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下)——解读陈怡《八板》(1999)
1
作者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48,6,共10页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同名民间曲调[...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同名民间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与后调性音乐的融合过程中,民间旋律素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民间曲调[八板]的线性连续性(即,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它们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了非节拍的律动。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论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想法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八板》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上)——解读陈怡《八板》(1999)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8-148,M0005,共12页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2))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民间同名曲调...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2))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民间同名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这一进程中,音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音乐的线性连续性(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3))建立在了民间曲调[八板]的素材之上,之后,该连续性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这些后调性音乐元素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非节拍的律动。另外,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产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怡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晚期作品札记(一)——《威尼斯游戏》
3
作者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0-77,共8页
史蒂文·斯塔基结合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从配器、和声、曲式、音高、节奏等方面,对《威尼斯游戏》中不同音乐形象的段落,以相互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在此方式下,斯塔基不仅揭示出这部作品的自身特征,对之...
史蒂文·斯塔基结合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从配器、和声、曲式、音高、节奏等方面,对《威尼斯游戏》中不同音乐形象的段落,以相互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在此方式下,斯塔基不仅揭示出这部作品的自身特征,对之后作品的重要影响,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理念,还在文章最后表明了自己对此作品的观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托斯拉夫斯基
创作成熟时期
《威尼斯游戏》
有控制的偶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下)——解读陈怡《八板》(1999)
1
作者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机构
UBC(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140-148,6,共10页
文摘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同名民间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与后调性音乐的融合过程中,民间旋律素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民间曲调[八板]的线性连续性(即,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它们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了非节拍的律动。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论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想法产生共鸣。
关键词
陈怡《八板》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Keywords
Chen Yi
Transformation
China
Lochhead
Rhythm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上)——解读陈怡《八板》(1999)
被引量:
1
2
作者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机构
UBC(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音乐文化研究》
2022年第4期138-148,M0005,共12页
文摘
与众多接受过西方作曲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一样,陈怡在创作钢琴独奏曲《八板》(1999)时,将中国民间音乐中令人回味的旋律片段融入西方后调性音乐的写作中,而这一整个过程可以借用变形理论((2))进行充分的阐明。乐曲中所引用的民间同名曲调[八板]为丝竹乐中的“母曲”。在丝竹乐这类支声型复调音乐中,原型[八板]的音高得到了丰富的加花装饰,节拍也在先前规律的68板(拍)上进行了扩充。陈怡的这首作品,不仅多次对丝竹乐的音色进行了模仿,还通过引用并装饰极具辨识度的乐句,再现了这首民间乐曲是如何把控听众对于时间流动的感知。然而,在这一进程中,音乐通过结合西方钢琴作品中典型的炫技音型,呈现出了多层次的线性动机变形思路。与此同时,自由的节奏不禁唤起了人们对另一种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山歌的想象,这也是作曲家所提及的灵感来源之一。从整首作品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音乐的线性连续性(由音高序进带来的心理预期)((3))建立在了民间曲调[八板]的素材之上,之后,该连续性虽因多个后调性结构元素的引入而被打断,但后者此时还未能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指向明确的关联。不过最终,这些后调性音乐元素还是像乐曲开始处的[八板]曲调一样,在音乐的时间性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八板]此时则转化为非节拍的律动。另外,鉴于山歌和丝竹乐所折射出的鲜明气质(尤指性别隐喻方面的)差异,笔者认为文中所述的有关作曲家对于节奏的处理可与女性主义理论中的一些观点产生共鸣。
关键词
陈怡
变形
中国
洛克海德
节奏
Keywords
Chen Yi
Transformation
China
Lochhead
Rhythm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晚期作品札记(一)——《威尼斯游戏》
3
作者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机构
茱莉亚学院作曲系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出处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70-77,共8页
文摘
史蒂文·斯塔基结合作曲家卢托斯拉夫斯基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从配器、和声、曲式、音高、节奏等方面,对《威尼斯游戏》中不同音乐形象的段落,以相互比较的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在此方式下,斯塔基不仅揭示出这部作品的自身特征,对之后作品的重要影响,以及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理念,还在文章最后表明了自己对此作品的观点看法。
关键词
卢托斯拉夫斯基
创作成熟时期
《威尼斯游戏》
有控制的偶然
分类号
J614.3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下)——解读陈怡《八板》(1999)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间旋律的交织与素材变形带来的(非)连续性(上)——解读陈怡《八板》(1999)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音乐文化研究》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卢托斯拉夫斯基的晚期作品札记(一)——《威尼斯游戏》
陈念如
(
译
)
史付红(校)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