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制剂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黄雪梅 欧珊珊 +6 位作者 陈教全 邹荟 陈紫嫣 吴伟鸿 吴慧 李润祥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病的关键效应细胞是肥大细胞。随着近年来对CSU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不少新型生物制剂被应用于CSU患者的治疗。生物制剂可通过靶向作用于肥大细胞的活化过程的不同阶段,阻断...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免疫反应性皮肤病,其发病的关键效应细胞是肥大细胞。随着近年来对CSU发病机制的不断认识,不少新型生物制剂被应用于CSU患者的治疗。生物制剂可通过靶向作用于肥大细胞的活化过程的不同阶段,阻断肥大细胞的活化、脱颗粒,从而有效治疗CSU;根据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可分为抑制肥大细胞激活、抑制胞内信号转导、激活抑制性受体的药物。本文对生物制剂在CSU治疗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生物制剂 治疗
下载PDF
不同剂量UVA1光疗对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皮肤光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邓蕙妍 田歆 +2 位作者 李华平 陈教全 朱慧兰 《新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333-33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1(UVA1)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程度,平衡UVA1光疗作用与光损伤的关系,以期获得治疗的最大效益。方法模拟不同剂量UVA1照射治疗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模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肤的光损伤程度并对光损伤相关指标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1(UVA1)照射对皮肤造成的损伤程度,平衡UVA1光疗作用与光损伤的关系,以期获得治疗的最大效益。方法模拟不同剂量UVA1照射治疗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模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肤的光损伤程度并对光损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剂量和照射次数的增加,皮肤出现黑斑的小鼠比例高于无晒伤表现或红斑的小鼠(P<0.05),但皮肤厚度和组织形态学与未照光免疫接触性致敏小鼠模型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皮肤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检测显示,随着照射剂量和照射次数的增加,小鼠皮肤MDA含量也随之升高(P<0.05);对GSH而言,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大,小鼠皮肤GSH含量下降(P<0.05);不同的照射次数对小鼠皮肤GSH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不同剂量的UVA1光疗均可造成皮肤光损伤,并随着剂量和次数的增加而损伤加重。但短期内这种光损伤是轻微的,尤其是低剂量UVA1照射,中高剂量UVA1照射则需考虑光疗作用与光损伤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紫外线1 光疗 光损伤 丙二醛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治疗61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回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欧珊珊 陈教全 +7 位作者 唐奕 王雪 吴伟鸿 邹荟 林天一 李华平 陈荃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真实世界数据,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3次的61例CSU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及皮肤病... 目的通过分析真实世界数据,评估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1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门诊接受奥马珠单抗治疗3次的61例CSU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7日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分析患者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后UAS7及DLQI评分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根据UAS7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基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等在不同疗效和不同反应速度的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结果61例CSU患者均接受12周以上奥马珠单抗治疗。经过治疗,患者UAS7从基线时的28.00(14.00,35.00)分降至第1个月的6.00(0,14.00)分,第3个月达到0(0,4.00)分;DLQI在基线时为8.00(4.00,12.00)分,第1个月降至2.00(0,6.50)分,第3个月达到0(0,2.50)分;第4、8、12周的UAS7评分及DLQI评分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3,P<0.001;χ^(2)=77.02,P<0.001)。59.02%(36/61)患者在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12周后达到完全控制,91.80%(56/61)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DLQI基线评分在完全反应组与反应欠佳/不反应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74,P=0.042)。结论奥马珠单抗能有效改善CSU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奥马珠单抗 疗效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及其在皮肤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彭丽倩 陈教全 +4 位作者 尹忠浩 梁碧华 李润祥 李振洁(综述) 朱慧兰(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174-176,共3页
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多酚类、多糖类、黄酮类、皂甙类、鞣质类及褪黑素类等,其能够清除活性氧、拮抗氧化应激损伤,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为UV损伤相关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屑性皮... 天然抗氧化剂来源广泛、品种繁多,主要包括多酚类、多糖类、黄酮类、皂甙类、鞣质类及褪黑素类等,其能够清除活性氧、拮抗氧化应激损伤,调控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为UV损伤相关性皮肤病、色素性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及过敏性紫癜等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着重就天然抗氧化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其在氧化损伤相关性皮肤病的防治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抗氧化剂 皮肤病 氧化应激 多酚类 多糖类 黄酮类
下载PDF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血清及分泌物HMGB1、IL-17、IL-23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爱莉 代歆悦 +4 位作者 李华平 王焕丽 马少吟 陈教全 朱慧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314-318,325,共6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白细胞介-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23(interleukin-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白细胞介-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23(interleukin-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轻中、重度VVC患者及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HMGB1、IL-17和IL-23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之间及其与VVC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VVC患者105例,其中轻中度VVC组51例、重度VVC组21例、RVVC组33例;对照组39例。血清中,重度VVC组及RVVC组患者HMGB1水平均较对照组高(t=2.971,P=0.008;t=2.365,P=0.005),轻中度及重度VVC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370,P=0.024;t=2.987,P=0.008),轻中度及重度VVC组、RVVC组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948,P=0.008;t=2.955,P=0.008;t=2.940,P=0.009);分泌物中,轻中度及重度VVC组、RVVC组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273,P=0.029;t=2.097,P=0.049;t=2.075,P=0.046),仅轻中度VVC组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r=2.624,P=0.017)。对HMGB1、IL-17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HMGB1水平与IL-17、IL-23表达成正相关(r=0.328,P<0.001,r=0.172,P=0.04),IL-23水平与IL-17表达成正相关(r=0.689,P<0.001);分泌物中,IL-23水平与IL-17表达成正相关(r=0.268,P=0.001);对HMGB1、IL-17、IL-23表达水平与VVC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中,HMGB1水平与疾病严重度成正相关(r=0.286,P=0.001);分泌物中,IL-17水平与疾病严重度成正相关(r=0.273,P=0.001)。结论VVC患者体内HMGB1、IL-17、IL-23水平上调,且与VVC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HMGB1、IL-17、IL-23可能参与VV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1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角质层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教全 梁碧华 +2 位作者 李华平 尹忠浩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人体的皮肤屏障主要由皮肤表皮的角质层构成,其中“砖—墙”结构起到保护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免受外界有害侵袭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作用。但是当个体存在自身基因缺陷、免疫紊乱或者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砖—墙”结构被破坏,引起... 人体的皮肤屏障主要由皮肤表皮的角质层构成,其中“砖—墙”结构起到保护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免受外界有害侵袭以及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作用。但是当个体存在自身基因缺陷、免疫紊乱或者受到外界刺激的时候,“砖—墙”结构被破坏,引起表皮细胞分化异常、脂质和蛋白合成异常和微生物群紊乱等,最后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关于皮肤角质层“砖—墙”结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层 结构蛋白 脂质 角化粒 微生物
下载PDF
SAPHO综合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教全 梁碧华 朱慧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6-419,共4页
报告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男,20岁。头皮、面部丘疹、结节及囊肿5年,多关节疼痛3年余。皮肤科检查:头皮散在红色丘疹、瘢痕性脱发,面颈部、前胸部见弥漫性红色丘疹、囊肿,部分囊肿、结节融合成块状,部分皮损消退后遗留凹陷性和(或)增生... 报告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男,20岁。头皮、面部丘疹、结节及囊肿5年,多关节疼痛3年余。皮肤科检查:头皮散在红色丘疹、瘢痕性脱发,面颈部、前胸部见弥漫性红色丘疹、囊肿,部分囊肿、结节融合成块状,部分皮损消退后遗留凹陷性和(或)增生性瘢痕。胸锁关节、左膝关节轻压痛。辅助检查:全身骨显像示右侧胸锁关节、左侧胫骨上端放射性摄取稍增高。磁共振成像示左侧胫骨上端见片状稍长T1、T2信号,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诊断:SAPHO综合征。治疗:予口服沙利度胺、米诺环素、甲氨蝶呤和叶酸治疗后,病情较前稍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痤疮 关节炎
下载PDF
茶多酚在抗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教全 梁碧华 +3 位作者 彭丽倩 唐奕 李华平 朱慧兰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1年第6期350-353,共4页
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容易引起皮肤的光老化,从而导致色素沉着、皱纹甚至皮肤病和肿瘤的出现.因此,预防和改善皮肤光老化逐渐成为皮肤科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报道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具有一定防御紫外线辐射、抗氧化、... 皮肤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容易引起皮肤的光老化,从而导致色素沉着、皱纹甚至皮肤病和肿瘤的出现.因此,预防和改善皮肤光老化逐渐成为皮肤科的研究热点.已有研究报道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具有一定防御紫外线辐射、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生物特性.该文针对茶多酚在防治皮肤光老化方面的作用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老化 皮肤 紫外线 茶多酚
下载PDF
330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紫外线最小红斑量测定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教全 梁碧华 +3 位作者 彭丽倩 唐奕 李华平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05-109,113,共6页
目的:分析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与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关系,以及最小红斑量(ME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比较330例CAD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不同季节受试者UVA-MED值及UVB-... 目的:分析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与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的关系,以及最小红斑量(MED)的影响因素。方法:以SUV1000型日光紫外线模拟器作为照射光源,比较330例CAD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及不同季节受试者UVA-MED值及UVB-MED值。结果:男性患者UVB-MED值明显低于女性MED值[(45.23±21.01)mJ/cm^(2)比(48.50±22.59)mJ/cm^(2),t=2.79,P=0.43]。年龄大于50岁组UVA-MED值和UVB-MED值明显低于同性别19~29岁组和30~50岁组(t值分别为3.12、1.03、3.03、1.32,P值均<0.05)。病程为12~36个月和大于36个月组UVA-MED值和UVB-MED值均明显低于同性别病程小于12个月组(t值分别为2.25、2.81、2.60、2.34,P值均<0.05)。男性CAD患者夏季UVA-MED值均低于春季、秋季MED值(t值分别为5.46、3.21,P值均<0.05),但与冬季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67,P=0.58)。男性和女性夏季UVB-MED值均明显低于春、秋和冬季(P值均<0.05)。结论:CAD的发病与UVA、UVB的照射有关,CAD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季节变化等因素对MED值的检测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光化性皮炎 最小红斑量 紫外线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教全 梁碧华 +3 位作者 李华平 莫子茵 代歆悦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9年第3期195-198,共4页
慢性荨麻疹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指南推荐使用的抗组胺药物在部分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奥马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并已应用到难治性... 慢性荨麻疹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指南推荐使用的抗组胺药物在部分患者中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奥马珠单抗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制剂,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并已应用到难治性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但关于其具体机制、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等问题仍没有达成共识。本文对奥马珠单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 慢性荨麻疹 作用机制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华平 梁碧华 +1 位作者 陈教全 朱慧兰 《皮肤科学通报》 2019年第6期618-623,2,共6页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指无诱因、反复发作、病程持续6周以上的皮肤、黏膜瘙痒性风团疹和/或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CSU发病的关键效应细胞,但其活化的方式及释放的介质有所差别。自身...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CSU)是指无诱因、反复发作、病程持续6周以上的皮肤、黏膜瘙痒性风团疹和/或血管性水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是CSU发病的关键效应细胞,但其活化的方式及释放的介质有所差别。自身免疫、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信号失调、凝血以及氧化应激都参与了CSU的发病,且这些机制之间存在相互串扰、相互激活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发病机制 自身免疫 肥大细胞、凝血、氧化应激
下载PDF
枸杞多糖通过调控α-MSH蛋白的表达抑制UVA诱导的细胞黑色素生成
12
作者 肖常青 陈教全 +5 位作者 唐奕 欧珊珊 李华平 彭丽倩 李振洁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5期406-411,共6页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UVA诱导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LBP(0、20、50、100、200、300、400、500μg/mL)处理HaCaT细胞和HEM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LBP进行后续实验。使用300μg/mL LBP... 目的探究枸杞多糖(LBP)对UVA诱导细胞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LBP(0、20、50、100、200、300、400、500μg/mL)处理HaCaT细胞和HEM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浓度的LBP进行后续实验。使用300μg/mL LBP、20μM N-1A处理被30 J/cm~2 UVA照射的HaCaT细胞和HEM细胞,多巴氧化法测定细胞中tyrosinase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色素含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LBP对细胞内α-MSH蛋白表达的调控,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黑色素生成相关蛋白MITF、tyrosinase、TRP1和TRP2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实验结果提示,当LBP浓度等于300μg/mL时,HaCaT细胞和HEM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变化(t=1.89、0.07,P=0.107、0.947)。相较于UVA组,LBP在体外可以明显抑制UVA诱导的HEM细胞中tyrosinase活性(t=33.19,P=0.001)以及减低黑色素含量(t=7.13,P=0.019);ELISA结果提示,UVA照射可以促进HaCaT细胞和HEM细胞的α-MSH蛋白分泌(t=-3.79、-3.41,P=0.043、0.046),LBP能够抑制HaCaT细胞和HEM细胞中α-MSH的蛋白表达水平(t=3.75、3.41,P=0.044、0.04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BP可显著下调UVA诱导的黑色素生成相关蛋白MITF、tyrosinase、TRP1和TRP2的表达。结论LBP可显著抑制UVA诱导的细胞黑色素生成,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HaCaT细胞和HEM细胞中α-MSH蛋白水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多糖 紫外线 Α-MSH 黑色素
下载PDF
体外HPV感染皮肤粘膜细胞及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奕 陈荃 +3 位作者 彭丽倩 陈教全 李华平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6期520-523,共4页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高危型人HPV与生殖器肿瘤、皮肤肿瘤等发生发展存在关联。HPV阳性的肿瘤细胞系是较早研究HPV特性的体外细胞模型,特别是致癌特性。近年来,体外感染皮肤粘膜细胞系的出现推动HPV感染体外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多种疾病相关,特别是高危型人HPV与生殖器肿瘤、皮肤肿瘤等发生发展存在关联。HPV阳性的肿瘤细胞系是较早研究HPV特性的体外细胞模型,特别是致癌特性。近年来,体外感染皮肤粘膜细胞系的出现推动HPV感染体外细胞模型的研究进程,但由于HPV的种属特异性以及复制和增殖对上皮细胞分化的依赖性,目前不能在常规的细胞培养中产生完整的感染过程。器官型培养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模拟HPV病毒在皮肤粘膜的感染过程,是更好的研究HPV感染和治疗药物的模型。本文对目前体外HPV感染皮肤粘膜细胞及器官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体外培养 细胞培养 器官型培养
下载PDF
环孢素A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欧珊珊 李华平 +4 位作者 李润祥 梁碧华 陈教全 唐奕 朱慧兰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环孢素A(Cs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上有良好的疗效。目前我国指南将环孢素A列为慢性荨麻疹的三线治疗,推荐用于任何抗组胺剂均难以治愈的严重CSU患者,但环孢素A的具体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尚未... 环孢素A(CsA)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在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上有良好的疗效。目前我国指南将环孢素A列为慢性荨麻疹的三线治疗,推荐用于任何抗组胺剂均难以治愈的严重CSU患者,但环孢素A的具体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其在CSU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疗效预测和安全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作用机制 疗效预测 安全性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后的转录组学分析
15
作者 唐奕 陈荃 +7 位作者 李华平 李润祥 梁碧华 彭丽倩 陈教全 欧珊珊 吴伟鸿 朱慧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03-309,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H8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的细胞侵袭能力、细胞...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H8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的细胞侵袭能力、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提取恶性转化的H8细胞、H8细胞的总RNA,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鉴定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恶性转化的H8细胞侵袭能力[(6503±62.43)个比(298±32.19)个,P<0.001]、迁移能力[(15241±93.83)个比[(7753±76.32)个,P<0.001],克隆形成能力[(428.3±5.03)个比[(281.3±12.10)个,P<0.001]较H8细胞显著升高。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H8细胞组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组共有203个基因存在表达差异,其中98个上调,105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了细胞内进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主要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P53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PPI分析筛选得到DDIT3、TRIB3、ASNS等10个关键基因。结论与H8细胞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在转录水平出现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可进一步为恶性转化致癌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以及为预防恶性转化寻找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转录组学 人乳头瘤病毒16 恶性转化 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激活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抑制长波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光老化
16
作者 李华平 高爱莉 +6 位作者 梁碧华 邓蕙妍 陈教全 邹荟 林天一 张三泉 朱慧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3-1130,共8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长波紫外线(UVA)所致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光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100 mmol/L)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10 mmol/L二甲双胍进行后续实验。将培养的HaCaT细...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长波紫外线(UVA)所致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光老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0~100 mmol/L)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活力的影响,选择10 mmol/L二甲双胍进行后续实验。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UVA照射组和二甲双胍+UVA组(用含10 mmol/L二甲双胍的培养基处理24 h后采用UVA照射细胞),其中UVA每天以10 J/cm^(2)照射1次,连续照射3 d。共处理4 d后收集细胞,β半乳糖苷酶法测定各组衰老细胞比例,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法测定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彗星实验测定DNA损伤水平。另将培养的HaCa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1.25μmol/L多索吗啡(dorsomorphin)+二甲双胍组、2.5μmol/L dorsomorphin+二甲双胍组,其中后两组分别采用1.25、2.5μmol/L dorsomorphin处理细胞2 h后再用10 mmol/L二甲双胍处理24 h,Western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细胞定位及磷酸化水平。使用小干扰RNA(siRNA)法将siRNA-Nrf2转染至HaCaT细胞以敲低Nrf2表达(siRNA-Nrf2组),对2.5μmol/L dorsomorphin处理的HaCaT细胞以及Nrf2敲低的HaCaT细胞进行二甲双胍孵育和UVA照射(dorsomorphin+二甲双胍+UVA组、siRNA-Nrf2+二甲双胍+UVA组),进一步分析各组衰老细胞比例。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处理24 h可不同程度地影响HaCaT细胞活力(F=5206.31,P<0.001),其中10~2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相对存活率与对照组(0 mmol/L二甲双胍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5~10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UVA照射后HaCaT细胞发生明显皱缩且变狭长,细胞间隙增大,UVA照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76.13%±1.03%)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0.00%±1.24%,LSD-t=14.86,P<0.001),而二甲双胍+UVA组细胞存活率(106.69%±2.45%)显著高于UVA照射组(LSD-t=11.55,P<0.001)。此外,UVA照射组衰老细胞比例(45.14%±4.98%)、胞内ROS水平(144.61%±4.91%)、细胞核尾部DNA百分比(75.33%±1.77%)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3.84%±1.89%、55.49%±1.57%、1.88%±0.29%,均P<0.001),而二甲双胍+UVA组衰老细胞比例(24.26%±1.34%)、胞内ROS水平(58.62%±2.17%)、细胞核尾部DNA百分比(15.83%±1.23%)均显著低于UVA照射组(均P<0.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10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质中Nrf2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核中磷酸化Nrf2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可有效诱导Nrf2的磷酸化,并诱导其核转位;经dorsomorphin预处理后,1.25、2.5μmol/L dorsomorphin均能明显降低10 mmol/L二甲双胍诱导的AMPKα和Nrf2磷酸化水平。dorsomorphin+二甲双胍+UVA组、siRNA-Nrf2+二甲双胍+UVA组衰老细胞比例分别为67.84%±2.74%和65.94%±1.33%,均显著高于二甲双胍+UVA组(37.76%±1.64%,t值分别为14.45、13.34,均P<0.001)。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激活AMPK/Nrf2信号通路,清除ROS和减少DNA损伤,从而抑制UVA诱导的HaCaT细胞光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衰老 细胞衰老 紫外线 二甲双胍 光老化 长波紫外线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AMP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法探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血清脂质组学特征
17
作者 陈荃 唐奕 +6 位作者 李华平 吴伟鸿 邓蕙妍 陈教全 陈乐滋 李振洁 朱慧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07-1114,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征,寻找CA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46例CAD患者以及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CAD)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征,寻找CAD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收集46例CAD患者以及16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的血清样本,利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血清脂质组成与表达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筛选差异的生物标志物,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筛选诊断标志物。组间年龄和性别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46例CAD患者年龄30~84(60.39±10.52)岁,男41例,女5例;16例健康对照,年龄50~89(59.81±10.72)岁,男14例,女2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t=0.19,P=0.853;性别:χ^(2)=0.03,P=0.859)。血清样本中共检测出4136种脂质分子,包含40个亚类。CAD患者和健康对照两组间存在22个差异脂质分子,包含9个亚类:甘油三酯、鞘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乙醇胺、单脂肪酸甘油酯、溶血磷脂酰胆碱、己糖神经酰胺、甘油二酯、心磷脂;其中甘油三酯(37.7e)+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NH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H作为诊断标志物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0.8,16种脂质分子的曲线下面积>0.7。结论相较于健康对照CAD患者血清中脂质成分改变,其中甘油三酯(37.7e)+Na、单脂肪酸甘油酯(22.3)+NH4和磷脂酰丝氨酸(18.0_18.1)+H可能是较有潜力的CAD诊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过敏疾患 皮炎 光变态反应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代谢组学 诊断技术和方法 曲线下面积
原文传递
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硬化治疗
18
作者 邓蕙妍 陈教全 +3 位作者 李华平 陈荃 张三泉 朱慧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光硬化治疗为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其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对日光的耐受,预防疾病发作,也称为光脱敏治疗。光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该治疗手段适用于所有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 光硬化治疗为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的光疗和光化学疗法,其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对日光的耐受,预防疾病发作,也称为光脱敏治疗。光硬化治疗的作用机制涉及多种细胞和炎症因子。该治疗手段适用于所有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疗效肯定,安全性较好,因治疗特殊性导致依从性较差,但长波紫外线1快速硬化治疗和家庭光疗的兴起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过敏疾患 特发性光线性皮肤病 光硬化治疗 光脱敏治疗 UVA1快速硬化治疗 家庭光疗
原文传递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血清及分泌物氧化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爱莉 代歆悦 +4 位作者 李华平 王焕丽 邓蕙妍 陈教全 朱慧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6-491,共6页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氧化末端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患者血清及阴道分泌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氧化末端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本院就诊的51例轻中度、21例重度VVC及33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患者为观察组,39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SOD、GSH-Px、AGE、AOPP水平,分析各指标及其与VVC临床症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中,重度VVC及RVVC组AGEs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轻中度VVC及重度VVC组AOP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VVC组SOD及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泌物中,重度VVC组AGEs、AOP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轻中度VVC、重度VVC组、RVVC组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VVC组、RVVC组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性分析发现:分泌物中AGEs、AOPP与SOD、GSH-Px表达均呈负相关(r=-0.25,-0.45;P均﹤0.05);血清中GSH-Px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1,P﹤0.05),分泌物中SOD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2,P﹤0.05)。结论VVC患者体内存在AGE、AOPP水平下调及SOD、GSH-Px水平上调,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GSH-Px水平与VVC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关,SOD、GSH-Px、AGE、AOPP可能参与VVC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下载PDF
紫檀芪对人乳头瘤病毒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系生长、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20
作者 陈荃 唐奕 +6 位作者 李华平 陈教全 彭丽倩 杨日东 邓蕙妍 李振洁 朱慧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61-868,共8页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紫檀芪与H8细胞共培养24 h和48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MDC染色后细胞自...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紫檀芪与H8细胞共培养24 h和48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MDC染色后细胞自噬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ATG5、P62)、HPV致癌基因蛋白(E6、E7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对照组(0)、25、50、75、100μmol/L紫檀芪作用H8细胞48 h后,各组细胞相对生长率(100.00%±1.56%,99.02%±4.97%.93.59%±2.01%、81.28%±4.90%,69.17%±7.5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F=77.22,P<0.05),随着浓度增加生长率渐降低,各紫檀芪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紫檀芪作用H8细胞24h后,各组细胞G1期、G2期、S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45.00、51.14、266.50,均P<0.05),各紫檀芪组G1期、G2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紫檀芪作用48 h后,0-10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8%±0.50%,14.66%±0.22%.13.50%±0.49%、14.56%±0.19%、15.30%±0.76%,各紫檀芪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檀芪作用24 h后细胞MDC染色显示,对照组中仅有少量H8细胞检测到高亮点状荧光,各紫檀芪组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体较对照组增多。Western印迹显示,紫檀便作用24 h、48 h后各组细胞cyclinD1、caspase3、caspase9、Beclinl、LC3-Ⅱ/Ⅰ、ATG5、P62、E6、E7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紫檀芪处理后cyclinD1表达降低,caspase3、caspase9表达升高,Beclin1、LC3-Ⅱ/Ⅰ、ATG5、P62升高,E6、E7表达降低(个别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多数组间比较P<0.05)。结论紫檀芪可抑制H8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和自噬,抑制E6、E7致癌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自噬 紫檀芪 永生化人宫颈上皮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