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奠基于情感秩序的法律——亚当·斯密法哲学与中国儒家法律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建峰 陈探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情感哲学。他在同情共感的基础上,以无偏观察者的方法对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证,形成了首尾一贯的自然法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儒家法律思想同样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主张国法不离... 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情感哲学。他在同情共感的基础上,以无偏观察者的方法对法律制度进行了论证,形成了首尾一贯的自然法理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儒家法律思想同样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主张国法不离人情,以此发展出了重视情理的思想体系,并极大地影响了司法实践。儒家的"仁"与斯密的"同情共感"高度相似,但斯密的无偏观察者预设的三方结构,集中体现了英国的自然正义原则,而儒家则相对较为缺乏此种构建,由此反映了中西方法律的若干重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同情共感 儒家法
下载PDF
王旦与佛教
2
作者 陈探宇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367-391,共25页
自唐武宗会昌灭佛(845)后,中国佛教元气大伤,宣宗即位后虽然复兴佛教,但是曾经辉煌的局面终是难以为继,接下来的五代时期战火频仍,各地佛教发展不一,整体而言依然是颓势。自北宋太祖立国后,历位皇帝给予佛教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译经、... 自唐武宗会昌灭佛(845)后,中国佛教元气大伤,宣宗即位后虽然复兴佛教,但是曾经辉煌的局面终是难以为继,接下来的五代时期战火频仍,各地佛教发展不一,整体而言依然是颓势。自北宋太祖立国后,历位皇帝给予佛教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译经、刻藏、建寺、崇僧活动不断,北宋的佛教开始了另一番局面。但与唐朝高僧辈出、开宗立派的黄金时期不同,宋代以降,中国佛教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以义理精深、体系宏大、论述烦琐、修证艰难为特点的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等衰落,而生动活泼、不拘文字、直指人心的禅宗与简便易行的净土宗大行其道;佛教思想呈现融合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莲社 净土宗 昭庆寺 庐山慧远 三衣 佛教信仰 往生净土 印光大师 华严经 天台宗
下载PDF
理事之迷思
3
作者 陈探宇 《五台山研究》 2009年第3期39-43,共5页
众人眼中的佛教相状各异,这与佛理本身深奥难解、易被误读紧密相关。列举六组常见的误读:空、三界唯心与空无、虚幻;无常与悲观;无我与无私、去我;平等、无分别与原则;因果与报应;随缘与随波逐流。通过对比辨析,指出佛理在现实中庸俗、... 众人眼中的佛教相状各异,这与佛理本身深奥难解、易被误读紧密相关。列举六组常见的误读:空、三界唯心与空无、虚幻;无常与悲观;无我与无私、去我;平等、无分别与原则;因果与报应;随缘与随波逐流。通过对比辨析,指出佛理在现实中庸俗、错误的理解及其危害。以上例证也彰显了理论阐释与现实执行之间永远的鸿沟,即理事之间的迷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理 理事 误读
下载PDF
现代生活视野下的儒家修身之学——以伍庸伯为例
4
作者 陈探宇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5-159,共5页
伍庸伯的修身之学,主张修身为本,强调身心合一,同家国天下为一体。在功夫上,主张功夫要在诚意上做,合乎儒家的固有理路,并与现代心理学相融通。儒门修身之学可以帮助现代人克服生命中的散乱与昏昧,对于现代人解决生活问题、心理问题、... 伍庸伯的修身之学,主张修身为本,强调身心合一,同家国天下为一体。在功夫上,主张功夫要在诚意上做,合乎儒家的固有理路,并与现代心理学相融通。儒门修身之学可以帮助现代人克服生命中的散乱与昏昧,对于现代人解决生活问题、心理问题、修身养性、提升道德意识,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庸伯 诚意 修身 现代儒学
下载PDF
提价,悠着点儿
5
作者 陈探宇 《经营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超级市场 产品价格 五谷杂粮饼干 消费心理 价格策略 价格变动
下载PDF
“直”的情感维度——从中国文化的生命观看“父子相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探宇 丁建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2-106,共5页
《论语.子路》中孔子将"父子相隐"许为"直在其中"。从字源学角度分析,"直"与"隐"均起源于日常生活而具有与德性相关的涵义。通过对"直"与"隐"的字源分析,可以将"直&q... 《论语.子路》中孔子将"父子相隐"许为"直在其中"。从字源学角度分析,"直"与"隐"均起源于日常生活而具有与德性相关的涵义。通过对"直"与"隐"的字源分析,可以将"直"这一德目纳入儒家情感哲学的体系之中,对于"直"的判断应以情感的充沛涌流为标准,故"父为子隐"体现了"直"的要求,但同时也可论证:"直"并非儒家之最高德目,应受到礼俗的规导。在中国文化的群体生命观之中,与孝道原则相关联的"直"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相隐 情感 生命观 孔子
原文传递
南京鸡鸣寺的“佛光”
7
作者 陈探宇 《法音》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9-49,共1页
五月中旬,我与同学数人有缘至南京鸡鸣寺一游,亭台古佛、轻烟钟呗,固然可以游目骋怀,涤荡尘俗,使人流连。但此处最有特色、最让我着意的却是半山腰的一间小屋,它不是客堂,不是游客休息处,不是法物流通处,而是一个心理咨询中心... 五月中旬,我与同学数人有缘至南京鸡鸣寺一游,亭台古佛、轻烟钟呗,固然可以游目骋怀,涤荡尘俗,使人流连。但此处最有特色、最让我着意的却是半山腰的一间小屋,它不是客堂,不是游客休息处,不是法物流通处,而是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名为“菩提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鸣 南京 佛光 心理咨询中心
原文传递
我的生活我掌舵——读《我心深处》
8
作者 陈探宇 《全国新书目》 2007年第10期8-8,共1页
在一般人的眼里,《我心深处》这本书的作者罗宾·麦格劳无疑是一个幸运而完美之人,生活在一个幸福、优越的环境中,但罗宾在书中却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平凡的人,远远谈不上完美,她的幸福生活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选择"是... 在一般人的眼里,《我心深处》这本书的作者罗宾·麦格劳无疑是一个幸运而完美之人,生活在一个幸福、优越的环境中,但罗宾在书中却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平凡的人,远远谈不上完美,她的幸福生活完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选择"是贯穿本书的中心词,也是成就幸福生活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现实中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并没有意识到自我选择的重要性。很多人成为生活的无意识的消极承受者,埋怨命运的不公,却没有仔细思考自己所处的境地是怎样到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生活 生活实例 重要性 自我选择 决定性因素 中心词 无意识 女性方式 承受者 思维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