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敬波 陈恒余 吴煌福 《海南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4,共8页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严重威胁。由于现阶段的放化疗方案可诱导癌组织出现抗凋亡、抗焦亡和抗坏死性凋亡等药物抵抗效应,使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铁过载、活性氧大量生成和膜脂质... 乳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严重威胁。由于现阶段的放化疗方案可诱导癌组织出现抗凋亡、抗焦亡和抗坏死性凋亡等药物抵抗效应,使得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佳。铁死亡是一种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以铁过载、活性氧大量生成和膜脂质过氧化为特征。铁死亡的发生是细胞内过氧化机制(执行系统)和抗氧化机制(防御系统)失衡的结果,具体包括铁代谢途径、氨基酸代谢途径和脂质代谢途径。近年来发现铁死亡与多种疾病的演进过程有关,如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和阿尔兹海默症等。研究证实,触发乳腺癌细胞铁死亡可显著抑制癌细胞增殖、侵袭,改善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等,这使得诱导铁死亡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策略。本文将对铁死亡的概念、特征及其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下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铁死亡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活性氧
下载PDF
自噬的新分支:内质网自噬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恒余 孙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1-504,共4页
在真核细胞中,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胞质中的部分蛋白和部分细胞器以度过饥饿,并清除氧化损伤的异常大分子及细胞器,从而在应激中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自噬的发生是以双层膜囊泡的形成为特征的,因而这种双层膜囊泡被命... 在真核细胞中,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通过降解自身胞质中的部分蛋白和部分细胞器以度过饥饿,并清除氧化损伤的异常大分子及细胞器,从而在应激中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自噬的发生是以双层膜囊泡的形成为特征的,因而这种双层膜囊泡被命名为自噬体(autophagosome)。自噬分为大自噬、小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自噬 未折叠蛋白反应 内质网相关的降解
下载PDF
CASC5通过BUB1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3
作者 何贵省 陈恒余 +7 位作者 吕小玲 宋韬 陈秀秀 符广华 吴煌福 陈运景 苏亚静 郑武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97-303,共7页
目的探究易感性癌症候选基因5(CASC5)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CASC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si-CASC5、si-BUB1和... 目的探究易感性癌症候选基因5(CASC5)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收集5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qRT-PCR检测CASC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si-CASC5、si-BUB1和si-NC转染至MDA-MB-231和MCF-7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C5、BUB1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CASC5相关蛋白,并在MCF7细胞中验证。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CASC5与BUB1的结合情况,qRT-PCR验证BUB1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ASC5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CASC5表达水平升高(P<0.05),CASC5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si-NC组相比,si-CASC5组MDA-MB-231和MCF-7细胞中CASC5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减弱(P<0.05)。生物信息学预测CASC5可能与BUB1、NSL1、NDC80和MIS12等相互作用。与si-NC组相比,si-CASC5组MDA-MB-231细胞中BUB1表达水平降低(P<0.05),NSL1、NDC80和MIS12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ASC5免疫沉淀产物中可检测到BUB1蛋白,BUB1免疫沉淀产物中可检测到CASC5蛋白。与si-NC组相比,si-BUB1组MDA-MB-231细胞中BUB1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及侵袭能力减弱(P<0.05)。与癌旁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BUB1表达水平升高(P<0.05),CASC5表达水平与BUB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815)。结论CASC5可通过与BUB1相互作用,调控BUB1蛋白表达从而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易感性癌症候选基因5 BUB1 免疫共沉淀
下载PDF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4
作者 陈秀秀 吴煌福 +8 位作者 穆籣 郑武平 潘俊博 何贵省 宋韬 张亚珍 陈恒余 黄菁慧 许艺莲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即刻乳房再造 胸背动脉 胸背静脉
原文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与GATA4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恒余 邓青春 +1 位作者 李梦婷 付四清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年第6期6-8,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出生缺陷疾病,虽然至今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但是遗传因素已被证实与其发病有关。本文着重就GATA4基因对心脏的正常发育、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响及近年来GATA4基因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GATA4基因 心脏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