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疗效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雪飞 刘静 +8 位作者 孙胜军 王亚明 陈悦丹 邢瑞娴 白雪燕 钱筠 朱红 季楠 刘元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R—MAD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治疗的35例PCNSL患者... 目的评估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R—MAD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治疗的35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妥昔单抗(d0:375mg/m2)、大剂量甲氨蝶呤(d1:3.5g/m2)、阿糖胞苷(d2:0.5~1g/m2)及地塞米松(d3:10mg/d)治疗,每21天为1个疗程,治疗4~6个疗程。结果3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6—66)个月,其中20例(57.1%)达到完全缓解,13例(37.1%)达到部分缓解,2例(5.7%)疾病进展,总有效率为94.2%(33/35)。中位生存期为38.3个月(95%CI:19.5~7.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0.0个月(95%CI:9.4—50.6)。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24例(68.6%)患者病程中出现了1~3级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无4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及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免疫疗法 药物疗法 甲氨蝶呤 阿糖胞苷 原发性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达沙替尼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磷酸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静 陈悦丹 +3 位作者 张静 王雅杰 张勇 刘元波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AR)磷酸化的机制。方法以HEK-293T及COS7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野生型AR(WT-AR)载体及其突变载体ARY267F、ARY534F分别与Ack1或Src载体共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受体(AR)磷酸化的机制。方法以HEK-293T及COS7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野生型AR(WT-AR)载体及其突变载体ARY267F、ARY534F分别与Ack1或Src载体共转染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磷酸化位点。以LNCaP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在无雄激素条件下,用表皮生长因子(EGF)或内皮样生长因子家族成员heregulin处理后,Western blot法检测AR磷酸化状态,再加入达沙替尼或用siRNA转染法沉默Ack1或Src基因后,Western blot法观察AR磷酸化变化;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处理的LNCaP细胞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以及人激肽释放酶2(hK2)mRNA的表达。结果转染载体后,HEK-293T细胞中Ack1激酶介导ARTyr267特异位点磷酸化,COS7细胞中Src介导AR Tyr534特异位点磷酸化。heregulin处理LNCaP细胞后,AR Tyr267位点磷酸化;加入达沙替尼后,该位点磷酸化被抑制;Ack1被沉默后,heregulin诱导的AR Tyr267位点磷酸化亦被抑制。EGF处理LNCaP细胞后,AR Tyr534位点磷酸化;加入达沙替尼后,该位点磷酸化被抑制;Src被沉默后,EGF诱导的AR Tyr534位点磷酸化亦被抑制。EGF或heregulin可上调LNCaP细胞内源性AR靶基因PSA和hK2 mRNA水平(P〈0.05),给予达沙替尼后,抑制了heregulin诱导的PSA和hK2 mRNA水平(P〈0.05),但EGF所诱导的PSA mRNA及hK2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达沙替尼抑制ARTyr267、ARTyr534位点磷酸化,其通过抑制heregulin诱导的前列腺癌细胞AR Tyr267特异位点磷酸化及前列腺癌标志物PSA及hK2 mRNA的表达而发挥抗前列腺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沙替尼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肿瘤 磷酸化 Ack1激酶 SRC激酶
原文传递
剂量调整R-MAD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悦丹 孙雪飞 +3 位作者 王亚明 孙胜军 季楠 刘元波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的R-MAD方案(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治疗初治老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0-01-2019-1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4例≥65...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的R-MAD方案(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地塞米松)治疗初治老年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10-01-2019-10-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54例≥65岁老年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给予利妥昔单抗(375 mg/m^(2),d_(0))、甲氨蝶呤(1.5~3.5 g/m^(2),占,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药物剂量)、阿糖胞苷(0.5 g/m^(2),d_(2))及地塞米松(10 mg/d,d_(1)〜d_(3)),21 d为1个周期,治疗3~6个周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作为治疗有效标准。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5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7例(50.0%),部分缓解14例(25.9%),疾病稳定5例(9.3%),疾病进展8例(14.8%),总有效率为75.9%(41/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95%CI为6.7〜15.3),中位总生存期为30个月(95%CI为24.8-35.2)。1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分别为47.3%和82.4%。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13%(7/54)的患者出现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无4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3例3级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均为肺炎,治疗后恢复良好;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的甲氨蝶呤、阿糖胞苷和地塞米松治疗初治老年PCNSL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老年人 化学治疗 甲氨蝶呤 利妥昔单抗 阿糖胞苷
原文传递
伊布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悦丹 刘焕光 +7 位作者 孙雪飞 白雪燕 崔衢 邢瑞娴 王亚明 孙胜军 季楠 刘元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及甲泼尼龙(I-MID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R PCNS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 目的初步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脂质体及甲泼尼龙(I-MID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R/R PCNS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8例R/R 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给予伊布替尼(560 mg/d,连用21 d)、甲氨蝶呤(3.5 g/m2,第1天)、异环磷酰胺(1.5 g/m2,第2天)、多柔比星脂质体(25 mg/m2,第3天)、甲泼尼龙(80 mg/d,第1~3天),每21天为1疗程,治疗1~6个疗程。参照2005年国际原发神经系统淋巴瘤合作组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以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根据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4.0版对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1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18例患者经(3.8±1.7)个(1~6个)周期I-MIDD方案治疗后,其中10例达到完全缓解,5例达到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总有效比例为15/18。1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3~27个月)。至末次随访,完全缓解6例,复发5例,进展6例,死亡1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个月(1~27个月);总生存期为3~27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分别为42.8%和87.4%。药物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24.6%(17/69例次)的患者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Ⅲ~Ⅳ级)。Ⅲ级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例,其中真菌性肺炎1例,泌尿系感染1例;Ⅰ~Ⅱ级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21例。结论I-MIDD方案治疗R/R PCNSL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或可作为R/R PCNSL的挽救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中枢神经系统 复发 挽救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减少的预后意义初步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悦丹 徐泽锋 +7 位作者 崔蕊 王婕妤 张天佼 秦铁军 方力维 张宏丽 张悦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2-5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对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9例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19例MDS患者中血小板减少(PLT〈10×1... 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对判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19例原发性MDS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及COX回归模型评估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19例MDS患者中血小板减少(PLT〈10×10^9/L)者256例(61.1%),严重减少(PLT〈30×10^9/L)者103例(24.6%)。PⅡ≥100×10^-9/L组、(50—99)×10^9/L组、(30~49)×10^9/L组和〈30×10^9/L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1、38、19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PLT〈30×10^9/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95fl、LDHI〉300U/L、有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有核红细胞糖原染色(E-PAS)阳性、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及不良为MDS不良预后因素;WHO分型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一I及RAEB-11的患者较其他类型的患者预后差。多因素分析显示PLT〈30×10^9/L,MCV≤95fl,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及不良,WHO分型RCMD、RAEB-I及RAEB-II具有独立预后意义。修订的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WPSS)各参数赋值如下:PLT〈30×10^91分,其他0分;MCV≤95fl 1分,其他0分;染色体核型良好0分,中等1分,不良2分;WHO分型中RCMD1分,RAEB—I2分,RAEB一Ⅱ3分,其他0分。患者分为低危(0—1分)、中危-1(2—3分)、中危-2(4—5分)和高危组(6~7分),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9、28、14和4个月,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小板严重减少的MDS患者预后不良,结合血小板计数、染色体核型、MCV及修订的WPSS有望更好地促进我国MDS患者分组治疗策略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减少 预后 WHO分型预后积分系统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治疗5q-综合征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悦丹 徐泽峰(综述) 肖志坚(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5q-综合征是狭义地定义为原发MDS—RA伴有累及5号染色体q21-q32区带的单独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前5q-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近年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来那度胺治疗5q-综合... 5q-综合征是狭义地定义为原发MDS—RA伴有累及5号染色体q21-q32区带的单独细胞遗传学异常。以前5q-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近年一系列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来那度胺治疗5q-综合征患者不仅具有很高的脱离红细胞输注率,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获细胞遗传学缓解。现今,来那度胺已是5q-综合征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起始剂量为10mg/d,推荐至少连续使用4个疗程(28天为一疗程),有效患者应持续使用,且已有资料表明长期用药不会增加患者转白的风险,如出现Ⅲ-Ⅵ血液学不良反应应适当调整用药剂量,如治疗过程中患者复发或获得新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考虑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如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Q-综合征 治疗 来那度胺
原文传递
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冰 徐泽锋 +7 位作者 崔蕊 陈悦丹 苏涛 张天佼 方力维 张宏丽 秦铁军 肖志坚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7-531,共5页
目的分析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相关检查完善或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明确诊断病史的194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4例患者中37例(19.07%)合... 目的分析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相关检查完善或既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明确诊断病史的194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4例患者中37例(19.07%)合并自身免疫异常,其中16例(8.25%)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21例(10.82%)为无相关症状的免疫检查异常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组中〈60岁患者比例、女性比例、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1者的比例、染色体异常为+8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免疫检查无异常组(P值均〈0.0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患者2年预期生存率较免疫检查无异常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无相关症状的免疫检查异常组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免疫检查无异常组(P〈0.0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组、无相关症状的免疫检查异常组与免疫检查无异常组相比,在年龄、诊断分型、IPSS预后分组、外周血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贫血严重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增高比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骨髓活检增生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发性MDS患者以女性、年龄〈60岁者为主,染色体异常为+8的比例高,可能具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自身免疫异常 疾病特征 存活率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