒武系和寒武-奥陶系构成的双构造层基底;盖层由泥盆系三叠系组成,其中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的冰碛层对研究冈瓦纳古陆的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冈瓦纳古陆的裂解,即东冈瓦纳(南极-印度-澳大利亚)与西冈瓦纳(南美-非洲)是在约150Ma之前分开的。130Ma之前,南大西洋的打开又把西冈瓦纳分割成两块,并导致Ellsworth山与南极半岛及Thurston岛相连形成威德尔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演化 裂解 冈瓦纳古陆 南极
下载PDF
南极·人类与环境
8
作者 陈廷愚 《科学中国人》 1995年第3期37-39,共3页
一、冠多项地球之“最”的南极洲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南极圈内。它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的平均高度还高2.5倍,是世界上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陆。但这个高度主要由... 一、冠多项地球之“最”的南极洲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绝大部分地区均位于南极圈内。它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为2,350米,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的平均高度还高2.5倍,是世界上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陆。但这个高度主要由冰盖构成。如果去掉冰盖,南极洲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洲 南极冰盖 人类与环境 南极科学考察 平均高度 南极条约 南极考察 青藏高原 地球物理 冈瓦纳
下载PDF
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及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发现臼齿构造的地质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高林志 丁孝忠 +6 位作者 尹崇玉 任留东 李廷栋 陈廷愚 陈炳蔚 李贵书 陆松年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62-973,共12页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 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南乌拉尔海槽中极为发育,地层厚度巨大,几个阶段的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清晰可见。新太古代和下里菲是俄罗斯重要的大型层状铁矿和菱镁矿的宿主地层,中里菲群(元古宙地层)地层厚度极大,伴随了几次沉积旋回,发育了从深海相到大陆缓坡的碳酸盐岩沉积;随着新元古代末次冰期之后,文德系发育了可全球对比的白海动物群(伊迪卡拉动物群)。笔者首次确认了南乌拉尔地区中—新元古代地层3套臼齿构造,其中巴卡尔组(Bakal)碳酸盐岩臼齿构造与碎屑岩地震液化脉互层共生,特别是大量臼齿构造也发育在大型叠层石中。从臼齿构造与碎屑岩液化脉互层的共生特征,说明发育在碳酸盐岩中臼齿构造与地震机理的液化作用有关。该3套臼齿构造与中国华北地台中—新元古代地层中发现的臼齿构造(液化脉)时代大体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乌拉尔山 中-新元古代地层 臼齿构造 地震液化脉
下载PDF
长英质片麻岩中堇青石的一种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区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任留东 王彦斌 +1 位作者 陈廷愚 赵越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5,41,共8页
本文通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片麻岩变质过程中堇青石与其它矿物之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识别出明显不同的两种组合Pl+Kfs+Qtz(Grt)和Crd +Opq +Spl±Qtz,认为区内高级变质作用向深熔作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的... 本文通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片麻岩变质过程中堇青石与其它矿物之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识别出明显不同的两种组合Pl+Kfs+Qtz(Grt)和Crd +Opq +Spl±Qtz,认为区内高级变质作用向深熔作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的分凝。分凝出的长英质熔体与堇青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镁铁质组分较富Mg、Fe ,贫Si、Ca ,当镁铁质组分达到一定的富集程度时即形成堇青石。时间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英质片麻岩 深熔作用 堇青石 形成机制 变质作用
下载PDF
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作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陈炳蔚 陈廷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5-876,共12页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 本文将位于西伯利亚地台与中朝、塔里木地台之间的广大地区称为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The Trans-Asian Tectonic Mega-Belt:TATMB)。按其发育历史和构造位置,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可大体分为:(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和(3)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等三个大的构造带。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以中央蒙古构造线为南界,以叶尼塞-穆亚断裂、贝加尔断裂及斯塔诺夫南缘断裂为北界,与西伯利亚地台毗邻。巴尔喀什-兴安构造带位于中央蒙古构造线以南;其南界的西段为尼古拉耶夫线及南天山北缘断裂,东段以中-朝地台北缘逆冲断层与中-朝地台直接相连。这一构造带又可分为南、北两大亚带,即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亚带和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亚带。乌拉尔-南天山构造带从中国新疆境内西延经中亚地区直达乌拉尔。夹持该巨型构造带的南、北两大陆块,都发育有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结晶基底和中元古代开始的沉积盖层,并在中元古代早期陆块的边缘都出现过裂解事件。然而位于这两大陆块之间的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地区却未见有中—新元古代的沉积盖层直接不整合覆盖在古老的结晶地块之上,也未见有地壳裂解的直接证据。在一些地区寒武纪地层与新元古代晚期地层是连续的。古生代时,该区以发育各类成分的海底喷发火山岩系为特征,其中包括被动陆缘火山岩、岛弧火山岩和洋壳上的喷发物等。整个构造带大致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和中朝、塔里木地台南、北两大陆块的相向运动和相向增生过程。其发育时间大致始于新元古代,主要为古生代,止于中生代。从晚三叠世开始,该带进入西太平洋边缘活动阶段。从区域成矿作用的角度来看,该区可分出相应的构造-成矿单元:(1)阿尔泰-萨彦-蒙古-鄂霍茨克构造-成矿带,包括1)阿尔泰-萨彦带和2)蒙古-鄂霍茨克带;(2)巴尔喀什-兴安构造-成矿带,包括1)斋桑-额尔齐斯-南蒙古-大兴安岭带和2)巴尔喀什-准噶尔-北、中天山-内蒙-锡林浩特带;(3)南天山构造-成矿带。主要矿种有金、铀、银、铜、钼、铅锌、钨、锡、稀有金属、铁、镍、云母、宝石、萤石、石墨、菱镁矿和沸石等。区内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生代的岩浆作用和热液活动有关;但在蒙古-鄂霍茨克带主要发生在中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贯亚洲巨型构造带 基本特征 成矿作用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镁铁质麻粒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中压变质作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彦斌 赵越 +3 位作者 任留东 陈廷愚 刘小汉 仝来喜 《南极研究》 CSCD 1994年第3期1-11,共11页
在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区变泥质岩和长英质片麻岩中,定向分布着透镜状、扁豆状和香肠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麻粒岩。这些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化学成分具镁铁质堆晶岩特征,并可能代表岩墙的构... 在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区变泥质岩和长英质片麻岩中,定向分布着透镜状、扁豆状和香肠状镁铁质、超镁铁质麻粒岩。这些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原岩化学成分具镁铁质堆晶岩特征,并可能代表岩墙的构造作用残留体。在米洛半岛发现石榴子石周围有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的反应边,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由下述反应形成:石榴子石+石英→斜方辉石+斜长石。这个反应为减压反应,应用地质温压计确定其温度和压力分别为747±48°C和6.3±0.5kbar,本文首次应用石榴子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组合确立本区早期中压麻粒岩相事件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变质作用 镁铁质麻粒岩 地球化学 麻粒岩
下载PDF
福建晋江地区混合花岗岩及浅粒岩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富云莲 任纪舜 +1 位作者 陈廷愚 刘志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52-557,共6页
中生代以来,闽粤沿海变质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及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成为这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质事件。通过对该变质带代表性岩石进行系统^(40)Ar/^(39)Ar阶段升温测定,结果表明晋江地区混合岩和... 中生代以来,闽粤沿海变质带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及大规模韧性剪切作用成为这一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地质事件。通过对该变质带代表性岩石进行系统^(40)Ar/^(39)Ar阶段升温测定,结果表明晋江地区混合岩和浅粒岩形成于距今99—98Ma以前,后期的北西向韧性剪切则是发生在75Ma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浅粒岩 AR 同位素年龄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及其邻区的泛非热事件 被引量:22
14
作者 赵越 宋彪 +7 位作者 张宗清 富云莲 陈廷愚 王彦斌 任留东 姚玉鹏 李继亮 刘小汉 《中国科学(B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1001-1008,共8页
本文以Sm-Nd内部等时年龄,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逐层蒸发年龄和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根据,论述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泛非热事件。野外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表明,该热事件不仅有区域强烈的部分熔融,而且还有低压麻粒... 本文以Sm-Nd内部等时年龄,单颗粒锆石^(207)Pb-^(206)Pb逐层蒸发年龄和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根据,论述了东南极拉斯曼丘陵泛非热事件。野外地质和同位素年代学的证据表明,该热事件不仅有区域强烈的部分熔融,而且还有低压麻粒岩相变质。它的产生可能与冈瓦纳古陆的最终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非热事件 麻粒岩相变质 变质作用
原文传递
Early Paleozoic (Pan African) thermal event of the Larsemann Hills and its neighbours, Prydz Bay, East Antarctica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越 宋彪 +7 位作者 张宗清 富云莲 陈廷愚 王彦斌 任留东 姚玉鹏 李继亮 刘小汉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5年第1期74-84,共11页
The early Paleozoic (Pan African) thermal event of the Larsemann Hills and its adjacent areas, East Antarctica is discussed based upon the isotope ages we obtained. An Sm-Nd internal isochron for a representative mafi... The early Paleozoic (Pan African) thermal event of the Larsemann Hills and its adjacent areas, East Antarctica is discussed based upon the isotope ages we obtained. An Sm-Nd internal isochron for a representative mafic granulite yields an age of 540 Ma±75 Ma. Another Sm-Nd internal isochron, which is made up of the assemblage of the peak metamorphism and its whole rock as well, gives an age of 497 Ma ± 7 Ma The isotopic chronological data of single zircon stepwise evaporation dating and 40Ar-39Ar analysis provide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early Paleozoic event of high-grade metamorphism in the region. The data from the fiel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Larsemann Hills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not only strong regional partial melting but also low-pressure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accompanied by it in the region. The early Paleozoic (Pan African) thermal event of the region may be related to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East Antarctica craton, even of Gondwana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ly Paleozoic PAN AFRICAN EVENT isotopic CHRONOLOGY granulite-facies METAMORPHISM East Antarctica.
原文传递
SOME PROBLEMS ON THE 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16
作者 任纪舜 陈廷愚 +2 位作者 刘志刚 牛宝贵 刘凤仁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86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From the autumn of 1981 to the winter of 1984, som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Hunan, Jiangxi, Fujian, Guangxi and Guangdong in research on the tectonic problems of South China, and some new knowledge... From the autumn of 1981 to the winter of 1984, some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in Hunan, Jiangxi, Fujian, Guangxi and Guangdong in research on the tectonic problems of South China, and some new knowledge was acquired.This paper is a preliminary report and will be complemented later as various analyses and studies are now in progress at labora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ANGXI Fujian GUANGDONG HUNAN preliminary TECTONIC AUTUMN winter hasbeen Taiw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