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及发病预测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梁珊珊 周智华 +2 位作者 李成程 陈慧靖 周尚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13-2019,共7页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 背景 中国糖尿病患病形势严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须耗费大量医疗资源。针对局部地区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糖尿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在加重。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发病情况,为评价和制定糖尿病相关防治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借鉴。方法 于2022年8月,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描述1990—2019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结果 2019年中国糖尿病粗发病率为265.45/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4.31/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63.12%、15.93%;粗死亡率为12.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9.44/10万,相对于1990年分别增长105.41%、2.61%。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糖尿病导致的YLL率由204.71/10万降至178.45/10万,YLD率由260.74/10万增至316.30/10万,DALY率由465.46/10万增至494.76/10万。2019年男性糖尿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增长21.08%,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8%;2019年YLL率、YLD率、DALY率总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2020—2030年中国糖尿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1.45%,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18.60%。结论 中国糖尿病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疾病负担表现为由伤残导致的疾病负担较高,应关注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男性、中老年人群疾病负担较重,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重视。虽然预测结果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在下降,但是患病人数仍在增加,因此不可放松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死亡率 预测 伤残调整寿命年 早死寿命损失年 伤残寿命损失年 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
下载PDF
嗅鞘细胞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短期与长期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慧靖 陈雲 +6 位作者 邓煜二 甘燕玲 詹文刚 谭齐家 谢才军 李聪 张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68-1476,共9页
背景:世界上已开展多项嗅鞘细胞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争议。目的:综合评价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性及可行性,比较其治疗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方法:于2018-07-23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 背景:世界上已开展多项嗅鞘细胞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仍有争议。目的:综合评价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性及可行性,比较其治疗短期疗效与长期疗效。方法:于2018-07-23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嗅鞘细胞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安全性研究试验应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种类与例数。纳入疗效评价的研究均使用ASIA量表,评估移植前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轻触觉及针刺觉功能,并记录随访时间。运用Review Manager5.3对疗效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与结论:无论短期评价还是长期随访,与嗅鞘细胞移植前相比,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 <0.05),且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Ι~2 <50%且P> 0.1)。然而长期疗效不如短期,这可能与慢性排斥反应及嗅鞘细胞存活率相关。嗅鞘细胞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9%,未发现与嗅鞘细胞本身相关的并发症。结果表明,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疗效明确,安全可行,但仍需要探索更微创的移植方式,以减少手术并发症。另外,影响嗅鞘细胞长期疗效的因素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基础及临床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脊髓损伤 晚期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人类 神经修复 ASIA评分 短期疗效 长期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功能恢复 组织工程中
下载PDF
四味消瘤饮抗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詹文刚 张志强 +4 位作者 谢才军 谭齐家 李聪 陈雲 陈慧靖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四味消瘤饮对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探讨四味消瘤饮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常规剂量四味消瘤饮组、大剂量四味消瘤饮组、替莫唑胺(Temozol... 目的:观察四味消瘤饮对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探讨四味消瘤饮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建立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87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常规剂量四味消瘤饮组、大剂量四味消瘤饮组、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组、四味消瘤饮+TMZ组,测量裸鼠肿瘤体积,Weidner法计数裸鼠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酶联吸附法检测裸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ES)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TMZ组肿瘤体积减小(P <0.05,P <0.01);常规剂量四味消瘤饮组、大剂量四味消瘤饮组、四味消瘤饮+TMZ组肿瘤体积、组织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清VEGF含量减小,血清ES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四味消瘤饮能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S和下调VEGF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味消瘤饮 胶质瘤 血管生成 动物实验 裸鼠
下载PDF
四味消瘤饮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miR-21、miR-22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雲 陈慧靖 +6 位作者 杨艳莹 李聪 詹文刚 谢才军 谭齐家 邓煜二 张志强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33期3658-3662,3671,共6页
目的观察四味消瘤饮联合替莫唑胺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瘤组织中miR-21、miR-221表达的影响,为研究中药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取32只SPF级裸小鼠,采用胶质瘤U87细胞悬液皮下接种技术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 目的观察四味消瘤饮联合替莫唑胺对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和瘤组织中miR-21、miR-221表达的影响,为研究中药治疗胶质瘤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取32只SPF级裸小鼠,采用胶质瘤U87细胞悬液皮下接种技术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建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四味消瘤饮组、替莫唑胺组、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每组8只。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8 d;四味消瘤饮组小鼠给予四味消瘤饮汤剂灌胃28 d;替莫唑胺组小鼠给予替莫唑胺50 mg/(kg·d)灌胃7 d;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小鼠给予替莫唑胺50 mg/(kg·d)及四味消瘤饮汤剂200μL灌胃7 d后停用替莫唑胺,四味消瘤饮汤剂200μL再连续灌胃21 d。每组小鼠均于每天10:00灌胃。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肿瘤体积的变化,运用RT-qPCR法检测肿瘤组织中miR-21、miR-221相对表达量。结果灌胃21 d内,4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胃28 d,替莫唑胺组和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荷瘤小鼠的体质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但与四味消瘤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莫唑胺组和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比较、四味消瘤饮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胃14 d,替莫唑胺组、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灌胃21 d和灌胃28 d,四味消瘤饮组、替莫唑胺组、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小鼠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且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均明显小于四味消瘤饮组、替莫唑胺组(P均<0.05),替莫唑胺组明显小于四味消瘤饮组(P<0.05)。灌胃结束后,四味消瘤饮组、替莫唑胺组、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miR-21、miR-221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均<0.05),且替莫唑胺组和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均明显低于四味消瘤饮组(P均<0.05),中药联合替莫唑胺组明显低于替莫唑胺组(P均<0.05)。结论四味消瘤饮联合替莫唑胺能够抑制胶质瘤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机制可能与抑制miR-21、miR-22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替莫唑胺 四味消瘤饮 MIR-21 MIR-221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广州市慢性肾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5
作者 周智华 宓金融 +4 位作者 黎倩欣 陈慧靖 李成程 梁珊珊 周尚成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3年第4期474-477,共4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8—2019年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其亚类疾病死亡特征、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CKD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数据方法获取并整理死亡数据和人口数据,测算死亡率、早死概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8—2019年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其亚类疾病死亡特征、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为CKD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大数据方法获取并整理死亡数据和人口数据,测算死亡率、早死概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伤残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 Lives with DisAbility,YLD)和早亡所致生命年损失(Years of Life Lost,YLL),衡量疾病负担并对慢性肾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9年广州市慢性肾病粗死亡率由6.882/10万上升至15.393/10万;标化死亡率由6.196/10万上升至11.309/10万;YLL率、YLD率、DALY率分别为1.417、0.463、1.880人年/千人。2019年2型糖尿病所致CKD死亡率最高。结论关注男性、6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等高危发病人群对广州市居民慢性肾病的影响,同时加快CKD防控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疾病负担 变化趋势 广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