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典名方麻黄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艳 张国媛 +5 位作者 陈莎 邸继鹏 曹丽娟 陈彭月 杨林勇 刘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6,共10页
通过系统梳理麻黄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麻黄汤存在基原品种、饮片炮制、剂量折算等疑义。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 通过系统梳理麻黄汤的中医古籍及现代临床文献,对其出处、组成、基原、炮制要求、剂量、制法用法、功能主治等历史沿革进行考证,发现麻黄汤存在基原品种、饮片炮制、剂量折算等疑义。在充分考虑经典名方制剂开发实际需求及现代临床实践使用习惯的基础上,笔者得出的开发建议为麻黄选用草麻黄Ephedra sinica不去节,桂枝选用肉桂Cinnamomum cassia,甘草当用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蜜炙,苦杏仁选用燀苦杏仁;剂量选择遵循变迁现象和规律以一两=3 g折算得处方总剂量为24 g;制法用法为取水1.8 L,先加入麻黄煎煮,蒸发掉水400 mL,去上沫后加入其他3味药,煮取500mL,过滤去渣,分3次服用,1次温服160mL左右;该方古籍记载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经后世医家临证灵活应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麻黄汤 历史沿革 处方考证 炮制 中药 中医临床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彭月 张国瑗 +4 位作者 陈莎 邸继鹏 杨林勇 刘艳 刘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5589-5598,共10页
分别建立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2套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复方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首先通过HPLC建立麻黄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并测定15批麻黄汤物质基准样品,采用中位数法计算相似度;其次... 分别建立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的HPLC特征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测定2套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复方制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数据基础。首先通过HPLC建立麻黄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并测定15批麻黄汤物质基准样品,采用中位数法计算相似度;其次,研究确定物质基准含量测定成分并通过HPLC建立简便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相关方法学考察,计算15批物质基准样品的出膏率及指标成分转移率、含水率等。结果表明,2套方法各具特色,前者特征图谱标定的10个共有峰中指认的6个色谱峰可涵盖物质基准中所有药味,较好的表明麻黄汤物质基准的质量特性。后者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实用性强,适合推广至其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建立。通过2套方法共同评价15批麻黄汤物质基准的质量,结果15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0,平均出膏率18.1%,平均含水率9.7%,指标成分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总量的平均质量分数和转移率分别为2.3%和26.7%,苦杏仁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和转移率分别为2.2%和48.3%,所有数据均未出现离散(平均值的70%~130%以外),符合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准的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基于上述研究建立经典名方麻黄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以期为经典名方麻黄汤复方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经典名方 物质基准 特征图谱
原文传递
芍药甘草汤药渣中资源性成分的再利用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彭月 刘艳 +2 位作者 陈莎 刘安 李海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71-177,共7页
目的:针对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药渣,开展小分子资源性成分提取及定性、定量研究,明确该药渣中残留小分子化学成分情况,探讨其可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定性分析芍药甘草汤... 目的:针对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药渣,开展小分子资源性成分提取及定性、定量研究,明确该药渣中残留小分子化学成分情况,探讨其可资源化利用途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定性分析芍药甘草汤药渣中残留的小分子化学物质,使用Agilent C18色谱柱(3.0 mm×100 mm,2.7μm),流速0.4 mL·min^(-1),进样量5μL,流动相0.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4%~17.5%B;1~3 min,17.5%~19%B;3~4 min,19%~20%B;4~5 min,20%B;5~6 min,20%~21%B;6~9 min,21%B;9~22 min,21%~36%B;22~23 min,36%B;23~32 min,36%~43%B),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扫描,扫描范围m/z 50~1 200;对其主要成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方法,使用Agilent C18反相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检测波长235 nm,流速0.8 mL·min^(-1),流动相0.05%磷酸水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1 min,14%~19%B;1~4 min,19%B;4~18 min,19%~50%B);比较有机溶剂提取、酶法提取2种不同技术处理前后芍药甘草汤药渣中主要成分含量变化。结果:定性分析了芍药甘草汤药渣中16个化学成分,定量分析发现药渣中化学成分残留较多,其中芍药苷、甘草苷等6个指标成分残留量达到原饮片中的70%以上;药渣经纤维素酶酶解后,甘草苷可转化为甘草素;酶法提取药渣中粗多糖含量是空白组的6倍,质量分数高达12%。结论:芍药甘草汤药渣仍存在较多的小分子资源成分,有较大开发潜力,可利用有机溶剂对药渣中目标成分进行再提取,亦可采用生物酶解技术将甘草苷转化为甘草素,还可通过酶法提取药渣中粗多糖后开发动物饲料。该研究可为芍药甘草汤制剂及配方颗粒等生产带来的药渣提供资源再利用参考依据和途径,以实现芍药甘草汤药渣的高值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药渣 资源性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MS) 粗多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酶解法
原文传递
以一致性为核心的中成药质量研究现状及优质评价新模式探讨 被引量:29
4
作者 赵桉熠 倪凤燕 +2 位作者 陈彭月 刘艳 刘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3740-3748,共9页
中成药产品质量一致性是当前中药制剂控制的热点和难点,已成为制约其国际化的瓶颈之一。该文通过查阅大品种中成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一致性控制技术等相关文献,从中成药质量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出发,探讨中成药品质评价措施和制药周期内... 中成药产品质量一致性是当前中药制剂控制的热点和难点,已成为制约其国际化的瓶颈之一。该文通过查阅大品种中成药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一致性控制技术等相关文献,从中成药质量研究现状和问题分析出发,探讨中成药品质评价措施和制药周期内影响质量一致性的可能因素,提出建立以"一致性"为核心的优质中成药评价标准体系,以此促进中成药产品质量一致性的全面提升,引导同品种中成药市场价格合理形成,为中成药优质评选提供参考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品质 一致性 优质优价
原文传递
毛细管柱内聚醚砜膜的制备及其对生物样品中4种降糖药的初步分离
5
作者 李海鹰 陈彭月 +2 位作者 薛玉菡 崔颖 杨文智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9-1037,共9页
采用原位相转换法在毛细管进样端制备聚醚砜膜(PESM),以盐酸二甲双胍峰面积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拦截率为评价指标,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PESM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最优条件为:以18%聚醚砜和6%聚乙二醇600为成膜液,成膜液温度为45℃,... 采用原位相转换法在毛细管进样端制备聚醚砜膜(PESM),以盐酸二甲双胍峰面积和牛血清白蛋白(BSA)拦截率为评价指标,经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化PESM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最优条件为:以18%聚醚砜和6%聚乙二醇600为成膜液,成膜液温度为45℃,挥发时间为60s,并依此条件制备3批PESM进行验证。采用PESM在柱偶联高效毛细管电泳方法(PESM-HPCE)分离BSA或大鼠血浆中的盐酸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盐酸罗格列酮和瑞格列奈,结果表明PESM将大分子物质(BSA和血浆内源性成分)拦截在膜外,4种小分子降糖药则全部被检出,分离度和药物峰面积的精密度良好,但PESM的流体阻力作用使药物峰后移。本试验所得的PSEM在8h内稳定。用制备的3批PESM以直接进样方式分析BSA溶液中的4种降糖药,药物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的批间RSD(n=3)值分别小于4.09%和3.14%。另外,采用PESM-HPCE法直接进样分析BSA溶液或兔血浆中的异烟肼、维生素B1和B12,结果PESM均可有效拦截生物大分子,检出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膜 原位相转换法 毛细管电泳 降糖药 生物样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