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对老年抑郁症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润珠 陈怡环 +2 位作者 郭力 何宏 谭庆荣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和假刺激组(假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rTMS组31例,假刺激组30例。采用汉密尔顿...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盐酸文拉法辛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1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和假刺激组(假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rTMS组31例,假刺激组3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数字广度测验(DS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第4周末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4周末rTMS组HAMD评分低于假刺激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周末rTMS组DST正序评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rTMS组WCST错误应答数和持续错误数均低于假刺激组(P<0.01),总应答数与正确应答数均高于假刺激组(P<0.01)。结论单独使用文拉法辛较rTMS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相当,不良反应相似,但是联合干预起效更快而且在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文拉法辛 老年抑郁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疗效及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润珠 陈怡环 +2 位作者 郭力 彭正午 谭庆荣 《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疗效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 TMS组(20例)及假刺激组(18例),r TMS组采用高频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假刺激组采用给予假刺激联合盐酸帕...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疗效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 TMS组(20例)及假刺激组(18例),r TMS组采用高频r TMS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假刺激组采用给予假刺激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共4周。在治疗前后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末PCL总分及重现、警觉性增高因子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并低于假刺激组(P<0.05);PCL回避因子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并高于假刺激组(P<0.05)。治疗后第4周末,r TMS组WCST总应答数、错误应答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4周末,假刺激组WCST总应答数较治疗前降低(P<0.05),正确应答数、持续错误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第4周末,r TMS组WCST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高于假刺激组(P<0.05),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低于假刺激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能改善PTSD患者的核心症状及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创伤后应激障碍 帕罗西汀执行功能
下载PDF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与舍曲林改善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比较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磊 陈怡环 +2 位作者 杨帆 彭正午 谭庆荣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舍曲林处理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 目的:比较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舍曲林处理对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UMS组、CUMS+rTMS组以及CUMS+舍曲林组,每组8只。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旷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并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源性大麻素I型受体(cannabinoid type 1 receptor,CB1R)的表达。结果:CUMS组糖水偏好值、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次数以及CB1R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而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CUMS组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大于其它三组,而CUMS+rTMS组和CUMS+舍曲林组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rTMS与舍曲林均能改善CUMS大鼠的焦虑抑郁样行为,二者的改善作用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CB1R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 舍曲林 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模型 内源性大麻素I型受体 大鼠
下载PDF
齐拉西酮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抑郁行为与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帆 王磊 +2 位作者 陈怡环 彭正午 谭庆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8),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n=8)和齐拉西酮组(n=8),建立CUS大鼠模型,连续7d给... 目的:研究齐拉西酮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以及对海马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分为对照组(n=8),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n=8)和齐拉西酮组(n=8),建立CUS大鼠模型,连续7d给予齐拉西酮[2.5mg/(kg·d)],通过旷场及糖水摄取实验观察各组动物行为学变化、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掺入实验观察海马增殖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持续21d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制了动物对糖水的偏好及单位时间内运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较,P均<0.05),而给予齐拉西酮可以改善这种现象(与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比较,P均<0.05);BrdU染色结果显示,齐拉西酮可以显著增加海马的增殖细胞数,而且增加了增殖细胞中的神经元比率(与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比较,P均<0.05);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发现,CUS应激抑制了大鼠海马Bcl-2、BDNF及pERK1/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P均<0.05),而给予齐拉西酮则缓解了这一下降现象(与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组比较,P均<0.05)。结论:齐拉西酮能够改善动物模型的抑郁行为,而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促进海马Bcl-2、BDNF及pERK1/2的表达,进而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海马 神经发生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文拉法辛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闵妍 陈怡环 王化宁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8期2763-276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符合老年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rTMS联合文拉...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该科住院的符合老年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rTMS联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225 mg/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文拉法辛缓释胶囊(75~225 mg/d)联合伪刺激治疗。两组患者连续观察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4周末的疗效及临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2、4周末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末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平均使用剂量、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较单一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更优,能较快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文拉法辛 抑郁症 老年人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粪菌移植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及海马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6
作者 马欣旭 薛姗姗 +2 位作者 张甜 陈怡环 蔡敏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64-1069,共6页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移植对小鼠行为及海马内源性大麻素(eCB)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受试者和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伪无菌”小鼠,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以及悬尾实验评估其抑郁样行为,并检测海马eCB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观察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移植对小鼠行为及海马内源性大麻素(eCB)的影响。方法将健康受试者和抑郁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给“伪无菌”小鼠,通过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以及悬尾实验评估其抑郁样行为,并检测海马eCB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①模型小鼠的制备:通过灌胃的方法使用“鸡尾酒”抗生素清除小鼠原有的肠道菌群,连续灌胃14 d,制备“伪无菌”小鼠模型;最后一次抗生素灌胃结束48 h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抑郁组(n=10),每周一、三、五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粪菌移植,持续3周,制备“人源化”小鼠模型;②行为学测试:粪菌移植结束24 h后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悬尾实验以评估小鼠的抑郁样行为;③行为学测试结束24 h后处死动物,通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eCB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抑郁样行为表现显著,具体表现为旷场实验中抑郁组小鼠进入中心区次数、中心区运动距离、运动总距离、中心区停留时间比均显著降低(P<0.01),糖水偏好率显著下降(P<0.05),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增长(P<0.01)。②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组CB1R、NAPE-PLD、DAGLα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海马NAPE-PLD和DAGLα的表达水平与小鼠进入中心区次数、中心区运动距离、中心区停留时间比和糖水偏好率均呈正相关(均P<0.05),而且DAGLα、NAPE-PLD表达水平与悬尾不动时间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调节海马eCB相关分子诱导小鼠产生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肠道菌群 粪菌移植 海马 内源性大麻素
下载PDF
迷迭香酸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怡环 吴迪 +4 位作者 陈冠婕 彭正午 王化宁 王莹 谭庆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3-506,共4页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早期干预对增强型单次延长应激(enhanced single prolonged stress,ESPS)模型大鼠行为和海马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早期干预对增强型单次延长应激(enhanced single prolonged stress,ESPS)模型大鼠行为和海马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RA低剂量组(Control+RA (L)),RA高剂量组(Control+RA (H)),模型组(ESPS),模型+RA低剂量组(ESPS+RA(L))和模型+RA高剂量组(ESPS+RA(H)),每组8只.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行为表现,并且在行为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大鼠海马中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 (1)旷场实验:ESPS组大鼠进入中央区次数[(7.63±5.32)次]和中央区的探索时间百分比[(14.88±7.35)%]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分别为(18.13±10.15)次,(26.68±10.06)%]和ESPS+RA (H)组[分别为(16.88±8.81)次,(25.08±8.5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ontrol+RA(L)、Control+RA(H)组与Control组之间,以及ESPS组和ESPS+RA(L)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与Control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37.38±8.24)%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17.63±4.74)%相比,ESPS组有显著降低[分别为(21.92±6.82)%,(10.01±3.82)%],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ESPS组比较,ESPS+RA(H)组大鼠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3.72±9.49)%,(16.99±4.28)%]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SPS组和ESPS+RA(L)之间及Control+RA(L)、Control+RA(H)组与Control组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ELISA结果显示:ESPS组大鼠海马中IL-1β和IL-6的含量[(4.91±0.77)pg/mg,(38.31±9.44) pg/mg]高于Control组[(3.14 ±0.96) pg/mg,(27.15±8.03) pg/mg]和ESPS+RA (H)组[(3.48±0.86) pg/mg,(28.55±9.07) pg/mg],均P<0.05.而Control+RA (L)、Control+RA (H)组与Control组之间,以及ESPS组和ESPS+RA(L)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鼠在旷场实验中进入中心区次数、中央区的探索时间百分比及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大鼠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比与海马IL-1β的水平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5,r=-0.316,r=-0.311;均P<0.05),但未发现大鼠海马IL-6的水平与大鼠的行为学结果存在关联.结论 迷迭香酸能改善PTSD动物焦虑样行为,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ESPS模型大鼠海马中IL-1β、IL-6的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创伤后应激障碍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大鼠
原文传递
海马神经发生在重复经颅磁刺激抗抑郁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怡环 陈冠婕 +1 位作者 彭正午 谭庆荣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4年第5期460-462,共3页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物理治疗技术,现广泛应用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现对rTMS促进海马神经并由此发挥抗抑郁效应的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 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海马 神经发生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喹硫平;慢性不可预见应激;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大鼠;海马
9
作者 陈怡环 王磊 +4 位作者 杨帆 吴迪 彭正午 王化宁 谭庆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观察喹硫平(quetiapine,QUE)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l... 目的观察喹硫平(quetiapine,QUE)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l/2)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tr01)、模型组(cus)、CUS+QUE(5mg/kg,L)组及CUS+QUE(10rag/kg,M)组,每组8只。除Control组外,余各组大鼠均接受CUS造模28d,随后Control组和CUS组大鼠连续7d接受含1%二甲基亚砜的生理盐水(5ml/kg体质量)腹腔注射,CUS+QUE(L)组和CUS+QUE(M)组大鼠腹腔注射QUE(分别为5me,/kg和10mg/kg体质量),连续7d。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体质量的变化并在给药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大鼠海马pERKl/2的表达水平。结果(1)体质量测试:持续28d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制了动物体质量的增长(F=7.969,P〈0.05),而给予10mg/kg的喹硫平可以改善这种现象(与CUS组比较,P〈0.05),给予5mg/kg的喹硫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各处理组大鼠在水平活动距离(F=17.846),进入中央区的总次数(F=4.720)以及强迫游泳静止时间(F=26.09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US组大鼠比较,Control组和CUS+QUE(M)组大鼠水平活动距离和进人中央区的总次数均显著增加,静止时问明显减少[分别为:CUS组:(6696.30±1061.19)nil3,(19.63±9.15)次,(110.73±15.98)s;Control组:(10824.61±1399.37)mm,(37.75±13.02)次,(66.13±5.18)s;CUS+QUE(M)组:9637.51±1630.16)mm,(32.38±6.23)次,(73.40±11.99)s;均P〈0.05]。而CUS+QUE(L)组与CUS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Westernblot结果显示,CUS组大鼠海马pERKI/2的表达水平低于Control组和CUS+QUE(M)组,而与CUS+QUE(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641,P〈0.01)。结论喹硫平能够改善CUS动物的抑郁行为,而这一作用可能与其促进海马pERK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慢性不可预见应激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大鼠 海马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高华 陈冠婕 +4 位作者 陈怡环 杨帆 张瑞国 彭正午 谭庆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69-772,共4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beurotrophicfactor...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beurotrophicfactor,BDNF),白介素-1β(IL-1β),核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Control+rTMS组、CUMS组、CUMS+rTMS组。CUMS+rTMS组接受为期21d的造模处理,随后接受连续7d的rTMS干预;CUMS组大鼠也进行21d的造模处理,但是接受连续7d的rTMS假刺激;Control和Control+rTMS组正常饲养21d后,接受相应的rTMS假刺激或真刺激,为期7d。各组在处理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并且在行为学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BDNF、NF.KB的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海马IL-1β的含量。结果1.rTMS对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糖水偏好实验中,CUMS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系数(0.67±0.06)较Control组(0.91±0.04)明显减小,而CUMS+rTMS组大鼠的糖水偏好系数(0.83±0.08)增加;强迫游泳实验中,CUMS组大鼠的不动时间[(26.88±11.33)S]较Control组[(15.22±6.75)S]延长,而CUMS+rTMS组大鼠不动时间[(18.41±6.95)s]缩短;旷场实验中,CUMS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距离[(849.17±769.01)cm]与进入旷场中心区次数[(7.42±5.68)次]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6224.81±1403.20)cm,(22.86±3.72)次],而CUMS+rTMS组大鼠的自发活动总距离[(4105.574-1516.92)cm]与进入旷场中心区次数[(21.25±3.45)次]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ntrol组与Control+rTMS组的上述行为学指标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rTMS对CUMS大鼠海马BDNF、NF—KB和IL-1β水平的影响:与Control组相比,CUMS组海马BDNF表达降低,而NF—KB的表达及IL-1β水平明显增高(均P〈0.05),而与CUMS组大鼠相比,CUMS+rTMS组BDNF表达增高、NF—KB表达水平及IL-1β水平均降低(均P〈0.05)。Control组与Control+rTMS组NF—KB、BDNF的表达情况及IL-1β的水平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MS干预能改善CUMS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海马BDNF的表达,降低NF—KB以及IL-1β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核因子KB 白介素-1 β 大鼠
原文传递
齐拉西酮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磊 杨帆 +4 位作者 陈怡环 白渊翰 乔昱婷 彭正午 谭庆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9-871,共3页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早期干预对改良单次延长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 and foot shock,SPS&S)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大脑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1/2...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早期干预对改良单次延长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 and foot shock,SPS&S)模型大鼠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大脑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齐拉西酮组以及齐拉西酮+U0126组,每组6只。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为SPS&S处理组;齐拉西酮组为SPS&S造模结束后,每天灌胃齐拉西酮(2.5ms/kg),连续7d;齐拉西酮+U0126组为SPS&S造模结束后,连续7d给予齐拉西酮,并在每次齐拉西酮灌胃后0.5h,腹腔注射U0126(MEK1/2抑制剂)(0.5ms/kg)。各组在处理结束24h后,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大鼠行为表现,并且在行为实验完成后处死大鼠,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大脑p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活动度,中央活动次数[分别为(76.23±54.76)cm,(4.60±1.14)次]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43.77±74.22)cm,(12.404-3.36)次]和齐拉西酮组[分别为(274.98÷83.56)cm,(12.00±2.9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与齐拉西酮+U0126组[分别为(138.14±41.98)cm,(5.00±1.58)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高架十字测试中,各处理组在大鼠开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上的差异性与旷场实验的结果一致。Western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pERK1/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齐拉西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齐拉西酮能改善PTSD动物的焦虑样行为,而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pERK1/2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拉西酮 创伤后应激障碍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大鼠
原文传递
广泛性焦虑障碍血清25-羟维生素D、维生素B12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关系
12
作者 闵妍 吴迪 +2 位作者 陈怡环 吕润欣 徐淑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2期4276-4279,4384,共5页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B12(VB12)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2年6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门诊收治的186例GAD患者作为GA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B12(VB12)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2年6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门诊收治的186例GAD患者作为GA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VB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VB12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GAD组给予常规治疗,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前后血清25(OH)D、VB12水平变化。结果:GAD组的血清25(OH)D、V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完成总分类数、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均多于GAD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少于GA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VB12水平与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呈负相关;而与总分类数、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呈正相关(P<0.05)。186例患者中,痊愈36例,疗效显著53例,有效62例,无效35例。按照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51)和无效组(n=35)。两组治疗后血清25(OH)D、VB12水平均升高,且有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AD患者的25(OH)D、VB12水平下降,且与其认知功能下降有关,25(OH)D、VB12水平较低的GAD患者其治疗效果也相对更差,提示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25(OH)D、VB12水平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B12 认知功能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电针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模型大鼠的行为及前额叶皮质BDNF、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怡环 薛姗姗 +2 位作者 顾婷婷 王化宁 彭正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9期1619-1623,1647,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及前额叶皮质(Prefrorntal cortex,PFC)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介素1... 目的:观察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早期干预对创伤后应激(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模型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及前额叶皮质(Prefrorntal cortex,PFC)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白介素1β(Interleukin-1beta,IL-1β)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经环境适应后,随机分为Sham组、Sham+EA组、ESPS组和ESPS+EA组,每组8只。对ESPS组和ESPS+EA组大鼠进行增强型单次延长应激(Enhanced single prolonged stress,ESPS)造模处理,其他两组不接受ESPS,但是置于同一实验室环境。造模结束后24 h,各组大鼠进行EA干预:Sham+EA组和ESPS+EA组的大鼠每天接受EA刺激(百会穴,1 m A,2/15 Hz)30 min,连续1周;另外两组给予假刺激(无电流)每天30 min,连续1周。静置一周后,采用旷场和高架十字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之后处死大鼠,分别用蛋白质印迹法和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PFC中BDNF的表达水平以及IL-1β和IL-6的水平。结果:(1)ESPS处理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在旷场中心区运动距离和探索时间百分比减少,在高架十字开臂运动距离及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ESPS组大鼠PFC中BDNF表达下降,IL-1β和IL-6的水平升高;(2)EA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提高ESPS模型大鼠PFC中BDNF的表达,降低IL-6的水平,对IL-1β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A早期干预改善了ESPS诱导的大鼠焦虑样的行为,这可能与其增加了PFC中BDNF表达,降低了炎性因子IL-6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创伤后应激障碍
原文传递
肠道微生物与严重精神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怡环 彭正午 +2 位作者 白洁 强晓玲 王化宁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7年第7期508-513,共6页
人类肠道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真核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共生的细菌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营养的吸收过程,物质的代谢过程及人体其他生理功能非常重要。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被应用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被发现的肠道细菌多达1... 人类肠道细菌的数量是人体真核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共生的细菌对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营养的吸收过程,物质的代谢过程及人体其他生理功能非常重要。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被应用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被发现的肠道细菌多达1000种,以厚壁菌门和拟杆菌属为主,占微生物的70%~75%。此外变形菌门、放线菌、梭菌属以及疣微菌门也少量存在。微生物组是一个动态的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 肠道微生物 综述文献
原文传递
电针预处理对创伤后应激大鼠模型焦虑样行为及前额叶皮质内源性大麻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陈怡环 薛芬 +3 位作者 顾婷婷 王世全 王化宁 彭正午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9年第7期658-662,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EA)预处理在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的SD大鼠经1周环境适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ESPS组)、对照电针组(Sham+EA组)和模型电针组(ESPS+EA组),每组8只.Sham+EA组... 目的观察电针(EA)预处理在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的SD大鼠经1周环境适应后,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ESPS组)、对照电针组(Sham+EA组)和模型电针组(ESPS+EA组),每组8只.Sham+EA组和ESPS+EA组的大鼠每天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1 mA,2/15 Hz)30 min,连续1周.另外两组给予假刺激(无电流)每天30 min,连续1周.然后对ESPS组和ESPS+EA组大鼠进行增强型单次延长应激(ESPS)造模处理.造模结束2周后,采用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随后处死大鼠,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质内源性大麻素受体1(CB1R)、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和二酰基甘油脂肪酶(DAGLα)蛋白的表达.结果?(1)ESPS处理导致大鼠产生焦虑样的行为,进入旷场中心区的时间和次数减少,进入高架十字开臂的次数减少.ESPS组大鼠前额叶皮质CB1R和DAGLα蛋白表达下降,而MAG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2)电针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恢复ESPS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CB1R和DAGLα的表达.结论电针预处理减轻了ESPS诱导的大鼠焦虑样的行为,这可能与大脑前额叶皮层CB1R和DAGLα的表达增加有关,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电针预处理 内源性大麻素
原文传递
个体化靶向机器人技术辅助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节疗法精准治疗伴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唐乃龙 陈怡环 +10 位作者 王洋涛 孙传铸 刘军昌 吴迪 孙良 闵妍 刘欢 李想 谭庆荣 齐顺 王化宁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23,共10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靶向机器人技术辅助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节疗法(Stanford accelerated intelligent neuromodulation therapy,SAINT)对抑郁症自杀观念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脑网络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小样本的开放标签研究,纳入了15例... 目的探讨个体化靶向机器人技术辅助斯坦福加速智能神经调节疗法(Stanford accelerated intelligent neuromodulation therapy,SAINT)对抑郁症自杀观念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的脑网络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小样本的开放标签研究,纳入了15例伴自杀观念的抑郁症患者,采用SAINT联合SNRIs治疗。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个性化定位每例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与膝下前扣带回(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sgACC)功能连接最负相关处为刺激靶点,在90%的静息运动阈值下每天进行10次间断性θ波刺激治疗(每次1800个脉冲,间隔50 min),连续治疗5 d(共计90000个脉冲)。分别在基线、治疗5 d后、治疗后第15天及治疗后第30天,采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Chinese Version,BSI-CV)、HAMD17、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估对自杀观念、抑郁症状的疗效;利用REST软件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脑区脑网络功能连接度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或配对Wilcoxon检验对各时点量表得分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5 d后,BSI-CV得分显著下降(F=38.77,P<0.01),平均得分减少(11.8±1.2)分(95%CI=8.19~15.41),有效率为86.67%,治疗耐受性好,无显著认知功能方面副作用。(2)治疗后各随访时点MADRS评分均显著下降(F=306.97,P<0.01),治疗5 d后平均得分减少(22.5±1.1)分(95%CI=19.15~25.91),有效率93.33%;治疗后第15天、第30天的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100.00%,93.33%和100.00%。(3)基于影像学的脑网络分析显示,治疗前后sgACC与前额叶、颞叶及顶叶脑网络功能连接增强。结论个体化靶向机器人技术辅助SAINT存在快速、高效、安全地降低自杀观念和缓解抑郁症状的潜在优势,同时能改善受损脑网络的功能连接度,但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观念 神经导航 经颅磁刺激
原文传递
氟西汀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欢 周翠红 +2 位作者 薛姗姗 石青青 陈怡环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7-983,共7页
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US组和CUS+Flx组,每组10只。CUS组和CUS+Flx组大鼠连续... 目的探讨氟西汀(fluoxetine,Flx)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模型大鼠海马脂质的影响。方法30只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Sham组、CUS组和CUS+Flx组,每组10只。CUS组和CUS+Flx组大鼠连续28 d每天接受一至两种随机的刺激,进行CUS造模,随后这两组大鼠分别接受腹腔注射1 ml/kg生理盐水和10 mg/kg氟西汀,每天1次,连续14 d。Sham组大鼠在笼中正常饲养28 d,然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每天1次,连续14 d。在最后一次注射后24 h进行糖水偏好实验,随后处死大鼠,分离大鼠海马,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脂质水平检测,采用SIMCA-P 14.1和LipidSearch software version 4.1软件进行脂质相对含量分析。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多组间的比较,Bonferroni进行事后检验。运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相关进行大鼠行为学指标和海马脂质分子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3组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30,P<0.001)。其中,CUS组大鼠[(43.57±12.38)%]糖水偏好率明显低于Sham组[(67.09±11.81)%]和CUS+Flx组[(62.74±8.5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脂质检测分析显示,三组间存在95个差异性脂质小分子,主要分布于甘油磷脂类和鞘脂类。相关分析发现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类的脂质小分子中PE(34∶1e)+H、PE(18∶1p/20∶1)+H、PE(18∶1/18∶1)+Na、PE(36∶2p)-H、PE(16∶0/20∶4)-H、PE(18∶0/18∶2)-H、PE(16∶0e/22∶6)-H、PE(18∶1/20∶4)-H及鞘脂类的CerG1(d18∶2/24∶0+O)+H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负相关(r=-0.477,-0.433,-0.603,-0.382,-0.464,-0.482,-0.514,-0.511,-0.490;均P<0.05)。而PE(42∶6p)+Na、PE(34∶0p)-H和鞘脂类SM(d22∶1/16∶0)+HCOO与大鼠糖水偏好率呈正相关(均r=0.379,0.397,0.388;均P<0.05)。结论氟西汀对CUS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海马甘油磷脂及鞘脂类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脂质组学 氟西汀 大鼠
原文传递
阿立哌唑对强迫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艳 陈怡环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对强迫症(OCD)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使用阿立哌唑将182例OCD患者中仅服用舍曲林者作为对照组(85例),将服用舍曲林联合2.5~10.0 mg/d阿立哌唑者作为阿立哌唑组(9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阿立哌唑对强迫症(OCD)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使用阿立哌唑将182例OCD患者中仅服用舍曲林者作为对照组(85例),将服用舍曲林联合2.5~10.0 mg/d阿立哌唑者作为阿立哌唑组(97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多导睡眠仪(PSG)监测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阿立哌唑组患者PSQI总分较对照组低,其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立哌唑组患者较对照组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百分比增加、非快速眼球运动3期(N3期)时间及百分比增加、非快速眼球运动(NREM)期睡眠潜伏期缩短、NREM期时间及百分比增加、清醒(W)期时间及百分比减少(P<0.05)。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干预可改善服用舍曲林的OCD患者的主观睡眠体验,并增加N3期时间和百分比、NREM期时间和百分比及总睡眠时间,减少W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强迫症 多导睡眠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