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孙艳辉 钟晓云 +6 位作者 欧姜凤 吴艳 陈文廖 翎帆 秦诺 赵祥群 龚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LISA)技术与传统的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LISA)技术与传统的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87例NRDS早产儿(胎龄24~31^(+6)周,且出生体重<1500 g)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矫正年龄1岁内的随访资料,使用LISA注入PS的纳入LISA组,使用INSURE注入PS的纳入INSURE组,其中LISA组144例,INSURE组4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组间混杂因素进行矫正,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2组各39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体格发育、听力和视力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呼吸系统疾病等预后情况。结果1.与INSURE组相比,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2例(33.3%)比23例(63.9%)]和视网膜病变(ROP)[13例(36.1%)比26例(72.2%)]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7,P=0.009;χ^(2)=9.455,P=0.002)。轻度BPD[8例(22.2%)比16例(44.4%)]和Ⅰ~Ⅱ期ROP[11例(30.6%)比22例(61.1%)]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46;χ^(2)=6.769,P=0.009),而中重度BPD和≥Ⅲ期RO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患儿住院期间PS重复使用、72 h内机械通气率、气胸/肺出血、Ⅲ~Ⅳ度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Ⅱ~Ⅲ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异常振幅整合脑电图、矫正胎龄36周病死率、总吸氧时长、住院时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出院后矫正年龄1岁内随访:宫外体质量、身长和头围发育、视力发育、听力发育、矫正胎龄40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矫正月龄6个月及矫正年龄1岁时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评分、肺炎、呼吸道疾病再住院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胎龄24~31^(+6)周且出生体重<1500 g早产NRDS患儿进行治疗,采用LISA技术PS给药能够降低轻度BPD和Ⅰ~Ⅱ期ROP发生率,无增加其他并发症风险,2种技术远期预后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微创外科技术 气管插管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