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IT)与绵羊毛色关系的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巧灵 汪世雄 +3 位作者 蒋新培 王帅 陈思创 赖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12433-12434,共2页
[目的]研究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T与绵羊毛色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绵羊显性白位点基因KIT的exon2。并将exon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绵羊Ⅺ丁基因exon2eDNA长271bp,编码86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 [目的]研究显性白毛调控基因K/T与绵羊毛色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克隆绵羊显性白位点基因KIT的exon2。并将exon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动物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绵羊Ⅺ丁基因exon2eDNA长271bp,编码86个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绵羊与黄牛、水牛和山羊的同源性较高,迭98%~100%,而与马、狗、猪、猫等同源性仅为81%一88%。[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加快绵羊育种进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KIT基因 克隆 同源性比较
下载PDF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创 曹广忠 《小城镇建设》 2021年第12期20-26,48,共8页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是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焦点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带。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类地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的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其一,从... 大城市近郊生态涵养区是生态保护与城市建设冲突的焦点区域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地带。本文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介绍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该类地区城镇体系构建与城镇化路径的规划实践,以期为相关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提供借鉴。其一,从资源条件、发展基础和发展形势三个维度建立城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规划科学性。其二,紧扣规模引导、职能分工和空间组织的核心任务,构建区域城镇体系。其三,健全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城镇化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为乡镇和村庄规划提出指引。本文认为,小城镇在市县城镇体系构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市县级城镇体系规划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以分区分类为指导原则,合理引导各级各类城镇功能的有机协同。应在城乡融合原则的指导下明确规划监督实施路径,协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涵养区 分区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 城镇体系 门头沟区
下载PDF
中国五大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及变动趋势 被引量:43
3
作者 曹广忠 陈思创 刘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4-1349,共16页
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本文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利用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入人口分布格局、流动范围和来源地等多维度剖... 城市群在中国城镇化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主要人口流入地。本文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五大城市群,利用人口普查和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流入人口分布格局、流动范围和来源地等多维度剖析城市群人口流入的空间模式,并从居留和落户意愿空间差异的视角探讨空间模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城市群流入人口向中心城市持续集中,等级和空间分布格局总体稳定;流动范围有所扩大,省内流动增速普遍高于省际;沿海城市群人口吸引范围大但仍服从距离衰减律,不同来源地流入人口的城市群偏好存在差异。在流入地,沿海城市群中心城市面临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持续挑战,内陆城市群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吸引力并存;在流出地,平等开放的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是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途径,少数地区的人口流失可能成为较长期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入 空间模式 迁移距离 居留落户 城市群
原文传递
流动人口的居留和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0
4
作者 刘涛 陈思创 曹广忠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0-91,127,128,共14页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居留落户意愿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生命历程、流出地资产和流入地社会融合等方面。4... 文章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的居留落户意愿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落户意愿远低于居留意愿,二者影响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生命历程、流出地资产和流入地社会融合等方面。4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对城市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导致其落户意愿强烈,落户无望将导致其快速返乡;承包地的收入保障功能使流动人口能够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城市购房的困难则迫使其为保留农村宅基地而不愿落户城镇;社会融合特征对居留和落户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层面的融合显著提升居留意愿,社会心理层面的融合则对落户意愿的提升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留意愿 落户意愿 流动人口 社会融合 珠三角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转移人口的户籍迁移家庭化决策 被引量:8
5
作者 陈思创 曹广忠 刘涛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7-1244,共18页
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随着多数流入地城市落户门槛的降低和人口流动模式的改变,农业转移人口户籍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从单一制度门槛向人口多元需求转变。本文从家庭决策的视角构建中国农业转移人... 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随着多数流入地城市落户门槛的降低和人口流动模式的改变,农业转移人口户籍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从单一制度门槛向人口多元需求转变。本文从家庭决策的视角构建中国农业转移人口户籍迁移的分析框架,重点关注城乡权益交换对户籍迁移家庭化的影响。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农业转移人口户籍迁移的决策主体是家庭,决策目标是家庭利益最大化,决策机制是户籍关联的城市和乡村权益间的权衡。具体地,户籍迁移存在“家庭团聚效应”,即夫妻一方获取城市户口会提升另一方落户城市的主观意愿。农村三权都存在降低户籍迁移意愿的“滞留效应”;同时,更多的农村权益意味着乡-城权益互换的成本提升,如果夫妻一方已经获得城市户口,另一方落户城市带来的权益增长将远低于放弃农村户口的权益损失,导致多数农业转移人口家庭在利益权衡之下选择“城乡分离”的户籍策略以实现城乡权益的总和最大化,最终户籍迁移呈现出逆家庭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户籍迁移 农村三权 家庭化 市民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