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吕瑛 石向东 +5 位作者 王洁 陈恩卓 张燕 陈春燕 卢苏梅 赵捷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7期776-780,共5页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 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91.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电图检查,治疗组桡侧腕伸肌波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胫骨前肌波相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H反射检查中M-amp/H-amp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均见显著差异(P<0.01)。结论辨证取穴结合电针刺激伸肌治疗可增加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桡侧腕伸肌和胫骨前肌的运动单位,降低腓肠肌的痉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侧腕伸肌 胫骨前肌 电针 中风后遗症 腕踝关节 肌电图 针药并用 伸肌
下载PDF
电针刺激伸肌结合辨证取穴治疗卒中偏瘫腕踝关节痉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吕瑛 陈越 +7 位作者 李丽 陈恩卓 王洁 陈春燕 张燕 卢苏梅 石向东 赵捷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伸肌结合辨证取穴对卒中偏瘫患者腕踝关节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卒中偏瘫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辨证取穴进行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刺激...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伸肌结合辨证取穴对卒中偏瘫患者腕踝关节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卒中偏瘫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两组均接受西医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辨证取穴进行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刺激伸肌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疗程两个月,观察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评分)、患侧肢体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分级)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分级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 <0. 05)。结论:电针刺激伸肌结合辨证取穴可改善卒中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肌 电针 卒中 偏瘫 腕踝关节痉挛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小梗死1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恩卓 张燕 +2 位作者 肖正光 李克良 都爱莲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7年第10期703-705,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但一部分患者经治疗仍可进展为脑梗死。本研究报道1例频发TIA患者经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仍频发,经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但一部分患者经治疗仍可进展为脑梗死。本研究报道1例频发TIA患者经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抗血小板治疗仍频发,经替罗非班、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三联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短期内控制了症状发作,避免了不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的出现,并附上患者的颅内血管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结果,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卒中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急性脑卒中后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恩卓 郭正良 +4 位作者 辛晓瑜 任汝静 曾丽莉 傅毅 刘建荣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住院期间发生HA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HA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危险因素采取...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在住院期间发生HAP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HA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危险因素采取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病死率进行χ2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年龄>73岁)、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10分)、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低清蛋白血症、既往卒中史、贫血、管饲、使用制酸剂、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IHSS评分高、COPD、低清蛋白血症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病例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高龄及NIHSS评分高是急性脑卒中后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生HAP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卒中后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恩卓 刘建荣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5期393-396,共4页
肺炎是急性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3年Hilker等^[1]提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概念。而院内获得性肺炎不完全等同卒中相关性肺炎,因为前者不包括急性卒中患者住院后48 h内发生的肺炎。现将近... 肺炎是急性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卒中患者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03年Hilker等^[1]提出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概念。而院内获得性肺炎不完全等同卒中相关性肺炎,因为前者不包括急性卒中患者住院后48 h内发生的肺炎。现将近年来急性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卒中 院内获得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