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内腱鞘囊肿的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憩 丁晓毅 +3 位作者 杜联军 陆勇 克敏 江浩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1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内腱鞘囊肿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以提高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本组19例做了CT扫描检查,其中5例做了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19例,共25个病灶,15例为单发...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1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内腱鞘囊肿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以提高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本组19例做了CT扫描检查,其中5例做了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19例,共25个病灶,15例为单发性,4例为多发性,其中1例为双侧对称性。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低密度,边缘可有硬化,骨皮质可有断裂,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的CT特征为:邻近关节面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单发或多发性骨质缺损,有间隔,边缘硬化,境界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内腱鞘囊肿 影像学
下载PDF
MR小肠造影多模态检查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憩 赵雪松 +1 位作者 唐永华 缪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7期1151-1154,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MR小肠造影多模态检查各序列的优势与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做的551例MR小肠造影检查。所有病例的MR检查均包含HASTE/T2SSFE,TURE-TISP/FIESTA,DWI,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87例进行Function... 目的分析比较MR小肠造影多模态检查各序列的优势与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做的551例MR小肠造影检查。所有病例的MR检查均包含HASTE/T2SSFE,TURE-TISP/FIESTA,DWI,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87例进行Function Cine MRI检查。结果HASTE/T2SSFE可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及肠壁厚度;TURE-TISP/FIES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结构;DWI可显示肠壁的炎症表现;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有无异常强化;Function Cine MRI可显示肠粘连及肠道蠕动的情况。结论MR小肠造影检查各序列各有优势及特点,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合适的序列进行多模态扫描有助于小肠疾病的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磁共振成像 序列
下载PDF
小肠MR序列比较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憩 赵雪松 +3 位作者 缪飞 吴志远 江浩 孙承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小肠MR各序列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做的116例小肠MR。所有病例均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所有病例的MR扫描均包含HASTE/T2SSFE,TureTISP/FIESTA、DWI、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18例行Func... 目的:分析比较小肠MR各序列的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所做的116例小肠MR。所有病例均进行检查前肠道准备。所有病例的MR扫描均包含HASTE/T2SSFE,TureTISP/FIESTA、DWI、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18例行Functional Cine MRI检查。结果:HASTE/T2SSFE可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及肠壁增厚的程度;Ture-TISP/FIESTA清晰显示肠系膜结构;DWI有助于观察肠壁的炎症;3D-T1增强扫描可显示病灶的异常强化;VIBE-T1/LAVA-T1显示无异常强化的病灶;Functional Cine MRI则可以显示肠粘连及肠道的蠕动情况。结论:小肠MR检查各序列特性不同,互有所长,综合运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磁共振成像 序列
下载PDF
骨内腱鞘囊肿的MR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憩 丁晓毅 +3 位作者 杜联军 陆勇 克敏 江浩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5年第6期495-496,共2页
关键词 骨内腱鞘囊肿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5
作者 凌华威 潘自来 +5 位作者 陈憩 张仲伟 施卫平 吴振芳 江浩 何国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2例单独经SCTA诊断后直接手术治... 目的在于探讨CT血管造影及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技术检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以及SCTA取代常规血管造影的可能性。方法25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人中23例接受了SCTA和常规血管造影。2例单独经SCTA诊断后直接手术治疗。结果25例动脉瘤中,SCTA准确检出了23例另2例小于3mm的动脉瘤未被SCTA检查发现。与传统血管造影相对照,SCTA的诊断准确率为92%。对于检测血栓性动脉瘤SCTA优于传统血管造影。结论本组研究表明SCTA结合MIP图像重建技术能较准确地诊断3mm以上的颅内动脉瘤,并判断其大小,形态,瘤颈以及瘤内血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螺旋CT 血管造影 最大信号强度 颅内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MRI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汪登斌 谭 令 +9 位作者 江 浩 展 颖 潘自来 陈憩 倪根雄 沈 军 刘建军 丁 蓓 宋 琦 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的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和(或)乳腺钼靶片疑有肿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系列MRI检查,将其中58例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女性57例,男性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分别从病灶的信号特点、... 目的:探讨MRI对乳腺癌的综合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随机选择临床和(或)乳腺钼靶片疑有肿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系列MRI检查,将其中58例乳腺癌作为研究对象。女性57例,男性1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分别从病灶的信号特点、形态学、强化模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诊断,并评估MRI的综合价值。结果:58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48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小叶原位癌1例,髓样癌2例及纤维腺瘤恶变1例。根据乳腺癌病灶的信号及形态学、强化模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各因素的综合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9.7%,77.6%,79.3%-91.4%和94.8%,病灶的检出率达100%。结论:MRI检查对乳腺癌检出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乳腺癌 强化模式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形态学
下载PDF
CT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健文 伟国 +3 位作者 李亚芬 黄梁 陈憩 朱建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 ,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 (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分析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 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 93个病灶 ,其中乳腺癌 36个 ...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 ,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 (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分析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 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 93个病灶 ,其中乳腺癌 36个 ,良性病变 5 7个。结果 良、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 2 1 2 4± 7 2 4HU和 2 5 6 5± 9 43HU (P >0 0 5 ) ,增强后CT值分别为 16 86± 17 77H和 35 36± 15 0 7HU(P <0 0 1) ;良、恶性组肿瘤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分别为6 3 89% (2 3/ 36 )和 15 79% (9/ 5 7) (P <0 0 1)。 <1cm的非钙化性良性病灶ΔCT值均 <30HU ,40 % <1cm的乳腺癌△CT值 >30HU。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 5 3 3% (8/ 15 ) ,对N2 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 85 71% (6 / 7)。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T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MRI MnDPDP增强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汪登斌 周康荣 +3 位作者 克敏 陈憩 展颖 唐永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评估MRIMnDPDP增强不同延迟时间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6例HCCs行MRIMnDPDP增强研究。静脉滴注MnDPDP结束后 5min开始每隔 5min成像 1次 ,直至 40min ;第二天行延迟 2 4h成像。成像序列为SET1WI和FMPS... 目的 :评估MRIMnDPDP增强不同延迟时间成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3 6例HCCs行MRIMnDPDP增强研究。静脉滴注MnDPDP结束后 5min开始每隔 5min成像 1次 ,直至 40min ;第二天行延迟 2 4h成像。成像序列为SET1WI和FMPSPGRT1WI。对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信噪比 (S/N)、对比度噪声比 (C/N)及病灶显示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1)不同延迟时间图像的S/N无统计学差异。 (2 ) 5~ 2 5min图像肝与HCC之间C/N高于 3 0min以后图像 (P<0 0 5 )。 (3 )病灶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4h最高 (92 7% ) ,但各组图像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MnDPDP增强MRI的HCC显示率和定性率均以延迟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显示率 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诊断价值 病灶 成像 图像 延迟 噪声比
下载PDF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展颖 柴维敏 +3 位作者 谭令 汪登斌 陈憩 克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 导管内乳头状瘤 动态增强
下载PDF
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胜平 尹其华 +3 位作者 缪飞 赵雪松 王明亮 陈憩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6期658-661,共4页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有7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9例均行多层螺... 目的:总结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征,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囊腺肿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手术病理证实有7例囊腺癌,2例囊腺瘤;9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7例位于肝脏左叶,1例位于右叶,1例位于尾叶;病灶直径为1.5~20cm,平均6.7cm;5例囊腺癌及2例囊腺瘤呈分叶状多房分隔,2例病灶呈单房囊性病灶;其中6例见乳头状壁结节,1例囊内合并出血;增强后9例实性成分(包括壁结节)及分隔强化。2例行MRI扫描者1例表现为壁结节呈T1、T2等信号,囊液为短T1、长T2信号,1例为长T1、长T2信号。结论:CT及MRI显示肝内囊性多房分隔或单房囊性肿块,囊内成分混杂,乳头状壁结节突出于囊壁或实性成分漂浮于囊内;增强后实性成分、壁结节、囊壁及分隔不同程度强化,高度提示胆管囊腺瘤/癌的可能,对于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腺瘤 囊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CT表现
11
作者 张蓓 陈憩 +3 位作者 汪登斌 柴维敏 克敏 彭卫军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14期1095-1097,共3页
为了提高对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CT表现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3日-2005年9月18日7例经胃镜、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CT检查均显示胃病变区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3例患者... 为了提高对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CT表现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3日-2005年9月18日7例经胃镜、手术病理及临床确诊的胃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资料。7例患者均行CT平扫加增强检查。CT检查均显示胃病变区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3例患者出现肝转移灶。门脉癌栓栓子发生的部位主要位于门脉主干段(7例),其中2例累及左、右分支;1例累及肠系膜上静脉;1例同时累及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7例患者中有5例癌栓未见明显强化,2例患者增强后癌栓轻度强化。5例患者癌栓的所在门脉主干明显扩张,门脉血流阻断,5例患者扩张的门脉主干周围可见明显强化迂曲的侧枝血管影,其中2例出现大量腹水。研究结果显示,虽然绝大部分门静脉癌栓由原发性肝癌引起,但门静脉癌栓也可以是由进展期胃癌形成,密切结合临床资料,两者鉴别诊断并不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门静脉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钼靶诊断
12
作者 展颖 汪登斌 +3 位作者 克敏 陈憩 谭令 丁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5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触诊 阴性 钼靶诊断
下载PDF
克罗恩病小肠CT造影活动度分级与粪便钙卫蛋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瑜 陈憩 +4 位作者 张蓓 缪飞 蔡瑾 栾震 李君荣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小肠CT造影(CTE)评分及其活动度分级与粪便钙卫蛋白(F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CD患者46例,测量并分析患者的FC值、CTE影像学相关数据(肠壁厚度、强化方式、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CTE评分分值、CTE活动...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小肠CT造影(CTE)评分及其活动度分级与粪便钙卫蛋白(F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CD患者46例,测量并分析患者的FC值、CTE影像学相关数据(肠壁厚度、强化方式、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CTE评分分值、CTE活动度分级)。分析FC与CTE评分、强化方式及活动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46例CD患者的CTE评分显示15例为中度活动、31例为重度活动,患者评分为中、重度的FC值平均值分别为(1.08±0.38)×10^(3)ug/g、(1.36±0.37)×10^(3)ug/g。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C值与CTE活动度分级呈弱相关(r_(s)=0.341,P=0.021),与CTE评分分值弱相关(r_(s)=0.297,P=0.045),与CTE的强化方式零相关(r_(s)=0.262,P=0.079)。结论CD患者的CTE活动度分级与其FC值弱相关,或可为临床诊疗及随访CD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活动度分级 钙卫蛋白
下载PDF
不同亚型上消化道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研究
14
作者 陈憩 顾于蓓 《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亚型上消化道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2021年上海瑞金医院初诊CD患者,结合内镜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上消化道累及组(UGI+组)和非上消化道累及组(UGI-组)。分析CD患者上消化道累及率、U... 目的探究不同亚型上消化道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方法连续性纳入2017—2021年上海瑞金医院初诊CD患者,结合内镜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上消化道累及组(UGI+组)和非上消化道累及组(UGI-组)。分析CD患者上消化道累及率、UGI+组内镜下特点及严重程度;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生存曲线,分析UGI+组与UGI-组3年持续无手术率与无并发症率差异性。并进一步将UGI+组患者按是否十二指肠球部受累进行分组,比较不同亚型间预后的差异性。结果76例患者纳入研究,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发现46例(60.5%)患者存在68处阳性内镜表现。内镜特点多样,其中胃底竹节样外观是发生率最高的上消化道内镜表现形式(20.6%),其次依次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6%)和十二指肠球部结节样增生(14.7%)。随访后得出UGI+组与UGI-组在3年持续无手术率和无并发症率间无明显差异(P>0.05)。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UGI-组、CD上消化道累及非十二指肠球部组(UGI+DB-组)与CD上消化道累及十二指肠球部组(UGI+DB+组)的3年持续无事件率分别为88.9%、87.9%、68.0%。其中UGI+DB+组的3年无事件率显著低于UGI-组和UGI+DB-组(P<0.05)。结论初诊CD患者上消化道累及现象并非少见,其内镜下表现形式多样。提倡初诊CD患者无论有无上消化道症状均进行胃镜检查。当患者累及部位为十二指肠球部则在随访中表现为明显的手术率或并发症率增高,对于该部分患者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 亚型 临床特点 预后
原文传递
薄层CT扫描及二维重建在邻关节骨囊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憩 丁晓毅 +2 位作者 克敏 杜联军 陆勇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4期379-381,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邻关节骨囊肿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薄层CT扫描及重建在邻关节骨囊肿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38例邻关节骨囊肿患者均行薄层CT扫描检查,扫描范围包括病灶及病灶邻近的关节,层厚1.25 mm,层距2.5 mm,其中1... 目的: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证实的邻关节骨囊肿患者的CT资料,以探讨薄层CT扫描及重建在邻关节骨囊肿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38例邻关节骨囊肿患者均行薄层CT扫描检查,扫描范围包括病灶及病灶邻近的关节,层厚1.25 mm,层距2.5 mm,其中15例进行矢状位和冠状位的重建,以观察病灶是否与关节腔相通,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8例邻关节骨囊肿共50个病灶,30例为单发性,8例为多发性(共20个病灶),其中1例为双侧对称性。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低密度,边缘硬化30例,边缘部分硬化8例,表现为病灶边缘的高密度带;24例显示邻近关节面骨皮质可有断裂,表现为关节面下骨皮质中断;15例经Reformate行冠状面及矢状面的重建,结果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薄层CT扫描及2维重建可充分显示邻关节骨囊肿病灶的位置、形态、边缘、邻近关节面骨皮质断裂与否及病灶与关节腔的关系,在邻关节骨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诊断
原文传递
胃镜检查诊断早期无症状克罗恩病一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顾于蓓 蒋慧 +2 位作者 王婷 陈憩 钟捷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40-941,共2页
本文报道了1例因体检行胃肠镜检查进而诊断为早期无症状克罗恩病的病例诊治过程,并就克罗恩病的上消化道内镜特点进行讨论。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累及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短期联合方案治疗不同亚型克罗恩病诱导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于蓓 孙菁 +3 位作者 范嵘 陈憩 蒋咏梅 钟捷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7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分析短期联合方案对末端回肠型CD(L1型)和结肠型CD(L2型)患者诱导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为L1型及L2型CD患者,予以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联合硫唑嘌... 目的 分析短期联合方案对末端回肠型CD(L1型)和结肠型CD(L2型)患者诱导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疗效差异.方法 研究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确诊为L1型及L2型CD患者,予以英夫利昔单抗(5 mg/kg)联合硫唑嘌呤(1 mg/kg)治疗30周,并于第38周行疾病再评估检查与内镜复查.以CDAI评分<150分作为临床缓解判断指标,采用简化CD内镜下评分(SES-CD,simple endoscopic score for CD)评价内镜下严重程度,黏膜愈合以内镜下溃疡消失为标准.分析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与黏膜愈合率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入组43例患者,其中L1型19例,L2型24例,男∶女=31∶12,发病年龄为15~53岁.治疗前CDAI均≥150分,且两组间C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30周联合方案治疗后总体临床缓解率为86%(37/43)、黏膜愈合率为48.8%(21/4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缓解率分别为89.5%(17/19)和83.3%(20/24)(P>0.05).L1型CD患者黏膜愈合率显著高于L2型患者(68.4% vs.33.3%,P=0.031).结论 短期联合治疗方案诱导CD患者临床缓解率较高,并能使约半数患者达到黏膜愈合.而不同亚型CD患者黏膜愈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肠型CD患者黏膜愈合率低于末端回肠型CD患者.提示CD累及结肠往往需要更为长期的联合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治疗 末端回肠型CD 结肠型CD 临床缓解 黏膜愈合
原文传递
老年孤立性胃结节病一例
18
作者 杨月华 王婷 +2 位作者 陈憩 钟捷 顾于蓓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20年第3期279-280,共2页
本文报道一例老年患者因胃部不适就诊,结合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孤立性胃结节病,并就胃结节病和肉芽肿性结节展开讨论。
关键词 胃结节病 肉芽肿结节 老年
原文传递
CT在诊断乳房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葛菁芳 陈憩 何国祥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 评价CT诊断乳房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44例 (78个病灶 )患者接受乳房CT扫描和钼靶摄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乳房良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疾病。结果 CT对乳房纤维瘤和乳房囊肿有明... 目的 评价CT诊断乳房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44例 (78个病灶 )患者接受乳房CT扫描和钼靶摄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乳房良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疾病。结果 CT对乳房纤维瘤和乳房囊肿有明确诊断作用 ,对乳房深部病灶、乳房多发性及多样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优于钼靶摄片检查。CT扫描和钼靶摄片对乳房良性疾病的定位正确率分别为 85 %和 5 4% ,两者比较 ,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 =8.2 9,P <0 .0 1;定性正确率为 85 %和 6 0 % ,两者比较 ,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 =12 .5 8,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 良性病变 CT 诊断 乳房疾病
原文传递
初发回肠克罗恩病合并结肠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强强 王婷 +4 位作者 陈憩 施咏梅 蒋咏梅 顾于蓓 钟捷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07-710,共4页
肠道溃疡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尤其对于初发IBD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的鉴别和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参与。本病例讨论介绍了1例年轻的营养不良患者肠道内出现复杂而多发的溃疡病变,经过消化科、病理科、放射科共同诊... 肠道溃疡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尤其对于初发IBD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的鉴别和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参与。本病例讨论介绍了1例年轻的营养不良患者肠道内出现复杂而多发的溃疡病变,经过消化科、病理科、放射科共同诊断明确为溃疡病变的二重病因,即CD合并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经阶段性地以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导,辅助抗感染、抗炎等综合治疗后患者达到肠道黏膜愈合的理想治疗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感染 机会感染 克罗恩病 病例讨论 理想治疗 营养不良患者 营养支持治疗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