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石圈板块的分形及其降维演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志耕 刘军伟 +1 位作者 孟表柱 贾学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09-121,共13页
根据分形理论和各板块的面积以及现代大陆各地块面积资料 ,分别进行了全球岩石圈板块和全球大陆地块自相似性特征尺度与频度关系的研究讨论。结果表明 ,现代全球岩石圈板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8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 根据分形理论和各板块的面积以及现代大陆各地块面积资料 ,分别进行了全球岩石圈板块和全球大陆地块自相似性特征尺度与频度关系的研究讨论。结果表明 ,现代全球岩石圈板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8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其分维数D =0 72 ;现代全球大陆地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5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其分维数D =1 16 ,比现代全球板块 0 72的分形值高出 6 1%。进一步讨论认为 :传统的“板块构造动力”应区分为岩石圈破裂形成板块动力的“板块构造动力Ⅰ”和板块水平运动驱动力的“板块构造动力Ⅱ”两个方面 ;全球板块总数为 18个左右、最小板块面积在 3× 10 5 km2 左右的板块分布 ,可能与板块的形成、演化有密切关系 ;原始岩石圈板块的分形分布 ,在地球构造演化过程中有一个降维演化趋势 ,其降维演化的速率约为 4 34× 10 -10 a-1;根据分维数反映分形客体复杂与不规则程度的物理意义 ,岩石圈破碎地块的降维演化意味着岩石圈地块的破碎状况及其分布 ,具有在总体上随时间演化而逐渐向简单、规则方向演化的趋势 ;原始岩石圈的破裂以及岩石圈破碎地块从古老大陆地块向现代板块的降维演化可能源于地球的膨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板块分形 陆块分形 降维演化 岩石圈
下载PDF
地球膨胀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志耕 刘泰峰 +1 位作者 冯朝军 孙广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95-104,共10页
按照地球膨胀学说进行全球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得到了膨胀地球岩石层弹性球壳力学模型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和地幔物质沿膨胀裂谷通道上涌流动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按照各相似准则的约束,计算得到了满足与膨胀地球原型相似的... 按照地球膨胀学说进行全球构造动力物理模拟的相似性研究,得到了膨胀地球岩石层弹性球壳力学模型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和地幔物质沿膨胀裂谷通道上涌流动的方程分析相似准则.按照各相似准则的约束,计算得到了满足与膨胀地球原型相似的模型参数:膨胀初始半径为0.46m;原始岩石层的厚度、密度分别为3×10(-3)m和(1.2-1.8)×10kg/m3,其强度为104Pa;原始地球膨胀内压为4.25×104Pa;原始地表重力为-1.25×10(-2)N/kg;上涌物质密度、粘度分别为1.2×102kg/m3和2×102Pa·s;原始地幔物质上涌厚度、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2.5×10(-2)m,2.0×10(-3)m/s和3×102m/4.由此表明材料物性等条件能够较好地满足原型要求的模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动力 地球膨胀 物理模拟
下载PDF
社会科学体系纵向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志耕 杨亚佳 王宏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和“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纵向结构”的思想,认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应当更全面地扩充为包括社会控制管理与社会工程操作方法的“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客观地存在着纵向的体系结构,... 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和“社会科学技术体系纵向结构”的思想,认为:传统的“社会科学”应当更全面地扩充为包括社会控制管理与社会工程操作方法的“社会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体系客观地存在着纵向的体系结构,该纵向结构依次由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哲学、社会基础科学、社会应用科学、社会工程技术等层次构成并最终落实到各项社会工程的实施;目前社会科学的各门横向具体学科以及社会管理与社会工程的具体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技术 纵向结构 科学体系 科学技术体系 社会工程 体系结构 理论与实践 工程技术 社会基础 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东秦岭216.8Ma前7.0级隐爆成因大地震的震源遗迹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志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95-1529,共35页
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而地震成因问题又是地震预测的基础与关键。由于人们不能进入因而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发生地震的震源,使得认识地震的成因非常困难。本文依据地质勘查、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揭露等事实,在东秦岭熊耳山... 地震预测是公认的世界性科学难题,而地震成因问题又是地震预测的基础与关键。由于人们不能进入因而不能直接观察和研究发生地震的震源,使得认识地震的成因非常困难。本文依据地质勘查、地球物理探测和工程揭露等事实,在东秦岭熊耳山南麓发现一个形成于216.8±4.0Ma(等时线年龄227±8.4Ma)前古地震的震源遗迹。通过隐爆角砾岩体、隐爆系列角砾岩、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示踪、同位素测年、稀土元素、多相包裹体、角砾岩微观破碎特征等分析表明,该震源遗迹是一个在杨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对接的印支-燕山主造山阶段晚期,上地幔或下地壳经深熔形成的I型造山带花岗质母岩浆结晶分异产生高温高压气液流体乃至超临界流体,沿断裂等薄弱部位上升到局部硅化封闭空间内积聚,产生高温高压气液流体膨胀压力并逐渐积累,当积累的巨大压力超过其所处深度的静岩压力与围岩破裂强度可承受的压力之和时,便在深部产生剧烈的隐蔽爆炸即隐爆所形成。根据上覆地层厚度、临近可参照深成岩体的侵位时代与深度、现代相对高度比较、震源遗迹主震的现代地表尺度并参照地下核爆炸试验相关数据等估算,东秦岭熊耳山震源遗迹的隐爆深度位于当时地表约10km之下,形成震源遗迹隐爆主震的隐爆总能量约为1.55×10^17J,相应的主震面波震级Ms为7.0。同理得知中国印支-燕山期19个典型隐爆角砾岩型多金属矿床隐爆所产生地震的强度为Ms5.1-7.6级之间,据此统计分析得到它们产生地震的等效球状隐爆地质体的压碎区半径R与面波震级Ms的经验关系为Ms=1.40+0.95ln(R)。与一般“地震遗迹”不同,东秦岭熊耳山南麓地震遗迹不仅是一个震源的实体遗迹即“震源遗迹”,而且是一个震源深度、发生年代、地震强度等地震要素完整、一致且现今可视、可入的震源遗迹。该震源遗迹以及中国印支-燕山期一系列隐爆角砾岩体以相近方式形成地震的震源遗迹,为岩浆分异气液流体和超临界流体隐爆形成地震的地震成因类型存在提供了实例依据,并为该类地震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乃至地震预测提供了可直接观测研究的震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熊耳山 隐爆成因地震 地震成因 隐爆系列岩 硅化封闭 古地震遗迹 震源遗迹
下载PDF
膨胀地球基本参数的初值及其平均变化率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志耕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611-618,共8页
本文讨论了地球膨胀过程的初始半径R_0、膨胀起始时间t_0以及半径R、转动惯量I、地表重力加速度g和反映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状态参数y等膨胀基本参数的平均变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球的地质年龄之内,地球膨胀的初始半径R_0>4619km,膨... 本文讨论了地球膨胀过程的初始半径R_0、膨胀起始时间t_0以及半径R、转动惯量I、地表重力加速度g和反映地球内部物质分布状态参数y等膨胀基本参数的平均变化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球的地质年龄之内,地球膨胀的初始半径R_0>4619km,膨胀的起始时间t_0<43.8×10~2Ma,膨胀过程中的地球半径R、物质分布状态参数y、转动惯量I、地表重力加速度g和表面积S随时间的平均变化率分别为:dR/dt=4×10^(-4)m/a,dy/dt=-6.7×10^(12)/a,dI/dt=8.49×10^(27)kg·m^2/a,dg/dt=-1.23×10^(-10)kg·s^(-2)/a和ds/dt=6.41×10~4m^2/a。地球膨胀过程中的半径平均增长率,是首次用天文学方法研究得出,且该值介于其他作者用古地磁、古地理等方法所求得的地球半径增长率若干数值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 地球 参数 初始半径 自转率
下载PDF
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系统中心要素原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志耕 郭立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6-9,共4页
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系统中心要素原理陈志耕,郭立志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增强理论的科学性与预见性,达到更加正确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目的,除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系统中心要素原理陈志耕,郭立志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增强理论的科学性与预见性,达到更加正确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目的,除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和进一步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系统 中心要素 领导核心 社会主义事业 中国共产 系统科学 系统要素 系统思想 中心化
下载PDF
地核物态及其量子地球动力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志耕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3-278,共6页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对地核物质状态进行分析 ,简要计算了现代地球内核超固态物质原子中被公有化电子的平均值、地核物质的公有化自由电子浓度、现代地球内核中自由电子平均运动速度、早期产生地核物质量子效应的自引力压强临界值和起动地...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对地核物质状态进行分析 ,简要计算了现代地球内核超固态物质原子中被公有化电子的平均值、地核物质的公有化自由电子浓度、现代地球内核中自由电子平均运动速度、早期产生地核物质量子效应的自引力压强临界值和起动地球整体膨胀的自引力压强、地核发生超固态量子力学效应所需要的能量等参数。内地核物质很可能是在超高压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物质状态──超固态。地核超固态产生的量子排斥压强超过地球自引力收缩压强的临界值时 ,导致地球发生整体的膨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核物态 超高压 超固态 地球膨胀 量子地球动力
下载PDF
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社会经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耕 孙广义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根据经济价值的通用尺度并在具体、可操作性原则下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初步分析计算 ,进行了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定量比较。提出“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分析表明 :在大致相... 根据经济价值的通用尺度并在具体、可操作性原则下 ,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初步分析计算 ,进行了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的定量比较。提出“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 ,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等观点。分析表明 :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 ,发现大庆油田、成功预报地震和水灾预测与防治三个典型自然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直接经济价值约为 5 3 0 0~ 192 0 0亿元人民币 ;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新人口论”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三个典型社会科学技术的正负经济价值可高达 14 80 0~ 3 2 0 0 0亿元人民币 ;目前重大社会科学技术理论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高达 3 8% ,较之自然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 2 0 %贡献率要高出近一倍。文章提出建立一门“社会科学技术经济学”应用学科设想 ,认为国家应当就鼓励和保护人们进行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突破和社会科学技术创新立法 ,还应当尽快就社会科学技术实施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研究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技术 生产力 社会经济 实证分析
下载PDF
地磁场的量子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杜国强 刘植凤 +2 位作者 李艳 陈志耕 张艳红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7-51,共5页
地磁场模型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与巨大的实用价值.研究地磁场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磁场信息.由于地球内核存在差速旋转,同时因为电子的量子特性,高温激发为内核提供正电荷.基于这两个条件,提出了一个地球磁场的新模型,并且应用... 地磁场模型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与巨大的实用价值.研究地磁场模型,可以提供准确的地磁场信息.由于地球内核存在差速旋转,同时因为电子的量子特性,高温激发为内核提供正电荷.基于这两个条件,提出了一个地球磁场的新模型,并且应用电磁学理论讨论了地磁场能源、地磁场大小、磁偏角和其他行星的磁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热电子发射 差速旋转 毕奥-萨伐尔定律
下载PDF
多晶硅生产与产业发展概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春蕊 李艳 +1 位作者 陈志耕 王程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2期55-56,共2页
本文首先对多晶硅的基本定义、生产工艺技术和国内外多晶硅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分析国内外多晶硅市场的情况对多晶硅产业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预测。最后介绍我国多晶硅产业发展的情况,并指出了多晶硅产业发展中需要调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多晶硅 生产工艺 产业
下载PDF
最小二乘法对地球内部物理特性的模拟
11
作者 杜国强 刘植凤 +2 位作者 李艳 陈志耕 张艳红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9-12,共4页
压强、密度及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而"初步参考地球模型"(PREM)给出了这些物理特性的一些具体数值.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PREM数据,得到了地球内部压强、密度及重力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具体函数关系式... 压强、密度及重力加速度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而"初步参考地球模型"(PREM)给出了这些物理特性的一些具体数值.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PREM数据,得到了地球内部压强、密度及重力加速度随半径变化的具体函数关系式.这些准确无误、简单明了的函数关系式为更深入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法 地球内部特性 压强 密度 重力加速度
下载PDF
法治与德治关系再探
12
作者 陈志耕 《镇江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38-39,共2页
作为治理国家的两种理论模式,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历来都是法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论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法治来为之保驾护航.同时也离不开德治的影响和支持,因而在我国法治与德治应当同步并举。协调推进。本文试图就... 作为治理国家的两种理论模式,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历来都是法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论题。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需要法治来为之保驾护航.同时也离不开德治的影响和支持,因而在我国法治与德治应当同步并举。协调推进。本文试图就两者相互结合的途径方式,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框架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作一些粗浅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 德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道德建设体系 法学家 国家
下载PDF
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13
作者 陈志耕 《镇江社会科学》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企业党组织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共产党 基层组织
下载PDF
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广义 陈志耕 《生产力研究》 CSSCI 2003年第1期51-53,共3页
本文综合分析前人论述的观点 ,明确了“社会科学技术”的概念 ;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评价与比较尺度 ,就是社会经济价值的尺度 ;指出 :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还是第一生产力中的核心内容。在一定... 本文综合分析前人论述的观点 ,明确了“社会科学技术”的概念 ;提出了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评价与比较尺度 ,就是社会经济价值的尺度 ;指出 :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还是第一生产力中的核心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 ,社会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自然科学技术更为重要 ,甚至可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既包括社会的管理决策者 ,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 ,人们还没有普遍、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甚至一些人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技术 第一生产力
下载PDF
地震机理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及预测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佐勋 陈志耕 +10 位作者 鲁成东 杨屿 陈康力 向世民 代青沁 张骏 邓延廷 付燕 杜秋姣 刘立林 杨巍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282,共20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机理模型:高温高压高导低速流变体震源腔(简称震源腔)与闭锁断层组合模型。高温高压下的软流圈物质在复杂相变空间中,受到温度场中的异重流作用和受迫振动作用而形成深源震源腔。随着软流圈物质上涌,幔汁在温度...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机理模型:高温高压高导低速流变体震源腔(简称震源腔)与闭锁断层组合模型。高温高压下的软流圈物质在复杂相变空间中,受到温度场中的异重流作用和受迫振动作用而形成深源震源腔。随着软流圈物质上涌,幔汁在温度差和压力差驱使下,涌入地壳中的物理空间,形成浅源地震震源腔。由于温度升高使得腔体内岩石部分熔融或全部熔融,释放出大量气液流体,拓展腔体空间范围,同时提升腔体内压。当腔体内部有效压力(即内压与上覆地壳压力之差)达到腔体边缘或者上方与脆性活动断层交会部位的岩石破坏强度时,震源腔便进入临界状态。当软流圈物质上涌继续向腔体内供能,或者由于星体连线在震源区造成触发作用,便引起震源腔的隐蔽爆炸,即隐爆,释放腔体内部积累的能量,同时释放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于闭锁断层积累的应变能。腔体隐爆释放能量与腔体规模正相关。闭锁断层释放应变能与闭锁断层规模、闭锁区大小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强度相关。震源腔与脆性活动断层交会部位,是潜在震源位置。多年观测资料表明,震源腔从进入临界状态到隐爆,一般经历1~13天,平均7天。长期观测表明,潜在震中区在震前经常出现干旱、气温升高、海温升高、大量水汽释放等异常现象。通过超低频地震仪监测、重力波作用于水汽形成的地震云的观测、次声波的监测、卫星重力异常反映的高程面垂向震荡监测、以及地基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升降监测等,都显示出震源腔进入临界状态后的胀缩震荡引起震中及其外围地面的垂向振动。文中还给出了震源腔体隐爆遗迹的直接证据。对于被主流地震界和主流气象界长期否定的地震云是否存在问题,从地震机理和观测实践两个方面,给与了充分肯定。认为腔体震荡在空气中产生的重力波和震源腔内携带离子的流体涡旋电场感应磁场作用于水汽,是地震云形成的两个物理机制。山东金伯利岩管中的椭球状隐爆角砾岩的斜列组合以及地球南、北半球岩浆底辟螺旋侵位岩体的发现,记录了这种流体螺旋状上升的真实过程。单智伟团队在西安雾霾中收集到1081个金属微颗粒中多见含铬、钛等成分的浑圆状球状重金属微粒的事实,为地壳排气来自幔源提供了物证。本文展示了2010年1月13日海地7.0级地震、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2级地震、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的震前排气卫星云图。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圈定出了汶川8.0级巨震(20080512)的震源腔形态、规模和位置,发现汶川巨震震源恰好处于震源腔顶部与龙门山脆性活动断层带交会部位。对于九寨沟震源区及其附近2002年1月1日以后12年期间的重力扰动数据和该区3.0级以上地震目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重力异常扰动显示出6.0级地震前的等效高程震荡幅差平均值达到3.9 cm,震级与高程震荡幅值成正比。利用108个断层面解求得渤海湾及其外围的构造应力场,发现在唐山地震和海城地震震源腔上方及其北东侧附近,正好都存在一个对应的应力场异常区。间接证明震源腔内高压对于震源区局部应力场的影响。利用海水表面温度异常,笔者成功预测了2021年5月1日日本本州岛东海岸近海6.7级地震震中位置。另外,利用干旱和气温异常,笔者提前两天预测了2019年6月24日云南楚雄4.8级地震震中位置。这为震源腔模型的应用提供了实践案例。根据震源腔临界状态内部离子随着热流体涡旋状流动产生地电场的频率特征,我们研制了一台DD108地电仪。单台站可以预测全球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异常出现后1~13天,平均7天)和震级。文中给出了一些实际案例,包括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7.4级地震、2021年9月8日墨西哥7.1级地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机理 高温高压高导低速流变体震源腔 闭锁断层 地震前兆 地震预测 地震云 地球系统科学
下载PDF
巴彦乌拉山变质岩系中深成体及其特征研究
16
作者 刘颖倩 陈志耕 +3 位作者 刘燕翔 胡晰 杜兰 王伟明 《四川建材》 2015年第3期213-214,218,共3页
深变质岩区通常指遭受到麻粒岩相和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变质地区。工作区为巴彦乌拉山深变质岩区,在高级变质区研究中,深熔作用则指那些在与高级变质作用相联系的区域地质事件演化过程中,处于地壳中、深部的变质岩,由于温度升高、压力... 深变质岩区通常指遭受到麻粒岩相和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变质地区。工作区为巴彦乌拉山深变质岩区,在高级变质区研究中,深熔作用则指那些在与高级变质作用相联系的区域地质事件演化过程中,处于地壳中、深部的变质岩,由于温度升高、压力降低、流体加入或者构造作用发生,导致其部分乃至全部熔融的地质作用和过程。内蒙古巴彦乌拉山地区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这一地区为深变质岩区,区内地层主要以中太古届下阿拉善群为主体。区内主要发生的变质作用是区域变质作用,出露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片麻岩相、绿片岩相、以及混合岩,其中包括大范围出露的表壳岩及深熔片麻岩,深熔混合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区 深熔作用 深熔片麻岩 深熔混合岩 表壳岩
下载PDF
巴彦乌拉山1∶50000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远景
17
作者 卫俊 陈志耕 《现代矿业》 CAS 2015年第2期93-96,共4页
通过对巴彦乌拉山地区进行1∶50 000水系沉积物采样,结合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对Au、Ag、Cu、Pb、Zn、W、Sn、Bi、Sb、Hg、Y、Mn、Ni、As、Nb、Co等17种元素进行了分析.对元素的富集、元素组合特征、综合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部分异常... 通过对巴彦乌拉山地区进行1∶50 000水系沉积物采样,结合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对Au、Ag、Cu、Pb、Zn、W、Sn、Bi、Sb、Hg、Y、Mn、Ni、As、Nb、Co等17种元素进行了分析.对元素的富集、元素组合特征、综合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部分异常区内发现了多处矿化点,指示出巴彦乌拉山地区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异常特征 找矿远景
下载PDF
巴彦乌拉山深变质岩系的花岗-绿岩带与金成矿
18
作者 胡晰 马润则 +3 位作者 陈志耕 张腊梅 陈娟 刘颖倩 《四川建材》 2015年第3期204-205,共2页
巴彦乌拉山出露大面积的太古代花岗-绿岩带,基岩出露良好。本区的绿岩带是以变质程度为绿片相的构造片岩形式出现的。国内外对花岗绿岩带的研究非常重视,主要是因为其研究对矿产和地质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金为直接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 巴彦乌拉山出露大面积的太古代花岗-绿岩带,基岩出露良好。本区的绿岩带是以变质程度为绿片相的构造片岩形式出现的。国内外对花岗绿岩带的研究非常重视,主要是因为其研究对矿产和地质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金为直接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贵重金属,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花岗-绿岩带与金成矿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主要的产金类型为绿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乌拉山 花岗-绿岩带 深变质岩 金矿
下载PDF
太行山北段雅石中文石特征及地质意义
19
作者 韦运武 陈志耕 +1 位作者 时伟 韩美伶 《城市地理》 2015年第8X期235-,共1页
自然界文石不稳定,常转变成方解石。而在太行山北段火山通道内发现文石意义重大,本文试验研究除了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法外,利用红外光谱实验显示有样品的吸收峰1433.05cm-1、1150.57cm-1、875.97cm-1、712.73cm-1四个特征峰均具备,... 自然界文石不稳定,常转变成方解石。而在太行山北段火山通道内发现文石意义重大,本文试验研究除了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法外,利用红外光谱实验显示有样品的吸收峰1433.05cm-1、1150.57cm-1、875.97cm-1、712.73cm-1四个特征峰均具备,鉴定为文石。这一发现补充了文石成因类型,同时由于其集合体形态奇特、颜色组合美观,具有一定的宝石鉴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石 染色法 红外光谱 宝石
下载PDF
地球膨胀新证据及全球构造动力可能事件的规模
20
作者 刘燕翔 陈志耕 +1 位作者 刘静 卫俊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3年第6期319-326,共8页
本文在简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球膨胀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和直接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地球半径若按照最近1~3 Ma尺度范围内三项半径增长率检验结果的平均值0.24 mm/a计算,经过早三叠世至早白垩世间约120 Ma的积累,地壳面积的绝对增长量... 本文在简介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球膨胀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和直接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指出,地球半径若按照最近1~3 Ma尺度范围内三项半径增长率检验结果的平均值0.24 mm/a计算,经过早三叠世至早白垩世间约120 Ma的积累,地壳面积的绝对增长量也可高达4.59 &#215;106 km2,相当于全球新增平均宽度为50 km的裂谷系9万余公里大于总长度约8万公里的现代地球洋中脊裂谷系。这显然应该是一个全球性的超级构造动力事件。相对青藏高原隆升、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两个近于同时代的构造与动力事件的规模而言,这个全球超级构造动力事件的规模要大得多。因此,地球膨胀动力研究不仅具有地球科学基础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火山岩浆与成矿作用、全球环境演化等重要应用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膨胀 地球膨胀直接证据 地球半径增长率 全球超级构造动力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